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主動出擊、化守為攻,把「裁員」變成下一個機會/程天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之前的〈留下來、還是往前走?職業生涯何去何從?〉和〈為什麼企業離職率高?為什麼二代不想接班?〉兩篇文章中,我從員工的角度談了「離職」這件事情,那麼這篇文章就來談談在就業路上,或許會碰到的另外一種情況:「裁員」。

而上一篇文章中也提到,惠普宣佈將在2019財年結束前裁減4,500名至5,000名員工,約佔員工總數的10%。
1992年底,我趁著去美國矽谷惠普總部開會,順便前往在美國矽谷創業的台灣人所成立的「玉山科技協會」拜訪,並且做了一場演講,為會員們介紹中國大陸的市場情況。
在演講完之後的聚餐中,我與主辦單位閒聊,並且問了一個問題:「玉山科技協會如何招收會員?如何擴大組織?」
主辦單位的回覆,完全出我意料之外,甚至令我腦洞大開。

裁員:「立竿見影」的手段

當美國經濟不景氣、或是某些大企業財務表現不理想時,最常見的解決辦法就是「裁員」。
雖然裁員時必須付出一筆可觀的遣散費,但後續節省下來的費用卻相當可觀,足以協助企業渡過難關。
這也印證了「人是最主要的費用來源」(People is the major cost driver)的說法。在我服務過的美商公司中,在計算一個人的使用成本時,通常會以將全年薪酬乘以2.5到3倍的方式來計算。
對於短期內改善獲利,「節流」永遠比「開源」來得有效;所以無論東西方企業,都將裁員當做「方便法門」,以便快速立竿見影。
這種現象反映出了幾個事實:
  1. 組織是個有機體,稍不注意就會迅速長大,造成冗員充斥。
  2. 部門主管習慣當好人,沒有財務概念、不負財務責任,放任組織擴充。
  3. 對組織中掛管理職的經理人而言,職務權力(Job Scope)與部門人數掛勾,使得主管必須雇用更多的員工,才能夠讓身價水漲船高。
  4. 高層的策略錯誤,造成的後果由基層員工來承擔。

早期「不裁員」的惠普

1980年代我在惠普台灣工作時,也經歷過經濟不景氣的年代。當時惠普公司秉承著「不裁員」的經營原則,採取基層員工減薪5%、高層主管減薪10%的做法,來渡過財務難關。
惠普認為,經濟大環境難免起起伏伏,遇到了低谷要想辦法渡過;但是低谷之後,迎來的一定是復甦的高峰。
如果在經濟低谷的時候採取裁員的手段,那麼面對隨後而來的成長高峰,又得去引進大批的人才。在這種人員巨幅變動的時候,包括遣散費、員工士氣、招聘費用、培訓費用、生產力的損失、效率的降低等等,都造成了巨大的隱形成本。
更糟糕的是,當面對景氣恢復所帶來的商機時,往往因為人員和資源的不足,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進而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因此,惠普在得到員工的共識與支持之後,決定採取全員減薪、共渡難關的做法,來取代一般企業慣用的裁員措施。
可惜的是,這麼一個優良的惠普傳統,隨著公司幾次的分拆,已經不復存在了。

返校唸書、韜光養晦

每當經濟不景氣、大企業裁員時,不能公開的潛規則就是:母語不是英語的、溝通比較困難的、學歷高的、薪酬高的員工,很容易就會成為裁員對象。
早期留學美國的台灣人,大都符合這些裁員的條件,於是大批的美籍台裔就面臨了中年失業的危機。這些留學生經歷過台灣苦難成長的年代,背負全家人期望來到美國讀書、工作、定居,一般都是非常刻苦耐勞、非常節儉的過日子。
在被裁員、又找不到工作的情況下,稍有積蓄的就乾脆再回學校多念個學位,再增加一點專業;MBA當然是首選之外,也有多修一些其他碩博士學位的。
學位讀得越多、學歷越高,反而容易成為被裁員的對象。
我認識一位朋友,擁有兩個博士和三個碩士學位,都是在這種「被離職」和「裁員」的情況下,有時帶職進修、有時全職唸書而完成的。
在談到他與旁人不同的學經歷時,他往往歸咎於求職不順、或是命運不好,才會經常碰到這種狀況;殊不知,當他的學位讀得越多、學歷越高的時候,反而成了經常被裁員的對象。

逼上梁山、艱苦創業

被裁員之後,如果不想再回到學校去唸書、又找不到工作,怎麼辦呢?於是許多美籍台裔只好被迫自己創業。
由於平日有點積蓄,大部分又都是從事研發工作、有一些技術底子,所以他們在高科技領域比較容易創業。這些被「逼上梁山」的創業家,就紛紛加入了矽谷的玉山科技協會,以瞭解市場情況、拓展人脈、學習創業經驗、尋找合作夥伴和各種商機。
於是,形成了一個怪現象:經濟越不景氣時,玉山科技協會的會員數增加越快。

真的被裁了怎麼辦?

中年失業是非常悲慘的情況;尤其是過了50歲之後,要找工作十分困難。我曾經為幾位50多歲的朋友介紹工作,都以失敗收場。
在台灣經濟不景氣的今天,企業裁員時有所聞;雖說員工的命運往往不能操之在己,但是只要平日有準備,還是能夠把衝擊降到最低。

攻擊是最好的防守

當企業陷入財務危機時,與其被無預警的裁員,不如在事發前努力工作,爭取自己不被列入裁員的名單上。也就是說:
面對裁員,主動攻擊就是最好的防守。
通常裁員的優先次序排列(有可能依個別狀況而改變)如下:
  1. 派遣人員或合約人員
  2. 績效考核排名在末段
  3. 所屬部門績效不佳
  4. 職能或行政部門
  5. 中階主管
  6. 正在留職停薪或請長假的
  7. 派駐海外的
  8. 薪資高的
而擔任以下職能、或是具有這些經驗的,比較不會被列入裁員名單:
  1. 能開疆闢土、攻城掠地的人
  2. 能創新變革的人
  3. 能轉型升級的人
另外一個重點,就是要和部門主管、高階主管保持良好關係;因為,名單的審核大權就在這些人手上。

未雨綢繆

除了以上的重點,就業者還可以採取以下措施,將衝擊降到最低。
  1. 瞭解產業、企業的表現:如果有機會轉換跑道,要知道哪個產業、哪幾家企業應該是首選。
  2. 爬出黑洞、安裝天線、延伸觸角:許多就業者平時埋首於工作之中,對於新的科技、趨勢、產業的變化漠不關心,總以為天下太平,裁員的事不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然而一旦被裁員,就立刻手足無措。因此,平時就要從知識和科技的黑洞爬出來,廣建人脈、如同天線般接收新訊息、並且把觸角延伸至相關的產業鏈上下游。
  3. 透過社群建立個人品牌:在社群網路高度連結的今天,以學習、分享為目標加入社群;透過參加論壇、座談會、演講分享,除了增加能見度之外,也建立個人品牌、樹立專業形象。這些做法,都會對個人價值產生積極提升的作用。
  4. 不要拒絕獵頭公司的接觸:加入LinkedIn,結識人力資源顧問和獵頭公司,將個人學經歷資料投放在各種公開的人才資料庫裡;抱著「不成也無妨」(nothing to lose)的心態,與主動前來接觸的獵頭公司碰面、瞭解產業動態和市場行情。
  5. 斜槓化:職涯之路要越走越寬廣,不要越走越窄;要勇於接受跨領域、跨專業的挑戰與任務。每完成一樣工作,就多了一條斜槓,機會就越來越多,路就越走越寬廣。

結論

創業或就業?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條條大路通羅馬;一個成功的人,不管選擇哪一條路,都會殊途同歸。如果選擇了就業,走專業經理人的路,就難免會碰上主動離職或被裁員的情況。
平常做好應變的準備,即使真的碰到裁員,也可以將對自己職業生涯的衝擊降到最低;甚至還可以藉機衝破逆境,使自己更加強大。
不抱怨、不氣餒,以正面的心態接受裁員的結果,或許這正是人生逆轉勝的轉折點。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幣圈一天,人間十年」是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圈子裡耳孰能詳的一句話,講的卻是投資人心中的痛和焦慮感。
DARPA是眾人熟知的網際網路(Internet)和衛星定位系統(GPS)的發源地;從橫跨美國的自駕車競賽,乃至於人工智慧的重大進展,都可以回溯到DARPA數十年前的前瞻研究;因此所謂「DARPA研發模式」也在近年成為被眾人稱揚的成功典範。
隨著時代變化,消費者總是認為,自己是不會隨便看個廣告就相信產品的。那麼,你覺得自己聰明嗎?
在今天高科技浪潮推動快速的環境下,只要是在高科技行業,或是高資本運作、快速擴展的傳統產業和服務業,「規模」不再是優勢,反而帶來極大的風險,甚至是失敗時加速滅亡的保證。
今天,就讓我們來大膽猜測一下Apple未來Mac系列產品的走向。即將登場的「Marzipan」軟體開發工具,將讓Apple可以同時提供兩種不同風格的個人電腦,而又不會因為兩種軟體版本而造成麻煩。總之,全新一代的Mac架構可能即將從此誕生。
所謂「自由工作者」,是直接靠工作成果賺取酬勞的人;有時候按小時收費、有時候用專案計費,工作性質可能是撰稿、設計、顧問、服務、報稅、或是貼壁紙。但無論如何,自由工作都是開創新事業最簡單的方式。
「幣圈一天,人間十年」是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圈子裡耳孰能詳的一句話,講的卻是投資人心中的痛和焦慮感。
DARPA是眾人熟知的網際網路(Internet)和衛星定位系統(GPS)的發源地;從橫跨美國的自駕車競賽,乃至於人工智慧的重大進展,都可以回溯到DARPA數十年前的前瞻研究;因此所謂「DARPA研發模式」也在近年成為被眾人稱揚的成功典範。
隨著時代變化,消費者總是認為,自己是不會隨便看個廣告就相信產品的。那麼,你覺得自己聰明嗎?
在今天高科技浪潮推動快速的環境下,只要是在高科技行業,或是高資本運作、快速擴展的傳統產業和服務業,「規模」不再是優勢,反而帶來極大的風險,甚至是失敗時加速滅亡的保證。
今天,就讓我們來大膽猜測一下Apple未來Mac系列產品的走向。即將登場的「Marzipan」軟體開發工具,將讓Apple可以同時提供兩種不同風格的個人電腦,而又不會因為兩種軟體版本而造成麻煩。總之,全新一代的Mac架構可能即將從此誕生。
所謂「自由工作者」,是直接靠工作成果賺取酬勞的人;有時候按小時收費、有時候用專案計費,工作性質可能是撰稿、設計、顧問、服務、報稅、或是貼壁紙。但無論如何,自由工作都是開創新事業最簡單的方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最近看到許多有關職場的文章,讓我感觸良多,也想分享一些想法。 當公司遇到財務問題時,裁員往往是最直接的方法。這時候無論你是公司創始元老,還是奉獻多年的資深員工,公司都只看數字。薪水高的、資深的員工,常常會是第一批被裁的對象。 你也許會想:「我對公司有那麼多貢獻,為什麼還會被裁?」但現實是
Thumbnail
 在台灣的職場中,「跳槽」一直是個熱門話題。但是,當你下定決心要離職,主管卻突然拿出加薪大絕來挽留你,這時候該怎麼辦呢?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職場困境。 先來看看小美的故事。小美是個業務主管,在某科技公司工作了五年。最近,她覺得工作沒有挑戰性,加上薪水一直原地踏步,於是決定跳槽。
Thumbnail
每個企業都希望能夠留住優秀的員工,然而,現實中許多公司都面臨著高離職率的挑戰。離職率高,不僅增加了企業的招募和培訓成本,還可能影響公司的整體士氣和業績。因此,了解離職率高的原因,並採取有效的對策,是每個企業管理者的重要課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挽留員工的重要性,以及不當的挽留措施可能對團隊產生的負面影響。提出了建立透明的溝通機制、平等對待所有員工和解決根本問題等方法,以平衡挽留和團隊發展。
Thumbnail
團隊因優秀同仁離職後出現職缺,而離職同仁透過關係積極求職。文章談論外商工作的高薪低壓情況,以及職務天花板的困境,並鼓勵個人明確自身需求與目標。透過此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對現況的反思,並期望讀者梳理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合適的決策。
Thumbnail
在進行職涯轉換的談話中,我收集了一些資訊 離職的原因其實蠻多種的, 有未來發展的/年終不好/我看誰誰不爽/他做的跟狗*樣還比我錢多 因為負債所以需要更多的薪水,我看不到在公司的未來 另外也發現了在公司待得越久3-5年左右,通常是有關【發展】的課題 而3年以下的通常是工作貢獻沒有達到肯定,
Thumbnail
2024 年才剛開始,美國科技業再度掀起裁員潮。不過比起 2023 年規模明顯小了許多。在 2023 年初,幾家科技巨人大幅削減超過 20 萬個職位。今年 1 月裁員人數不到 45,000 人。科技公司在裁員的同時,仍在進行招聘。 那麼為何整個美國科技產業,仍然感覺如此嚴峻呢?
Thumbnail
近期,科技業裁員消息不斷,裁員潮席捲各大知名企業,成千上萬的員工面臨著失業的風險。這不僅是一場公司內部重組,更是一場對整個行業結構的巨大挑戰。今天,我們會來聊一下這個主題,以及它對當前的失業率和未來的就業趨勢可能帶來的影響。請緊跟我們的節目,一同來了解這個為人們帶來焦慮的問題。 網路通訊設備大
Thumbnail
「前一名代表,應該是…… 吳若瑄同學有提到,過去的代工產業當成本削減、利潤便會愈高。這樣的策略難道不好嗎?」提出問題的是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的朱伯勇教授。 「就讓我來回答教授的問題好了。」文逸毫不猶豫地站到台上。
Thumbnail
      你有想過哪一天,突然接到資遣通知嗎?如果真的有這一天,你應該怎麼做?。在過去幾年疫情的影響,許多的企業為了生存,紛紛祭出減薪或資遣的手段,沒有人知道,下一個被資遣的會不會是自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最近看到許多有關職場的文章,讓我感觸良多,也想分享一些想法。 當公司遇到財務問題時,裁員往往是最直接的方法。這時候無論你是公司創始元老,還是奉獻多年的資深員工,公司都只看數字。薪水高的、資深的員工,常常會是第一批被裁的對象。 你也許會想:「我對公司有那麼多貢獻,為什麼還會被裁?」但現實是
Thumbnail
 在台灣的職場中,「跳槽」一直是個熱門話題。但是,當你下定決心要離職,主管卻突然拿出加薪大絕來挽留你,這時候該怎麼辦呢?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職場困境。 先來看看小美的故事。小美是個業務主管,在某科技公司工作了五年。最近,她覺得工作沒有挑戰性,加上薪水一直原地踏步,於是決定跳槽。
Thumbnail
每個企業都希望能夠留住優秀的員工,然而,現實中許多公司都面臨著高離職率的挑戰。離職率高,不僅增加了企業的招募和培訓成本,還可能影響公司的整體士氣和業績。因此,了解離職率高的原因,並採取有效的對策,是每個企業管理者的重要課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挽留員工的重要性,以及不當的挽留措施可能對團隊產生的負面影響。提出了建立透明的溝通機制、平等對待所有員工和解決根本問題等方法,以平衡挽留和團隊發展。
Thumbnail
團隊因優秀同仁離職後出現職缺,而離職同仁透過關係積極求職。文章談論外商工作的高薪低壓情況,以及職務天花板的困境,並鼓勵個人明確自身需求與目標。透過此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對現況的反思,並期望讀者梳理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合適的決策。
Thumbnail
在進行職涯轉換的談話中,我收集了一些資訊 離職的原因其實蠻多種的, 有未來發展的/年終不好/我看誰誰不爽/他做的跟狗*樣還比我錢多 因為負債所以需要更多的薪水,我看不到在公司的未來 另外也發現了在公司待得越久3-5年左右,通常是有關【發展】的課題 而3年以下的通常是工作貢獻沒有達到肯定,
Thumbnail
2024 年才剛開始,美國科技業再度掀起裁員潮。不過比起 2023 年規模明顯小了許多。在 2023 年初,幾家科技巨人大幅削減超過 20 萬個職位。今年 1 月裁員人數不到 45,000 人。科技公司在裁員的同時,仍在進行招聘。 那麼為何整個美國科技產業,仍然感覺如此嚴峻呢?
Thumbnail
近期,科技業裁員消息不斷,裁員潮席捲各大知名企業,成千上萬的員工面臨著失業的風險。這不僅是一場公司內部重組,更是一場對整個行業結構的巨大挑戰。今天,我們會來聊一下這個主題,以及它對當前的失業率和未來的就業趨勢可能帶來的影響。請緊跟我們的節目,一同來了解這個為人們帶來焦慮的問題。 網路通訊設備大
Thumbnail
「前一名代表,應該是…… 吳若瑄同學有提到,過去的代工產業當成本削減、利潤便會愈高。這樣的策略難道不好嗎?」提出問題的是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的朱伯勇教授。 「就讓我來回答教授的問題好了。」文逸毫不猶豫地站到台上。
Thumbnail
      你有想過哪一天,突然接到資遣通知嗎?如果真的有這一天,你應該怎麼做?。在過去幾年疫情的影響,許多的企業為了生存,紛紛祭出減薪或資遣的手段,沒有人知道,下一個被資遣的會不會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