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親子| 孩子不說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女兒讀小三時,班導找小艾建議她帶女兒去看醫生, 因為班導發現女兒沒有朋友、不說話, 問她問題她也都不答話....孩子不會表達、也不願表達自己的感覺。

而有些爸媽常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很難搞,有些行為如動不動生氣、哭泣、慢吞吞、搶別人東西、打人、很會模仿其他孩子不好的行為與話語......

孩子是學習複製機,不是只複製周遭人的負面言行,他也全然接收周遭美好、溫柔的人事物,只是我們父母常常對於孩子表現不好之處更加留意。當大人面對孩子時,習慣自動駛入思考、言行的自動導航模式,就會忘了以「開放心態及欣賞」的角度,看到孩子所有的面貌。

當孩子一有負面情緒及行為,而我們告訴孩子你不要生氣、不要慢吞吞、你不要搶別人玩具......若我們沒教過孩子如何接納自己、引導孩子如何做,當他們面對外面世界,他們也同樣進入思考及言行的慣性導航模式,以前他以哭鬧面對事情,現在就繼續以同樣的方式來因應;以前用發脾氣、搶奪的方式得到想要的玩具,現在繼續沿用。孩子有各種需求,就如我們大人一樣,所以平時的親子相處的有機時光,我們就得先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學習說出自己的感受,因為孩子生氣、哭泣、吵鬧,是因為孩子的認知、表達能力都還在發展, 他還沒法像大人一樣說清楚自己的需求,好好的跟別人溝通......

推薦如《彩色怪獸》的情緒教育繪本,很適合協助父母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當孩子認識情緒後,每次孩子有心事或有任何情緒,我們都可以帶孩子塗鴉,讓他們從塗鴉中抒發自己的情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怡怡的沙龍
74會員
454內容數
有根羽毛喜歡到處旅行,記錄生活、想像、教育、教養....不管是光或陰影都值得擁有翅膀,跟著這羽毛一起去旅行。
怡怡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4
2025/03/24
2025/02/23
用故事及隨手可及的生活日常,喚醒孩子的天賦,啟動3〜9歲創造力開關
Thumbnail
2025/02/23
用故事及隨手可及的生活日常,喚醒孩子的天賦,啟動3〜9歲創造力開關
Thumbnail
2025/02/16
用聽故事玩遊戲,喚醒孩子天賦,正是時候啟動3〜9歲創造力開關。
Thumbnail
2025/02/16
用聽故事玩遊戲,喚醒孩子天賦,正是時候啟動3〜9歲創造力開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孩子還沒開口發聲帶去讓醫師看過,醫師建議家長多跟孩子互動,多聊天、多講繪本。家長疑惑著,醫師建議的爸爸媽媽該做的都有做,但孩子卻還是不開口,下一步家長可以怎麼辦呢? 過程中是不是MISS掉了什麼細節呢?
Thumbnail
孩子還沒開口發聲帶去讓醫師看過,醫師建議家長多跟孩子互動,多聊天、多講繪本。家長疑惑著,醫師建議的爸爸媽媽該做的都有做,但孩子卻還是不開口,下一步家長可以怎麼辦呢? 過程中是不是MISS掉了什麼細節呢?
Thumbnail
孩子放學後會在公園玩耍,四歲的孩子已有自己的交友模式,我通常選擇在一旁觀看,即使有爭執也不會第一時間介入。 有一次四個孩子玩耍,我的孩子發出了指令,A同學不服,指著他說:「為什麼我要聽你的?」B同學也加入:「對啊對啊,為什麼為什麼?」兩個人一唱一和,當時孩子也無從反駁,的確!為什麼同學要聽他的?
Thumbnail
孩子放學後會在公園玩耍,四歲的孩子已有自己的交友模式,我通常選擇在一旁觀看,即使有爭執也不會第一時間介入。 有一次四個孩子玩耍,我的孩子發出了指令,A同學不服,指著他說:「為什麼我要聽你的?」B同學也加入:「對啊對啊,為什麼為什麼?」兩個人一唱一和,當時孩子也無從反駁,的確!為什麼同學要聽他的?
Thumbnail
在充滿好奇心與生命力的孩子世界中,不時會出現不聽話的情況,這似乎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常見篇章。然而,背後的原因千差萬別,孩子可能因為各種情緒、需求或發展階段而呈現出不同的行為。
Thumbnail
在充滿好奇心與生命力的孩子世界中,不時會出現不聽話的情況,這似乎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常見篇章。然而,背後的原因千差萬別,孩子可能因為各種情緒、需求或發展階段而呈現出不同的行為。
Thumbnail
情緒沒有對錯!學會區辨情緒,才能讓情緒發揮正面的功能! 孩子是學習複製機,但我們引導過孩子認識及感受情緒嗎? 孩子需要察覺與辨識自己的情緒,並學會自在表達感受與溝通。
Thumbnail
情緒沒有對錯!學會區辨情緒,才能讓情緒發揮正面的功能! 孩子是學習複製機,但我們引導過孩子認識及感受情緒嗎? 孩子需要察覺與辨識自己的情緒,並學會自在表達感受與溝通。
Thumbnail
不管孩子多少歲,父母總是會為孩子遇到的困難感到憂心。 然而,孩子不一定會將自己遇到的困難跟父母分享,可能是覺得自己應付得來,可能是不想讓父母憂心,可能是覺得反正父母不可能幫自己解決問題,多說無謂。 想一想,你所面對的煩惱也的確不會跟父母說啊,所以面對自己的孩子時,又怎能強求孩子事事告訴你? 正因為孩
Thumbnail
不管孩子多少歲,父母總是會為孩子遇到的困難感到憂心。 然而,孩子不一定會將自己遇到的困難跟父母分享,可能是覺得自己應付得來,可能是不想讓父母憂心,可能是覺得反正父母不可能幫自己解決問題,多說無謂。 想一想,你所面對的煩惱也的確不會跟父母說啊,所以面對自己的孩子時,又怎能強求孩子事事告訴你? 正因為孩
Thumbnail
當大人自己都處於混亂當中,自顧不暇,怎麼可能還有餘力,去關注到孩子的狀態跟需求? 很多時候,孩子的言行舉止,無形中都反應出他們的身心狀態,是否有壓力,是否想要被陪伴。
Thumbnail
當大人自己都處於混亂當中,自顧不暇,怎麼可能還有餘力,去關注到孩子的狀態跟需求? 很多時候,孩子的言行舉止,無形中都反應出他們的身心狀態,是否有壓力,是否想要被陪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