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台灣🇹🇼配球皇帝 林家正學習正向教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台灣「心靈捕手」林家正在賽場中為投手們的打氣與鼓勵,事實上很多都巧妙地將正向溝通/教養的核心概念融入其中。

林家正不僅展現了他在棒球場上的智慧,也為父母提供了實用的正向教養啟示。無論是在運動場上還是家庭生活中,信任、具體鼓勵、肢體語言和在挫折中的支持,都能成為促進人際和親子關係的關鍵力量。


教養的反思

• 讚美的過度依賴

• 孩子若習慣於讚美,一旦得不到讚美就可能懷疑自己的價值。因此,父母應該更注重過程的肯定,而非僅結果。

• 從傳統到正向

• 傳統教養可能在行為表現時給予獎勵,但正向教養更看重挫折或挑戰中的引導。這樣的轉變能讓孩子從依賴外部認可,變成內在自我激勵。


核心教養概念

1. 表達信任

• 「我相信你可以」這句話蘊含了無條件的接納與信任,對孩子來說,這是一種賦權,能讓他們相信自己具備解決困難的能力。

• 對應到教養中,父母的這種信任語言能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遠超過命令或批評。

2. 具體事實的鼓勵

• 不同於籠統的讚美(如「你好棒!」),基於具體事實的鼓勵(如「你的解題方式很有創意」)能讓孩子感到被真正理解和看見。

• 在這裡,林家正透過觀察投手的特點並指出其優勢,幫助投手找到信心來源,這種方法同樣適用於孩子的教養。

3. 肢體語言的重要性

• 一個擁抱、搭肩、或拍拍背,能在孩子情緒低落或面臨挫折時傳遞支持和理解。

• 林家正的肢體語言無聲卻有力,這也提醒我們,肢體語言是正向教養中不可忽視的輔助工具。

4. 挫折中的鼓勵

• 鼓勵在失敗或挑戰中尤為重要,它能幫助孩子重新審視努力的價值,而不僅僅關注結果。

• 面對孩子犯錯或失敗時,父母的一句「沒關係,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可能比批評更能激發孩子的成長心態。


林家正的正向溝通/教養語言與相關範例

1. 表達信任

• 林家正的語言:

• 「我相信你可以。」

• 「結束的時候,他跟我講說,我還是相信你的直球。」

• 「告訴我相信他,我也是相信他。」

• 應用在正向教養:

• 當孩子對某個挑戰感到害怕時,可以說:「我相信你的能力,你一定可以完成。」

• 面對考試壓力,父母可以說:「無論結果如何,我相信你已經盡力準備。」


2. 具體事實的鼓勵

• 林家正的語言:

• 「你的直球尾勁很好,二縫非常漂亮。」

• 「他們的安打不多,你的能力很好,他們打不好,不要怕。」

• 應用在正向教養:

• 當孩子努力學習後,父母可以說:「你今天花了很久時間寫那篇作文,內容的細節特別豐富,讓我印象深刻。」

• 當孩子完成一幅畫,可以說:「我很喜歡你在這裡用的顏色搭配,讓畫面很生動。」


3. 肢體語言

• 林家正的語言:

• 「他的肢體語言可以激勵投手,比如拍肩膀或慢下節奏的手勢。」

• 應用在正向教養:

• 當孩子失落時,給予一個擁抱或拍拍肩膀,傳遞支持。

• 孩子表現出色時,可以輕輕摸頭或握住手,讓他感受到被重視。


4. 遭遇挫折時給予鼓勵

• 林家正的語言:

• 「就算你今天球質不好,他還是給予很正面的肯定,讓我有自信去進攻打者。」

• 應用在正向教養:

• 孩子在比賽中失誤後,可以說:「這場比賽是很好的學習經驗,你已經盡力了,我們下次可以試試其他方法。」

• 面對孩子考試失利,可以說:「這次結果雖然不理想,但你努力準備的過程是值得肯定的。」


如何實踐?

1. 日常中的信任語言

• 在孩子遇到挑戰時,多用「我相信你有能力處理」、「我相信你可以」來支持他們。

2. 描述具體的努力

• 例如:「我注意到你今天在練習時多花了時間在細節上,這很棒。」

3. 用肢體傳遞關愛

• 當孩子挫折時,不需要說太多,一個擁抱或安撫性的動作就能表達理解。

4. 肯定努力過程

• 面對失敗,父母可以說:「我看到你真的很努力,下次我們可以試試其他方式。」


結語

林家正透過簡單的語言和肢體行動,展現出鼓勵的力量。無論是在家庭教養還是團隊合作中,信任、具體事實、肢體語言和挫折中的支持,都能創造積極的氛圍,幫助人們成長。正向教養的核心,是在每一刻讓對方感受到被理解與支持,進而激發內在潛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筆尖上的遇見|PETER的打工筆記
126會員
329內容數
七年北漂寒窗,寄居木柵邊陲,牧養後山森林,也靜靜與自然為伍。深夜裡,我時常獨自漫跑於山徑,與星光與靜默對話。 學成之後,幸運踏上心理師之路,歸隱已七年。成為學生的玩伴、鄉間的旅人,在多元民情與人心間遊走,慢慢學會以平凡的眼睛看見不凡。 寫作,記住與每個生命交會時的激盪與激昂,也試著在字句之間與彼此產生漣漪,共振、相映。
2025/04/29
你是不是也在想:「AI這麼強,我可以靠它賺錢嗎?」 答案是——可以,而且現在就是最好時機! 不需要你會寫程式,不用你買設備,你只要有一點創意、一點執行力,就能開始用 AI 幫你累積第一桶金。
Thumbnail
2025/04/29
你是不是也在想:「AI這麼強,我可以靠它賺錢嗎?」 答案是——可以,而且現在就是最好時機! 不需要你會寫程式,不用你買設備,你只要有一點創意、一點執行力,就能開始用 AI 幫你累積第一桶金。
Thumbnail
2025/04/28
第一集的開頭,Jamie 衝動地打破社會規範——打架、挑釁、拒絕對話——但其實這些行為背後潛藏的,是他對「被看見」的強烈渴望。而這個「凝視」應該屬於誰?本該來自父親——這位在劇中幾近隱形卻影響深遠的角色。
2025/04/28
第一集的開頭,Jamie 衝動地打破社會規範——打架、挑釁、拒絕對話——但其實這些行為背後潛藏的,是他對「被看見」的強烈渴望。而這個「凝視」應該屬於誰?本該來自父親——這位在劇中幾近隱形卻影響深遠的角色。
2025/04/26
還在覺得財富自由離你很遠嗎? 其實,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沒用對方法。 在這個人人喊著通膨、房價飆漲的時代,我們更需要學會「用錢滾錢」,讓自己從存錢小白,進化為懂得經營金流的自由人。
Thumbnail
2025/04/26
還在覺得財富自由離你很遠嗎? 其實,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沒用對方法。 在這個人人喊著通膨、房價飆漲的時代,我們更需要學會「用錢滾錢」,讓自己從存錢小白,進化為懂得經營金流的自由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你的孩子是「固定式思維」or「成長型思維」? 父母的陪伴方式,決定孩子的未來模樣! 子玲老師採訪陳志恆心理師第三集中,探索了志恆老師的原生家庭,如何餵養他擁有 成長型心態?志恆老師曾經考了26分,他的父母有什麼語言回應?你好奇嗎? 本集給你三個重點,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喔!
Thumbnail
你的孩子是「固定式思維」or「成長型思維」? 父母的陪伴方式,決定孩子的未來模樣! 子玲老師採訪陳志恆心理師第三集中,探索了志恆老師的原生家庭,如何餵養他擁有 成長型心態?志恆老師曾經考了26分,他的父母有什麼語言回應?你好奇嗎? 本集給你三個重點,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喔!
Thumbnail
「你的表現令我刮目相看!」 「我真的以你為榮!」 「你做得很好!」 不知道大家聽到這幾句話是什麼樣的感受呢? 我從很久以前只要聽到或看到類似的話語,總是感覺怪怪的,看似稱讚但卻覺得講這句話的人帶著洋洋得意的態度,無論講些話的人是父母、老師或公眾人物,在我的感受裡會吐出這樣言語的人似乎自認
Thumbnail
「你的表現令我刮目相看!」 「我真的以你為榮!」 「你做得很好!」 不知道大家聽到這幾句話是什麼樣的感受呢? 我從很久以前只要聽到或看到類似的話語,總是感覺怪怪的,看似稱讚但卻覺得講這句話的人帶著洋洋得意的態度,無論講些話的人是父母、老師或公眾人物,在我的感受裡會吐出這樣言語的人似乎自認
Thumbnail
「我足夠自信,是因為我足夠優秀。我足夠優秀,是因為我足夠努力。」——蕭清《歸去來》 優秀,是自信與努力的成果。 對孩子如是,對師長亦如是。 然而,努力,亦要用對力。 「正向教養」,採取的教育策略,正是用對力後的努力。
Thumbnail
「我足夠自信,是因為我足夠優秀。我足夠優秀,是因為我足夠努力。」——蕭清《歸去來》 優秀,是自信與努力的成果。 對孩子如是,對師長亦如是。 然而,努力,亦要用對力。 「正向教養」,採取的教育策略,正是用對力後的努力。
Thumbnail
參加了吳孟真諮商心理師的講座,分享參加過程的紀錄。 當時正與家人有些摩擦,聽到這場講座時有些感觸, 父母那個年代,是權威管教方式下長大的, 他們在與孩子互動時,有時提供的多是物質上的照顧, 而較少心理上的理解,而我們也就這樣漸漸長大, 心裡面對父母可能還是有某種父慈母愛的期待, 但殊不知,那是我們對
Thumbnail
參加了吳孟真諮商心理師的講座,分享參加過程的紀錄。 當時正與家人有些摩擦,聽到這場講座時有些感觸, 父母那個年代,是權威管教方式下長大的, 他們在與孩子互動時,有時提供的多是物質上的照顧, 而較少心理上的理解,而我們也就這樣漸漸長大, 心裡面對父母可能還是有某種父慈母愛的期待, 但殊不知,那是我們對
Thumbnail
改變從今天開始,三個好入手的日常生活習慣,學會正向語法的親子對話、學會適時真誠的讚美、學會時時感謝他人的付出。以下我們將逐一與大家分享: 習慣一----學會正向語法 正向語句的神奇魔法從使用正向及肯定的語句,例如:喜歡、希望、可以、要等表述開始;換句話說,就是學會拿掉例如討厭、不喜歡、不要、不可以等
Thumbnail
改變從今天開始,三個好入手的日常生活習慣,學會正向語法的親子對話、學會適時真誠的讚美、學會時時感謝他人的付出。以下我們將逐一與大家分享: 習慣一----學會正向語法 正向語句的神奇魔法從使用正向及肯定的語句,例如:喜歡、希望、可以、要等表述開始;換句話說,就是學會拿掉例如討厭、不喜歡、不要、不可以等
Thumbnail
幾年前我曾經好奇自己,為什麼我想分享的內容,經常在談自我探索與成長? 我的工作應該是被歸類在教養/教學/管理頻道,多談一點教養上或教學上的作法或策略?似乎比較切題? 後來我發現,談論自我多一點,是這些教養或管理「策略」,只能算是教養或管理路上的外功。 - 當然外功還是很重要的。 -
Thumbnail
幾年前我曾經好奇自己,為什麼我想分享的內容,經常在談自我探索與成長? 我的工作應該是被歸類在教養/教學/管理頻道,多談一點教養上或教學上的作法或策略?似乎比較切題? 後來我發現,談論自我多一點,是這些教養或管理「策略」,只能算是教養或管理路上的外功。 - 當然外功還是很重要的。 -
Thumbnail
我知道打罵教育不對,我知道。 不過好聲好氣講過了,理性溝通過了,真的就完全沒用! 講他幾句好的,他還嫌奇怪? 那個猴死囝仔就是不聽話,你要我怎麼辦?
Thumbnail
我知道打罵教育不對,我知道。 不過好聲好氣講過了,理性溝通過了,真的就完全沒用! 講他幾句好的,他還嫌奇怪? 那個猴死囝仔就是不聽話,你要我怎麼辦?
Thumbnail
2021年奧運正在日本東京如火如荼地舉行,台灣優秀的運動員們正在努力地為我國爭取最高的榮譽。 近期,我們也可以透過電視新聞及報章媒體,看見選手們的榮耀。我們都知道在團體合作的運動項目中,除了不斷提升自我的能力外,擁有一位超級「神隊友」,將會大大的提高奪牌機率。 然而,想在人生中、家庭中獲得永久金牌,
Thumbnail
2021年奧運正在日本東京如火如荼地舉行,台灣優秀的運動員們正在努力地為我國爭取最高的榮譽。 近期,我們也可以透過電視新聞及報章媒體,看見選手們的榮耀。我們都知道在團體合作的運動項目中,除了不斷提升自我的能力外,擁有一位超級「神隊友」,將會大大的提高奪牌機率。 然而,想在人生中、家庭中獲得永久金牌,
Thumbnail
● 書名: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 ● 作者: 簡‧尼爾森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18/04/27 ● 陳揚的小小介紹:   先前與大家介紹的《阿德勒愛與引導在教育的實踐》,其內容就是根據阿德勒正向教養(Positive Discipline)正向教養的例子,所以如果你想要理解阿德勒正向
Thumbnail
● 書名: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 ● 作者: 簡‧尼爾森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18/04/27 ● 陳揚的小小介紹:   先前與大家介紹的《阿德勒愛與引導在教育的實踐》,其內容就是根據阿德勒正向教養(Positive Discipline)正向教養的例子,所以如果你想要理解阿德勒正向
Thumbnail
最近在和小孩互動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會有點沮喪,也有點自我懷疑。尤其當小孩在鬧情緒時,同理孩子的情緒、與正向的溝通後,小孩的情緒仍然很滿,不但沒有緩和,仍瘋狂的發洩,甚至出現怪爸爸、打媽媽的行為。 每當類似情況發生時,總會自我反省,這個不逆向教養是否走偏了?會不會養成不孝子?我是一直在退讓嗎?
Thumbnail
最近在和小孩互動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會有點沮喪,也有點自我懷疑。尤其當小孩在鬧情緒時,同理孩子的情緒、與正向的溝通後,小孩的情緒仍然很滿,不但沒有緩和,仍瘋狂的發洩,甚至出現怪爸爸、打媽媽的行為。 每當類似情況發生時,總會自我反省,這個不逆向教養是否走偏了?會不會養成不孝子?我是一直在退讓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