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想認識自己的你,人生求職指南&自我對談的心法,留點時間與自我對話吧! “A compass is held in a man's left hand.” by Aron Visuals on Unsplash 前份工作我與公司簽了短期的工作契約,在快要結束的時候,我跟大多數的人想法一樣,打算一邊投履歷一邊面試,希望在工作期滿後,能順利銜接到理想的下一份工作。 可惜的是,離開前我還是沒能得到新的offer,最終,耗時四個多月,投了20封以上的履歷,歷經了4場面試後,才選定了職涯的下一個落腳處。平均一個月丟了5封左右的履歷,才能得到一場面試機會。看起來,並不是順利的求職過程。 難免產生的自我否定與懷疑,在心志薄弱的時候,侵蝕自己的自信心,我只能要求自己在每一次丟出履歷以後,要以平常心看待回應,無論有沒有機會面試,或是有沒有拿到offer,記得都不要否定自己。 求職的過程,你可以檢討自己的不足,但切記不要自我否定。 寫下這一篇,是希望寫給跟我一樣曾經對未來感到迷惘的人,在未來選擇工作時,如何與自己對談,並且認識自己的一些心法。 空出時間與自我對話,好好認識自己的職涯 “A thoughtful man with a notebook sitting on a pile of firewood”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這次的職涯轉換,我深刻面臨了從很早以前,就一直卡在心裡的問題: 什麼工作是未來想要努力經營的? 什麼工作你不會覺得在浪費時間? 你想做什麼成為你的終生志業? 這幾個大哉問很難,相信絕大多數人在即將就業時,都曾經面臨過。如果你很幸運,曾經在某個時刻靈光一現,或是發現了讓你眼睛發亮的職場,那麼很恭喜,已經比大多數的人,多了時間準備自己。 對我來說,學生生涯並沒有引領我找到自己的興趣,也因此,對於未來,我始終沒有一個結論。於是,大學畢業打算到研究所時想想,研究所畢業打算到國外時想想,國外回來時打算服役時想想,直到步入社會,蹉跎了不少時光。 到了已經出社會工作一年後的現在,我才得到了一些較為清晰的想像,但無論如何,還是慶幸自己對於自我能有所得。 我認為在回答這些大哉問前,與自我對話時,要先回頭問問自己: 做什麼工作能有價值?什麼職場讓你與眾不同? Photo by Clark Tibbs on Unsplash 以我來說,我是地政背景出身,大學時原先專攻不動產市場相關科目,到主修測量類別畢業,後來在研究所也是結合這兩個領域的專業,撰寫論文畢業。 而曾經擔任國會助理,到媒體投書、Youtube頻道經營、或是參與新創團隊的過程,在地政的法治類別中,也能有相關經歷可以說明。甚至在前一份工作,給公司聘僱為規劃師,派駐在公家機關,無論是公部門的經歷,或是地政的規劃類別,也都可以軋上一角。 對我來說,過去的學經歷,無論是本科中不同的專業類別,或是公、私部門,都擁有可以在面試中作說明的地方,幾乎可以說是我的鐵飯碗,是自己不同於別人的一技之長。 如果要找一份工作,從自己所學的專業去找,通常是最快的方法。 如果今天想應徵地政類別的工作,我很有自信能保有競爭力,或是有互相拚搏的機會。 然而,按著自己的專業選擇工作就是最佳解嗎?我會說,按照學歷選擇,應該是社會上普遍對你的期待。但你對於自己呢?你對自己的期望是什麼? 如果你的期望與深耕已久的專業相符,那當然很好。但如果期望在其他領域發揮,本科的相關工作就不會是最佳解了。有時候必須要向下發掘,看看自己的期望到底埋在哪裡,那個期望,其實就是你對於自己未來的想像。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的興趣?或是想完成的目標? Photo by Estée Janssens on Unsplash 興趣這件事,我始終認為是成就職涯最好的禮物。人的一生將花上大半輩子在職場,興趣能夠使你樂此不疲,能為你添加熱情前進。(否則每天想著退休或轉職,應該會是常有的事?!) 而找尋自己興趣的方法,可以觀察日常生活中,私底下經營的主題,或是平常就有關注的領域著手。就是那些非做不可的事以外,你會主動自發去做的事情。 例如,一直以來我對籃球運動都很有興趣,除了平時會與三五好友相約運動外,我也願意投入額外的時間來經營社群。我清楚籃球選手不會成為我的職業,但體育記者、編輯,或是社群經營的領域,也許就會是在這個興趣之上,我可以考慮的工作。 有興趣的事物,通常不會讓你感受到時間的流逝,也不會讓你分心想著另一件事。 當然,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不同興趣,如果做跟自己興趣有關的工作,也會是不錯的選擇。但我認為在興趣之中,有幾個特殊目標,是你會想要致力追求,且對你而言獨具意義的。 以我來說,我平時還關注不少法學知識,像是法律、地政、勞動相關的民生議題,也對於具故事性的知識內容深深著迷。我認為較艱澀的法學知識,與一般民眾之間的認知落差,是能夠結合上述我的兩種興趣,透過法普與使用體驗來得到改善的。 在興趣之中,會有某個點,將成為你願意花心思致力追求的目標。 光是想到就覺得既興奮又期待的事,我知道這就是我想做的,想致力追求的目標! 簡單來說,對我而言,興趣可以讓你燃起熱情,目標則可以讓你追求卓越。其中一種若是可以存在你的職涯之中,那肯定是最好的事。 有哪些能力可以培養?它可以成為你的未來工作嗎? “A person standing on top of a ladder in the clouds.” by Samuel Zeller on Unsplash 花一些時間沉澱吧!哪怕是你覺得平凡無奇的喜好,都可能成就你獨特的能力。想想過去的經歷與自己的喜好,並且思考從這當中,還需要獲得什麼能力強化。 如果以我想要追求目標來說,會需要文字能力撰寫文案,法普能力譯出淺顯易懂的內容,影音能力做剪輯後製,社群經營做推廣發佈,是因為我對創造具故事性的知識內容深感興趣,這些能力可以幫助我達成。 過去一年我嘗試著手文字、影音、法普、社群經營,而這些新能力能開啟哪些職涯發展呢? 文字能力可以幫助我打開評論、編輯、文案等領域;影音能力可以幫助我打開剪輯、後製、特效的大門;法普能力則可以幫助我成為內容企劃,梳理難懂的法學知識;社群經營能力則可以專職平台操作、粉絲互動,凝聚有共同興趣的人。 但是,如果問我想不想每天寫文案,舉凡像是具商業性質、廣告類相關,或是專職影音後製,剪些娛樂性質的影片,以某樣技能當作我的工作,答案可能會是否定的。 原因在於,這些能力的培養,其實都圍繞著同一個目標之上。 而在這個目標之上,這些技能的使用,對我來說才有意義,如果用在其他不同的主題,也許這些能力帶來的就不是快樂,而是痛苦。因此,從這之中雖然發覺自己有其他職涯的選項,但如果與目標無關,我就不會想讓這項技能成為我的未來工作。 為了追求興趣或達成目標,你會培養一些能力。但這些能力的延伸,並不一定會是你想做的工作。 於是,當我發現我的最終目標,也明白哪些能力能幫助我往這個方向前進。圍繞這個目標,我又能夠勝任的職務,就是最適合成為自己的未來工作,如果能找到相關的職缺,對我來說就是下一站的最佳選擇。 認識了自己以後,工作該怎麼選呢? Photo by Inês Ferreira on Unsplash 如果以打牌來說,我會說面對職涯選擇,你現在已經知道自己手上的牌有哪些。 你瞭解到你與眾不同的地方,不同於別人的一技之長。 你發掘了你自己平時有在關注、經營的興趣,而在追求自己的興趣時,也有一些新的職涯選項。 興趣之中,你發現了一些你想追求的目標,有些職涯選項能夠幫助你在未來達成這些目標。 這時候應該就能縮小你的選擇範圍,並且鎖定相關的職場。我認為工作選擇的排序會是這樣: 目標和興趣並存於其中 與你的目標直接相關的職務 未來可以幫助你達成目標的職務(間接相關) 與自己興趣有關的職務 具有個人專業或特殊專長的職務 這樣的思考脈絡,也是從朋友身上學到的,他們都有著心目中想要完成的終極目標,並且在職涯發展的選擇上,都選擇了能幫助他們完成這個目標的職務(排序3),在追求目標的同時,一邊提升自我的能力,一步一步地規劃前進。 從上述可以發現,我認為選擇上,目標應該優先於興趣,我想這也是因為追求卓越,勇於承接挑戰,並進而突破自己,這樣的奮鬥歷程,我認為是足以做為終生志業的。(某方面來說,也算是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 後記 這個社會看待求職者很現實,學歷、經歷、證照文憑,都是看你適不適任這個職務時,客觀評斷的要件。 興趣與熱情從來都不能量化,以企業的角度來說,沒有辦法確定求職者到底抱有多大的興趣和熱情,以證明文件作判斷,其實也算是理性的選擇。但我認為這些潛在的特質,才是一個工作者最難能可貴的地方,也才能帶給公司不一樣的成長。 一個有背景但沒有興趣的人V.S.一個很有興趣但沒有背景的人,誰比較適任?不同情境也一樣嗎? 決定要跨出不一樣的方向後,就開啟了這四個多月求職的長征,我想,除了體認到目前掌握的能力還不足外,學經歷不夠推自己上去是很大的因素。也不得不說一下,創作知識內容的舞台真的很少,我認為這也是社會上滿可惜的地方。 還記得剛開始投遞履歷時,正巧有幾家公司都釋出我非常感興趣的職缺,有些職缺甚至還需要準備相關作業,作為筆試測驗的部份,作了些研究也認真地準備,只可惜事與願違,心裡總想著如果能踏上那舞台,必然能活躍其中吧! 這些過程,儘管曾經沮喪,但我並不感到後悔。至少,在這段期間,更加認識自己,我知道自己正走在心中嚮往的方向。這些失敗,是走在路上時,必然會遭遇的碰撞。 也希望這段時間思考自己的過程與想法,能帶給正在閱讀的你,看待自己的切入角度,得到不一樣的啟發。不要為自己的人生設限,人的潛能無限寬廣,聆聽自己的心之所向,就放膽去追求吧! 歡迎追蹤我在SOS的專題,或是來我的medium,看看專題之外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