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身處地的難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們都知道與人相處要懂得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才能理解對方,以對方的角度看問題,才能審視全局,進而促使事情圓滿、使自己變得圓融。但這是一種客觀描述,真正在「設身處地」的當下,內心是怎麼變化的?是真誠還是受迫,恐怕自己有時也不太清楚。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該如何待人處事,要與人和善,不要輕易跟別人起衝突;要忍受別人的無禮,不要讓別人覺得自己不好相處,當我們無法排解自己的情緒的時候,就又飄入「設身處地」的說法:你應該要懂得放下自己的成見,去理解對方的難處,只要你依循對方的思緒,你就能「感同身受」。但事實上,內心的狀態並沒有回穩,仍處於一種壓抑狀態。
如果我們為了要讓事情變得順利、讓對方有台階下,或讓自己的說法被對方接受,然後才啟動「設身處地」的模式,這樣的動機並不真誠,一開始自己便不自覺地被自己「設定」,動機是被「設定」的,「設定」是在思考之前,它與思考、行為是相連的,所以我們要回歸到最初,然後試問:為何要設身處地?
最初之時,沒有念頭,那為何要設身處地?
設身處地,應該是沒有動機。帶有目的的設身處地,都是不單純,心思不單純,頻率就會紊亂,它影響的不僅是與對方的連結,還有自己的本心。
要真正進入「設身處地」的狀態,不能壓抑自己的意識,需得放鬆自己,讓自己的磁場自然流動,才能感應到對方的頻率,然後與之共振
當體會到共振的感覺之時,你會拋開自我,自然而然地感受對方的情感,不會在乎講錯什麼話,彼此說的話能引起共鳴,沒有多餘的批判,也沒有刻意要求自己,一切都自然而然地發生,與前面提到的「感同身受」,多了一份平和舒適。
然而,
最大的問題在於:如何拋開自我,放鬆自己。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首先平時得把自己的「」(精氣神、注意力)收回來,並讓身體回到健康狀態,透過身心的淨化,以體會來自本心的平靜與安穩,進而使自己的心志強壯、堅定,內心堅強,便能放下我執,不再壓抑。
其實「設身處地」不是主觀行為,當自己與對方共振之時,自己並不會知道自己正在「設身處地」,而那都是事後或旁觀描述。
avatar-img
72會員
4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eac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什麼是正法?粗淺地解釋,它是一種能改善自己、與善他人的思考模式及行為依據。但其中存在著主觀意識,主觀即是「自認為」,當外界給予「我們覺得好」的正回饋,我們接收,然後喜悅、舒適,因而加強「自認為」,此時,我們很大概率會深信我們自認為的正法,進而朝這個方向一直走下去。      
最近意識到「真心關心他人」是件不容易的事,我大多時間跟注意力都是放在自己身上,譬如:被自己的情緒所控、常以自己的觀念去看待這個世界、常以為別人怎樣怎樣……,都是以自己的角度出發,然後在自己與他人回應之間糾結,表面上是和氣往來,裡層卻是一種壓抑,這種壓抑無法自知,它存於潛意識,似乎是情緒的根源。
我推薦兩個朋友互相認識,最近他們因為合作不愉快而鬧翻,我從中了解緣由,聽取雙方的想法,保持中立。衝突起於認知不同,沒有即時表明各自的需求與介意,怕破壞關係皆選擇悶住不說,從小細節累積到大事件,最終還是免不了要爆發。 有一位的說法,讓我專心釐清事件過程,保持平穩心態去理解雙方的對錯,而另一位則
我一直想了解意識的本質是什麼,因為有了意識,所以人有了七情六慾,而七情六慾是痛苦的根源,這些人與人間的情,需求上的慾,造就我們的貪、嗔、癡,導致負面能量拂了一身還滿,是否能夠透過理解什麼,來淨化身心靈,讓自己平和、安定、喜悅、健康。 意識如果是經由基本粒子運動所形成,那麼意識與意識之間會有量
       我們說「量子纏結」是兩個量子具有相互對應的關係,不受距離、時間的約束,彼此互相牽引著,在不受觀測的情況下,兩者皆有可能是任何一種狀態,一經觀測便隨即「塌縮」成為某一確定狀態,兩者之間的效應與運動須用量子力學來描述。       
「量子纏結」被愛因斯坦形容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兩粒子纏結的狀態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因而常被用於描述哲學或神學中的超自然現象,例如共時性、境由心轉等,這些其實也是意識的一種狀態。
       什麼是正法?粗淺地解釋,它是一種能改善自己、與善他人的思考模式及行為依據。但其中存在著主觀意識,主觀即是「自認為」,當外界給予「我們覺得好」的正回饋,我們接收,然後喜悅、舒適,因而加強「自認為」,此時,我們很大概率會深信我們自認為的正法,進而朝這個方向一直走下去。      
最近意識到「真心關心他人」是件不容易的事,我大多時間跟注意力都是放在自己身上,譬如:被自己的情緒所控、常以自己的觀念去看待這個世界、常以為別人怎樣怎樣……,都是以自己的角度出發,然後在自己與他人回應之間糾結,表面上是和氣往來,裡層卻是一種壓抑,這種壓抑無法自知,它存於潛意識,似乎是情緒的根源。
我推薦兩個朋友互相認識,最近他們因為合作不愉快而鬧翻,我從中了解緣由,聽取雙方的想法,保持中立。衝突起於認知不同,沒有即時表明各自的需求與介意,怕破壞關係皆選擇悶住不說,從小細節累積到大事件,最終還是免不了要爆發。 有一位的說法,讓我專心釐清事件過程,保持平穩心態去理解雙方的對錯,而另一位則
我一直想了解意識的本質是什麼,因為有了意識,所以人有了七情六慾,而七情六慾是痛苦的根源,這些人與人間的情,需求上的慾,造就我們的貪、嗔、癡,導致負面能量拂了一身還滿,是否能夠透過理解什麼,來淨化身心靈,讓自己平和、安定、喜悅、健康。 意識如果是經由基本粒子運動所形成,那麼意識與意識之間會有量
       我們說「量子纏結」是兩個量子具有相互對應的關係,不受距離、時間的約束,彼此互相牽引著,在不受觀測的情況下,兩者皆有可能是任何一種狀態,一經觀測便隨即「塌縮」成為某一確定狀態,兩者之間的效應與運動須用量子力學來描述。       
「量子纏結」被愛因斯坦形容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兩粒子纏結的狀態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因而常被用於描述哲學或神學中的超自然現象,例如共時性、境由心轉等,這些其實也是意識的一種狀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這外境包括了你身邊的人事物。以往,我們更認知的是心隨境轉,概念大約是著遭遇到了某些事情去讓自己的心適應,或用不同的角度去重新看待,幫助自己的心可以接納,讓心可以在不同的境遇時,有彈性的去換個角度思考接受。 這常常會給人感覺更像是一種安慰、開導人的說法,因為生命沒有產生太大的變化。
盡可能別替別人「如何看待和處理他們自身的情緒」負責,因為這極易變為妄圖控制對方的反應而不自知。但盡量為「自己的直接言行成為別人情緒的表面成因」多走一步,原因在於情緒的出現本身在當下是極難控制的,在短期內也很難事前預防它們出現。當然,要就這樣多走一步可不是甚麼容易的事,所以也無需強制自己這樣做。
Thumbnail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我們常常因為別人的行為而心情波動,但我們對他人的態度,其實是我們自己內心修養的反映。別人對你怎麼樣,那是他們的因果,我們改變不了太多;但我們怎麼對待別人,那才是我們自己的修行。 當你遇到不公平或挑釁時,可以選擇用平和和寬容來面對,這不僅是一種內心的成長,更是一種生活中的修行
Thumbnail
生活裡本就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在人與人的互動間,一不小心可能就觸碰到他人的情緒開關。 我們都不是對方,也無法時刻覺察到對方所處的情緒狀態。當自己知道情緒上來時,適時的告知對方,提出需求,讓彼此暫時離開當下所處的環境。除了能避免因為情緒當下說出傷害彼此的話,也能避免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 當你清
Thumbnail
  建立健康的界線,才能真實的尊重每個人的個別差異,並透過練習接納自己去更深入的自我,透過認識自己去理解生命的差異以及和諧之道。
Thumbnail
但現今的做自己,已被包裝成合理的肆意失禮,完全不顧對方的感受、情緒,自我為中心的只想著自己是否舒暢自由,做自己與自私之間的差別愈來愈模糊。人們也愈來愈疏離,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冷漠,讓人們感悟關係的分際難以掌握。你是否對於人生中的某些關係抱有遺憾?或者對於彼此該如何面對和相處存有遲疑?抑或控制不住的情
Thumbnail
增加與人的接觸,看見的是大環境讓許多人得正視自己的內心。環境造成許多人內心的匱乏。也許是早就存在的課題,只是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又或者是因為面對自我太堅難了,大家找盡各種理由暫時的逃避。 但是時間到了,該面對的仍然是無法閃躲。活在覺知裡,並不是沒有課題要面對:而是提前知道,比起後知後覺的人
Thumbnail
把重心放在自己的身上,因此,你就做到了自尊自重。這份自尊自重,會帶著你去發覺,你內在有著充沛的力量,強大的韌性,得以讓你接納你自身經驗的種種艱難。你的存在因而得到擴展與深化。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這外境包括了你身邊的人事物。以往,我們更認知的是心隨境轉,概念大約是著遭遇到了某些事情去讓自己的心適應,或用不同的角度去重新看待,幫助自己的心可以接納,讓心可以在不同的境遇時,有彈性的去換個角度思考接受。 這常常會給人感覺更像是一種安慰、開導人的說法,因為生命沒有產生太大的變化。
盡可能別替別人「如何看待和處理他們自身的情緒」負責,因為這極易變為妄圖控制對方的反應而不自知。但盡量為「自己的直接言行成為別人情緒的表面成因」多走一步,原因在於情緒的出現本身在當下是極難控制的,在短期內也很難事前預防它們出現。當然,要就這樣多走一步可不是甚麼容易的事,所以也無需強制自己這樣做。
Thumbnail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我們常常因為別人的行為而心情波動,但我們對他人的態度,其實是我們自己內心修養的反映。別人對你怎麼樣,那是他們的因果,我們改變不了太多;但我們怎麼對待別人,那才是我們自己的修行。 當你遇到不公平或挑釁時,可以選擇用平和和寬容來面對,這不僅是一種內心的成長,更是一種生活中的修行
Thumbnail
生活裡本就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在人與人的互動間,一不小心可能就觸碰到他人的情緒開關。 我們都不是對方,也無法時刻覺察到對方所處的情緒狀態。當自己知道情緒上來時,適時的告知對方,提出需求,讓彼此暫時離開當下所處的環境。除了能避免因為情緒當下說出傷害彼此的話,也能避免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 當你清
Thumbnail
  建立健康的界線,才能真實的尊重每個人的個別差異,並透過練習接納自己去更深入的自我,透過認識自己去理解生命的差異以及和諧之道。
Thumbnail
但現今的做自己,已被包裝成合理的肆意失禮,完全不顧對方的感受、情緒,自我為中心的只想著自己是否舒暢自由,做自己與自私之間的差別愈來愈模糊。人們也愈來愈疏離,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冷漠,讓人們感悟關係的分際難以掌握。你是否對於人生中的某些關係抱有遺憾?或者對於彼此該如何面對和相處存有遲疑?抑或控制不住的情
Thumbnail
增加與人的接觸,看見的是大環境讓許多人得正視自己的內心。環境造成許多人內心的匱乏。也許是早就存在的課題,只是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又或者是因為面對自我太堅難了,大家找盡各種理由暫時的逃避。 但是時間到了,該面對的仍然是無法閃躲。活在覺知裡,並不是沒有課題要面對:而是提前知道,比起後知後覺的人
Thumbnail
把重心放在自己的身上,因此,你就做到了自尊自重。這份自尊自重,會帶著你去發覺,你內在有著充沛的力量,強大的韌性,得以讓你接納你自身經驗的種種艱難。你的存在因而得到擴展與深化。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