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的一位好友和我進行了一次深夜長通話:
“在一起之前,我覺得他真的很優秀,很崇拜他,但在一起之後,我總感覺他不把我放在眼裡…”
“一開始我真的很享受他對什麼事情都運籌帷幄的樣子,但是漸漸地,我發現他總是自顧自地做我的主,甚至於,我也習慣了隱藏自己的想法,這讓我很痛苦…“
好友的前任說她過於強勢而和她分手,好友自這以後便決定要尋找一個比自己優秀得多的人作為戀愛對象。然而這一段親密關係仍沒有她想像得合適。
好友的經歷讓我開始思考,在親密關係中,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勢均力敵”的狀態?
許多人對於“勢均力敵”的理解,都是較為外在的、顯露於個體本身的特徵的匹配。
例如,我和你學歷一致、收入相當、家境相仿,那麼我們就是般配的一對;又或者,我和你男帥女靚(當然,男靚女帥、女帥女靚、男帥男靚等等等等也都是成立的),牽手畫面就像拍電影,那麼我們便是天作之合;還比如,我們興趣愛好相仿、價值觀念等同,那你就是我的那個“對的人”…
這些所謂的“般配”,更像是一種條件、個性、特徵上的標化等同,而真正的“勢均力敵”,則應更多關乎兩個人的相處與交互,它是流淌於兩個人之間的動態平衡。
Robert Körner和Astrid Schütz 指出,這份“平衡”,體現在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所擁有的個人權力(personal power)中[1]。
我們可以將親密關係中的個人權力定義為以下兩種能力之和[2]:
a.改變伴侶的想法、感受、行為,以使其與自己達成一致的能力
比如,讓對方養成和自己一樣的生活習慣,說服對方改變你不贊同的觀點等;
b.抵抗伴侶強加給自己影響的能力
比如,拒絕伴侶提出的“不能玩遊戲”的要求等。
在此基礎上,Körner等人指出,親密關係中,當伴侶雙方都能夠在這段關係中感受到令自己滿意的個人權力時,我們便可以更自由地表達自己,並對感情本身、自己、以及伴侶都抱有更高的評價[1]。
比如,一方想住視野開闊、綠化好的房子,而伴侶喜歡靠近市中心、交通便捷的社區,當這兩個需求無法被同時滿足時,雙方都作出小讓步,同時堅持自己最看重的方面,最後一起選擇了一個附近有公園、交通還算便捷的社區。
在這個例子中,兩個人都為了彼此有所放棄,又為了自己有所堅持。這時,我們和另一半,也就達到了理想中的“勢均力敵”的狀態。
Körner同時強調,人們對於個人權力的感知是主觀的,它與我們的地位權力(positional power,指我們的收入、社會地位、學歷等客觀外在條件)並不完全相關[1]。換言之,即使伴侶雙方的地位權力存在差異,ta們依然可以感受到個人權力的平衡,擁有“勢均力敵”的情感狀態。
“勢均力敵”的狀態讓我們能深入瞭解彼此,感到陪伴與支持
在親密關係當中,陪伴常常是一項重要需求。但當關係中個人權力失衡時,很容易讓雙方都進入一種“明明在關係中,卻很孤獨”的狀態。
心理諮詢師Amelia Cambrell指出,當權力失衡時,如果我們自身處於權力較少的位置,我們的孤獨感會來自害怕和另一半交談、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3]:明明ta是最親密的人,但當我和ta溝通時,卻會感到緊張和焦慮。
即使我們在權力失衡的關係中處於較為強勢、權力較多的位置,我們仍然會因為很少和伴侶建立真正的溝通而感到孤獨。
而“勢均力敵”的關係有利於我們安全感以及對自身價值感的肯定的建立,利於雙方對彼此的聆聽。
我們不會在和伴侶交談某一個話題的時候,因為擔心對方在心裡評判自己說的話不成熟而無法做到自然表達;不會在和伴侶相處的過程中,不斷為了對方而忽視自身的需求。我們可以瞭解彼此真實的自己,構成穩定而舒適的連結關係。
“勢均力敵”的狀態讓我們更瞭解自我,利於自我的發展
當我們身處一段個人權力平衡的關係時,我們也能夠更加瞭解自身,更瞭解自己的願望、喜好,更明白自己的邊界與底線[4]。
比如,當伴侶對你某項興趣的投入表示不滿,你做出回饋的過程也是你對自我內心的一次探索,要實現權力的平衡需要我們有所堅持、有所捨棄,這也推動著我們看清自己的內心。
如果我們和伴侶間的情感狀態是“勢均力敵”的,那麼,我們作出讓步、施予影響的過程,同時也會是我們看清自己不能退讓的底線、瞭解自己最想要的事物的過程,我們所堅持的東西,也就是我們真正看重的東西。
如果我們想要擁有“勢均力敵”的感情、建立起權力平衡的狀態,我們可以留意以下這些方面,因為當我們的關係出現這些信號時,往往說明我們的關係是“勢均力敵”的[5]。
a.當我和ta有分歧時,我們能尊重彼此不同的觀點
b.我們在關係中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不滿,而不會感到有壓力
c.我們都相信對方會傾聽自己的想法,即使ta不一定能立馬理解
d.我們願意共同構建起一個兼顧兩個人理想的未來,並為此努力
e.在重大決定上,我們擁有平等商討的空間
而如果對照上面的清單,你發現自己的關係並不是“勢均力敵”的,也不代表我們需要立刻離開,我們依然可以嘗試重建平衡。
Cambrell為我們提供這樣的幾點建議[3]:
在開始對話前,先表達建立對話的原因,告訴自己,對話的目的是重建平衡,而非爭對錯。
在開始對話前,接受權力不對等的現狀,然後表明自己重建權力平衡的的願望。
理解自己的感受,並儘量不帶指責地表達它們,尋找需要兩個人共同努力的重建平等的解決辦法。
承認自己和伴侶都對感情的失衡負有責任,而不是把責任簡單地歸於某一個人。情感責任可以幫我們重建自信、重蓄內在能量,因為當我們可以接受我們對於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表現負有責任時,我們便不會再繼續為遷就對方而作出讓步。
例如,如果你是感情中權力掌控較少的那一方,當你再次感受到伴侶對自己的不尊重時,你可以先問自己:為什麼我要忍受ta這樣的態度?
我們需要清楚地明晰自己的底線。愛是一個雙向奔赴的過程,如果你發現你和伴侶已經很難重建權力的平衡,而你仍希望擁有“勢均力敵”的愛情。那麼此時,你可能需要更加謹慎的思考,自己是否還應繼續停留在這段感情之中。
“勢均力敵”是一種理想的情感狀態。如果我們和伴侶有能力建立起權力的動態平衡,我們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擁有一種絕對的默契,以及很難破裂的“勢均力敵”的穩定。而更為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會更清楚對自己來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更清晰自己的追求以及底線。
愛人與愛己,從來都是交叉纏繞、共生共榮的浪漫。
祝我們都能擁有勢均力敵的愛。
今日互動
你有過這樣“勢均力敵”的戀愛嗎?
你在這樣的關係中感受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