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你在做簡報還是繁報?漫談五個簡報製作的常見盲點(1)

更新於 2020/08/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有兩個機緣,讓我又重新思考簡報製作這回事。
一是大田出版社的編輯大大,寄了一本有趣的書給我讀;書名叫做《最高學習法》。乍看之下,是本談學習方法的書,實際上大多數的篇幅,是在解說大腦如何運作,也有些內容和簡報有關,而且深得我心。
另一個機緣是最近受雜誌公會之邀,在「未來媒體領袖營」講了一堂課,主題是如何製作成功的創業提案簡報。
所以,接下來的一系列文章,就來漫談幾個常見的簡報製作盲點吧。

讓你昏昏欲睡的繁報

大家一定很常見到一種簡報:講者把所有要發表的內容,一字不漏地寫在投影片中;實際講述時就照著唸。遇到這種簡報,台下一片恍神的場景,總是司空見慣。
我把這種簡報叫做「繁報」,因為它一點也不簡,而且溝通效果很差,如下面這張範例(取材自這裡):
這就是典型的「繁報」。
這種「繁報」為什麼效果很差?其實不是講者不會講、或聽者不專心的問題,而是人類大腦的結構,天生就無法好好吸收繁報。
在文章一開頭提到的《最高學習法》這本書,第一章就介紹了一個我們平常不會注意到的事實:人很難同時聽進兩個人說話的內容。兩個人同時對你說話時,多數人一次只能聽進一個人說的話;另一個人說的雖然聽到了,內容卻往往無法完全聽進去。
這叫做「布洛卡/威尼克瓶頸」。
另外,當我們閱讀時,其實腦中也會有個聲音響起(各位在讀這篇文章時,應該也會發現你雖然是用眼睛看,但腦子裡卻有個聲音把文章逐字唸出);也因此我們很難一邊閱讀大量文字,一邊又完整聽進同時在耳邊響起的說話,因為對大腦來說,這同樣是兩個說話的聲音。
這就是照本宣科式的繁報,溝通效果很差的原因:台下的受眾要是專心看投影片內容,就聽不進講者說的話;反之,要是台下受眾選擇聽講者說話,就無法細讀投影片上的文字。
更糟的是,很多單位還習慣把投影片印出來做成講義,這等於是雪上加霜:你到底是要受眾聽講、看投影片,還是看講義上的字?

繁報和簡報的差異

我自己從很久以前開始,做投影片時,就只在投影片上放關鍵字內容,不會把要講的稿子全寫上去,像下圖:
我做的簡報,差不多都長這樣;即使縮成這麼小,也還勉強能讀。
這樣做投影片,我自己覺得有幾個好處:
  1. 製作快速:不必把所有內容逐字打上投影片,做起來當然快很多;
  2. 學習效果更佳:投影片上只有當下要講的主題,學員瞄一眼即可;大部分的注意力可以放在我的演說上,更容易專心聽講,不論學習成果或互動都比較好;
  3. 不易盜版:不得不說,有些人很會 copy 別人的簡報拿去用;像這樣只有標題的簡報,他們拿去了也不知道該講什麼,自然就不太會來盜版(大笑)。
而在讀了《最高學習法》中介紹「布洛卡/威尼克瓶頸」的章節後,我更加確認我這種簡報製作法的優越性,是「繁報」所無法匹敵的;聽眾可以很輕鬆地專注聽講,不必來回在演說和投影片內容間切換。

交報告,不要交投影片

可能有人會說,他們做的簡報是要用來交報告的,所以必須把內容全寫上去;但我覺得如果是這種用法,你應該要寫的不是簡報,應該是以文字為主的報告。
換句話說,你應該用文書處理軟體寫報告,而不是用簡報軟體。
用投影片的形式寫報告,是沒辦法完整敍事的;這也就是 Amazon 內部禁止使用投影片的主要原因:
「繁報」其實就是以投影片形式呈現的長篇報告;這種混合形式看似方便,但缺點很多;既達不到簡報的效果,也無法擁有長篇報告的完整論述能力。
該寫報告就寫報告,該做簡報就做簡報。一個是用讀的,一個用聽的,兩者攪一攪做成瀨尿牛丸,效果只會打折扣。
所以,大家別再做繁報了,好嗎?如果你老闆還是要你做繁報,請傳這篇文章給他看吧。
下一篇,我們來談簡報的另一個問題,就各種簡報特效的運用;這也是個有趣但比較沒人談的話題,我也想寫一篇來好好探討一下。
另外,這幾篇的內容,我有先錄一集 podcast;當然內容比文章要精簡一些;有時間的話,大家也可以先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5會員
34內容數
歡迎來到《Tenz 的科技新聞快評》。本刊預定每周更新若干篇,每篇嚴選幾則我認為比較重要的科技新聞,簡述新聞本身,並且加上我個人的觀點與評論,希望讓各位關心科技趨勢的朋友,能夠定期接收、輕鬆獲取最新科技動態與剖析。 目前本刊均為免費閱讀,未來將可能改為付費訂閱,但每周提供一篇免費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施典志 Tenz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商業思維學院邀我分享如何透過寫作成長,並且累積個人影響力;課後有幾個同學交了心得分享作業。本文是我對這三篇作業的評語,同時也回答同學提到的幾個寫作問題。
你永遠不會知道資料會被拿去做什麼,何苦開門揖盜? 最近在幾個大平台上,不少朋友跟著開始貼自己十年前和今天的對比照片;而且這股風潮看似不只台灣,而是風靡全球網友。 但我實在不敢參與這種活動。 Wired 有篇文章也在談這件事,說這些素材對機器學習來說,可以說是最好的素材,可以用來訓練機器,更精確辨
最近在網路上的熱門話題,就是在網站化的「求職天眼通」上,某家公司老闆跳出來和匿名批評者相互嗆聲,並且要求該網站將對公司負面評價下架的事件。 姑且先不論該事件本身的是非對錯,筆者在自己的Facebook上看到大家對這件事的兩極意見:一派站在工作者的立場,認為匿名爆料不但沒有什麼不對,更是對所謂慣老闆
一直無法擺脫「中國原罪」的 Zoom,這次又出了一個和中國有關的大包,而且處理得極爛,大概又要再被用力砲一陣子⋯⋯
除了報表上一直掉的 FB 推薦流量之外,再加上這句話,媒體真的應該猛省:自己的命只能自己救。
但是不要緊,生命總是會找到出路。大不了學翻牆。
商業思維學院邀我分享如何透過寫作成長,並且累積個人影響力;課後有幾個同學交了心得分享作業。本文是我對這三篇作業的評語,同時也回答同學提到的幾個寫作問題。
你永遠不會知道資料會被拿去做什麼,何苦開門揖盜? 最近在幾個大平台上,不少朋友跟著開始貼自己十年前和今天的對比照片;而且這股風潮看似不只台灣,而是風靡全球網友。 但我實在不敢參與這種活動。 Wired 有篇文章也在談這件事,說這些素材對機器學習來說,可以說是最好的素材,可以用來訓練機器,更精確辨
最近在網路上的熱門話題,就是在網站化的「求職天眼通」上,某家公司老闆跳出來和匿名批評者相互嗆聲,並且要求該網站將對公司負面評價下架的事件。 姑且先不論該事件本身的是非對錯,筆者在自己的Facebook上看到大家對這件事的兩極意見:一派站在工作者的立場,認為匿名爆料不但沒有什麼不對,更是對所謂慣老闆
一直無法擺脫「中國原罪」的 Zoom,這次又出了一個和中國有關的大包,而且處理得極爛,大概又要再被用力砲一陣子⋯⋯
除了報表上一直掉的 FB 推薦流量之外,再加上這句話,媒體真的應該猛省:自己的命只能自己救。
但是不要緊,生命總是會找到出路。大不了學翻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準備簡報時,我指的是上台報告,常會遇到一種困擾,那就是該不該熟記報告的文稿或腳本?​背稿或許會讓你感到壓力很大,但脫稿的即興演出可能更會使你頭皮發麻、不確定會發生什麼結果。有些簡報場景,例如銷售或提案,照稿演出也會讓人覺得虛假、不真誠。​​所以,到底該如何做才好?
Thumbnail
我們追求的是「高密度」的簡報。簡單來說,追求的是「質量」而不是「重量」。決定簡報好與壞的,不在於重量;也就是說,投影片少不代表好,投影片多不見得壞。視簡報的範疇、對象、目的,而有不同的合適頁數。質量,才是決定受眾感受到優劣之分的原因
Thumbnail
英文諺語中有云“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 這也是一種很流行的簡報設計概念,以全屏的圖像配合短句,投射情感或是襯托述說著的故事。隨著版權意識的興起,大家也學會了找免費的可商用圖庫,但是,然後呢?甚麼才是適合你簡報用的圖片呢?
Thumbnail
工作上遇上喋喋不休的同事,你也可能曾經忍不住冒了一句:「說到了重點沒有?」。簡報設計中,如果內文比較多,又因為場合需要,或是老闆要求下不能再簡化,要在同事間突圍而出,你會願意花兩分鐘,造出個人化的螢光筆突顯效果嗎?相反,人人都會的粗體、斜體、下劃線,甚麼情景下該用甚麼的方法?
Thumbnail
把投影片都設定成了16:9的比例了,把文字圖像的距離都拉闊了,大概就好看又完成了吧。甚麼?!還有東西要注意嗎?上班族為什麼要互相傷害⋯⋯ 經過前文的介紹,選好了簡報投影片的比例,如果是市場上大熱的16:9甚至是更寬的21:9,有些人會覺得,為的是「空間感」、「電影感」、「酷炫」,然後放一個滿屏的圖像
Thumbnail
在創業領域該做「第一個」領先者?還是「最後一個」收割者?如果要做「第一個」,就必須採取「創新型企業」的定位;如果要做「最後一個」,則要建立「高效型企業」才有可能成功。重點在於,創業者要面對現實,不要過於理想主義。
Thumbnail
想像的未來可能成真,只是常花很久時間,投資的風險來自於股價走得太快,而真正獲利實現得太慢。投資人抵抗這類投資風險的方法,就是看看現實情況究竟如何?事情是在腦裡面想像拼湊的,或是真實客觀發生的?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準備簡報時,我指的是上台報告,常會遇到一種困擾,那就是該不該熟記報告的文稿或腳本?​背稿或許會讓你感到壓力很大,但脫稿的即興演出可能更會使你頭皮發麻、不確定會發生什麼結果。有些簡報場景,例如銷售或提案,照稿演出也會讓人覺得虛假、不真誠。​​所以,到底該如何做才好?
Thumbnail
我們追求的是「高密度」的簡報。簡單來說,追求的是「質量」而不是「重量」。決定簡報好與壞的,不在於重量;也就是說,投影片少不代表好,投影片多不見得壞。視簡報的範疇、對象、目的,而有不同的合適頁數。質量,才是決定受眾感受到優劣之分的原因
Thumbnail
英文諺語中有云“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 這也是一種很流行的簡報設計概念,以全屏的圖像配合短句,投射情感或是襯托述說著的故事。隨著版權意識的興起,大家也學會了找免費的可商用圖庫,但是,然後呢?甚麼才是適合你簡報用的圖片呢?
Thumbnail
工作上遇上喋喋不休的同事,你也可能曾經忍不住冒了一句:「說到了重點沒有?」。簡報設計中,如果內文比較多,又因為場合需要,或是老闆要求下不能再簡化,要在同事間突圍而出,你會願意花兩分鐘,造出個人化的螢光筆突顯效果嗎?相反,人人都會的粗體、斜體、下劃線,甚麼情景下該用甚麼的方法?
Thumbnail
把投影片都設定成了16:9的比例了,把文字圖像的距離都拉闊了,大概就好看又完成了吧。甚麼?!還有東西要注意嗎?上班族為什麼要互相傷害⋯⋯ 經過前文的介紹,選好了簡報投影片的比例,如果是市場上大熱的16:9甚至是更寬的21:9,有些人會覺得,為的是「空間感」、「電影感」、「酷炫」,然後放一個滿屏的圖像
Thumbnail
在創業領域該做「第一個」領先者?還是「最後一個」收割者?如果要做「第一個」,就必須採取「創新型企業」的定位;如果要做「最後一個」,則要建立「高效型企業」才有可能成功。重點在於,創業者要面對現實,不要過於理想主義。
Thumbnail
想像的未來可能成真,只是常花很久時間,投資的風險來自於股價走得太快,而真正獲利實現得太慢。投資人抵抗這類投資風險的方法,就是看看現實情況究竟如何?事情是在腦裡面想像拼湊的,或是真實客觀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