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

含有「五四運動」共 4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在這個AI取代人力的時代,為什麼有些店面依然讓人願意繞路去?因為「人」的溫度無可取代。Mandy老師用二十多年實戰經驗,告訴我們:好的服務,不是低聲下氣,而是讓顧客感到被理解、被在乎。這是一場從便利商店笑容到米其林級飯糰的旅程,也是每個人都能帶回家的生命功課。
Thumbnail
  在當代科學標準之下,「五行學說」儘管作為東亞傳統文化與醫學重要支柱之一的存在,卻普遍被科學共同體歸類為偽科學。
Thumbnail
近年來,中文網路時有流傳一段據稱出自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之話語:「這是一群無意識的民族,勤勞像馬,順從像羊,沒有痛苦的意識,也沒有快樂的火花。」此言辭激烈,語氣鄙夷,對中國人之民族性格作出帶有強烈貶義的總結。
Thumbnail
彼得潘-avatar-img
2025/06/21
時代的更迭都有各式各樣的情境 中國在清朝末期的確十分不堪 傳聞八國聯軍在港口轟擊朝廷海師船艦時 仍有受僱敵方的中國苦力搬運英軍的砲彈只為幾枚銅錢 更多的是一家老小端著飯碗在門口看戲般的目擊異國的侵略行為。 現狀是存在的 關乎市井小民的意識和國家政策 無關由誰來說 最多是引用出處錯誤 或者“借殼”上市想吸引眼球。 最近微信公眾號很頻繁的出現勞工階層自詡為“牛馬”大致是這個段子所致。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21
彼得潘 中華民間族數千年來憂患不斷,最近更因極端氣候,好多個省分遭遇到特大洪水肆虐,人命財產損失,難以計數,非常可憐…
從朝鮮三一獨立運動到中國五四運動,再到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本文探討東亞早期民族運動的關聯性,強調民族自決思潮的影響,並呼籲重新思考臺灣歷史教育中東亞史的觀點。
Thumbnail
今天是五四運動週年。作為一個歷史、語言粉專,好像總得為這件事情說點什麼。 不過我很快想到的是,在「現代性」狂潮席捲世界的時代,不只東亞,地球每一個角落,大概都在為「怎麼調適這千古以來未有之變局」絞盡腦汁。 例如,在大眾向的伊斯蘭通史《中斷的天命》中,就描寫到,伊斯蘭世界的精英在強烈的挫敗感中
Thumbnail
沿著密西西比河 流浪十九世紀 化身哈克隨便木筏漂流 跟隨湯姆冒險河中小島 彷彿《潛龍諜影》中腳色扮演 如同任天堂《吞食天地》裡漫遊 凡人觀感只是落葉 俗見褒貶不過蛙鳴 周伯通想不到名位輩分 大冠鷲翱翔鏡頭之外 花豹耐旱又擅爬才算本事 腐爛泥塘洋溢荷花香前 會先一片碧綠 民
真然-avatar-img
2025/05/04
Yes!!!
歐麗娟:「分析建安文學的特點,應該跳脫五四運動以來的文學史觀,不是能夠反映民生疾苦的才是好文學作品。」
Thumbnail
漢代書籍大量消失,還有梁元帝江陵焚書的影響。 這比秦始皇焚書不遑多讓,但一般人不太知道。梁元帝(508-554年)名:蕭繹。 公元554年10月,西魏派于謹、楊忠率兵五萬南下攻梁。魏軍即將攻破江陵之際,梁元帝嘆氣說:「讀書萬卷,猶有今日!」。 埋怨書讀多了,還是會亡國,不如一把火燒掉,對漢代典藉的損失是很大的。! 於是,他命手下高善寶,將自己多年收集來的十四萬冊古書聚集在一起燒掉!
木天心-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2/26
老安的雜文基地 沒錯,特別是當時還沒有刻板印刷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面貌,而年輕人是社會精神面貌的主要方面。年輕人朝氣蓬勃、積極向上,整個社會的精神面貌就顯得生機蓬蓬。年輕人萎靡不振,消極厭世,整個社會就缺乏活力。當下中國社會,年輕人的精神狀態和精神面貌就極為不堪,歲靜、佛系、躺平、擺爛成為時尚和潮流,方興未艾,各領風騷,消極的心態和生活愈
Thumbnail
魯迅的《藥》為一篇反映社會現實的短篇小說,內容大意為革命烈士為遊行示威慷慨赴死,然而他的鮮血卻被無知迷信的大眾認為是癆病的治方,使得主角爭搶著「人血饅頭」去治兒子的病。
Thumbnail
為什麼歷史上很多事件都是從「學運」開始? 為什麼總是學生先站出來?是因為年輕人特別容易被煽動嗎?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