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讀書心得:《疾病的希望》

2019/06/2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本書,對我來說還真是一本神書。對我來說,神書的定義在於可以解答某些我對人世間現象的矛盾跟疑問。這本書就完全給了我對疾病的解答,並且翻轉我對疾病既有的概念。對於現代社會認可的正統醫學,我一直存有很多的疑問,例如:
為什麼有些人明明過著超級健康的生活、非常注意飲食跟運動卻得癌症,有些人明明過著超級不健康的生活身體卻沒什麼問題?
為什麼有那麼多關於健康的學派,對食物的觀點卻彼此都互相矛盾?
如果痛是客觀真實的,為什麼又有幻肢痛?
為什麼啤酒的味道小時候是苦的,長大是甘甜的?
為什麼我爸從小叫我早上要喝一大杯水,但我早上喝水就肚痛?
為什麼沒接受化療的人,癌症有辦法痊癒?
為什麼隨著時代演變,疾病也會演化?
為什麼有些人跟我一樣是電視兒童也看很近卻沒有近視?
為什麼低等的生物不會生病?
看完這本書,我發現一個開悟的人,是可以看清楚萬物彼此之間的連結的,能夠看清楚關聯性而不被理性思考、五官限制住的人,才看得見真相。也就是我這幾年慢慢在深入理解的「象徵解讀」的主題,看了這本書,我才理解到原來對於象徵的解讀,是在找到內在與外在的連結、外在事物彼此的連結、將具體事物與意義的連結。想跟朋友聊象徵學,也不太知道倒底要怎麼去解釋什麼是象徵,感覺那是一個極度抽象且虛無的名詞。現在我的理解是,象徵就是超越理性解讀事物來更了解世界真相的能力。
有個學生問我,如何判斷一本書對我來說是否有幫助?通常如果能夠化解我對世界現象矛盾的內容,並且讓我無法找到漏洞、讓我對世界有更深層理解的書,對我來說就是有幫助的書。
象徵就是從概念上可以用某個形式貫穿所有事物的切入角度,可以說是真理的切面。因為真理涵蓋的不只有物理現象,也有形而上的現象。以前的我總會覺得把某件事情的發生連結到意義上面很牽強,例如用字跡、家裡環境、穿衣風格來判斷某個人的性格,或用他周遭的環境判斷對方的心理狀態等。這些很像心理測驗的命題,總覺得人比這些判斷還要複雜得多。但又活了好幾年之後,我漸漸發現,人類很容易自以為是,覺得我們看不見、不懂的東西就等於不存在。但人類的五官有很多侷限,例如我們只能聽到約20赫茲~20000赫茲的聲音,不代表這個範圍以外的聲音不存在,只是我們「聽不到」而已。
同理可證,其他看不到、摸不到、嚐不到、感覺不到的東西,並不代表不存在。存在就只是「運動速度相同的物質」,所以我們認為的「超自然」現象我覺得其實用詞不當,說是「超大部分人類感官」我覺得才比較合理。很多不同哲學家、宗教都認可「一切即一」的道理,如果以近代科學來說的話,如果所有物質都是能量組成,那物質之間以能量的層級來看,就是沒有分別,完全一體的。
也就是說,萬物彼此都是有關聯性的,只差我們有沒有那個智慧可以了解、看到。而只要認為有分別,那就是不了解真理。
這些表面上的現象都只是呈現我們複雜內心的某一個狀態,或是某一個切面,而不代表我們的整體。而整個在我身邊所發生的事都是我內心所產生的投射,這個投射可以說就是「內在與外在」的連結。一切現象都在告訴我們一切我們需要知道的信息。例如:
我的房間乾淨程度可能代表我內心的乾淨程度,我失戀時整理房間完心裡也覺得跟房間一樣乾淨以及清新。透過整理房間這個動作,也同時整理了我的內心,房間代表的就是自己最私密的一個空間,可以對應指我們的心房。我在看《令人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的影集時,也理解到原來維持家裡的整潔與生活的狀態的關聯性這麼的大。我們週遭的一切呈現都能指向我們的內在。
我寫字的方式可能代表了我做事的態度,當我在不同心理狀態的時候,寫出來的字體會差很多,有時候很草很醜,有時候很活潑可愛,有時候很有藝術感...我發現我寫字的當下會對應到我內心的狀態,我寫字虎頭蛇尾時,也會發現我正在虎頭蛇尾的做事,或是並不把這件事當成一件需要認真對待的事,或最後拍板定案的事。
我對於素描的不擅長代表我對事物缺乏細緻的觀察力,見林不見樹,對應到我是一個粗心的人。我是一個表面看起來好像會畫畫的人,但其實我毫無創造力,我只會「仿畫」。就算仿畫,我也畫得不算很接近,畫得過程中總是知道自己畫得與原畫有很大的落差(也容易虎頭蛇尾,所以我人物臉部都畫很好,身體、衣物、物體完全不擅長)。但我小時候花非常多時間在畫畫,並且以為自己有繪畫能力,到了25歲前後,才發現自己並不是繪畫的料。我個性屬於比較實事求是,因此也缺乏創造能力,但我很會模仿,模仿也不是完全一模一樣那種,而是能夠抓到精髓,並且把看起來不相干的事物連結起來。這也反映了我在很某層面的性格。
我的狗表現的狀態代表我內心的狀態,我喜歡穿寬鬆的衣服代表我不喜歡被束縛等...每一件事都有其代表意義。就像我在課堂上常常說,我們每分每秒都在向別人傳達訊息,別人也每分每秒在給我們大量的訊息,只差我們讀不讀得懂而已。真理也存在在每個事物中,就端看我們是否有那個高度看得到。
這本書舉了一個很好理解的例子:「藝術中是最明顯而容易了解的,其特質並不在於畫布和顏料的特質,畫作的物質成分只是藝術家內在所形成觀念的工具和中介,畫布和顏料的作用在於使不可見的東西成為眼所能見,所以是形而上內容的物質表現。」
而這本書的立論基礎,就是建立在象徵解讀的「信息醫學」上頭。心得很難寫,因為這是一本前後脈絡很緊密很難分割的書,我會從我體悟到的角度切入,引用書中的段落,因此可能會寫好幾篇吧。或是可能因為太難寫我就寫了這篇就停了也說不定,還是要開直播開讀書會ㄋXD 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幾個區塊:
一、人的本質是疾病,疾病是我們的老師,目的是讓我們走向完整
二、語言是有生命、智慧的
三、二元體系的思考:「分別」就是受苦與惡的本質
四、投射幫我們外化無法整合的自我,使我們能「看見」
五、因果關係並沒有「時間前後上」的分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4K會員
    470內容數
    我是誰不重要,我的文字有帶給你什麼比較重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