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首頁
瘋靡雙月刊/瘋靡雙週報
關於精神疾病,「人」的故事
精神疾病相關資源介紹
瘋靡活動側記
精神疾病時事評論
精神疾病書籍/影劇分享
精神疾病多元觀點
關於
精神疾病多元觀點
61
公開內容
從文化、醫學、心理、歷史、自我敘說等等不同視角,紀錄精神疾病的不同經驗及觀點
全部
開放式對話敲敲話實踐
照顧者Q & A
會所模式台灣在地實踐
精神疾病同儕社群
相關知識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9/16
國際會所模式準則 準則第4條
4. 所有會員都有平等參與會所的權利,並不受診斷或能力所影響。 All members have equal access to every Clubhouse opportunity with no differentiation based on diagnosis or level o
27
留言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9/05
國際會所模式準則 準則第3條
本篇文章強調會員在會所內可自由選擇參與活動的方式及與哪些職員合作,並避免強制協議或規則的約束。透過小天才的故事,體現會員對於選擇性參與的重視,以及對工作與人際互動的個人化取向。文章讓讀者瞭解會所的靈活性和對會員需求的尊重。
#
會員
#
參與
#
Clubhouse
19
留言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8/12
國際會所模式準則 準則第2條
探討會所如何自主接納新會員,特別是對於有精神疾病歷史的人士的包容性。文章指出,只有在會員對社群安全構成重大威脅時,會所才可暫停或取消其會籍。此外,文章也強調會所如何應對潛在的威脅,以確保所有會員都能在安全的環境中參與活動。
#
會員
#
精神疾病
#
Clubhouse
5
留言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8/12
國際會所模式準則 準則第1條
真福之家以「會所模式」支持精神疾病經驗者, 並根據國際會所準則運作,目的為共同經營一個社群。 簡單介紹一下會所,我們不同於傳統社福服務模式,我們將服務對象稱之為「會員」,而會所內也沒有所謂的社工/老師/個管員等,統一稱之為「職員」,平常相處多以本名或綽號相稱。
#
會員
#
精神疾病
#
精障會所
2
留言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6/04
〈照顧者Q&A〉如何增加生病手足的人際互動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自110年起開始舉辦精神疾病手足聚會,每梯次的聚會我們會邀請每個成員輪流分享自己與生病手足的故事,或是請他們提出想在聚會討論的議題,在聚會結束前會安排幾次的主題討論,以成員想談的主題為主。 今年的成員最關切的題目是:如何增加生病手足的人際互動。
#
精神疾病
#
精神疾病手足
#
精神疾病照顧者
7
1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5/22
〈照顧者Q&A〉考慮康復之家時,我需要注意什麼?(下篇)—入住康家之前,心態及關係上的調適
在照顧精神疾病家人的路上,很多家屬都會考慮「康復之家」這個資源。但是,該如何決定要不要入住康復之家?如何尋找和選擇康復之家?入住前要做什麼準備?諸多來電中,我們聽見了家屬焦慮。 上篇,我們彙整了尋找與選擇康家可以注意的事情,下篇我們會繼續討論入住前的心態調適與關係準備。
#
照顧
#
精神疾病
#
家屬
5
留言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5/07
〈照顧者Q&A〉考慮康復之家時,我需要注意什麼?(上篇)——家人需不需要使用康家?該怎麼選擇康家?
在照顧精神疾病家人的路上,很多家屬都會考慮要不要入住康復之家。但是,該如何決定要不要入住康復之家?如何尋找和選擇康復之家?入住前要做什麼準備?諸多來電中,我們聽見了家屬焦慮。因此,我們與接線志工們一起整理彼此的經驗知識,書寫成兩篇文章,期待提供讀者一些參考方向。
#
照顧
#
精神疾病
#
家屬
4
留言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2/27
返家之前:閱讀《在奇幻地》與社區家庭接線工作的連結
我們閱讀了一本名為《在奇幻地》的書,作者是東華大學的林徐達教授。醫療領域的語言充滿了病理化的特徵,這本書籍從內部觀點探討醫療體制與文化,並賦予其新的詮釋方式,試圖探索在醫療中如何實現人性化的可能性。我們將閱讀到的知識與接線實務工作結合討論,整理如下:精神疾病經驗者的病識感、病房管理、出院準備計畫。
#
精神疾病
#
思覺失調症
#
文化
5
留言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4/01/09
112/12/09週六分享會:「杜鵑窩的春天_家屬如何回應當事人的親密需求」活動側記
人的恐懼很多是來自於對事情的無知,如果我們可以辨識事物的全貌,消弭未知,其實恐懼感也會隨之消失。這個原理讓我想起不只是當事人談感情的議題,當社會大眾還不了解精神疾病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懷抱著恐懼,一心只想遠遠避開患者,但是如果可以試著理解這個疾病,可能會發現很多恐懼都是來自於未知或是刻板印象。
#
週六分享會
#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
#
觀點
2
1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2023/11/21
【08/27開放式對話工作坊】----活動側記
在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邀請下,伊甸活泉之家「敲敲話行動入家團隊」於2023年8月27日在台北市非政府組織會館舉辦【開放式對話工作坊】。本次工作坊從淺談開放式對話的思維與哲學觀,緩步進入開放式對話的世界;藉分享「敲敲話行動入家團隊」多年與家庭對話的實務經驗,搭配實際對話模擬示範,以描繪出敲敲話如何在實
#
精神疾病
#
觀點
#
心理
5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