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戰略學入門教學:計畫的構築(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個人不可能同時處理太多問題,當他面對的範圍太大,就只能切割成幾個小部分,指派給下級組織解決。即使他英明神武,每一個都個別下達指令,就會產生時間差,時間損失就會讓整體任務失敗。這就是為何需要各種計畫及專案管理。

為何戰略計畫很重要?但為何講專案管理又要細分,也不照課本一步步做?上一章講得很清楚,人類的智能有限,原因就如此。

一頭獅子率領的一百隻羊,比一隻羊率領的一百隻獅子要強,其本質就是管理。管理在個人上是魅力,在群體上就是計劃,只談概念不講施行細節,沒有意義。

這其實是一個說來簡單,但多數人並不理解其本質的概念。

戰略學中使用專案管理的理由

這要用教育上的情況來解釋,義務教育百年以來,我們已經確定,人類的智力水準是呈現鐘形分佈。其中能夠看到問題就迅速在腦中作出計畫,排出流程加以解決的人,已經不到10%,還能馬上想出一套台詞,解釋給周遭的人聽懂,連1%都沒有。即使我們透過教育訓練,訓練出一群教官,不過就是讓這種比例拉高一些。以圖18為例子概略說明:

raw-image

假設我們依照聰明才智把社會分成四種人,出生時大家都不懂,基礎(藍條)都是1。但根據其智力水準,受過教育後(紅條)的增長也不同,進入社會有了經驗(綠條),應該是會更厲害,而能否達到極限值就要看後天有沒繼續努力。在此我們可以發現,能力不足的很快就會抵達他的能力限度,其他人則還有進步空間。所以,為何訓練多數人很重要,專注在幾個菁英不是更好?

現代國家為何要普及教育

這是總數量的問題,我們用圖19來解釋,為何菁英教育,跟普及教育對國力的差會很巨大。

raw-image
raw-image

假設菁英教育只管前面一半人,聰明人練到滿,中上的的隨便練,相乘戰力總數會是370。普及教育假設都只加成一定值,數值是490,所謂「蘊國力於基層」,就是這個意思。當然這只是一種概算,筆者的意思是,若你重視中上到中下這段人數最多的一塊,組織只要夠大就會有充足的基層實力。

普及教育可以讓你去路上隨便抓一個團隊,都會抓到中上程度的足以擔任主管,但菁英教育除了那5%聰明人,其他都沒有領導統御的能力。若我們進一步將領導可以產生的團隊戰力算進去,只在乎最前面菁英的教育,會讓你有很強的團隊但數量少,其他的團隊都是廢材。反倒普及教育有大量中上程度,足以勝任一般任務的團隊,數量非常多。

以軍隊這種團隊作戰的組織來講,就是光一個將軍超強也沒用,只有幾個副官好也沒用,回頭去看中日戰爭就會知道,許多記錄提到國軍的師長,做的事情跟營長差不多,營旅長甚至要組織連級以下的戰術。那些留洋的將軍會這麼不知輕重?因為當時中國沒有基礎教育,抓來的士官與士兵程度極差,連基層軍官都不行,這讓中層以上的軍官非常辛苦,自己常常還得去充當教育訓練的班長。

台灣人對義務教育太習以為常,過去又太相信菁英教育聯考篩選,才沒發現普及教育的威力在那。能有基礎組織度,可以寫計畫跟規劃專案的,在人類的人口比例中大概不到10%。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73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立第二戰研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3.4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4/03/19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2024/03/19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2024/03/12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2024/03/12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2024/02/28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2024/02/28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每一日所遇所學,都是為吸收更廣闊的新知,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隨時迎戰未來詭變的局勢。真三國無雙七猛將傳刺激您什麼?!
Thumbnail
每一日所遇所學,都是為吸收更廣闊的新知,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隨時迎戰未來詭變的局勢。真三國無雙七猛將傳刺激您什麼?!
Thumbnail
這篇文章的重點,會放在介紹團隊管理、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書。這兩個能力的培養,比較需要長期的實戰、盤整,才能學習到位,所以吸收內容的難度非常高。最好趁早閱讀這類的書,了解基本概念並進入職場實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的重點,會放在介紹團隊管理、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書。這兩個能力的培養,比較需要長期的實戰、盤整,才能學習到位,所以吸收內容的難度非常高。最好趁早閱讀這類的書,了解基本概念並進入職場實戰。
Thumbnail
要達到「群體共學」,必須先建立團隊共學的模式與習慣,慢慢地開始深入,能夠有系統地提升團隊知識與能力。而且在學習進而討論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成員多元觀點,再經過討論、激盪轉化產生新思維。 這樣做也同時可強化團隊溝通成效,因為無形中創造出一個日常工作之外的溝通場域,可以自然的對話,加深成員彼此之間的理解。
Thumbnail
要達到「群體共學」,必須先建立團隊共學的模式與習慣,慢慢地開始深入,能夠有系統地提升團隊知識與能力。而且在學習進而討論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成員多元觀點,再經過討論、激盪轉化產生新思維。 這樣做也同時可強化團隊溝通成效,因為無形中創造出一個日常工作之外的溝通場域,可以自然的對話,加深成員彼此之間的理解。
Thumbnail
上週我們談到當今的尖端知識已經非常複雜抽象,即便是那些天才也必須窮盡一生的精力去鑽研,說到這很多人會認為技術的實踐並不需要如此高深的知識啊。其實這也不能說錯,只是技術發展也是有他要面對的課題,以下詳述之: 那有什麼方法可以擺脫當前的困境呢?下週我們再來聊。
Thumbnail
上週我們談到當今的尖端知識已經非常複雜抽象,即便是那些天才也必須窮盡一生的精力去鑽研,說到這很多人會認為技術的實踐並不需要如此高深的知識啊。其實這也不能說錯,只是技術發展也是有他要面對的課題,以下詳述之: 那有什麼方法可以擺脫當前的困境呢?下週我們再來聊。
Thumbnail
今天分享的是策略規劃與管理,首先先來看簡單的架構圖 這是台大進修推廣學院的管理概論課程其中一小章節,想分享一下簡單的觀點:
Thumbnail
今天分享的是策略規劃與管理,首先先來看簡單的架構圖 這是台大進修推廣學院的管理概論課程其中一小章節,想分享一下簡單的觀點:
Thumbnail
筆者做戰略相關研究很久了,對於世界的變化,往往會有一種很極端的切入點,也就是戰爭本身。但很有意思的是,跟筆者討論各類社會問題的人,越是偏向社會主義、自由派(不是我們這種新古典自由)的,可以說「幾乎沒想過戰爭可以解決問題」。
Thumbnail
筆者做戰略相關研究很久了,對於世界的變化,往往會有一種很極端的切入點,也就是戰爭本身。但很有意思的是,跟筆者討論各類社會問題的人,越是偏向社會主義、自由派(不是我們這種新古典自由)的,可以說「幾乎沒想過戰爭可以解決問題」。
Thumbnail
理論往往為了要具有說服力,解說的講師不想砸招牌,會刻意的避開失敗的案例,強調成功的範本,這在各行各業上也很常見。多數很棒的理念,幾乎都是基於這種適用性不完整的理論,也因為不完整跟定義不清,才能讓人目眩神迷,認為真理就在其中。
Thumbnail
理論往往為了要具有說服力,解說的講師不想砸招牌,會刻意的避開失敗的案例,強調成功的範本,這在各行各業上也很常見。多數很棒的理念,幾乎都是基於這種適用性不完整的理論,也因為不完整跟定義不清,才能讓人目眩神迷,認為真理就在其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