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學生輔導》雙月刊看「同性戀教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以下文章原載於87年4月8日《自立早報》男男女女版

  「爸媽,我是同性戀!」「先打你一頓,再看看你敢不敢說自己是同性戀!」「老師,我是同性戀!」「你確信你是嗎?我不認為你真的是同性戀,你只是情境式的同性戀,長大後自然就會醫好的!」上述種種刻板的印象及對話在教育部訓育委員會所出版的學生輔導雙月刊(民國八十七年一月五日出版,第五十四期,頁一二O至頁一二五)《你我算不算是一對戀人》一文中一覽無遺。

  這篇文章是一對高中女同性戀學生的個案輔導研究,文中的案主在被母親及兄姐發現後是一個同性戀後,便常給予一頓痛打。然而我們在這篇文章中能看到什麼 呢?大部份的同性戀者是沒有家庭的,因為家庭並不是同性戀者的避風港,只是另一個性別暴力的深淵。除此之外,同性戀者在學校裡也同樣的沒有立足之地,就讓我們來看看這篇文章是持什麼樣的論調來看待同性戀學生。

  首先,這篇文章非常的強調「案主一直是男生追求的對象,然自高一與一學長交往,被母親嚴厲制止後,不再和異性交往,且對和異性肢體接觸覺得排斥而討 厭。」文章的作者及輔導老師似乎要將讀者的思路導向「情境式的同性戀」,意思就是說,案主本人並不是真正的同性戀者,只是和異性交往受挫,轉而發展同性情 慾。此外作者更說:「同性戀者目前比較傾向個人主義,所以歸類為個人行為,以不妨害他人為主要原則。」「在二十歲之前,青少年並無法確認他們是否為同性戀 者。」「父母角色之互動、失職均會影響孩子的性別認同。」我們從這些話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層一層父權的壓迫,首先他們認定孩子並不是真正的同性戀,她只是和異性交往受挫,在二十歲前都不能確定她是否為同性戀,最好快快改回正途成為一名正常的異性戀者;若真的是同性戀者,那最好不要影響且妨害他人,不要到處宣揚同性戀的好,同性戀是不正常的,且大多來自不正常的家庭,因為父母的陰陽角色失常易導致同性戀的發生。在篇末此輔導老師積極的勸說所有的父母該扮演好自己所應扮演的陰陽角色,使家庭「正常化」意圖消滅所有的同性戀並使同性戀不再發生,這就是本文作者及輔導老師的企圖,所用的觀念不僅老舊(比如用佛洛依德的父權中心精神分析學來解釋兒童的性別認知),且以異性戀霸權壓迫為中心,為什麼從沒一本輔導刊物說:「在二十歲前不確定為異性戀者…」這樣的話呢?而且作者模糊了問題的焦點,文中的案主是因為自己常被家人毒打而求助於輔導中心,並沒有說因為自己是同性戀者而很痛苦,想要改變自 己,而此文作者卻大量著墨於同性戀的成因、輔導,這是否意味著:「你只要改變,成為一個異性戀者,家人就不會毒打妳了!」

  這樣子的異性戀霸權輔導刊物,如何做好性/別及同性戀教育呢?當中所用觀念之老舊又如何給予學子們正確的同性戀概念呢?教改教改,教育部天天喊的話, 但教改並不是換湯不換藥。拿著這樣保守的性別教育的教條來輔導學子,如何做好性別教育改革?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屘寶💞大齡南㚘
18會員
639內容數
邀請台灣、香港、中國三地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雖然都是華人,但有著不同性別、不同性傾向、不同成長經歷。但都符合一些人性原則:「每個生命,都是獨特、珍貴、美好的」、「生命的傷口,也是生命的窗口」、「真實自我,幸福人生」。期許通過「生命陪伴生命、生命感動生命、生命影響生命」的方式一起生命學習成長。
屘寶💞大齡南㚘的其他內容
2019/12/09
以下文章原載於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第十六期熱愛雜誌 【同志適不適合當老師呢?這是一個很令人爭議的問題,G&L為讀者請來同志教師保羅為讀者現身說法,且聽他怎麼說。】   「刻板印象」,是指對一件事物的想法及觀念,就像刻在木板上一樣那麼的難以更改、抹滅,但究竟是好是壞呢,可能就很難加以評定了。
Thumbnail
2019/12/09
以下文章原載於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第十六期熱愛雜誌 【同志適不適合當老師呢?這是一個很令人爭議的問題,G&L為讀者請來同志教師保羅為讀者現身說法,且聽他怎麼說。】   「刻板印象」,是指對一件事物的想法及觀念,就像刻在木板上一樣那麼的難以更改、抹滅,但究竟是好是壞呢,可能就很難加以評定了。
Thumbnail
2019/12/08
以下文章原載於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第十六期《熱愛》雜誌 【同志適不適合當老師呢?看了上面的文章,相信讀者心底也有個答案,至於為何會走上教職這條路?和童年的成長有沒有什麼關係呢?而師範教育又帶給同志教師保羅什麼樣的省思,且聽他娓娓道來。】    我從小到大(該說到踏入同志圈內之前)一直是個「乖乖
Thumbnail
2019/12/08
以下文章原載於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第十六期《熱愛》雜誌 【同志適不適合當老師呢?看了上面的文章,相信讀者心底也有個答案,至於為何會走上教職這條路?和童年的成長有沒有什麼關係呢?而師範教育又帶給同志教師保羅什麼樣的省思,且聽他娓娓道來。】    我從小到大(該說到踏入同志圈內之前)一直是個「乖乖
Thumbnail
2019/12/08
本文原載於民國1998年5月28日星期四《台灣立報》性別版      向來以吃著稱的中國人,不論是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游的,口味可說是千奇百怪無奇不有,但似乎從未聽說過,口味不同的人們相互視對方為變態,甚或歧 視、打壓口味與自己不同的人;更鮮少聽說,有哪位父母因為生出與自己口味不同的子女而感到羞
Thumbnail
2019/12/08
本文原載於民國1998年5月28日星期四《台灣立報》性別版      向來以吃著稱的中國人,不論是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游的,口味可說是千奇百怪無奇不有,但似乎從未聽說過,口味不同的人們相互視對方為變態,甚或歧 視、打壓口味與自己不同的人;更鮮少聽說,有哪位父母因為生出與自己口味不同的子女而感到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他從小就不覺得自己是女生。 不管是喜好、行為舉止,尤其是愛掀裙子常被大人訓斥,他覺得自己跟所謂的“女生”沾不上邊。
Thumbnail
他從小就不覺得自己是女生。 不管是喜好、行為舉止,尤其是愛掀裙子常被大人訓斥,他覺得自己跟所謂的“女生”沾不上邊。
Thumbnail
  外遇的對象不外乎小三或小王,但若外遇的對象是同性戀,如果女人的情敵是男人,那麼配偶會是什麼感覺?憤怒?絕望?還是一種不曾被真正愛過的感覺?而作為兒子,又會是什麼感覺呢?   先談談兒子會是什麼感覺;對於兒子,父親的愛,並不因為是同性戀或異性戀而有所不同。差別在於外遇讓父愛變質了;外
Thumbnail
  外遇的對象不外乎小三或小王,但若外遇的對象是同性戀,如果女人的情敵是男人,那麼配偶會是什麼感覺?憤怒?絕望?還是一種不曾被真正愛過的感覺?而作為兒子,又會是什麼感覺呢?   先談談兒子會是什麼感覺;對於兒子,父親的愛,並不因為是同性戀或異性戀而有所不同。差別在於外遇讓父愛變質了;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從小時候對愛情和婚姻的抗拒,到出社會後遇到一位學妹的故事。作者透過與學妹的互動,改變了對感情和提供協助的觀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從小時候對愛情和婚姻的抗拒,到出社會後遇到一位學妹的故事。作者透過與學妹的互動,改變了對感情和提供協助的觀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