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妮讀冊 ☪ 情緒的毒,身體知道:從身體找到控制情緒的開關,跟生氣、不安、悲傷、憂鬱、恐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很喜歡封面,看起來就很舒服,內文文字排版也不擁擠,不吃力閱讀是一本書的首要關鍵。
心理和身體是無法單獨治療的,兩者是互相連動影響,什犘情緒對照什犘身體部位,無論是否精準反映病因,都是提醒參考。
怎麼思考角度、怎麼表達、怎麼調節身體狀態,都需練習,甚至呼吸都需練習。生氣是保護身體的情緒,讓生氣立刻拋諸腦後,很難,因為之所以生氣,一定是某打破自己的價值觀,所以立刻氣消,表示也不太在意,我覺得慢慢訓練生氣時不做衝動的舉止,不造成事後反悔,練習排情緒的毒、和下次再碰到同樣的事情,自己心理調節和想法是否有進步,就可以測試讀完書後,自己吸收多少,看書能理解是一回事,真正實踐並想起書中說的,需要複習。
心理和身體不舒服,有很多是可以靠自己療癒的,如果自己都不保養光靠醫生、推給身體差是不對的。

作者 自凝心平 身體心理學家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佩妮的沙龍
7會員
83內容數
佩妮的觀影羅曼史
佩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2/21
可以提出意見,但是要有同理心,不然為何別人要聽你的。
Thumbnail
2020/12/21
可以提出意見,但是要有同理心,不然為何別人要聽你的。
Thumbnail
2020/11/10
2020/11/10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很多身體的病症其實都源自於不舒服的心理,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一定是醫師的配方,而是好好觀照自己的那顆心。
Thumbnail
很多身體的病症其實都源自於不舒服的心理,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一定是醫師的配方,而是好好觀照自己的那顆心。
Thumbnail
《解身體的鬱》 📖書籍簡介:   《養氣》+《養心》暢銷作者 高堯楷中西醫師 專文推薦   【向中醫問道,看見病痛的背後】   情緒是身體裡的困獸,悲哀愁憂令五臟六腑皆搖。   悲傷、憤怒、壓力、執著性格都可能讓你生病,   東漢張仲景所著中醫內科學經典《傷寒雜病論》中,   早有
Thumbnail
《解身體的鬱》 📖書籍簡介:   《養氣》+《養心》暢銷作者 高堯楷中西醫師 專文推薦   【向中醫問道,看見病痛的背後】   情緒是身體裡的困獸,悲哀愁憂令五臟六腑皆搖。   悲傷、憤怒、壓力、執著性格都可能讓你生病,   東漢張仲景所著中醫內科學經典《傷寒雜病論》中,   早有
Thumbnail
情緒其實是一種能量,沒有好壞之分,社會化的結果讓我們習慣仰賴大腦思維的判斷,經常為了達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忽視身體發出的信號,但是身體非常誠實,身體知道所有訊息。
Thumbnail
情緒其實是一種能量,沒有好壞之分,社會化的結果讓我們習慣仰賴大腦思維的判斷,經常為了達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忽視身體發出的信號,但是身體非常誠實,身體知道所有訊息。
Thumbnail
「情緒」可以說是每個人與生俱來就有的東西,高興的正向情緒時常讓我們對於生活感到滿意,然而,遇到讓我們感到生氣的事時,卻可能讓我們感到憤怒、焦慮,越想越氣,也讓生活變得烏煙障氣!
Thumbnail
「情緒」可以說是每個人與生俱來就有的東西,高興的正向情緒時常讓我們對於生活感到滿意,然而,遇到讓我們感到生氣的事時,卻可能讓我們感到憤怒、焦慮,越想越氣,也讓生活變得烏煙障氣!
Thumbnail
你也常受情緒所擾嗎?大多數的人對於情緒這個議題總是避而不談,職場上不可以展現情緒、社交場合總是需要戴上面具、甚至在家庭關係中也不可以過度展現自我,當這些情緒未能被好好抒發、聆聽時,往往容易將一個人推向負面的情況導致心理上的問題。
Thumbnail
你也常受情緒所擾嗎?大多數的人對於情緒這個議題總是避而不談,職場上不可以展現情緒、社交場合總是需要戴上面具、甚至在家庭關係中也不可以過度展現自我,當這些情緒未能被好好抒發、聆聽時,往往容易將一個人推向負面的情況導致心理上的問題。
Thumbnail
除了壓抑與衝動,我還有其他的選擇。原來,有某些話語、某些文字會誘發我的情緒。原來,很多時候,誤會與懊悔是這樣生成的。我該如何在事件發生前,先準備好自己的狀態,讓我不被情緒的衝動淹沒,也不忽視我的情緒呢?
Thumbnail
除了壓抑與衝動,我還有其他的選擇。原來,有某些話語、某些文字會誘發我的情緒。原來,很多時候,誤會與懊悔是這樣生成的。我該如何在事件發生前,先準備好自己的狀態,讓我不被情緒的衝動淹沒,也不忽視我的情緒呢?
Thumbnail
你是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呢? 當你覺得生氣或憂傷時,會不會對著自己說:「算了,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吧!」你會覺得訓練自己控制情緒是必要的嗎?
Thumbnail
你是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呢? 當你覺得生氣或憂傷時,會不會對著自己說:「算了,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吧!」你會覺得訓練自己控制情緒是必要的嗎?
Thumbnail
情緒每一個人都有,有著千變萬變,難以預測的情緒變化,我們總有一些時候難以表達自身感受,遇到找不到準確詞句形容此刻感受的情況。畢竟情緒是屬於自己,每一個人都對情緒有不同的理解,或許別人能理解自己的感受,但難以百分百感受過你此刻的情感。
Thumbnail
情緒每一個人都有,有著千變萬變,難以預測的情緒變化,我們總有一些時候難以表達自身感受,遇到找不到準確詞句形容此刻感受的情況。畢竟情緒是屬於自己,每一個人都對情緒有不同的理解,或許別人能理解自己的感受,但難以百分百感受過你此刻的情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