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負向資源的轉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面對我的「法官」

在我成年以後,常常感覺到自己內心的乾枯,覺得活著沒有太多的快樂。因為我常常責備自己、貶抑自己,不管大事、小事,我都可以挑出自己的毛病,好好的批評一番,讓我感覺很痛苦,卻又停不下來,不知這是怎麼回事,心想這就是我吧?生來就這樣,大概無法改變的。一直到了我學習薩提爾模式,才比較清楚的知道,這是我過去在原生家庭中的學習。單單意識到這件事,就讓我有了很大程度的放鬆,以及充滿著希望感。

我的父親很嚴厲,從小就在他的教養之下,戰戰兢兢的長大。常常一不小心犯錯,就會遭來一頓責罵,甚至責打。平日的作息、出入也有相當嚴格的管控,即使功課寫完了,也不一定能夠出去玩耍。經常在吃晚餐的時候,一整天的錯誤會被通盤檢討,我還記得一邊落淚、一邊扒飯,淚水和著飯粒往肚裡吞。

就這樣,我把父親對我的嚴厲管教,逐漸的內化成了我的一部分,變成了我對自己時時刻刻的要求和批判。

在學習薩提爾模式一段時間之後,越來越明白這是我從原生家庭的學習,也比較瞭解可以運用薩提爾正向導向的眼光,看待這個困擾許久的自責性格,也知道可以怎麼樣處理,有天感覺時機成熟了,決定要面對自我批評、自我責備的部分我將這部分稱之為「法官」,並把它更具像化,感覺它好像在我的右後方的上空,像一部監視器般的監看著我,隨時會提出它的批評。

我想像邀請它,讓它從我的右後方下來,站在我的面前,開始對它表達。

「我知道從我很小的時候,你就出現了!你想要讓我在被爸爸責罵之前,就先模擬爸爸的要求標準和說話口氣來提醒我、制止我,以免我做得不夠好或是犯錯!...」
「我能夠一直維持在正軌上走到今天,主要是因為有你的提醒和協助。...」
「謝謝你對我所做的貢獻,讓我可以時時刻刻的提醒自己,要把事情做好!要努力的學習!不要犯錯、不要偷懶!」

從薩提爾的學習裡知道,想要去除和壓制自己不喜歡的部分是很困難的,這樣造成內在的對立和衝突形成內耗,也可能會使自己的這個部分更加頑固、更難改變。若是用接納、認可的方式、用添加而非去除的方式,才能產生合作和轉化的可能。因此,當這樣真心的欣賞、感謝和認可我的「法官」時,自己會感覺到比較舒服,也可以感覺到它的放鬆,氣氛友善許多。這時,就可以進入到下一部分...

「但是,過去你這樣幫助我的方式,讓我一直覺得很困擾,感覺活著很沒有意思!」
「我做什麼你都可以挑剔我、責罵我,也常常讓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感到很沮喪、很無力...,過得很痛苦!我不想再這樣繼續下去!」
「我真想要活得更自在、更輕鬆、感覺有意義、有價值...」

我把所有感受到的限制和困擾,一股腦的傾吐出來,它可能從來不那麼清楚的知道,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這樣的訊息對它可能也是衝擊的,我感覺它也有些歉疚,因為這不是它的本意。

「從今天開始,我希望你可以繼續發揮你的觀察力,讓我對自己的行為保持著覺知,但是隨之而來總是批評我的方式,請調整成一種溫和的提醒就好!可以嗎?」
「以後希望你就成為我內在的『覺察者』,繼續幫助我,維持自我覺察的能力。」

我做出決定,與內在「法官」協商,請它發揮正向的功能,調整現在已經不適合我的部份,並且賦予它新的名稱「覺察者」。

它沉默了,但似乎沒有拒絕的意思,我想這可能需要一點時間讓它慢慢的消化。

記得當時和內在法官對話及協商完之後,就沒有特別注意它了,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我想大約是半年,忽然驚覺已經很少聽到法官的聲音了,這時更加感覺到欣喜、輕鬆和自在。

轉化負向資源的原則

你也可以用正向的眼光看待自己身上所認定的負向個性特質,或是平時困擾你的「短處」、「缺點」,同時,都可以參考下列的步驟,將它轉化為正向的資源和能力。

1.探詢起源與功能:瞭解此一負向特質的歷史或起源,它是來自於過去何種情境的學習?或是它如何形成?它當初想要為我們做些什麼?它有什麼功能和貢獻?
就如同我的自我批判、自我責備的部份,主要來自於父親嚴厲管教,它想要避免我被罵、被打而形成。

2.給予命名:特質形容詞以外,有些複雜、曖昧的內在困擾、卡點,需要給予具有個人意義的命名,讓它變成較為清晰、聚焦。想像是某種具象的生命體,讓它站在我的對面,像我的「法官」。

3.欣賞感謝:對於這個我的某一部分,需要運用正向導向的眼光,相信它一定是當年應對困難和挑戰而產生的功能,對於過去一直以來所產生的功能或貢獻,表達我由衷的理解、欣賞與感謝,重要的是需要真心誠意。

4.表達我的困擾或痛苦:這個特質後來被過度和僵化的使用,所產生的困擾和限制,也盡情的表達出來,想像對方可以瞭解和感受。

5.決定今後將如何運用它:告知這部份你的決定,你將如何調整和運用這項資源。我的法官原先對我的觀察和責備,調整為觀察與提醒。

6.重新予以命名:根據他所負有的正向特質與功能,以及新的任務,來給予他並告知他新的、正向的名字,就如我的「法官」變成「觀察者」。

在這樣的轉化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你帶著情感,真心的相信這個原先被你認定的負向特質,其實是被你誤解的老朋友,它想幫你、也真的幫到你了,只是現在已經不合適了,被過度和僵化的使用,以致於產生了困擾和限制,這時需要你進一步的瞭解、認可它,並調整它原有的功能。

我常常在工作坊中分享這個經驗,說明薩提爾模式正向導向的精神,以及不管是正向還是負向的特質與能力,終將成為我們內在豐富資源的一部分,這可以是十分令人振奮和充滿希望的過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天安的沙龍
646會員
39內容數
分享我在薩提爾模式的學習經驗,讓更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藉此經驗有更加清晰、深入的學習歷程,以及學到重要的成長方法。
張天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04
「我們都擁有內在資源,以成功地應對與成長。」 「想與我們的自我價值感聯結並予以實現,就必須發掘自身的內在寶藏。」 對薩提爾模式來說,這樣寶藏的核心就是「生命力」,是人類珍貴的本質、核心。「資源」是「生命力」遇到現實中挑戰時,所衍生出的特定型態的能量,這股能量外顯出來時,就是應對挑戰的能力。
Thumbnail
2022/05/04
「我們都擁有內在資源,以成功地應對與成長。」 「想與我們的自我價值感聯結並予以實現,就必須發掘自身的內在寶藏。」 對薩提爾模式來說,這樣寶藏的核心就是「生命力」,是人類珍貴的本質、核心。「資源」是「生命力」遇到現實中挑戰時,所衍生出的特定型態的能量,這股能量外顯出來時,就是應對挑戰的能力。
Thumbnail
2022/04/30
薩提爾女士認為:「我們都擁有內在資源以成功地應對與成長。」 在薩提爾模式的學習中,意識到自己擁有豐富的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們會因此而感覺到自己是豐盛的、有能力的、有價值的。 影響輪是其中一個既簡單又美好的工具,可以直接接觸我們內心資源的捷徑,讓我們更容易感受到自己的豐富與提升自我價值感。
Thumbnail
2022/04/30
薩提爾女士認為:「我們都擁有內在資源以成功地應對與成長。」 在薩提爾模式的學習中,意識到自己擁有豐富的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們會因此而感覺到自己是豐盛的、有能力的、有價值的。 影響輪是其中一個既簡單又美好的工具,可以直接接觸我們內心資源的捷徑,讓我們更容易感受到自己的豐富與提升自我價值感。
Thumbnail
2022/01/21
在成長歷程中,面對求生存甚至更困難的情境,被迫或是無意識的,選擇了用自己的某種方式應對,運用與生俱來的想像力與隔絕能力,讓自己的生活不致於混亂、破碎,同時還能以某種方式學習與成長。 因此,作為成年人,我們更加更加認可內在所有的一切,不論好壞,都有它存在的原因,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都將是我們的資源。
Thumbnail
2022/01/21
在成長歷程中,面對求生存甚至更困難的情境,被迫或是無意識的,選擇了用自己的某種方式應對,運用與生俱來的想像力與隔絕能力,讓自己的生活不致於混亂、破碎,同時還能以某種方式學習與成長。 因此,作為成年人,我們更加更加認可內在所有的一切,不論好壞,都有它存在的原因,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都將是我們的資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當我們可以看見自己的應對模式,我們就能夠深入去探討,這個應對模式究竟從何而來,而我們又能從什麼樣的角度去照顧(那個可能受了傷的)自己。
Thumbnail
當我們可以看見自己的應對模式,我們就能夠深入去探討,這個應對模式究竟從何而來,而我們又能從什麼樣的角度去照顧(那個可能受了傷的)自己。
Thumbnail
原生家庭一直是幾乎每個人多少都有的課題,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自己是如何學會原諒、釋懷,甚至是去愛傷害我的家人。 我的父親,自我有記憶以來 就是個會對我拳打腳踢、情緒失控的人 每次停手的原因幾乎都是因為打累了。 加上他的言語暴力及極端的控制欲 長期的恐懼及壓力讓我曾在國中時罹患憂鬱症 而這份恐懼延伸到我
Thumbnail
原生家庭一直是幾乎每個人多少都有的課題,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自己是如何學會原諒、釋懷,甚至是去愛傷害我的家人。 我的父親,自我有記憶以來 就是個會對我拳打腳踢、情緒失控的人 每次停手的原因幾乎都是因為打累了。 加上他的言語暴力及極端的控制欲 長期的恐懼及壓力讓我曾在國中時罹患憂鬱症 而這份恐懼延伸到我
Thumbnail
問答集: 1. 怎麼面對學習後對孩子的愧疚感? 2. 不想表達自己的脆弱怎麼辦? 3. 被外在世界衝擊,打回原形怎麼辦? 4. 運用想像力,成為自己的魔法師
Thumbnail
問答集: 1. 怎麼面對學習後對孩子的愧疚感? 2. 不想表達自己的脆弱怎麼辦? 3. 被外在世界衝擊,打回原形怎麼辦? 4. 運用想像力,成為自己的魔法師
Thumbnail
學習薩提爾,除了熟悉冰山、對話脈絡、一致性溝通要兼顧自我他人情境等「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 #眼光的轉變。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力的展現。在生命裡都有各自獨特的「資源」(特質) 無論是正向或負向的資源,都有帶給生命的禮物。
Thumbnail
學習薩提爾,除了熟悉冰山、對話脈絡、一致性溝通要兼顧自我他人情境等「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 #眼光的轉變。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力的展現。在生命裡都有各自獨特的「資源」(特質) 無論是正向或負向的資源,都有帶給生命的禮物。
Thumbnail
我們傾向於在生命的早期學習這些溝通方式,隨著成長,也許會逐漸發現溝通姿態的不適應而進行調整,但是當我們處在壓力下或再次經歷過往類似受傷情境時,我們可能會自動地、無意識地回到這些早期的防禦溝通模式,其是為了消除或避免再次經驗到,因曾經受傷而長出的羞愧、恐懼、麻木、罪惡感......等等,被拒絕....
Thumbnail
我們傾向於在生命的早期學習這些溝通方式,隨著成長,也許會逐漸發現溝通姿態的不適應而進行調整,但是當我們處在壓力下或再次經歷過往類似受傷情境時,我們可能會自動地、無意識地回到這些早期的防禦溝通模式,其是為了消除或避免再次經驗到,因曾經受傷而長出的羞愧、恐懼、麻木、罪惡感......等等,被拒絕....
Thumbnail
0306一個醫生爸爸的教育觀/老師:王怡仁 允許別人有不改變的自由 因為對方就是陷入以為你要他改變的這種想法 補償的關係,不是真的關係,是社會人格 只要是補償關係,絕對都是會不甘願 下午先講原生家庭 什麼都可以推到原生家庭、但不是它造成的 原生家庭只是釣竿、如果沒有如此,是釣不出任何東西的 ..
Thumbnail
0306一個醫生爸爸的教育觀/老師:王怡仁 允許別人有不改變的自由 因為對方就是陷入以為你要他改變的這種想法 補償的關係,不是真的關係,是社會人格 只要是補償關係,絕對都是會不甘願 下午先講原生家庭 什麼都可以推到原生家庭、但不是它造成的 原生家庭只是釣竿、如果沒有如此,是釣不出任何東西的 ..
Thumbnail
最重要的是你帶著情感,真心的相信這個原先被你認定的負向特質,其實是被你誤解的老朋友,它想幫你、也真的幫到你了,只是現在已經不合適了,被過度和僵化的使用,以致於產生了困擾和限制,這時需要你進一步的瞭解、認可它,並調整它原有的功能。
Thumbnail
最重要的是你帶著情感,真心的相信這個原先被你認定的負向特質,其實是被你誤解的老朋友,它想幫你、也真的幫到你了,只是現在已經不合適了,被過度和僵化的使用,以致於產生了困擾和限制,這時需要你進一步的瞭解、認可它,並調整它原有的功能。
Thumbnail
我們都希望能理解家人、朋友、伴侶,但我們可曾想過了解自己呢?我看得到我內在的冰山嗎?我知道自己與別人應對時的姿態了嗎?
Thumbnail
我們都希望能理解家人、朋友、伴侶,但我們可曾想過了解自己呢?我看得到我內在的冰山嗎?我知道自己與別人應對時的姿態了嗎?
Thumbnail
最近我有同學跟我說~我覺得你近來比較自在了,我很感謝他們對我回饋與觀察,我自己確實也有發現好像自己這段時間開始有比較輕鬆的感覺。 我回顧這段歷程時,我很感謝一直以來我有持續地透過靜坐跟自己相處,我有機會透過信仰上的學習讓自己安頓,我有機會接觸到薩提爾的家庭系統幫助我整理自己,而至於放鬆這件事,我也有
Thumbnail
最近我有同學跟我說~我覺得你近來比較自在了,我很感謝他們對我回饋與觀察,我自己確實也有發現好像自己這段時間開始有比較輕鬆的感覺。 我回顧這段歷程時,我很感謝一直以來我有持續地透過靜坐跟自己相處,我有機會透過信仰上的學習讓自己安頓,我有機會接觸到薩提爾的家庭系統幫助我整理自己,而至於放鬆這件事,我也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