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公部門的留才建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筆者於工程品質督導小組督導時之主辦機關簡報

筆者於工程品質督導小組督導時之主辦機關簡報



  關於辭職,有些人覺得很可惜,有些人覺得很有勇氣。畢竟要培養能獨當一面的公務員需要時間與經驗慢慢累積,然而,這些經驗並不會就此消失,將不斷作為自我批判的對象。筆者在辭職原因調查表寫到(共羅列了35項原因,要在這之中最多選擇3項並排序),辭職原因依序為1.進修升學、2.其他:上班時間過長,且無法居家辦公、3.工作乏味。本篇將分享筆者這6年的工作經歷,並指出制度僵化及工作乏味在哪,最後提供改善建議,以期公部門未來在攬才、留才之外,更能讓才能有所發揮。


  這6年共參與了9個案子(含勞務案與工程案),分別為:桃園市歷史建築龍潭國小日式宿舍南龍路15、17號修復工程、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整體修復工程(龍潭武德殿、南龍路3~11號)、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鍾家建議意見改善工程、桃園市歷史建築大溪簡氏古厝修復工程、桃園市歷史建築桃園大廟口派出所修復工程、桃園市歷史建築桃園大廟口派出所室內裝修工程、前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35中隊飛機棚廠緊急搶修工程、桃園市歷史建築平鎮延平路日式宿舍修復工程、中原營區設施群修復工程。有一件去年12初剛決標的查核以上勞務案沒算,平均每年3件(勞務案與工程案各算一件)。


  這9個案子地點各異,包含龍潭區、大溪區、桃園區、大園區、中壢區,平鎮區,不同的工地,皆增進我對桃園的認識及開車技術(?),如:位於龍潭區的鍾肇政園區,連帶熟悉了附近的龍潭市場、龍元宮及龍潭大池。另案子性質各異,文資種類有宅第、衙署,空間類型則有日式宿舍、閩南式三合院、工業遺址、營區。導致不同的修復方式,如:日式的竹編夾泥牆、閔式的土埆牆、軍事的空心磚牆,及不知道未來再利用為何的緊急搶修案、修復工程與室內裝修工程一併完成並迅速點交啟用的案子。


  共通點是,都很趕;趕標案上網決標(發生權責以利與中央補助單位請款,否則將收回補助款)、趕預算執行率、趕預算保留、趕變更設計、趕估驗計價、趕竣工點交啟用。最趕的是某工程案決標日起7日內開工,工期為配合政策需要濃縮再濃縮。然而還是有遇過提早報竣的(提早一日),雖然只有一案,卻讓筆者感受到何謂好廠商,如:定期提估驗、該修改的文書迅速修改到位、限期公文未逾期提送等(這不是基本常識嗎?)。


  托案子的福,第一次參與了總統的公開行程(鍾肇政園區開園),行政院長視察(鍾肇政園區),及無數次市長出席的開工典禮、工程視察、啟用典禮,一覽高官高規格的行前排場與準備。還有工程中無數次的查核,遇過文化部、客委會、及市府查核,印象最深刻的是離預定竣工日7天,進度已九成以上時,副市長帶隊的市府查核,還遇過查核結果要求撤換品管人員及監造人員的(建築師還因為未幫勞工繳勞保而遭法院強制執行)。而每完成一個案子,都會像幽靈般跟著承辦一輩子,不只是因為保固問題,更因為看著案子從無到有的成就感,期望建築被好好的活用,綻放新的生命與價值。


  然而,制度僵化及工作乏味在哪?首先,與其說是工作內容,如:二級品管的工地督導、工程進度掌握、協助排除施工障礙、及簽辦公文、召開會議(會勘)、繕打會議(會勘)記錄等,不如說是「重複」這些內容而感到的乏味,即便筆者從剛報到的文化資產科,到一年後新成立的文化設施科,工作內容毫無改變,同樣是一個案子接一個案子,源源不絕。而案子做得好不好其次,如:是否履約爭議調解、是否查核甲等、是否啟用後常需保固會勘等,重要的是是否為如期竣工、如期執行預算。


  建議工作內容可一定時間後有所調配,避免見樹不見林,如:借調至其他科室,除了讓各個科室有所交流外(不同的科長與同仁),更能持續學習不同的專業,讓不同的思維有激盪的可能,畢竟只要還待在府內,就都是府的資源。且不管是行政類還是工程類的公務員,本質上都是公務行政。應該要以培養簡任官的格局培養基層承辦(未來的簡任官),讓其熟悉不同業務與不同的處理、思維方式,才有可能留住人才、培養人才,並從根深化及提升公務的水準。


  接著,龐大的公部門系統,為了讓各式各樣的人都能各司其職,除了代表局的長官外,所有人都是「匿名性」的。正因為是匿名性,被AI取代也是可預期的事情。而一套所有人都能適應的制度,自然少有彈性,更難談論創新(法沒規定的就不做,導致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心態)。有前年5月二級警戒居家辦公經驗的人都知道,並不會如同在辦公室上班一直待在電腦前,而是有更多的彈性、零碎的時間做工作以外的事情。筆者並不奢望公部門能居家辦公(比組工會還難),重點是工作的時間並不需要那麼長,時間都浪費在公文往返(長官出差或休假不在)、議而不絕的會議(會議沒抓到討論核心,流於形式,後來某些審查會議直接改書審)、及做表面工程(開工典禮、啟用典禮、視察、做簡報、衝執行率)等制式事務上。


  建議可調整每週上班時數,減少之時數可依比例減薪,以兼顧各公務員的工作、家庭與個人生涯發展。當然,改善公部門的文化非一蹴可幾,上至減少短視近利的政策:不再單以預算執行率衡量優劣,趕東趕西,趕先啟用再驗收,只是將問題延後,最後所花費的時間往往更長,如:變更設計、履約爭議、招標資料更正公告。下至減少非必要表面工程:如一場為了長官出席半小時的開工典禮,除花費民脂民膏外,典禮前還要歷經多次會勘,當天除重型機具無法施工外,全科亦須幾乎總動員到場協助,遂造成工程進度影響及公務停擺。長官若想親臨現場,可配合工程查核或各機關工程品質督導小組之督導,減少非必要的表面工程。


  綜上,公部門握有公權力及資源以執行政策,然而,卻未將資源最大化與最佳化(非煙火式的活動)。好的政策必須建立在服務人民上,而非服務民代、建商、開發商等少數權勢,以達到共善、公益、公共的目標。以公部門的資源及人力,要自行成立營造廠承接部分公共工程或自辦監造並非難事(許多公務員有建築師牌或技師牌),此非與民爭利,而是造福更大的公眾利益,一方面避免花人民納稅錢又找罪受,如:怕廠商偷工減料、怕圖利廠商、怕監造不實、最後又要履約爭議、上法院等。另一方面持續精進公務員的專業,並與業界接軌,習得帶得走的能力,避免被AI取代,即便不留在公部門,也是整體社會的珍貴資產。

公部門留才 以簡任官格局培養基層

2023/1/6

avatar-img
49會員
578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筆者2017年3月30日於文化局報到,已快滿6年。6年,可以念完建築系、大學念到碩士、換兩隻手機、徒步環島36圈(一圈1千公里/兩個月)、投三次票(兩年一輪選舉年)。若是公立專科以上教授,依〈公立專科以上學校教授休假研究辦法〉服務滿7年以上,得申請休假(1年為限之帶薪休假),從事學校核准
  筆者在公職打滾轉眼已5個年頭,本文將串聯公職最重要的3個「東西」,即「職章」、「公文」、「公文時效」,試著思考三者的關係及基層承辦人在此之間所扮演的角色。   首先,本文並非要探討印鑑文化保存與否的問題,雖然民法第3條第2項規定,簽名與蓋章在法律上有一樣的效力,而且是以簽名為主,蓋
  筆者在前一篇〈從《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談人不知而不慍〉的文章寫到,「公務員追求的不是一時的名聲,而是持續穩定、有保障的未來。」公務員的穩定性是建立在未來,即穩定的退休金、穩定的薪資成長、穩定的升遷、穩定的工作環境(大多是在辦公室)、與穩定的業務程序(業務內容及或有所差異但程序是相同的,即
講者:岳吉剛(中原電機工程博士、前營建署設計隊隊長) 時間:2022.2.14 1. 問題:管理方法、及如何檢視機電是否過度設計?數量是否灌水? 2. 機電口訣(1):「From A to B」;點到點連成線(路徑)。 3. 機電口訣(2):「遮蔽與隱蔽」;管線路徑配合美
  筆者任職於公部門,藉由《成功的反思》反思在「才德至上」下的「公」部門,是否有更「公平」、「公正」、「公益」的可能?   公務員藉由考試取才,重點在考上,至於考試與學經歷、學習成效與否(學習是一種活動,不等於考試)、貧富與否(通常想賺錢的不會想當公務員)幾乎沒有關係。不能說完全沒有關
  5/11全國二級警戒→5/16雙北三級警戒→5/19全國三級警戒→5/24 A公所爆出主管確診、本局實施異地辦公(分第一、二辦公室)→6/2 B公所爆出員工確診→6/14本局實施分流居家辦公(135或24居家,隔周輪流)→7/12微解封→7/20本局1名員工確診,全局PCR→列入7/21
  筆者2017年3月30日於文化局報到,已快滿6年。6年,可以念完建築系、大學念到碩士、換兩隻手機、徒步環島36圈(一圈1千公里/兩個月)、投三次票(兩年一輪選舉年)。若是公立專科以上教授,依〈公立專科以上學校教授休假研究辦法〉服務滿7年以上,得申請休假(1年為限之帶薪休假),從事學校核准
  筆者在公職打滾轉眼已5個年頭,本文將串聯公職最重要的3個「東西」,即「職章」、「公文」、「公文時效」,試著思考三者的關係及基層承辦人在此之間所扮演的角色。   首先,本文並非要探討印鑑文化保存與否的問題,雖然民法第3條第2項規定,簽名與蓋章在法律上有一樣的效力,而且是以簽名為主,蓋
  筆者在前一篇〈從《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談人不知而不慍〉的文章寫到,「公務員追求的不是一時的名聲,而是持續穩定、有保障的未來。」公務員的穩定性是建立在未來,即穩定的退休金、穩定的薪資成長、穩定的升遷、穩定的工作環境(大多是在辦公室)、與穩定的業務程序(業務內容及或有所差異但程序是相同的,即
講者:岳吉剛(中原電機工程博士、前營建署設計隊隊長) 時間:2022.2.14 1. 問題:管理方法、及如何檢視機電是否過度設計?數量是否灌水? 2. 機電口訣(1):「From A to B」;點到點連成線(路徑)。 3. 機電口訣(2):「遮蔽與隱蔽」;管線路徑配合美
  筆者任職於公部門,藉由《成功的反思》反思在「才德至上」下的「公」部門,是否有更「公平」、「公正」、「公益」的可能?   公務員藉由考試取才,重點在考上,至於考試與學經歷、學習成效與否(學習是一種活動,不等於考試)、貧富與否(通常想賺錢的不會想當公務員)幾乎沒有關係。不能說完全沒有關
  5/11全國二級警戒→5/16雙北三級警戒→5/19全國三級警戒→5/24 A公所爆出主管確診、本局實施異地辦公(分第一、二辦公室)→6/2 B公所爆出員工確診→6/14本局實施分流居家辦公(135或24居家,隔周輪流)→7/12微解封→7/20本局1名員工確診,全局PCR→列入7/21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如何選擇是否離職?這篇文章分享我個人職場遭遇與困惑,在初入職場、面臨工作困難與壓力、離職後的焦慮等階段的心情與體悟,也提供建議讓猶豫的人有一些方向。
前陣子,我第一次辭退了一個工讀生 雖然已過去一個多月,但我仍時不時想起這件事。 依職責,我的確是可以依規定辭退他。 但身為一個人,我不禁反思,我憑什麼去辭退一個人。 所以,工作上才需要給你一個職稱、職位及職責,這樣才能好做事 這位工讀生,因為無法遵守當初應聘時所答應的條件,所以被辭退。
Thumbnail
面試中應徵者對於離職原因的回答,可能會讓面試官產生問號,例如學習完成後未能證明成果、之前工作環境是否過於簡單、以及對於穩定度的擔憂。應徵者需要在這些問題上有充分準備,並且思考職涯展望和個人需求,以期求得雙贏局面。
Thumbnail
三個多月前,我辭職了。離開讓人感到內耗的地方,我充滿對未來的期待。然而此刻我發現,離開只是解決一部分的問題,而新的挑戰和困難也隨之而來。我的計劃執行狀況乏善可陳,需重新審視並持續執行。
Thumbnail
「不當公務員的話,不曉得自己要做甚麼事?」這是我開始寫作/擔任職涯諮詢師之後,接受過無數的問題跟苦惱,這篇就從我知道的轉職公務員實際案例以及104的職缺狀況提供分析。
Thumbnail
去年諮詢前我只是個迷惘的公務員,在6次職涯諮詢師的旅途中,我正視自己內心的渴望、認真盤點現在的狀況,付諸實行與諮詢師討論出來的計畫,才能在1年內的時間成功轉職,希望藉由分享的過程,讓內心對於轉職遲疑的人得到一些為自己拚搏的能量!
Thumbnail
從不適合的職場離開,為何可惜? 一般企業離職轉換,是很稀鬆平常的事,為何公職與企業間的流動阻礙重重? 考公職的時間精力固然是成本,留在不適合的工作不也是成本嗎?
Thumbnail
投入國考的時間金錢資源是成本,放棄公職外其他發展機會也是成本,為何多數公務員尋求更理想職涯的選項裡,沒有辭職這項?永業制對於公務人員倒底是保障還是枷鎖?
Thumbnail
2024/2/29-告別了人生第一份正職工作
Thumbnail
離開公職、自由工作兩年,最近準備重回職場的我,如何整理、摘錄及定義這段自由時光,我又是為何離開自由工作身分呢?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如何選擇是否離職?這篇文章分享我個人職場遭遇與困惑,在初入職場、面臨工作困難與壓力、離職後的焦慮等階段的心情與體悟,也提供建議讓猶豫的人有一些方向。
前陣子,我第一次辭退了一個工讀生 雖然已過去一個多月,但我仍時不時想起這件事。 依職責,我的確是可以依規定辭退他。 但身為一個人,我不禁反思,我憑什麼去辭退一個人。 所以,工作上才需要給你一個職稱、職位及職責,這樣才能好做事 這位工讀生,因為無法遵守當初應聘時所答應的條件,所以被辭退。
Thumbnail
面試中應徵者對於離職原因的回答,可能會讓面試官產生問號,例如學習完成後未能證明成果、之前工作環境是否過於簡單、以及對於穩定度的擔憂。應徵者需要在這些問題上有充分準備,並且思考職涯展望和個人需求,以期求得雙贏局面。
Thumbnail
三個多月前,我辭職了。離開讓人感到內耗的地方,我充滿對未來的期待。然而此刻我發現,離開只是解決一部分的問題,而新的挑戰和困難也隨之而來。我的計劃執行狀況乏善可陳,需重新審視並持續執行。
Thumbnail
「不當公務員的話,不曉得自己要做甚麼事?」這是我開始寫作/擔任職涯諮詢師之後,接受過無數的問題跟苦惱,這篇就從我知道的轉職公務員實際案例以及104的職缺狀況提供分析。
Thumbnail
去年諮詢前我只是個迷惘的公務員,在6次職涯諮詢師的旅途中,我正視自己內心的渴望、認真盤點現在的狀況,付諸實行與諮詢師討論出來的計畫,才能在1年內的時間成功轉職,希望藉由分享的過程,讓內心對於轉職遲疑的人得到一些為自己拚搏的能量!
Thumbnail
從不適合的職場離開,為何可惜? 一般企業離職轉換,是很稀鬆平常的事,為何公職與企業間的流動阻礙重重? 考公職的時間精力固然是成本,留在不適合的工作不也是成本嗎?
Thumbnail
投入國考的時間金錢資源是成本,放棄公職外其他發展機會也是成本,為何多數公務員尋求更理想職涯的選項裡,沒有辭職這項?永業制對於公務人員倒底是保障還是枷鎖?
Thumbnail
2024/2/29-告別了人生第一份正職工作
Thumbnail
離開公職、自由工作兩年,最近準備重回職場的我,如何整理、摘錄及定義這段自由時光,我又是為何離開自由工作身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