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性侵受害人之可能性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為什麼有人會檢討性侵受害人,有以下可能:
(1)立場問題:人都偏向與幫自己立場相似的說話,相同的情境,換了角色就有得到不同的評論,換言之,掌握話語權者就能成為主流意見。比方說異男被男同性侵,罵該男同的人遠大於罵異男沒保護好自己的,因為異男占多數,當然幫異男說話。
(2)為自己打預防針:如果自己以後犯罪,那一定是受害者先做錯什麼。
(3)公正世界假說:你遭遇不幸,一定是你做錯事。
(4)報復心態:平常在兩性關係受挫,這種時候一定要來踩異性一腳。
(5)女性的身體屬於大眾:一個人掉錢或亂花錢,非利害關係人根本無感;但一個女人若不是以社會認可的方式發生關係,就會被各種譴責,願不願意發生婚前性行為都有人罵,跟外國人交往也罵,這可以顯示男人覺得女性的身體理所當然應該屬於他們,若女人沒有給他們使用權,就罵;女人沒有保管好,也罵。
為什麼我們不該檢討性侵受害人,有以下理由:
(1)時機問題:別人得癌症治療,你會「當著他的面」去檢討他是不是生活習慣不好?事情都發生了,對方更需要的是其實是治療而非檢討,就如同性侵受害者需要的是心理輔導,而非檢討。
(2)比例問題:喝醉撿屍、路邊受襲的性侵受害者,反而才是極端的少數,只是就媒體而言比較有可看性,所以比較常報導,問題是數據上那八九成案例,多數的性侵受害者,就是在資訊不對稱的前提下做錯了決策(信任錯人),或是屈服於暴力或權勢之下,幾乎都是防不勝防的。
(3)雙重標準:社會大眾並未覺得財產與安全受威脅,受害者要負多數責任;但女性遭性侵卻要負多數責任,,沒有一個合理的理由可以論證這種差別的合理性。
3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綠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當檢討受害者成為常態,加害者只會更習以為常護理學博士許藍方有「最美博士」的美稱,她經常透過拍片來做許多性知識的教育與探討,除了教導社會大眾正確的知識外,也希望透過自身的專業來將過去社會上總是羞於開口的議題,透過不斷的分析與探討解析,傳遞正確的資訊。 但也因為這樣,時常受到網友私訊與留言騷擾的她,日前就有一名網友私訊她,「我會強姦妳的」、「老
Thumbnail
avatar
鬼才阿水Awater
2021-03-09
《李智雅姊姊,現在終於可以說了》 —為什麼我們習慣檢討性侵被害人? 韓國作家崔眞英的《李智雅姐姐,現在終於可以說了》對於被害過程的場景細節沒有赤裸裸的描述,卻讓智雅的遭遇更深深刻在讀者的腦海裡,感受智雅那種無助、徬徨接近窒息的感覺。崔真英提到寫安慰智雅的場面時,或是描寫智雅的痛苦時,其實都很猶豫,因為她知道很多人跟智雅一樣,無處傾訴、孤軍奮鬥,在旁觀和懷疑中苦撐
Thumbnail
avatar
洪敏隆
2020-12-17
【賠償和解】性侵和解的加害人不管雙方是認識或是陌生,當有一方違反另一方而為性交或猥褻行為時,這種性侵的案件沒有處理好,對於被害人而言,往往總是一輩子抹滅不了的痕跡。當然就加害人而言,管不住你下半身,就勢必要付出代價。
avatar
簡敏丞博士的協商週記
2020-12-04
【賠償和解】性侵和解的被害人不管雙方是認識或是陌生,當有一方違反另一方而為性交或猥褻行為時,這種性侵的案件沒有處理好,對於被害人而言,往往總是一輩子抹滅不了的痕跡。
avatar
簡敏丞博士的協商週記
2020-12-04
檢討被害人不幸事件中,在加害人與被害人之間,輿論通常會選擇與被害人站在一起,被害人已經身心俱疲了,大眾當然會同情弱者,不去落井下石、說三道四,所以「檢討被害人」似乎是談不得的事。但我覺得,惡人千百種,怪事無奇不有,我們不能控制惡人行為如何、外在的環境如何,但可以控制自身的行為,藉由討論事件發生的過程,或許可以
Thumbnail
avatar
艾葵的隨寫雜記
2020-09-17
性侵受害者,從逃避到挺身之路《十三歲後,我不再是我》在開始今天的說書之前 我先確認一下我們的價值觀是在同一頁上 如果今天有個殺人兇手和倒在地上的被害人 我會譴責這個殺人兇手 當然有很多複雜的可能性 先不要想這麼多 如果今天這位兇手並不是殺人 而是性侵這位被害人 或者只是在書局裡猥褻了一位國中生 你會譴責誰呢?
Thumbnail
avatar
NeKo嗚喵
201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