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
含有「教改」共 4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佚名:語言、歷史與生活
2025/01/25
【脆海巡航02】「是喔」,還是「是呵」?──語言讀音背後的歷史背景
有人提到最近教改導致「呵」取代「喔」,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本文梳理了早年的字典與教材,說明這個用法是從民國初年就流傳下來、沒有更動的。此外,本文也藉由方言資料比較,來說明「呵」念成「ㄛ」是老國音中的方言痕跡,見證了國語運動的演變。
#
語言
#
語言學習
#
學習
6
留言
辯證人生
2025/01/21
十八年前學測上大學後告訴自己這輩子不再為了考試而唸書
昨日(20)結束了為期三天的學科能力測驗(GSAT,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下稱學測),先辛苦所有監場員、考生、學校及家長,並預祝所有考生金榜題名、寒假愉快。 筆者第一次擔任學測的監試委員(監試?監視?覺得這名稱不太優雅,考選部主辦的考試稱
#
學科能力測驗
#
學測
#
教育哲學
1
留言
前圖紙的沙龍
2024/12/08
對「去中國化」的擔憂:一段來自天朝時代的激昂演說
在她的演說中,中華文化是全世界最好、甚至是唯一好的文化。一方面,她宣稱「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有這麼多浩如煙海的傳統文化經典」,並以「韓國人拼了老命在爭孔子是韓國人」這個早已被闢謠的虛構說法,來說明中國文化有多麼搶手。對她而言,減少文言文會讓孩子降低競爭力、缺乏民族尊嚴與文化自信,甚至變得道德敗壞。
#
前圖紙
#
去中國化
#
文言文
27
4
墨涓
1
台灣人大多數的平地人是混了平埔族的漢人,若要去中國化請將平埔族歷史正史化!台語、客語、國語都是中國語言。 即便是美國、澳洲、紐西蘭都曾是英國的附屬國,但他們從未「去英化」。 老師的話是可笑,但因自己的意識形態卻要去中國化的政客更可笑,也請他們別用閩南語唸文言詩,這也是緣於中國的。
Claralk Chung的沙龍
2024/11/11
愈來聰明的腦袋,愈來愈退化的思考
這天早自修50分鐘,就只教3題數學。 這面除了第一題,另外三個圖形迷惑了孩子,腦筋卡住了。 感嘆是:果然刺激少,腦袋就運作得不那麼順。 * 現在的課本教材愈來愈簡單,可老師這一路歷屆教下來,真的覺得是: 一代不如一代。 孩子智商是愈來愈聰明,可是面對數學的解題耐心、解題策略等能力都降
#
教改
#
快樂學習
#
安樂死
31
3
❦ 莊小昕
1
不知又過了2年的時間,老師的這種感覺是否有所變化? (@#@^&^@%&* <----髒話無誤) 但內藏"笑臉" ^&^
前圖紙的沙龍
2024/10/31
小龐與小河:動物表演的傷害與推動改變的兩難
無論是長時間表演本身,還是為了表演所做的環境調整,對多數的動物而言,往往都造成了巨大且有危險的負擔。中非世野野生動物園被質疑水位太低時,他們曾提及是因為遭到民眾投訴看不到鱷魚才降低水位。而這恰恰也是曾經的世界最長人工飼養鱷魚落龍(Lolong),曾經遭受過的其中一項,會造成不可逆慢性傷害的措施。
#
前圖紙
#
動物表演
#
動物保育
8
留言
你懂個屁研究室
2024/07/15
教改白老鼠-我們是在教書還是教育:《你懂個屁》EP05
教改的目的究竟為何?我們希望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這個社會需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更甚我們希望國家未來的發展會是朝怎樣的方向前進。
#
教育
#
親子教育
#
家庭教育
10
2
格編⭐桑桑
喜歡
我來了!已追蹤!很讚耶整篇文章脈絡&資訊都非常詳細!!
郭昱晴
2024/06/13
明道大學、大漢技術學院退場 郭昱晴關心學生安置、退場機制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13)針對教育部高教因應少子化趨勢相關專報,以明道大學、大漢技術學院為例,分析當前「退場學校在校生安置」與「公私立學校財務惡化」兩大問題交織所產生的僵局,並要求教育部積極輔導改善。 郭昱晴表示,台灣的新生兒從1990年30萬名、2008年20萬名,到2
#
大漢技術學院
#
明道大學
#
私校退場
3
留言
前圖紙的沙龍
2024/06/07
無定見的實踐式學習
如果一名孩童或學習者擁有特定的目標,譬如他在公園看見天上飄舞的風箏,自己也想做一個。那麼,關於手工藝的知識、幾何測量的知識、空氣中動力的知識就都成了對他而言具有直接意義的知識。他能夠像查字典一樣,從各個領域的知識裡面獲取那些對其當前實用目的有益的知識塊,用這些知識塊來打造出他這次想要成就的事情。
#
前圖紙
#
童年與解放
#
教育哲學
3
留言
枕著光飛翔
2024/05/02
教改30週年,該怪罪誰呢?
教改30週年,該怪罪誰呢?可能只怪我們眼光看得不夠深遠吧!
#
半導體
#
教改
27
1
咚咚的思辨學堂
1
教育議題確實經常淪為政治口水戰,令人心寒。而且台灣人很喜歡拱出一個救世主,任何功過全部灌在同一個人頭上。是說,最近才聽到「生生用平板」的政策和官員要求學校和老師重視「開機率」的宣導,真的吐血...
前圖紙的沙龍
2024/04/22
不只關於答案,關於理解並回應問題
也就是說,這個題目最主要要考的東西其實遠遠不是兩個三位數相加那麼簡單。它要測驗的核心其實是「學生是否有辦法把應用題轉譯為算式,並計算出正確答案」。當我們帶著這份思考去重新看那道題目時,我們會發現這個我們成年人沒有看懂的要求,不僅僅是要學生寫出計算過程,更核心的是在確認「解題過程」。
#
前圖紙
#
數學
#
教育
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