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以下的素養教育與經驗談:中年級關卡篇(1)

2020/11/2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每篇都要再次說明,所有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完全要看:
  1. 個人因素
  2. 社經背景
  3. 對應教材與年齡
沒有百分百適用,也不會有一招行天下的密技,最大差異在於針對個人或是多人數上課。而且不管多好的教材,只要學生本身完全沒有學習的意願,都是沒有用的,這時候就得要換其他方式,不能只看教材與方式。
這篇開始,會提到數學跟自然的諸多概念。加減乘除的問題,在基礎篇已經講完了,之後的多位數計算,基本上的應對雷同。請謹記不要用快速作法教他,更不要覺得練習不重要,程度沒那麼頂尖的學生,數學會好的九成以上都是因為練習足夠,計算速度有練起來。
這跟文理組適性一點關係都沒有,讀文組也不是連加減乘除都爛,絕對絕對不能小學就在想「啊,我家小孩不適合讀理工科」。

建立圖形的認知模型

第一個關卡,是擴充對數學工具的認識,也就是從圖形出發,去學「角度、邊長、形狀」。這邊要先解釋一個觀念,家長不少人忽略了,數學課本的編排是先教學生懂「長、寬、高、角度」,才開始教圖形,這意思很清楚,就是建構一個圖形的認知模型。但小朋友從幼兒園就在認圖形了,怎麼會分不清楚三角形跟四邊形的差異?
所以,家長就忽略了,以至於覺得這應該沒什麼,最終導致中年級學生,數學有肉無骨,學生也以為自己怎麼會連三角形都不懂,就隨便去學。這些人到了國中幾何,就吃盡苦頭,認為天生數學就差,其實大半都是小學階段的認知模型沒學好。
下圖是概念,再次強調不是每個人都適用,這邊說的大致是中段程度左右的學生。圖形沒弄好,大部分是學的很粗糙,用幼兒園聽過的概念糊弄過去,所以定義不清楚。要檢查他是否真懂,請依照下圖一個個檢查,確認他是否懂角度的意思,知道邊長的概念,然後組合起來的角度與邊長(比例),與對應的多邊形關係是什麼。
(可點圖放大)
確認都會了之後,教他特殊形狀,以三角形和四邊形為主,重點放在慢慢懂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四邊形中的正方形、長方形,可以的話認識菱形與梯形。
切記這個階段,不要用平行與垂直的概念去教,他一定不會。用三年級生可以懂的邊長關係、角度關係去解釋,基礎要求是認識這個圖形大概是怎樣。垂直與平行是四年級的課程,若你家小朋友沒有特別厲害,千萬不要超進度。
圖形的認知很重要,這邊要稍微解釋一下,就是小學老師想的跟國中老師想的不大一樣。這並不是說教師不專業,而是訓練養成的問題,各位有印象應該遇過小時候的情況,小一老師說「同學你們幼稚園都學過注音了吧,所以就不教了」,但是幼稚園老師說「注音上小學會重教,輕鬆學吧」,然後就掛了。
這年頭已經不會有這種情況,教師都會依照課綱跟課本內容教授,但就算會照著課本教,真的認知到中小學狀況不大一樣的,數量並沒有那麼多。很多中學新老師的震撼教育,都是發現「同學你怎麼不會這個」。就小學沒學好啊,只能中學重來一次,不然還能怎麼辦。
這種底子沒打好的數量有多少?很多,雖然依照學區會有所不同,但依照筆者經驗,市區至少有個1成,郊區甚至超過5成,就真的是沒學好。
筆者不是批評小學老師不認真,正好相反就是太認真。理由說穿了不難懂,教育不是只有學校,依照現在上課的情況,課程進度到小孩可以跟上的速度,比例大概是一半一半。這些會需要父母協助輔導,或至少盯功課的情況,就跟學區以及父母社經地位有正相關。
也就是說,照道理要教到學生會才能進新進度,一個小學老師如果在到處都安親班、家長都會盯功課的學區,基本上不用擔心。但若不是這樣呢?學生下課玩到爸媽八點回家才寫功課,飯隨便吃澡也還沒洗,東摸一下西摸一下,差不多就九點多要睡覺了。他的課後練習量趨近於零,隔天上課最好會記得老師昨天教的,保證忘得一乾二淨。這種地方,老師要把學生程度帶上來,只有上課留時間給學生寫作業一途,除非校長主任願意扛,找錢給老師放學後留校社團輔導。
家長您若很在乎,但又沒有時間跟著他學習,那麻煩仔細挑會盯功課跟追殺練習卷的安親班,不是放牛吃草的那種。不敢說收費高一定會好,但收費低的絕對不行,這膝蓋想都知道,成本10塊的便當能有多營養健康?,一個月2000的安親班會緊盯你家寶貝功課?

使用工具手動繪圖,為建立觀念打好基礎

廢話說完了,我們來提一下怎樣教這個年紀的學生懂圖形概念。
第一步,繪圖。理想情況,是學會用量角器與直尺後,跟著他要求照規矩繪製出指定的圖形。例如直角三角形怎麼畫?
拜託、拜託,千萬請照順序要求,不要覺得反正圖形最後都會出來,隨便畫都可以。打底的意思是指,基礎要學好,他真的徹底理解圖形的意義,之後怎樣變化都可以隨便,但不是還不會就隨便!
四邊形中的正方、長方形,基本上也是這樣,請要求他把四個角依序用量角器畫出直角,再把線連起來。這步驟的重點是,讓他透過實際動手,慢慢體會到長方形中鄰角和180度,並從這邊去觸類旁通,會順便把其他圖形的相關角度關係都大致看過去。
這樣才能為四年級要教的平行、垂直的觀念打好底子。很多同學上了國中,到畢業都弄不懂平行四邊形,筆者的觀察大概都是連這種基礎「真的都不會」。但你要一個國二、國三生,學小學生一筆一筆繪製圖形?會有這問題的都是應付了事,既不肯回到過去重新練習,又認為自己怎麼可能不懂平行的角度關係。
認知圖形,是小六開始要算多面體的體積基礎,更是國中幾何的根本。許多小六算面積、體積、周長,算到死都會錯的,小學老師應該都可以告訴你「他漏掉了哪一個」。簡單說就是,他永遠會漏看多面體中的某一面,少算一邊、一面、一塊,當然答案不會對。而為何他會漏看,家長常覺得「眼睛這麼大看不到嗎」?
還真的看不到,因為基礎不熟,他在認知圖形的基礎上,就已經習慣快速跳過只看結果,導致對於邊、角的敏銳度不夠,邊角都不熟,後面的面積跟體積會學好,這才見鬼。
這最後就是死背,然後只會背不會用,更不用提解題與應用。記性好的還可以硬背撐到高中,接著就是說「我數學果然不行,只能讀文組」,自卑產生反抗心,大學後學到點專業,就會排斥抗拒一切數學的介入,痛斥這是啥經濟學霸權還是數學霸權。你能想像大學生出來,連統計都看不懂嗎?並不是會算平均就是懂統計,重點是整個心態都歪了。

追蹤小孩進度,每天穩定練習

小學三年級把基礎的邊角關係,依據邊角繪製圖形,建立認知,一切順利的話,理論上應該小四就不會卡住。圖形認知清晰,四下的面積計算就會很穩,要銜接高年級課程應是沒問題。
接著,筆者整理這一小部分,要跟各位家長提醒,上述的圖形認知建立,要橫跨一年半左右,不是你家寶貝上了三年級,馬上要他一個月全部搞定。建議用甘特圖類的工具追小朋友的進度,確認哪邊不會需要補強,拜託安親班或是假日花時間陪他練習。
在小三、小四的數學課中,會逐漸學會長度等定義,務必要讓他懂定義,不能只是「感覺」。畢竟長寬高這類概念,多半幼兒園就會開始講,許多小朋友會不耐煩,覺得「爸爸你好煩,這我早就會了」,若家長無法堅持、不拿出定義一個個讓小朋友體認到「我原來還是沒很懂」,就會讓同學誤以為這很簡單。
筆者建議,有電腦的話,用電腦繪圖把各種圖形依照真實尺寸印出,給初學者一個個量測,學著把量角器、直尺、圓規等等的用法學好。然後用空白紙張,要求小朋友把圖形繪製出來,盯著他一步步確實做好。進入小三之後,平面的圖形請不要再拿一堆玩具給他看,這到後面有立體圖跟分解圖再說,數學要好必須有抽象概念,不能讓小朋友在這年紀,還得什麼都要看到具體的才懂。
繪圖跟認識邊角關係的題目,不建議每天狂出個10幾20題,因為初學者認真畫圖,大概一個就5分鐘,與其一天10張不如每天2張。這時候他應該有其他科的作業,請評估時間,排一個適合的練習量。
重點在,每天、持續、穩定。
不需要一年半載,一個月後就可以明顯看到你家寶貝,有很大的成長(但不是一個月就全部搞定),他自己也會產生自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6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