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學

含有「神經科學」共 8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高爾夫看似是一場「表現」的遊戲,但其實它更可以是一種「內在成長」的修習。 高爾夫在運動裡是獨特的。 球不會動。 目標不會動。 也沒有對手在你面前。 👉 這意味著: 沒有什麼讓心去預期 也沒有什麼讓心去反應 剩下的,只有 你自己 —— 你的身體、你的覺知、你的狀態。 ---
Thumbnail
「沒有覺察的重複, 只會養成習慣。 有覺察的重複, 才能生出自由。」 --- 盲目的重複 在高爾夫裡,重複無所不在。 一桶又一桶的練習球,成千上萬次的揮桿。 人們普遍相信:只要重複得夠多,動作終究會正確。 但我的經驗——以及科學——告訴我,事實並非如此。 沒有覺察的重複,並不會帶來掌握
Thumbnail
「神經系統不會回應你的念頭, 它只會回應你的化學訊號。 身體感到安全時, 揮桿就會自由。」 --- 念頭 vs. 化學 許多球友以為揮桿是由「念頭」決定的。 但神經科學顯示,神經系統並不直接回應念頭——它回應的是化學訊號。 當身體充滿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與腎上腺素時,神經系統進入「生存
Thumbnail
在物理學裡,著名的「雙縫實驗」告訴我們一個震撼的事實: 光,有時表現得像粒子,有時卻像波。 這說明了一件事 —— 不是所有東西都如表象般存在。 --- ⛳️ 分解式學習:粒子般的揮桿 在傳統的高爾夫教學裡,揮桿被拆解成無數「檢查點」: 起桿位置、上桿頂點、下桿路徑、擊球瞬間、收桿姿勢……
Thumbnail
「我們揮動的並不是球桿, 而是揮動著心中那個揮桿的想法。 正是這個想法, 束縛了我們。」 --- 想法的陷阱 在我的練習中,我深深體會到「想法」有多麼頑固。 當腦中出現一個揮桿的想法時,很快地,頭腦就會製造出許多「支持證據」來加強它。 很快,我就會深信自己是對的。 有時甚至會看到所謂的「
Thumbnail
「球不會移動, 目標也不會移動。 不安的只有心。」 --- 高爾夫的寂靜 在大多數運動中,總有東西在移動。 在網球中,球會朝你飛來。 在棒球中,投手的球會到達。 在桌球中,回合從不停歇。 這些外在的動態成為神經系統的觸發器。 它喚醒身體,迫使你做出反應,並啟動「感知 → 決策 →
幾十年來,高爾夫教學始終圍繞在「外在」的姿勢與動作: 揮桿路徑、手部角度、身體位置。 但真正的秘密,不在外面,而是在 「內感覺」(Interoception) —— 大腦覺察身體內部訊號的能力。 --- 🌱 高爾夫的祕密是「內感覺」 這包含了: 1️⃣ 中軸定位 —— 身體如何在空間
Thumbnail
自律不必等到完美才開始,先跨出第一步,生活就會悄悄變好。從花蓮的旅居故事,到數位遊牧的自由日常,本文分享如何用「最小可行步驟」克服拖延、延遲滿足、照顧能量節律。無論你是學生、上班族,還是正在轉職的人,都能找到專屬的自律方法,讓生活輕一點、亮一點。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自律#神經科學#MBTI
「你相信每天只要花短短的時間,沒有額外花費、不用繁瑣準備,就能夠活化大腦,實現逆齡的可能嗎?」 這聽起來像是釣魚網站的標題,但是這是會發生的!現代神經科學發現,透過持續的冥想練習,大腦真的會「改變」!包括結構增厚、情緒反應降低、專注力提升。現在就一起透過科學視角,了解不同冥想方式如何訓練你的大腦吧!
Thumbnail
如果你曾經或正在經歷憂鬱、焦慮、失眠、腦霧,甚至是更複雜的精神困擾,這本《腦能量》提供了一個截然不同的視角:所有精神疾病,其實都是「大腦的代謝疾病」,關鍵問題出在粒線體。
Thumbnail
4/5《腦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