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是士大夫的改良運動,與資產階級沒什麼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年是戊戌年,離「戊戌變法」整整過去了兩個甲子。又到了必須說道說道的時候了。

今天,我們還習慣於將「戊戌變法」稱之為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在我看來,這個提法很不準確,完全是削足適履。推動「戊戌變法」的主要人物和階層,基本上是在野的士大夫和具有改良思想的官僚。就「戊戌變法」的宣導者和領導者而言,與資產階級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戊戌變法」的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都是讀書人出身。康有為中了進士,梁啟超中了舉人。這兩人既沒有做過生意,又沒有做過實業。還有嚴複開初也是想考科舉,中途改道當了海軍,後被派到英國學習海軍,最終成了翻譯家和教育家。還有變法失敗被殺頭的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同樣都是讀書人,傳統的士大夫。所以,從推動變法的階層來看,就是傳統的士大夫階層,受到甲午戰敗的刺激,才產生了想變法維新,扶主強國的主張。

從他們的變法主張來看,也很難說是要建立資本主義社會,讓資產階級成為統治階級,自己也願意從士大夫階級轉變為資產階級。那時可能資產階級這個詞都還沒有。「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包括: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 訓練新式軍隊。也就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這項內容與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有關。

再者,「戊戌變法」時期,中國的資產階級,也就是所謂的民族資本家的力量非常微弱。在「洋務運動」時期,民族資本家雖然有所發展,但受到官僚資本和外國資本的雙重擠壓,根本沒有什麼發展機會。即使「戊戌變法」後,在「實業救國」的宣導下,民族資本有了很大發展,但民族資本在中國始終沒有形成一股政治力量,根本沒有機會也沒有能力領導中國的改良運動或革命。不僅「戊戌變法」稱不上資產階級領導的改良運動,在其後的歷史進程中,資產階級也不曾成為領導階級。

以康有為為代表的維新人士在政治上的長遠目標是建立君主立憲制,主張將皇權專制轉變為君主按憲法統治的政治制度。而君主立憲制又被認為是資本主義社會所特有的政治制度。這或許是「戊戌變法」被稱為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原因。但君主立憲制很難說就一定是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是經濟制度,君主立憲制是政治制度,兩者並不見得有一一對應的關係。例如不丹,原來是君主制;2008年頒佈首部憲法轉型為君主立憲制。但不丹的經濟仍然以小農經濟為主,並沒有產生一個所謂的資產階級。

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說法可以休矣!實事求是,「戊戌變法」就是士大夫領導推動的改良運動。

2018年5月20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上小堂的沙龍
97會員
334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江上小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2/03
鴉片戰爭將中國拖進了全球體系,使得中國喪失了部分主權。這使中國人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英國人船堅炮利,中國人的土槍土炮根本不堪一擊,這就是中國人對於失敗的最初反應,將鴉片戰爭的失敗歸結於武器的落後。其實,物質軍事手段的落後只是非常次要的部分原因,關鍵的原因在於中央帝國的國民缺乏自我組織與自我管理的
Thumbnail
2020/02/03
鴉片戰爭將中國拖進了全球體系,使得中國喪失了部分主權。這使中國人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英國人船堅炮利,中國人的土槍土炮根本不堪一擊,這就是中國人對於失敗的最初反應,將鴉片戰爭的失敗歸結於武器的落後。其實,物質軍事手段的落後只是非常次要的部分原因,關鍵的原因在於中央帝國的國民缺乏自我組織與自我管理的
Thumbnail
2020/01/30
在我的同事與親友中,我發現有一種類型的人,他們多生於50年代左右,與共和國年歲相仿;他們不喜歡與厭惡聽到批評政府與揭露當前社會或過往歷史中醜惡面的聲音,以避免他們勉強維持的美好幻景被無情的擊碎,而失去生活的意義與精神支柱。我將這類人稱之為「幸福兒童」。 「幸福兒童」,他們的童年及少年時代沐浴在初生
Thumbnail
2020/01/30
在我的同事與親友中,我發現有一種類型的人,他們多生於50年代左右,與共和國年歲相仿;他們不喜歡與厭惡聽到批評政府與揭露當前社會或過往歷史中醜惡面的聲音,以避免他們勉強維持的美好幻景被無情的擊碎,而失去生活的意義與精神支柱。我將這類人稱之為「幸福兒童」。 「幸福兒童」,他們的童年及少年時代沐浴在初生
Thumbnail
2019/05/20
至今為止,「五四」運動已經過89年了。然而,現在我們中國人面對未來卻仍然感到非常困惑與焦慮,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混亂,而未來卻是非常模糊的。我們的內心,充滿了不安定與恐懼,我們的生命暗淡而無意義。在這樣一種情形下,在西元2008年這個時點上,我們回望「五四」,我們應該再次要問,「五四」究竟是一場什麼樣
Thumbnail
2019/05/20
至今為止,「五四」運動已經過89年了。然而,現在我們中國人面對未來卻仍然感到非常困惑與焦慮,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混亂,而未來卻是非常模糊的。我們的內心,充滿了不安定與恐懼,我們的生命暗淡而無意義。在這樣一種情形下,在西元2008年這個時點上,我們回望「五四」,我們應該再次要問,「五四」究竟是一場什麼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先說結論,後面很燃(?) 以下是織布工人的傳唱歌謠:「想要做官掌權,想要披大衣、掛綬帶,我們為你們大人物紡紗織布,死後卻不為我們包裹屍布的草草掩埋。我們是織布工,赤身裸體、無遮無蓋,你們的即將結束,我們掌權的日子即將到來,我們為舊世界之好裹屍布,造反的吼聲以響徹天外,我們是織布工,從此衣冠整齊,有
Thumbnail
先說結論,後面很燃(?) 以下是織布工人的傳唱歌謠:「想要做官掌權,想要披大衣、掛綬帶,我們為你們大人物紡紗織布,死後卻不為我們包裹屍布的草草掩埋。我們是織布工,赤身裸體、無遮無蓋,你們的即將結束,我們掌權的日子即將到來,我們為舊世界之好裹屍布,造反的吼聲以響徹天外,我們是織布工,從此衣冠整齊,有
Thumbnail
共富,共同富裕,最近被中共提及。立即有—些KOL說是師承馬克思?究竟馬克思如何看共富?KOL是否把牛克思的共富錯當作是馬克思提出?馬克思講共富或共產主義有不同的語境?經巴黎公社的教育後,馬克思反而是最反對中共提倡的共富?好奇就入來看吧!
Thumbnail
共富,共同富裕,最近被中共提及。立即有—些KOL說是師承馬克思?究竟馬克思如何看共富?KOL是否把牛克思的共富錯當作是馬克思提出?馬克思講共富或共產主義有不同的語境?經巴黎公社的教育後,馬克思反而是最反對中共提倡的共富?好奇就入來看吧!
Thumbnail
本文是呂正理近作《共產世界大歷史》一書的書評,發掘出它的底本—冷戰時代台灣的反共史觀。該過程不可免地介紹和它打對台的“反帝史觀”。台灣對後者毫無知識,包括《共產世界大歷史》的作者。該書彷如一部指控基督教是詐騙集團的著作,卻對其教義相當無知。本文遂從簡單的書評演繹為“反共史觀vs.反帝史觀”的論述。
Thumbnail
本文是呂正理近作《共產世界大歷史》一書的書評,發掘出它的底本—冷戰時代台灣的反共史觀。該過程不可免地介紹和它打對台的“反帝史觀”。台灣對後者毫無知識,包括《共產世界大歷史》的作者。該書彷如一部指控基督教是詐騙集團的著作,卻對其教義相當無知。本文遂從簡單的書評演繹為“反共史觀vs.反帝史觀”的論述。
Thumbnail
馬克思主義本身有兩個問題: 1.  其非常堅持以階級鬥爭暴力革命形式推翻資本主義; 2.  其甚少著墨說明資本主義被推翻後,共產天堂的種種建設。 關於 1,由恩格斯改為在民主國家裡組織無產階級合法政黨社會民主黨,在憲法的框架下為工人爭取具體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地位,階級鬥爭暴力革命已不是必須。採取階級鬥
Thumbnail
馬克思主義本身有兩個問題: 1.  其非常堅持以階級鬥爭暴力革命形式推翻資本主義; 2.  其甚少著墨說明資本主義被推翻後,共產天堂的種種建設。 關於 1,由恩格斯改為在民主國家裡組織無產階級合法政黨社會民主黨,在憲法的框架下為工人爭取具體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地位,階級鬥爭暴力革命已不是必須。採取階級鬥
Thumbnail
廣大的漢字圈的自由主義者所說的那種“資本主義”,顯然跟歐洲封建主義產生出來的資本主義完全不是一回事。它的做法很明顯就是,依靠犧牲勞動階級的利益,把勞動階級變成散沙化的勞動力,就是《水滸傳》裡面描繪的那些東西。
Thumbnail
廣大的漢字圈的自由主義者所說的那種“資本主義”,顯然跟歐洲封建主義產生出來的資本主義完全不是一回事。它的做法很明顯就是,依靠犧牲勞動階級的利益,把勞動階級變成散沙化的勞動力,就是《水滸傳》裡面描繪的那些東西。
Thumbnail
現代的列寧中國,是一個無根的無產階級社會,人與人之間沒有互信,博弈時間線極短,根本沒有互信、沒有共識、沒有規範、沒有制度,所有人的博弈都是隨時比大小,可以坑了你那我就坑,無論是一般人還是政府高官。
Thumbnail
現代的列寧中國,是一個無根的無產階級社會,人與人之間沒有互信,博弈時間線極短,根本沒有互信、沒有共識、沒有規範、沒有制度,所有人的博弈都是隨時比大小,可以坑了你那我就坑,無論是一般人還是政府高官。
Thumbnail
「戊戌變法」失敗後,其教育改革的政策主張在清末新政中才得到了落實。但中國對教育的重視和投入始終趕不上日本,教育普及程度比日本相差甚遠。然而相同的是,近代中日兩國精英都是從強大國家的目的來主張提高國民素質的,提高國民素質被當成手段而非目的。這分別導致日本走向軍國主義和中國建立起國家主義意識形態。
Thumbnail
「戊戌變法」失敗後,其教育改革的政策主張在清末新政中才得到了落實。但中國對教育的重視和投入始終趕不上日本,教育普及程度比日本相差甚遠。然而相同的是,近代中日兩國精英都是從強大國家的目的來主張提高國民素質的,提高國民素質被當成手段而非目的。這分別導致日本走向軍國主義和中國建立起國家主義意識形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