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世界的催化劑-厭己症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睜開雙眼,想著今天是哪一天,然後昨晚睡前的那些喃喃自語,那些混亂又清晰的夢境,在腦中排列組合成那些揮之不去的厭己思緒,起床。
成人世界,是所謂情商的世界。30歲以前,你以為的情商,是冷靜優雅,是離自己還有點遠的技能;30歲之後,你開始盤點自己的人際網絡與自我滿意度,然後總是有諸多不滿,歸咎下來是自己情商出了問題,妥協也好,反省也罷,像第二次青春期似的建構「自我」。
總希望自己是不卑不亢的、不從眾、不攀比的,只是生活總是不盡人意,厭己症隨之而來,這種時候,我稱之為悼念儀式,你覺得內心有什麼正在死掉,那種不切實際的妄為,過期的激情,不能再滋養自己的思考模式,透過把自己隔離幾天,梳理情緒,或是丟到某一本書某部電影裡,這樣的儀式。將那些死去的自己掩埋,騰出一點空間,孵化新的想望。
近期的悼念儀式,即是關於情商的二元對立。
敏銳或麻木
在許多的社交場合,從對方的言語表達,你幾乎可以描繪(猜想)出他是道貌岸然且自我膨脹的,看著周邊的人們是如此誠懇(假面)的讚賞與順應,反觀我不斷吞下足以一語擊破的提問,整個場景如果拉長鏡頭來看,從神的視角來看簡直是個實驗劇場。

作為一個成熟而有修養的大人,是該心裏有數微笑帶過,怎麼我就偏偏不可抑制的戳破辯論,然後呢? 證明自己的敏銳觀察是正確的? 還是只是想滿足自己拆穿別人的虛榮心? 這樣的勝利感是為了什麼?
我不禁討厭起自己。
隨心所欲或謙遜
毛姆說:「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虛榮心,是你的炫耀欲。」拆穿別人是正義,還是口無遮攔? 讓他人難堪開心地做自己,是虛榮還是率真自然? 在成人的世界中,不自由勿寧死終將是個騙局。
寬容或懦弱
近年常用的一詞「同溫層」,無論是社交網路或實際人際關係都強烈存在著,看似身處自由多元社會的我們,實則都被同溫層訓練得缺乏彈性,於是當出現非我族類的時候,不自覺的各種排他。
自己非常喜愛劇情電影,那種深度刻劃人物的題材,終日酗酒的作家,只是為了想起某段記憶;嗜賭成性的父親,是忘不了太太為了錢財而出賣自己....等等。近期開始發現許多「非我族類」,都有這樣的原型。
這不是教會我為他人找藉口,而是在我們為他人貼標籤的同時,可以退一步想想,或許這並非對方真實的模樣,他也跟我相同,掩埋了部份的自己,選擇展現的恰巧不是我所欣賞的,如此而已。
或許這就是邁向高情商的過程吧。
avatar-img
8會員
18內容數
身為一個正常的上班族,若說職場生活佔一生的2/3也不為過,無論身處什麼樣的職場領域,遇過的牛鬼蛇神肯定不少,彼此拼湊起來卻發現多屬同門同種。這裡即收錄這些鬼怪樣貌,宛如百怪圖卷,相信在這裡你能有所共鳴,也希望某程度能帶給你療癒效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生窺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一件人生大事。 畢竟被孔子思想影響很深,總覺得,三十真的就要而立。 仔細想想,這2,3年的確經歷了一些事,性格上也改變了許多,好像是一種約定一般,各個層面都到站下車了。老實說,有時候會有一種不太認識自己的感覺。
如果真如引發此爭議的作者所說:「月收入25萬跟月收入3萬的人,雖然收入不同,但其實有著相同的煩惱,對於快樂的感受度差異不大。」這個假設如果成立,那也代表月薪跟煩惱跟快樂其實並不呈正相關,這你同意嗎? 我曾經月薪3萬,也曾經離月薪25萬有點近,要說對快樂的感受度差異不大,真的是太矯情了。
有人說,看一個男人,要看他戴的錶; 要了解一個女人,要看她的鞋。在這個喧囂又多變的世界,人們也變得複雜許多,相較於外顯的裝扮符號,歌單才是既私密又精準的星盤解碼。 音樂類型的演化也說明了人們類型的多元,許多時候,友誼可以因為一首歌一個歌手而結緣,在偶然的情況下,如果聽到自己熟悉的歌單......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即是踏上寫著你名字的道路,那麼在這段登入的時間之中,只能努力的往前探險,抱著好奇心走向終點站,沒有人可以預知這條路能走多久,或是還要多久,但能保證的是,你一定走得到盡頭(或是另一個開頭)按下登出鈕。所以當我登出這個世界,請相信我只是抵達了那謎樣的彼岸。
或許是Covid-19的關係,在家追劇儼然成為全球運動,線上影音平台Netflix也在今年大放異彩,於是乎今年推出了Dark第三季時,怎麼突然間網媒一波報導,連身邊的人都在看了!筆者在前年與去年看第一二季的時候,Dark明明是默默無聞的小眾影集啊! 燒腦、時空穿越、太多人物看了臉盲,甚至有人拿它跟怪
M的問題其實在他底下的分享中講述得滿清楚,我就不再贅述,可以補充說明的有兩點。第一,我們常把主管神話了,希望他專業、公平、懂管理、擅溝通、EQ高又有Guts,最好還能出手大方做人大器。 自己想想,你覺得有可能嗎? 有這種主管輪得到你頭上嗎?
這是一件人生大事。 畢竟被孔子思想影響很深,總覺得,三十真的就要而立。 仔細想想,這2,3年的確經歷了一些事,性格上也改變了許多,好像是一種約定一般,各個層面都到站下車了。老實說,有時候會有一種不太認識自己的感覺。
如果真如引發此爭議的作者所說:「月收入25萬跟月收入3萬的人,雖然收入不同,但其實有著相同的煩惱,對於快樂的感受度差異不大。」這個假設如果成立,那也代表月薪跟煩惱跟快樂其實並不呈正相關,這你同意嗎? 我曾經月薪3萬,也曾經離月薪25萬有點近,要說對快樂的感受度差異不大,真的是太矯情了。
有人說,看一個男人,要看他戴的錶; 要了解一個女人,要看她的鞋。在這個喧囂又多變的世界,人們也變得複雜許多,相較於外顯的裝扮符號,歌單才是既私密又精準的星盤解碼。 音樂類型的演化也說明了人們類型的多元,許多時候,友誼可以因為一首歌一個歌手而結緣,在偶然的情況下,如果聽到自己熟悉的歌單......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即是踏上寫著你名字的道路,那麼在這段登入的時間之中,只能努力的往前探險,抱著好奇心走向終點站,沒有人可以預知這條路能走多久,或是還要多久,但能保證的是,你一定走得到盡頭(或是另一個開頭)按下登出鈕。所以當我登出這個世界,請相信我只是抵達了那謎樣的彼岸。
或許是Covid-19的關係,在家追劇儼然成為全球運動,線上影音平台Netflix也在今年大放異彩,於是乎今年推出了Dark第三季時,怎麼突然間網媒一波報導,連身邊的人都在看了!筆者在前年與去年看第一二季的時候,Dark明明是默默無聞的小眾影集啊! 燒腦、時空穿越、太多人物看了臉盲,甚至有人拿它跟怪
M的問題其實在他底下的分享中講述得滿清楚,我就不再贅述,可以補充說明的有兩點。第一,我們常把主管神話了,希望他專業、公平、懂管理、擅溝通、EQ高又有Guts,最好還能出手大方做人大器。 自己想想,你覺得有可能嗎? 有這種主管輪得到你頭上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情緒源自於我們成長歷程中吸收的各種信念及經驗,又或許夾帶著我們累世所攜帶的記憶,它同時保護著我們,也同時限制著我們,並同時形塑著我們外在的世界。
面對不快負面情緒,通常我會自己忍受排解,不會無端去遷怒他人,不會想找人訴苦抱怨,也不會主動去關心他人。 自己已經累積很多煩悶事了,不想還要吸收他人的 當有人找我抱怨訴苦時,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解決啊!都是成熟懂事的成人了不是嗎?我心裡都會這麼想著。 抱怨訴苦也是在說他人壞話,我會盡力不要成為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三十歲之前,我活的很隨俗,大家怎麼過,我就怎麼做。雖然左右逢源,無事不順,但是每天我都覺得自己很噁心!早上一起床,就開始厭惡自己,一直到下班後,才稍稍心靈平靜。那時的我,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厭世吧!不是那種厭世,一定會被動來的,我不會主動去做!然後開始站在很多事情的對立面,不再是永遠受歡迎的人,但是我開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關心他人的程度可能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他們在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和需求。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沙龍房間導覽 德意志黑眼圈沙龍分享的內容包括德國生活、戀愛感情、閱讀及創作。 ➡️對德國生活、社會現況有興趣 👉 德國大小事 ➡️想知道怎麼調整戀愛思維、打造戀愛體質 👉 感情教練 往下拉閱讀感情教練詳細介紹 👇 ➡️聊聊AI繪圖運用和創作電子書上架通路 👉 AI輔助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情緒源自於我們成長歷程中吸收的各種信念及經驗,又或許夾帶著我們累世所攜帶的記憶,它同時保護著我們,也同時限制著我們,並同時形塑著我們外在的世界。
面對不快負面情緒,通常我會自己忍受排解,不會無端去遷怒他人,不會想找人訴苦抱怨,也不會主動去關心他人。 自己已經累積很多煩悶事了,不想還要吸收他人的 當有人找我抱怨訴苦時,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解決啊!都是成熟懂事的成人了不是嗎?我心裡都會這麼想著。 抱怨訴苦也是在說他人壞話,我會盡力不要成為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三十歲之前,我活的很隨俗,大家怎麼過,我就怎麼做。雖然左右逢源,無事不順,但是每天我都覺得自己很噁心!早上一起床,就開始厭惡自己,一直到下班後,才稍稍心靈平靜。那時的我,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厭世吧!不是那種厭世,一定會被動來的,我不會主動去做!然後開始站在很多事情的對立面,不再是永遠受歡迎的人,但是我開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關心他人的程度可能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他們在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和需求。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沙龍房間導覽 德意志黑眼圈沙龍分享的內容包括德國生活、戀愛感情、閱讀及創作。 ➡️對德國生活、社會現況有興趣 👉 德國大小事 ➡️想知道怎麼調整戀愛思維、打造戀愛體質 👉 感情教練 往下拉閱讀感情教練詳細介紹 👇 ➡️聊聊AI繪圖運用和創作電子書上架通路 👉 AI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