【完整的有聲文在文章最末段喔!】
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過好奇心,為什麼中國好像隔三差五的就會出現甚麼鋼鐵產能過剩、太陽能板產能過剩乃至於到今天的電動車出口傾銷受到歐美各國的關稅壁壘抵制?
好像只要哪個產業被中國給盯上了,那麼那個產業就注定走入紅海市場,價格殺的深不見底,所有的場內玩家都痛苦的要死不活,而全球消費者則樂得享用更便宜的產品(無論是真品或山寨品)。
其實這篇是經濟人類學徒我醞釀了很久一直很想要寫的宏觀經濟文章,古典經濟學最大的問題就是把人想的太理性邏輯了,總覺得在供給需求線上,帶入一個A就會得到一個B,當A移動到A’,B就自然會移到B’的位置。
但社會人文科學領域裡,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乃至於歷史學或人類學其實都是以各自不同的觀察視野來理解詮釋社會現象。
也因此,學徒我的本科經濟人類學是以不同的人類文化如何干預經濟理性的選擇,而社會經濟學則是以不同的社會結構如何形塑出不同社會的經濟選擇。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一個大哉問:為何中國老是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
自1949新中國成立後,模仿學習共產老大哥蘇聯的工業化道路,決意要在鋼鐵產能上超英趕美。因此,毛澤東在1960年代推出了大煉鋼計畫,當時全國人民砸鍋賣鐵,敲下門環上交給公社,最終煉出了一堆毫無用途的廢鐵渣。
但中國的煉鋼決心並未就此消滅,到了鄧小平改革開放時代後的1993年,中國鋼產能正式超越美國,隔三年再次超越日本。
之後的中國鋼產能就開始了爆發式的成長,即便在2009年的金融危機與2020年的新冠疫情全世界鋼鐵生產量下滑的大環境下,中國鋼產能依然保持著增長。
到如今,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資料,2023年中國粗鋼產量10億1,908萬噸,與2022年持平。而根據鋼之家的初步調研統計,2023年的鋼鐵產能超過12億噸,顯示即便中國政府刻意調控打壓鋼鐵產能已超過十年,但產能依舊過剩。
媒體人柴靜於2015年2月底推出紀錄片《穹頂之下》描寫關於中國空氣污染的嚴重情況,當中他的調查數據,在當年中國鋼鐵企業每生產一噸的鋼材,獲利不到兩元人民幣,並同時製造出大量的汙染。
在此之後,中國政府對鋼鐵企業進行大量的整改並關停高汙染的舊產能,但新產能依舊不停地開出。至今,整個中國鋼產能佔全世界已經達一半,而這還只達到整個中國鋼鐵產能利用率的九成而已,也就是還有一成的增產空間。
根據中鋼協的統計,2023年鋼鐵行業總利潤人民幣564.8億元(其中,中國寶鋼實現利潤人民幣316.1億元,約占行業利潤的56%),整體行業利潤相較去年降34.1%,利潤率僅剩1.33%,企業虧損數則達到近40%。有鋼鐵企業甚至喊出「要做好鋼鐵連虧5年也要活下來的準備」。
根據業界數據,截止2024/3月底,全球太陽能板的價格已跌至約11美分/瓦,僅為去年同期的一半。與2011-2012年逾1美元/瓦的價格相比,更是已徹底跌成了「白菜價」。
至於價格為何會出現如此巨大的跌幅,這與過去幾年全球光電市場所經歷的嚴重產能過剩有關。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的預估,到今年底,全球太陽能板供應量將達到1,100千兆瓦,是目前需求預估的約三倍,而造成太陽能板價格崩跌的主因,自然是中國加入這個市場競爭搶佔份額。
根據中國官報大公文匯網的資料,在2023年中國的多晶矽(也就是半導體)生產市場份額已經佔了整個半導體超80%的市佔率,但中國又明明沒有那麼多高階晶片生產,這些多晶矽產能都到哪裡去了呢?自然是全部湧到同為半導體面板的太陽能基板製造當中。
從維基百科的這組數據可以看到中國/全球佔比自2011年開始增速,到如今已經佔有整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半壁江山。
而與此同時,整個太陽能板售價也隨之崩跌。跌到了甚至比歐美家家都需要的樹籬圍牆都還更便宜的程度,乾脆就被歐美人士拿來做花園圍牆使用。
根據2016年的天下雜誌報導,中國在鋼產能之外,也不斷擴大煤的產能,惠譽國際估計,2018年前,中國可能就會有三十三億噸煤的過剩產能。中國規模最大的神華能源表示,他們考慮提高煤的出口量,由2014年的一百二十萬噸,提高到一千萬噸。
另一個產能過剩的警鐘是鋁。中國每年出口的鋁佔全世界總量的一半。受惠於需求增加,全球最大鋁業集團中國宏橋仍繼續提高產能,近兩年已提高八十萬噸。
但提高產能也導致全球鋁價下跌。另一方面,鋁的生產過程需要耗費大量能源,這也代表,如果中國增加鋁的出口,意味著中國也正在出口能源。
煉油產業也同樣發生產能過剩的問題,上海證券估計,2016年煉油產業已經有兩億噸的過剩產能。據估計,2014年中國的煉油產業僅啟動三分之二的產能。除此之外,柴油在2015年的出口更暴增七九%。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推估,2016年所有油品出口的總量,將增加三一%。
綜合各方統計,2023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從170-225GWh不等,雖然實現了大幅增長,行業整體產能利用率卻掉到了50%以下,也就是說有一半的產能處於閒置狀態。
產能擴增的同時,市場價格則加速下跌。儲能電池每瓦時的價格從2023年初0.9元人民幣降至年底的0.4元人民幣上下,某些電池廠甚至爆出了0.3元人民幣/Wh左右的低價,擊穿電池製造成本底線。
總而言之,儲能電池行業已陷入超級惡性競爭的內捲。我們來看看光是2023年一年計劃要生產鋰電池、鈉電池與液態電池的開工項目有多少,你們就知道這行業現在卷的有多麼慘無人道!
當我們還停留在因為電動車的海量需求導致電池供應不足而全球大缺貨的印象時,中國已經靠著上述超凡的製造力在短短的一年內將電池設備供應從大缺貨轉為嚴重過剩,而且產能還在陸續開出,表示未來幾年電池的價格還會進一步崩跌。
與此同時,中國電動車產業在吸取了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跳槽與挖角出來的員工經驗幾年後開始突飛猛進,當2023年解決了電池與車用晶片缺口後,產能開始一路狂飆,又是在短短的一年內將全球電動車市場價殺到見骨。
2023上半年比亞迪已經正式超車特斯拉成為全球銷量最高的電動車品牌,前八大品牌當中,中國佔了四家,分別是比亞迪、廣汽新能源、上汽通用五菱與理想汽車。
而特斯拉的大半產能也來自上海超級工廠,可以說在電動車市場這塊,已經是中國稱霸世界的狀態,惹得拜登政府祭出了100%反傾銷關稅與歐盟的嚴重關切!
從學徒上述的整理不難看出,中國企業的產能過剩問題由來已久,從鋼鐵、鋁、煤炭到煉油的基礎原物料到後來的太陽能板、電池與如今的電動車產業。可以說,只要是中國企業看上的市場,沒有一塊不是紅海一片的。
即便是過往豪氣干雲,股價飛漲的特斯拉,但遇到中國電動車大軍的螞蟻雄兵來襲,也只能墊墊蹲點等待契機,而不敢略其鋒芒。
下一篇我們接著來看中國政府的產能過剩,也就是基建狂魔的稱號究竟有多狂。
讀者們也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您覺得中國企業的產能過剩傾銷國外是消費者福利呢?還是扼殺本土工作機會的毒藥?
-------------------------------------------
再次感謝你看/聽到這裡,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是「有聲文」
這樣的嘗試,歡迎留言或是按下文章的喜歡,讓我知道!
特別感謝在六月份打賞本沙龍四個專題的贊助讀者&每一位付費訂閱讀者,讓人類學徒能在寫作之餘,買杯咖啡醒醒神繼續爬格子耕出有趣的金融科普﹑人文歷史﹑紐西蘭風光文章給各位。(打賞/贊助按鈕目前官方停用中,祝願各位讀者股市賺大錢留到未來再打賞學徒我辛苦寫文章+錄音)
人類學徒在此作揖感謝。
--------------------------------------------
※歡迎來到重新復活的臉書粉絲頁與金融人類學徒互動交流: 迷惑的金融人類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