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空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一個人之所以會「心靈空虛」,是因為沒有寄託。「寄託」則是把自己多餘的時間安排在有意義的活動上。而「活動」讓人身心愉快,無暇鑽牛角尖;另一方面,是由於自己享受了參與感,不知不覺走出了孤獨感,於是「空虛」便自然而然消除,不再纏身。


作者其他系列作品 學無止境 心靈學堂 風雨同舟 徹悟道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陀壹之乂的沙龍
8會員
57內容數
修行有道,徹悟筆錄。
陀壹之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1/16
事情總是這樣:當你一意孤行,非要去完成一件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務之時,阻力就自然而然的出現。它會在你的旅途中事先設下許許多多的關卡,而且越來越難的,要你一路過關斬將,考驗你的意志力。其實這一些阻礙,不過是障眼法而已,只要你有一顆堅定不移的心,便輕易可以征服了。可惜的往往卻是如此:明明知道是假象…..
Thumbnail
2020/11/16
事情總是這樣:當你一意孤行,非要去完成一件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務之時,阻力就自然而然的出現。它會在你的旅途中事先設下許許多多的關卡,而且越來越難的,要你一路過關斬將,考驗你的意志力。其實這一些阻礙,不過是障眼法而已,只要你有一顆堅定不移的心,便輕易可以征服了。可惜的往往卻是如此:明明知道是假象…..
Thumbnail
2020/11/14
「道不同,不相為謀。」出自於孔子《論語》。一般的解意:「人各有志,不能強勉。」我個人認為「道」字指喻廣泛,可指:人生志向,思想觀念、學術主張、宗教信仰等等。因此,我覺得不論為人處事,或是朋友相待,都不宜執著;既然彼此磨合了,仍然有感:道不同,志不合,就應當做出明知選擇。有些時候分道揚鑣,各自發展志…..
Thumbnail
2020/11/14
「道不同,不相為謀。」出自於孔子《論語》。一般的解意:「人各有志,不能強勉。」我個人認為「道」字指喻廣泛,可指:人生志向,思想觀念、學術主張、宗教信仰等等。因此,我覺得不論為人處事,或是朋友相待,都不宜執著;既然彼此磨合了,仍然有感:道不同,志不合,就應當做出明知選擇。有些時候分道揚鑣,各自發展志…..
Thumbnail
2020/11/11
「吃素」的定義是指以不食肉性食品為飲食方式,並非宗教信仰。也就是說:任何人都可以無條件的選擇成為一名素食者,常期短暫,都無所謂。吃出健康就好。倘若不吃肉類,也不葷食(指:葱韭芥蒜煙酒肉蛋都戒食),是嚴格的素食者,一般為佛門弟子或修道人士才如此食法,俗人吃不慣的話,大可免之,不必强求。
Thumbnail
2020/11/11
「吃素」的定義是指以不食肉性食品為飲食方式,並非宗教信仰。也就是說:任何人都可以無條件的選擇成為一名素食者,常期短暫,都無所謂。吃出健康就好。倘若不吃肉類,也不葷食(指:葱韭芥蒜煙酒肉蛋都戒食),是嚴格的素食者,一般為佛門弟子或修道人士才如此食法,俗人吃不慣的話,大可免之,不必强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獨處真的是不好的嗎?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獨處有趣些?
Thumbnail
獨處真的是不好的嗎?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獨處有趣些?
Thumbnail
當孤獨被貼上負面標籤,那麼當你一個人的時候,會不會下意識的想跑外面參加聚會呢? 我以前是很喜歡與同學交流,直到學校畢業後明白一件事,學校畢業紀念冊上的簽名再多也都只是虛幻的,也因此開始漸漸收起主動與人交流的習慣。 而獨處時間,就是增加與你自己對話的機會,當你開始與自己對話,你才會明白自己平常有哪些需
Thumbnail
當孤獨被貼上負面標籤,那麼當你一個人的時候,會不會下意識的想跑外面參加聚會呢? 我以前是很喜歡與同學交流,直到學校畢業後明白一件事,學校畢業紀念冊上的簽名再多也都只是虛幻的,也因此開始漸漸收起主動與人交流的習慣。 而獨處時間,就是增加與你自己對話的機會,當你開始與自己對話,你才會明白自己平常有哪些需
Thumbnail
鬆開執念,靜止不動,心將舒坦 最重要的靜心要領,就是使心空無一物、靜止不動。 好像世界上只有自己一個人那樣, 沒有任何的學業、家庭、工作等等的其他事情。 又或者,自己好像是坐在空無一物的虛空中那般, 沒有任何的眾生,沒有任何的人、事、物。 如此將可有助於練習放下,使心空曠舒坦。
Thumbnail
鬆開執念,靜止不動,心將舒坦 最重要的靜心要領,就是使心空無一物、靜止不動。 好像世界上只有自己一個人那樣, 沒有任何的學業、家庭、工作等等的其他事情。 又或者,自己好像是坐在空無一物的虛空中那般, 沒有任何的眾生,沒有任何的人、事、物。 如此將可有助於練習放下,使心空曠舒坦。
Thumbnail
過去已有許多研究證實:「孤單」(loneliness)與健康密不可分,不論對生理、情緒、認知功能都會造成負面影響。即使3C產品蓬勃發展,隨時隨地都能與親友進行互動,研究卻發現全人類的「孤單感」在過去十多年來不減反增。 究竟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讓我們「靠自己」就能改善孤單的問題,進而促進身心健康?
Thumbnail
過去已有許多研究證實:「孤單」(loneliness)與健康密不可分,不論對生理、情緒、認知功能都會造成負面影響。即使3C產品蓬勃發展,隨時隨地都能與親友進行互動,研究卻發現全人類的「孤單感」在過去十多年來不減反增。 究竟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讓我們「靠自己」就能改善孤單的問題,進而促進身心健康?
Thumbnail
以批判角度來看, 不思考,也是我們的心靈活動之一。 像我,就很容易「放空」.. 痾… / 喜歡這句金句的原因在於, 當面對情緒上的困境時, 打坐放空雖然能減緩情緒上的困擾, 但在現實生活中, 還是需要具備相關的知識來解決心中的問題, 或者處理事務上的問題。 👍更多精彩圖卡點讚追蹤FB:Sune
Thumbnail
以批判角度來看, 不思考,也是我們的心靈活動之一。 像我,就很容易「放空」.. 痾… / 喜歡這句金句的原因在於, 當面對情緒上的困境時, 打坐放空雖然能減緩情緒上的困擾, 但在現實生活中, 還是需要具備相關的知識來解決心中的問題, 或者處理事務上的問題。 👍更多精彩圖卡點讚追蹤FB:Sune
Thumbnail
情緒和感受是人天生的功能,但過快的生活節奏和過多的應該制約了自己去意識人生而為人的細膩。 我們會怕寂寞,那是為什麼?我們真的無法學會孤單嗎?心中反噬的情感需求是必然的嗎? 孤單是場修練,旁邊沒有任何人,正是如此,你有大把的時間與自己相處,沒有人告訴你接下來的人生應該做什麼? 漸漸地,我也不
Thumbnail
情緒和感受是人天生的功能,但過快的生活節奏和過多的應該制約了自己去意識人生而為人的細膩。 我們會怕寂寞,那是為什麼?我們真的無法學會孤單嗎?心中反噬的情感需求是必然的嗎? 孤單是場修練,旁邊沒有任何人,正是如此,你有大把的時間與自己相處,沒有人告訴你接下來的人生應該做什麼? 漸漸地,我也不
Thumbnail
在開始實作 斷·捨·離 的生活後,得到了許多前所未有安定感 之所以感到庸庸碌碌,是因為「心不夠定、魂不夠安」,但其實,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透過「大腦來跟心做溝通」,在迅速演變的世界裡,能保有「自己的節奏」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在開始實作 斷·捨·離 的生活後,得到了許多前所未有安定感 之所以感到庸庸碌碌,是因為「心不夠定、魂不夠安」,但其實,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透過「大腦來跟心做溝通」,在迅速演變的世界裡,能保有「自己的節奏」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離職之後,依舊把行程排得滿滿的。 找了幾個朋友聊天,寫寫文章,看看書。日子其實很充實。 然而一放寒假,所有的時間都被孩子佔據。 督促著他們寫功課,整理家裡,安排活動...... 完全無法靜下心來寫文章,一篇都很難。
Thumbnail
離職之後,依舊把行程排得滿滿的。 找了幾個朋友聊天,寫寫文章,看看書。日子其實很充實。 然而一放寒假,所有的時間都被孩子佔據。 督促著他們寫功課,整理家裡,安排活動...... 完全無法靜下心來寫文章,一篇都很難。
Thumbnail
一個人之所以會「心靈空虛」,是因為沒有寄託。「寄託」則是把自己多餘的時間安排在有意義的活動上。而「活動」讓人身心愉快,無暇鑽牛角尖;另一方面,是由於自己享受了參與感,不知不覺走出了孤獨感,於是「空虛」便自然而然消除,不再纏身。
Thumbnail
一個人之所以會「心靈空虛」,是因為沒有寄託。「寄託」則是把自己多餘的時間安排在有意義的活動上。而「活動」讓人身心愉快,無暇鑽牛角尖;另一方面,是由於自己享受了參與感,不知不覺走出了孤獨感,於是「空虛」便自然而然消除,不再纏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