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一個語氣詞也可以引起幾十萬的討論量,身為流量小狗的我有夠羨慕,所以決定來蹭一波!(雖然現在發文似乎已經過了討論熱潮了QQ

先看看字典怎麼說
我們可以發現「喔」和「呵」的用法不同:「喔」表示瞭解的意思,《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還特別提到「常配合語境,單獨成句」;「呵」則表示驚嘆語氣,通常用在句子結尾或語氣停頓。也就是說,在正式用法中,兩者的確有所差別。
原文提到「這十多年來教改......課本用『呵』取代『喔』」,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在「臺灣華文電子書庫」中找到一本1943年商務印書館發行的《國語辭典》(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的底本,詳見[註1]說明),裡面的詞條是這樣寫的:
從圖片可以發現「呵」念作「ㄛ」,當作句末感嘆助詞。這個用法早在抗戰以前就已經出現,並沿用至今。並非因為「教改」才改的,反而是近年來我們積非成是,導致習慣用「喔」而忘記「呵」的用法。
積非成是最明顯的例子是我家的一本《國語活用辭典》,提到「呵」可以做為句末感嘆詞,但是例句卻寫「喔」,可見這兩個字的混用由來已久了。

五南版《國語活用辭典》(2008年修訂三版),頁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