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花板上沒有眼睛──《海闊天空:不信宗教的美好人生》大要 2019C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系列主要介紹朱克曼(Phil Zuckerman)的《海闊天空:不信宗教的美好人生》(Living the Secular Life: New Answers To Old Questions)。
按:secular, secularity, secularism等有正面的含意,如果只從反面看,就是「非宗教」。我一般譯作「不信宗教」或「世俗」。請注意:這裡的「世俗」並不含「流俗」的意思。
許多人認為,要有幸福的人生、幸福的社會,宗教是惟一的路;顯然與事實不符。因為世上有千千萬萬人過着沒有宗教的生活,而且過得很好。世俗的人生並不虛無,他們有些共同的特點,可以幫助他們面對人生,甚至促進社會的福祉。
個案大多是從來不信的人,少數出身宗教家庭,長大後離教。他們談起宗教、上帝,往往沒有什麼好說,因為不是他們關心的事,「非宗教」、「世俗」也不是他們身分認同裡很自覺的觀念。
按:好比說大部分人都不信飛碟會,如果被人訪問:『你身為「不信飛碟會者」,感覺如何?』應該沒什麼好說。
以往宗教研究的對象幾乎都是宗教和信徒,歪曲的不止信與不信的面貌,而還有對人之為人的認識。現在不信的人大增,世俗研究更是重要。

1.1 道德與世俗主義

許多美國人想當然地認為:道德源自宗教信仰,如果你不信宗教,順理成章就沒有道德。
世俗主義(secularism)這個詞出自霍利約克(George Jacob Holyoake, 1817-1906)。他心目中的世俗主義不在反宗教,而是着重今生今世、此時此地,關心人,關心生命的人生宗旨。
道德是做好事,什麼叫好事?世俗的人認為答案很簡單:金律(Golden Rule)。你希望別人怎樣對你,你就怎樣對人,這樣做就叫好人。不信宗教的人認為,禁慾、禁酒,聽從權威,害怕來世受罰而不做什麼,都叫道德。世俗道德基於人的同感(empathy)、互利,不傷害別人,幫助別人。類似的金律不但源遠流長,而且許多地方、不同文化都有。孔子(551-479 BCE)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埃及有一片莎草紙上也有類似的話,年代更早。希臘、以色列等地都有類似的話。這些金律都比耶穌那句早,而且都不需要上帝,只需要人的同感。
相濡以沫
同感又怎麼來的呢?是跟同感的人相處而來的。我們觀察身邊的人,體會與人相處時的同感,就間接地學會,自己也成為同感的人。
按:同感是道德的關鍵,參〈3. 目的、意義、道德的客觀基礎(下)──《無神世界的人生意義》大要2019A5〉3.6.1節。朱克曼說的間接學習,就是心理學上的內隱學習。
不信的人被人問到:「不信神怎麼會有道德?」「幹嘛做好人?」總覺得莫名其妙。
按:不止一個香港朋友跟我抱怨,台灣朋友知道他們沒有學注音符號,都很驚訝:「那你怎麼會說話?」聽到這樣莫名其妙的問題,該驚訝的是香港朋友。
大體而言,如果教養的人有同感,公正,為人設想,孩子長大也有同感,公正,為人設想。家裡安穩、友愛,孩子長大後,心地也會好,善良、仁慈。我們經過社會化,成為有道德的人。這個過程裡,用不着什麼哲學論證、道德教條、宗教觀念。

1.2 將道德外包給宗教

Milton認為道德的關鍵在於個人衡量各種條件,憑良心而抉擇。相反,認為道德出自上帝,或者依循對神的信仰的道德,都等於把道德「外包」(moral outsourcing)了。許多不信的人也認為外包是道德上的卸責,是逃避。正如斯蒂芬‧勞(Stephen Law)所說:
道德判斷在於個人負起責任,而不是企圖把責任轉給外在的某個權威。
世俗道德有許多優點:不盲從權威,不輕信宣傳,不隨流俗,更能獨立思考,更有責任感,都有利於建立健康的民主社會。
按:外包往往反映信徒某些性格上、心理上的特質,而既有那些特質,受影響的就不止道德觀,有時候還有終身大事。許多宗教的信徒都認為「神的安排」是祝福,要順服「神的旨意」。某統一教信徒上電視受訪,彬彬有禮,態度謙和。談到集體配婚,表示教友大都滿意,自己配得也很幸福云云。這些話很像是由衷之言,不是門面話。然而,大家羨慕這樣子的「幸福」嗎?請問各位基督徒:除了所謂異端、邪教,你為什麼不贊成把婚姻外包呢?你真的看重那些理由嗎?

1.3 天花板上的眼睛

Sonja受訪時打了個比方:屋子裡有一張桌子,上面放了一件非常精緻,也非常脆弱的藝術品。作品獨一無二,作者也死了。有兩個九歲的孩子分別進去欣賞。甲進去前,大人說:「裡面沒有人,你可以進去看十分鐘。但是東西很脆弱,你不要碰它。要是不小心打破了,其他小朋友就看不到了。」甲沒有動手,看完就出來。乙進去前,大人說:「裡面沒有人,你可以進去看十分鐘。但是東西很脆弱,你不要碰它。天花板上有個洞,校長看着你。要是不聽話,出來就罰你;聽話,出來就有獎。」乙沒有動手,看完就出來。
Sonja認為小孩乙的行為只是出於服從,或者出於害怕、貪心,根本不叫道德。受乙式教育的人,一旦懷疑天花板上沒有眼睛,或看不到,可能就無法自制了。相反,受甲式教育的人卻沒有這個問題,因為他的道德向來不是外包的。
按:中國人向來重視道德的主體性,所謂不欺暗室,童叟無欺,都是例子。

1.4 世俗道德對美國社會的好處

世俗道德對社會的好處不只是理論,而是實際的。許多社會調查顯示:體罰、虐囚、死刑、國家至上、軍國主義、種族主義等等爭議,宗教上越虔誠,支持的人越多;越世俗,反對的人越多。相反,民權運動、環境保護、男女平權、同志人權、非法移民、動物權利等,越世俗,支持的人越多。個別信徒可以支持同婚等等,但是大體而言,越虔誠的人,偏見越深。
如果以暴力犯罪為道德的終極指標,不信的人的表現更是不凡。有些報告認為,無神論者的囚犯比例連半個百分點都不到,遠遠低於人口比例。
按:美國人持無神論或不可知論,大概占9-21%。

1.5 金律老早就有了

Brian現在37歲,出身天主教家庭,青少年後期就不信了。
不信真的叫我很自在,叫我更珍惜每一天。
他是急診室護士,沒有信仰,怎樣面對每天血淋淋的生死搏鬥呢?
每天跟病人好好相處,工作就真的很滿足,我也享受大夥兒合作的美妙感覺。……跟人在一起,幫助人,感覺真好。就是幫助人。就是幫忙。我很享受。
朱克曼問他個人的道德觀是什麼,怎麼來的。
老實說,我也搞不清楚。但是我從演化生物學來看,……我們是社會動物,從前是一群一群的,人需要合作,為大家的好處,這是求生的關鍵。
如果沒有神訂下道德,人怎樣按道德生活呢?
我認為金律老早就有了,後來才說是出於神的。……我不騙部族裡的人,因為我不想人家騙我,這就叫有道德的人。就這麼簡單。我不需要弄個神來搞複雜。
許多學者的研究都證明Brian的想法。

1.6 只有當下

Paula也出身宗教家庭,二十出頭就不信了。53歲,當了急診室護士二十幾年,仍然「沒有一天不愛當護士」。
當護士不只是辦事。而是在人身邊,跟他說話,聽他說話。要是病人說:「有你照顧,我就安心了。」我覺得聽到這話最棒。我希望病人安心。
我看過許多受虐、受性侵的孩子──真要不得,真要不得。黑雲就是黑雲,沒有什麼銀邊。就是糟透了。
有時候太難過,就請一兩天假,但也很少。
看過那麼多人死,我越發欣賞生命。不斷的提醒我,我們擁有的,只有每一個當下。就這樣。我不知道過去有什麼、未來有什麼,我們知道的只有當下。就這樣。
既然不信神,她的道德觀是哪裡來的呢?
我也不清楚……對,我在新聞裡聽見,嚇了一跳:「神說應該怎樣怎樣!」──我搞不懂。我是說,真的嗎?我覺得,道德就只是做人。……道德是人的事。道德是尊嚴的事。道德是人家冷給他蓋一條毛毯。你不需要上帝。你只要看着人,想一想:「要是這位是我媽?我爸?你希望人家怎樣對待他們。……」

1.7 道德來自生活

Felix白天在餐廳當服務生,晚上寫論文,希望日後當教授。他認為道德來自生活:
我過生活。我跟人來往。我看過這個人傷害那個人。我看過家庭不和。我曾經慌亂。我看過不關懷他人的結果。我只是從經驗學到,只要你真心關懷別人,好事會多起來。所以我的道德觀來自生活的經驗。還有有好的榜樣──我爸媽是真誠的好人。
道德出自上帝嗎?
這很荒唐可笑。撇開了人性,撇開了人與人相處的經驗。要是你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只因為某某叫你──那就完全忽略了我們的經驗,完全忽略了所作所為給別人的痛苦、磨難。要是人不懂這一點……就貶低了我們對道德的感覺。

1.8 關鍵是同情

Gwen是快畢業的大學生,家裡從來不談信仰,也不談不信,換言之,宗教和世俗主義都不是問題。她覺得道德的關鍵是同情。
許多人認為有宗教信仰、信神,才有道德。
我想這差了十萬八千里。教小孩子道德的規矩很容易,用不着那些東西。而且我想大部分的道德感大半只是本能。就算沒人教你,你也會搞清楚;因為只要你亂來,很快人人都討厭你。……你不需要神來弄清楚。
要是在宿舍地上看到一個錢包,旁邊沒有人,為什麼不據為己有呢?
我會想,要是錢包是我掉的,我會希望別人撿到還我。我想,要是人想要成為社會的一分子,就應該守某些規矩,所以我在生活上就設法守那些規矩。要是我想人家幫我,我就應該幫人家。我想,這是很基本的。

1.9 道德是複雜的創造

世俗道德沒有簡單的單一來源,不是出於現成的經典或超自然的神祗,而是複雜的創造,是生理、心理、社會、文化、歷史等等先天、後天因素互動的結果。朱克曼概括的說:
我的道德來自養育我的人、我生活的文化、我有什麼樣的大腦、我在生活裡學到的經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會員
55內容數
讀書記精選國外探討宗教的優秀著作,尤其雅俗共賞而還沒有中譯的,加以評介。作者大都學有專精,包括哲學家、生物學家、社會學家、精神科醫生等等,各從自己的專業來看宗教信仰。讀者不論信不信,都能得到啟發。讀書記先分篇撮述大要,然後是讀後記,包括局外人的評論、補充、相關著作、電影、網站的介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局外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離教的人認為:離教得到的遠超過失去的。他們越發珍惜生命,面對生死,往往處之泰然。道德從一張清單,變成怎樣待人。道德觀更敏銳,更成熟。至於人生意義,各自重新反省,各有體會。
離教很少出於單一因素。根據受訪者的自白,有九大理由:1. 家長。2. 教育。3. 不幸。4. 不同的文化、宗教。5. 朋友、同事、情人。6. 政治。7. 性事。8. 撒旦、地獄。9. 宗教人士的惡行。
介紹社會學家朱克曼的《歸去來兮:為什麼離教?》。朱克曼以離教或不信宗教的尋常人的尋常生活,介紹有正面意義的真正的世俗人生觀。鼓勵形形色色不信宗教的人,也給他們一些指引。糾正一般人錯誤的刻板觀念。事實證明,不信宗教的人生一樣可以有意義,有道德;不信的社會可以一樣和諧,甚至更和諧。
一座山沒有目的,只有我們有。我們有就夠了。宇宙沒有愛,只有我們有。我們有就夠了。快樂縱然有盡,仍然是真實的快樂;思想和愛也不因為不能恆久而失去價值。人與人的關係才是幸福快樂的關鍵。關懷他人,生命才有活力。
萬物沒有目的,沒有意義,意義是人賦予的。宇宙不關懷人,但是人可以互關懷。我們真正着緊的是人,我們只有彼此。
死亡是生命繁富在演化上的代價,人如果不死,只能是細菌般的簡單生物。「生命的權利」不是「生存的責任」。我們應該坦然面對死亡,甚至協助自殺。親友蒙難,你最少可以同感,還有人擴小愛為大愛。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漣漪效應。
離教的人認為:離教得到的遠超過失去的。他們越發珍惜生命,面對生死,往往處之泰然。道德從一張清單,變成怎樣待人。道德觀更敏銳,更成熟。至於人生意義,各自重新反省,各有體會。
離教很少出於單一因素。根據受訪者的自白,有九大理由:1. 家長。2. 教育。3. 不幸。4. 不同的文化、宗教。5. 朋友、同事、情人。6. 政治。7. 性事。8. 撒旦、地獄。9. 宗教人士的惡行。
介紹社會學家朱克曼的《歸去來兮:為什麼離教?》。朱克曼以離教或不信宗教的尋常人的尋常生活,介紹有正面意義的真正的世俗人生觀。鼓勵形形色色不信宗教的人,也給他們一些指引。糾正一般人錯誤的刻板觀念。事實證明,不信宗教的人生一樣可以有意義,有道德;不信的社會可以一樣和諧,甚至更和諧。
一座山沒有目的,只有我們有。我們有就夠了。宇宙沒有愛,只有我們有。我們有就夠了。快樂縱然有盡,仍然是真實的快樂;思想和愛也不因為不能恆久而失去價值。人與人的關係才是幸福快樂的關鍵。關懷他人,生命才有活力。
萬物沒有目的,沒有意義,意義是人賦予的。宇宙不關懷人,但是人可以互關懷。我們真正着緊的是人,我們只有彼此。
死亡是生命繁富在演化上的代價,人如果不死,只能是細菌般的簡單生物。「生命的權利」不是「生存的責任」。我們應該坦然面對死亡,甚至協助自殺。親友蒙難,你最少可以同感,還有人擴小愛為大愛。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漣漪效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在看一些介紹宗教的節目,不約而同地都講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字。 很多人的宗教都是用信的,嘴巴上講講,真的要他在生活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話,那就會顯露出光說不練的真實本性,所以這八個字說很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因為它把宗教定義在行為上,不管你說得多麼虔誠、看起來多麼神聖,做不到就
Thumbnail
宗教太有存在感,確實會浪費各種生命,即便是對於知道有神存在的超驗主義者來說,也是浪費。 因為神只經由給予帶來美好與豐碩,祂本身沒有創立宗教。
道家老子的觀念,人類因為不知「道」所以講仁義,而仁義不再,所以講禮樂,禮樂也制約不了人心,所以法律就於焉產生! 寄望輿論有用,那是因為有羞恥心,而羞恥心如果存在,就是有道之人,其他根本就不需要了!所以言論根本用處不大,如果沒有選票,從政者會在意民心嗎?惟一可以制衡的,不過是利益而已! 財富、名聲
  楊腓力在本書「作者的話」當中就開宗明義說明他是「為了徘徊於信仰邊界的人寫了這本書」。一神論、多神論是信仰,無神論也是一種信仰。不管在哪一個社會文化,最初都有一個神聖的信仰。除了共產黨的無神論以外,這個世界對於真、善、美有一種普遍的渴望,而這渴望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透過訴說自己冥想之後的經歷,試著闡述旅程看見的體驗與景色,又再次驗證冥想只是途徑。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神學家卡爾巴特說: 「『不順服上帝』指的是:不管我們是否相信上帝,我們將上帝置於一旁,在我們的內心、思想及生活上保留自身為所欲為的權利。或者在內心深處及外在的生活中,認為沒有上帝。」(《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46)
Thumbnail
安樂死為什麼無法流行,最大原因之一就是"宗教" 不管是多偉大的人,99%都有宗教信仰信仰 沒有任何公式可言,但卻是人類在這世界上生活上的基礎跟精神來源 如果沒有神佛、沒有上帝、沒有妖魔鬼怪的玄學,那這個世界就會變得非常無聊,因為沒有期望、沒有希望,也不怕死後的懲罰,只要無聊過完一生,然後怕
「施比受有福」是一種轉化歷程,神聖並不存在,但是看得見就是無比幸福。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在看一些介紹宗教的節目,不約而同地都講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字。 很多人的宗教都是用信的,嘴巴上講講,真的要他在生活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話,那就會顯露出光說不練的真實本性,所以這八個字說很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因為它把宗教定義在行為上,不管你說得多麼虔誠、看起來多麼神聖,做不到就
Thumbnail
宗教太有存在感,確實會浪費各種生命,即便是對於知道有神存在的超驗主義者來說,也是浪費。 因為神只經由給予帶來美好與豐碩,祂本身沒有創立宗教。
道家老子的觀念,人類因為不知「道」所以講仁義,而仁義不再,所以講禮樂,禮樂也制約不了人心,所以法律就於焉產生! 寄望輿論有用,那是因為有羞恥心,而羞恥心如果存在,就是有道之人,其他根本就不需要了!所以言論根本用處不大,如果沒有選票,從政者會在意民心嗎?惟一可以制衡的,不過是利益而已! 財富、名聲
  楊腓力在本書「作者的話」當中就開宗明義說明他是「為了徘徊於信仰邊界的人寫了這本書」。一神論、多神論是信仰,無神論也是一種信仰。不管在哪一個社會文化,最初都有一個神聖的信仰。除了共產黨的無神論以外,這個世界對於真、善、美有一種普遍的渴望,而這渴望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透過訴說自己冥想之後的經歷,試著闡述旅程看見的體驗與景色,又再次驗證冥想只是途徑。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神學家卡爾巴特說: 「『不順服上帝』指的是:不管我們是否相信上帝,我們將上帝置於一旁,在我們的內心、思想及生活上保留自身為所欲為的權利。或者在內心深處及外在的生活中,認為沒有上帝。」(《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46)
Thumbnail
安樂死為什麼無法流行,最大原因之一就是"宗教" 不管是多偉大的人,99%都有宗教信仰信仰 沒有任何公式可言,但卻是人類在這世界上生活上的基礎跟精神來源 如果沒有神佛、沒有上帝、沒有妖魔鬼怪的玄學,那這個世界就會變得非常無聊,因為沒有期望、沒有希望,也不怕死後的懲罰,只要無聊過完一生,然後怕
「施比受有福」是一種轉化歷程,神聖並不存在,但是看得見就是無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