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當爹娘、開始與毛寶一起生活以後,日常生活中自然有許多需要彼此配合與調整的過程。這中間的教養問題,值得細細分說。
聽誰的才對?
家庭生活中的教育問題,最常見的就是教養不同調了。隨著家中成員越多,規矩就可能演變得越複雜。簡單的生活中,往往充斥著許多矛盾的潛規則:有人願意開放床和沙發給毛寶打滾、一起睡在一張床上,其他家人卻可能禁止毛寶們用踩過戶外的腳、或是撥過貓砂的爪爪在床上踏來踏去。生活上的大小事,都可能會發生教養不同調。
大家總愛笑稱胖寶寶是『奶奶養的』,因為在很多人的生活中,奶奶總是會用好吃的食物塞飽毛寶,或者偷偷做些打破爸媽教養習慣的事情。隔代的教養不同調,也很可能造成人類之間的衝突。
家庭成員的變動,往往也會帶來生活型態的轉變。
溝通師Sonja曾經溝通過一些案例,是媽媽準備結婚,但老公無法接受與毛寶一起睡在床上,所以希望通過溝通讓毛寶自己去睡客廳。面對這樣的要求,毛寶顯得非常困惑:「你說你最愛我,但為什麼卻為了另一個人的喜好、要我改變跟你的相處方式?」人們可能覺得通過溝通請動物家人配合會比跟另一位人類溝通簡單,但
人類溝通研究者陳蘋卻認為,事情絕對不會如我們想像的這麼簡單。因為
單純的要求一方配合,最終只會讓更大的問題浮出檯面。
教養不同調除了為人帶來衝突以外,也很容易造成毛寶的困惑與困擾:到底為什麼這件事那時候可以、這時候卻不可以呢?為什麼這個人說沒關係、那個人又要生氣呢?規則改來改去,不知道做什麼是合理的。對於經驗過不同家庭生活的毛寶來說,要弄懂每個家、每個人的個性、喜好、潛規則,更是複雜。很多情侶會喜歡一起養毛寶,感受成家的快樂;但分手之後,扶養權的歸屬,又是另一個問題。
面對以上種種挑戰,爸媽該怎麼做才好呢?
試誤練習
陳蘋指出,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每天都在『試誤練習』,俗稱被打臉。因為你永遠無法預期孩子會有什麼變化。好比曾經有一段時間她認為自己把家裡照顧得很好,陪小孩陪得很夠、錢也賺得很夠,有一天卻發現孩子尿在垃圾桶裡,並且垃圾桶中有一張千元大鈔。問孩子為什麼這樣做,孩子也說不出來。
後來她發現,人類孩童和動物一樣,在獲得足夠的安全感以後,就會將過去累積、無從發洩的情緒宣洩出來。就好比陳蘋的小孩在終於有媽媽陪以後,就把過去積怨已久的怨念通過莫名的行為發洩出來。這不是他忽然發神經、或是故意要作對,而是身體自然的機制。
其實啊,孩子的身體是非常敏感的。除了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什麼食物帶給身體什麼感覺以外,他們的身體同時還在吸收來自環境的刺激,一下子處理太多事的時候,就可能會產生反彈。毛寶們也是相同的狀況。也許今天就是不太想吃飯,看起來像是挑食,但隔天又吃光光。除此之外,毛寶們還要學習如何適應人類生活、家庭規範,要學習跨物種之間的溝通,因此在他們的成長過程會比人類小孩更加的辛苦與富有挑戰。
所以在面對孩子、毛寶的變化時,就要保持一點彈性。允許自己不知道孩子發生了什麼事、也允許毛寶偶爾有一些失序的展現。如同上一集討論到的,隨時保持觀察、和孩子、和毛寶保持同步,是必要的。
為什麼有時候溝通有效、有時候溝通無效?
行為調整療癒師Lisa提到,在動物身上也會出現相似的行為反彈。當動物們獲得情緒上的滿足、依賴、與愛的時候,有時他們可能會突然變得像小幼幼,出現一些我們不能接受的問題行為,像是破壞家裡、搗蛋等,稱之為
退行行為(陳蘋補充:退行是一種防衛機轉,需要特定事件才會受到啟動)。身為成人的我們,在面對伴侶的時候,也可能會出現退行行為。好比交往中的伴侶,也許平時因為過於忙碌而忽略另一半,某天突然安排浪漫約會後,卻遭受伴侶的情緒攻擊,就是因為伴侶早已高出滿水位的情緒太久沒有獲得宣洩與傾聽,於是在關係終於恢復互動的時候,便無法克制地淌洩出來。
相似的狀況,其實很容易出現在動物溝通裡。Sonja分享到,有許多家長會期待通過一場溝通,用說的就要寵物改變行為。那在那一節溝通中處理的其實是寵物長久累積的心情,與家長長久累積的固定習慣。若希望通過一節溝通就希望寵物在溝通後都維持理智、隨時記得規則的狀態,說實話,人也做不到。畢竟大家都是動物,生活中的多半時候都是吃喝玩樂拉撒睡,不容易隨時集中精神,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與理智思維。
更何況,『談判』畢竟是籌碼的交換。用談判的態度希望寵物改變、或者用交換的方式想誘惑改變,其實都只是延遲問題而已。時間一久,任誰都會忘記那強加在自己身上的規矩,總是會展露出本性的,甚至有時候,問題會連本帶利地演變成更為龐大複雜的樣子。只有經過協商,彼此都有了情感的交流,那樣的碰觸才會帶來實質的轉變。因此Sonja建議,在觀察到寵物開始展現退行行為的時候,其實是需要人類優先反思:平常的生活中有什麼因素帶給毛寶不必要的壓力?這樣的思維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該怎麼支持出現退行的人與動物呢?陳蘋分享說,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默默坐在旁邊陪伴,或是給他一個很長的擁抱。給予親愛的家人一個深深大大的擁抱,讓對方可以實質的感受到我們正在當下,全心全意的支持與陪伴,會是情感上非常好的感受。Lisa則是補充說,對於不愛接受這種親密行為的動物來說,可以選擇相較間接的方式,比方坐在旁邊陪伴。或者可以用好的撫摸方式,比方好學易上手的T Touch,認真、用心地去感覺對方的毛髮、身體溫度、肌肉張力等,也能夠表達我們想給予高品質陪伴的用心。
高品質的陪伴
為什麼強調高品質的陪伴呢?Sonja說,許多貓狗都會反映:「我的人才沒有陪我!他的手放在我身上,但眼睛都盯著螢幕看,整個人空空的,是我在陪他!」Lisa也分享一個經驗,說很多大人在家裡工作的時候都會三不五時受到孩子的打擾。但在大人願意暫時放下工作、優先專注陪伴孩子以後,卻發現15分鐘的陪伴就能夠滿足孩子的需求。
陳蘋指出,人們很容易誤會,認為孩子需要很長的陪伴時間,但其實真的不用。我們經常需要身兼數職:好小孩、好父母、好員工、好朋友、好伴侶等身份。只要我們把握在每個角色裡,做到高品質的陪伴,就能縮短每個角色需要的時間。這樣的「特別時光」,專門用心、且全心全意地與另一半、孩子、毛寶互動,他們就能獲得情緒上的滿足。剩餘的時間,我們也能專心處理我們需要做的工作、家庭事務等。人的專注力大約就是15分鐘,好好善用這15分鐘,就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益。好比出門買個醬油的15分鐘遛遛小孩、牽毛孩一起倒垃圾、接小孩回家的路上聽孩子說話等,都是很好的應用。
毛寶(撇除青春期好動、愛探索的年齡段外)其實也無法長期處在高專注度的狀態下。狗狗的專注度大約就是散步的時間,貓咪很可能只需要3-5分鐘。短短的專注時間,就能換取彼此愉悅的心情,何樂而不為呢?
連結比規定更重要
經常我們會照書養,用科學的方式來餵養我們的孩子、毛寶,用SOP將日常生活標準化。但其實每一隻動物、每一位人類小孩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無法一體適用。每個生命旅程的開展都有它獨特的方向與深度。我們只能在相處的過程中去磨合、去尋找適合的方式,才能達到動態平衡。一個生命願意主動配合我們的需求與規定的原因,是是因為他對我們的愛夠深,才能放棄自己的想要、需要來配合我們。
因此,關係的建立,是最重要的第一步。人犬也好、家庭成員間也好,關係夠好夠深刻時,溝通可能才能被對方聽進心裡。在行為調整中,Lisa常常建議的第一步就是找回良好關係。這種關係不是一昧的妥協、退讓,而是嘗試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為什麼狗狗貓貓可能叫不停,為何他會需要用牙齒咬人來防衛自己。控制可能可以帶來安全感,幸福指數卻不會高;但當我們了解,才能做出相應的改變;做出改變,才能互相包容,讓彼此生活更和諧。
Sonja也同樣強調換位思考的重要性。先前有人來溝通時顯得很沮喪,說她跟毛寶關係不好。溝通過程中,人頻頻提到因為醫生說這樣,所以毛寶必須那樣,一直試圖將毛寶的生活標準化,卻換來毛寶一句「我覺得自己過得好像機器人」,反而失去生命力。當然衛教是醫生必須的職責,但過度將標準無限上綱,就容易忘記生命是有彈性的。
陳蘋也認同連結比規定更重要。規定沒辦法帶來社會化、沒辦法讓一個個體在面對困難時保持彈性,但是連結可以。連結(與人的情感)一定是優於規範。感情不好的時候,怎麼規範都沒有用;但一直規範,感情一定不會好。每個孩子、每位毛寶都是新故事,而故事能展開得多細緻,端賴彼此的連結。
規則是死硬的,但連結帶來彈性。陳蘋建議,面對短時間的、難得的相處,稍微放縱一下,這樣的彈性會更健康。好比過年的時候,很難拒絕家中的長輩塞好吃的給孩子。畢竟吃一個禮拜的垃圾食物,可能對健康的影響不是太大,那麼比起單純的制止、拒絕,將規定踩得死死的,稍微放鬆規定,其實能幫助孩子在過程中學習社會化,也可以協助孩子們保有彈性。Lisa也建議,若毛寶正在經歷身體健康的調整、或是確定有已知的疾病,那麼在彈性調整之前,可以先諮詢醫生,讓健康與滿足感都能很好的平衡。同時也可以準備些毛寶們可以吃的、用的產品,滿足爺奶想要餵食毛寶的心,兼顧情感、連結與健康。
從錯誤中學習
快樂的經驗是燃料,可以協助我們度過痛苦的時刻;但大腦的習慣,是從錯誤中學習。因此面對孩子、毛寶、甚至自己曾經的錯誤,無需過度批判。重要的是從中修正,找出下次做對的機會,並且,下次做對的時候,肯定會有加倍的快樂。記得這樣的快樂感受,就能支持我們度過下一次遇到不開心的時刻。
當我們在回顧這些生命經歷時,其實大多也是記得生命中甜美的片段,而不是糟心時刻。因此,就放心大膽的去嘗試,至少,試過了就知道哪些是可行或不可行,距離良好關係又近一步了,不是嗎?
陳蘋介紹: 現為
歇角文化工作室負責人。2007年於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ern Colorado)取得溝通研究碩士學位,主攻人際溝通心理學(Intrapersonal &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及公眾演說語意學(Rhetoric)。2016年取得美國Within My Reach® 關係溝通認證合格講師資格。在成為美國NGH認證合格催眠治療師及國際NLP協會認證高階執行師之後,生命繼續將我帶往臨床心理的領域,深入鑽研精神醫學知識。曾任科羅拉多州Front Range Community College兼任公眾演說及人際溝通講師,主要教導大一大二學生,並曾指導TedTalk Tokyo講者。目前是二個孩子的母親及專業講師。專長內在隱喻、衝突溝通、問題解決及情緒支持。擁有十餘年的學習、教學與國際研討會發表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