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世界的催化劑-厭己症

2020/11/2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睜開雙眼,想著今天是哪一天,然後昨晚睡前的那些喃喃自語,那些混亂又清晰的夢境,在腦中排列組合成那些揮之不去的厭己思緒,起床。
成人世界,是所謂情商的世界。30歲以前,你以為的情商,是冷靜優雅,是離自己還有點遠的技能;30歲之後,你開始盤點自己的人際網絡與自我滿意度,然後總是有諸多不滿,歸咎下來是自己情商出了問題,妥協也好,反省也罷,像第二次青春期似的建構「自我」。
總希望自己是不卑不亢的、不從眾、不攀比的,只是生活總是不盡人意,厭己症隨之而來,這種時候,我稱之為悼念儀式,你覺得內心有什麼正在死掉,那種不切實際的妄為,過期的激情,不能再滋養自己的思考模式,透過把自己隔離幾天,梳理情緒,或是丟到某一本書某部電影裡,這樣的儀式。將那些死去的自己掩埋,騰出一點空間,孵化新的想望。
近期的悼念儀式,即是關於情商的二元對立。
敏銳或麻木
在許多的社交場合,從對方的言語表達,你幾乎可以描繪(猜想)出他是道貌岸然且自我膨脹的,看著周邊的人們是如此誠懇(假面)的讚賞與順應,反觀我不斷吞下足以一語擊破的提問,整個場景如果拉長鏡頭來看,從神的視角來看簡直是個實驗劇場。

作為一個成熟而有修養的大人,是該心裏有數微笑帶過,怎麼我就偏偏不可抑制的戳破辯論,然後呢? 證明自己的敏銳觀察是正確的? 還是只是想滿足自己拆穿別人的虛榮心? 這樣的勝利感是為了什麼?
我不禁討厭起自己。
隨心所欲或謙遜
毛姆說:「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虛榮心,是你的炫耀欲。」拆穿別人是正義,還是口無遮攔? 讓他人難堪開心地做自己,是虛榮還是率真自然? 在成人的世界中,不自由勿寧死終將是個騙局。
寬容或懦弱
近年常用的一詞「同溫層」,無論是社交網路或實際人際關係都強烈存在著,看似身處自由多元社會的我們,實則都被同溫層訓練得缺乏彈性,於是當出現非我族類的時候,不自覺的各種排他。
自己非常喜愛劇情電影,那種深度刻劃人物的題材,終日酗酒的作家,只是為了想起某段記憶;嗜賭成性的父親,是忘不了太太為了錢財而出賣自己....等等。近期開始發現許多「非我族類」,都有這樣的原型。
這不是教會我為他人找藉口,而是在我們為他人貼標籤的同時,可以退一步想想,或許這並非對方真實的模樣,他也跟我相同,掩埋了部份的自己,選擇展現的恰巧不是我所欣賞的,如此而已。
或許這就是邁向高情商的過程吧。
人生窺影
人生窺影
職場打滾近15年,誤打誤撞在公關圈子裡出不去,見過各種牛鬼蛇神的客戶類型,情緒都宣洩在文字中,意外發現自己的文字某程度對許多人是種療癒,步入中年的這一刻,又再次誤打誤撞地闖進心靈領域,也促使我在網路上推展自己書寫的機會,文字的最高價值是能療癒遠在世界那一端的某些靈魂。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