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中國的中產階級,無論從消費的意義上的中產階級還是有著共同訴求的政治意義上的中產階級,也遠沒有成長起來。他們在市場競爭中,時刻處於高度緊張的生活壓力之下,在為生存和職業發展所奔波,在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耗費著自己的生命與青春。
中國民間資本在政治上的消極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在這裡,我們可以預展一下。對他們自身而言,他們消極的政治立場很有可能使得他們在劇烈的社會衝突中受到巨大的傷害。由於他們在現階段的消極和不作為,他們在巨大的社會衝突中既起不到領導作用,也成為不了制衡器,而很可能成為官僚集團平息民眾憤怒的犧牲品。
所謂的「禪讓」,實際的情形是「舜」後來的能力超過了「堯」,他們可能真的比試了一番,最後「堯」不得不將王位讓給了「舜」。而「堯」退位後還能繼續生活在「舜」的統治之下。到了春秋戰國時,人們目睹大量的弑君,對早先堯舜禹之間有節制的爭鬥自然就難以理解。儒家才趁機將之解釋為建立在高尚道德基礎上的主動讓位。
有這樣一種觀點,傳統中國社會,底層人也可以參加科舉考試,也有做官的機會,所以比歐洲封建社會的貴族制更平等。還有一種說法,中國過去的皇帝也不是萬世一系的,劉邦、朱元璋這樣的社會底層也有機會當皇帝,所以比西方社會也更平等。這些謬論,是建立在對基本概念不清的基礎上的,誤將社會流動當成了社會平等。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滅孝強忠」之後,宗法家族漸次衰落直至完全解體,「孝」的價值不復存在,而「忠」的價值得到進一步強化。因之,「大義滅親」就不僅可以「大義滅子」,而且還可以「大義滅父」了。「大義滅父」在「文革」時達到高峰,子女呼應領袖的號召,紛紛揭發批鬥甚至打罵自己的父母和老師,造成無數的慘劇。
儒家思想在大陸方面之所以能與西方文化長期抗衡,主要不在於儒家思想的強大,而在於其寄居于大一統的集中體制中,兩者構成倚生關係。儒家思想為大一統集中體制提供價值基礎,而大一統集中體制則成為儒家思想的堅固堡壘。
中國的中產階級,無論從消費的意義上的中產階級還是有著共同訴求的政治意義上的中產階級,也遠沒有成長起來。他們在市場競爭中,時刻處於高度緊張的生活壓力之下,在為生存和職業發展所奔波,在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耗費著自己的生命與青春。
中國民間資本在政治上的消極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在這裡,我們可以預展一下。對他們自身而言,他們消極的政治立場很有可能使得他們在劇烈的社會衝突中受到巨大的傷害。由於他們在現階段的消極和不作為,他們在巨大的社會衝突中既起不到領導作用,也成為不了制衡器,而很可能成為官僚集團平息民眾憤怒的犧牲品。
所謂的「禪讓」,實際的情形是「舜」後來的能力超過了「堯」,他們可能真的比試了一番,最後「堯」不得不將王位讓給了「舜」。而「堯」退位後還能繼續生活在「舜」的統治之下。到了春秋戰國時,人們目睹大量的弑君,對早先堯舜禹之間有節制的爭鬥自然就難以理解。儒家才趁機將之解釋為建立在高尚道德基礎上的主動讓位。
有這樣一種觀點,傳統中國社會,底層人也可以參加科舉考試,也有做官的機會,所以比歐洲封建社會的貴族制更平等。還有一種說法,中國過去的皇帝也不是萬世一系的,劉邦、朱元璋這樣的社會底層也有機會當皇帝,所以比西方社會也更平等。這些謬論,是建立在對基本概念不清的基礎上的,誤將社會流動當成了社會平等。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滅孝強忠」之後,宗法家族漸次衰落直至完全解體,「孝」的價值不復存在,而「忠」的價值得到進一步強化。因之,「大義滅親」就不僅可以「大義滅子」,而且還可以「大義滅父」了。「大義滅父」在「文革」時達到高峰,子女呼應領袖的號召,紛紛揭發批鬥甚至打罵自己的父母和老師,造成無數的慘劇。
儒家思想在大陸方面之所以能與西方文化長期抗衡,主要不在於儒家思想的強大,而在於其寄居于大一統的集中體制中,兩者構成倚生關係。儒家思想為大一統集中體制提供價值基礎,而大一統集中體制則成為儒家思想的堅固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