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語言細細嚼 | 什麼時候該用上倒裝句?文字語順又如何影響我們對於畫面的想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每個語言對於句子裡的詞彙通常有個習慣的擺放順序。
例如中文,英文是走「我愛你 / I love you」的主詞,動詞,受詞的順序;而日文是以「我你愛」的主詞,受詞,動詞為典型。姑先且不論這些習慣是是怎麼形成的,另一方面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卻也常常聽到各種不遵守這種順序的用法,像是「夠了喔」「死定了」「才不管你咧」,這些用法都可以歸類為廣義的倒裝句。
若猜這些用法可能是源自於日常語言使用習慣過於隨便的將錯就錯,在正式場合卻又能聽到像是「這個議題,我們需要更審慎的檢討」這樣的句子,而實際上聽起來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奇怪,說明即使倒裝句明顯與一般中文習慣的語句順序大不相同,倒裝句卻是一種合法出現在各種場合的表達方式
無獨有偶,在日文的日常對話當中也有很多倒裝的用法:
「まだ諦めてないよ、私は

「知ってるんじゃないの、

「降りそうだな、
在口語使用之外,日文小說當中也很常可以發現到裝法的蹤跡,例如下面摘錄自短篇小說開場的句子裡,小說作者也把「每天都點海帶芽烏龍麵女学生」這個被眺望的對象,安插到了「雪子」這個主題之前
毎日わかめうどんばかり頼むその女学生を雪子はいつしか自分の娘として眺めるようになった。
〜《うちの娘》・青山七恵
同樣的,在英文的小說裡也可以找到倒裝用法,像這樣的句子筆者讀起來似乎更有在閱讀文學的感覺:
But Johnsy he smote; and she lay. scarcely moving, on her painted iron bedstead, looking through.....
~《The last leaf》 O. Henry
不過,透過下面另外的兩個例子也可以發現,邏輯上相同的語句在透過倒裝重述之後似乎會傳遞出額外的語意
I have a cup of coffee everyday morning. → It is a cup of coffee that I have everyday morning.
I have a cup of coffee everyday morning. → It is everyday morning that I have a cup of coffee.
倒裝的句法好似在杯咖啡」(上句),或是「每天早上」(下句)打上聚光燈,暗示著他們藏著天大秘密。若是這沒有打算要營造出這種聚焦的效果,選擇平舖直敘就可以省去不必要的誤會。
話又說回來,倒裝句究竟為什麼會給人這種很「聚焦」的暗示?或者說這背後沒有什麼原則可以幫助我們來決定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時候又不該用倒裝句
我們來看看英文當中還有一種把時間,地點,或路徑放在句首的常見用法,這個用法雖然沒有如 But Johnsy he smote 那麼戲劇化,廣義來說也屬於一種的倒裝句型
Over on the east side this ravager storde boldly, smitting his victims by scores, but his feet trod slowly through the maze of the narrow and moss-grown “place.”
~《The last leaf》 O. Henry
邏輯上,這句話與 ”This ravager storde boldly over on the east side....” 是一樣的意思,但比較敏感的讀者或許已經發現,這兩句在我們腦中勾勒出來的畫面似乎不太一樣,怎麼說呢?
原來,我們在日常中閱讀文字時會有順序上的慣性,像是現代英文來說便是由左至右由上而下,即使偶有跳躍,大方向來說我們的閱讀仍是按著線性依序掃過語句的每個字彙,因此每個字彙自然得依循被安排在語句當中的順序,依序浮現到我們意識中。
例如當讀到 ”Over on the east side....” 這個句子時,讀者的心中很自然會先浮現出整個描述當中的空間與路徑;而相對的讀到 ”This ravager..... ” 這個句子則會先勾起一場災禍的形象,然後大搖大擺的輾過 east side 這個背景空間。
想像閱讀中故事畫面隨之遞移,是不是和我們從影片中感到時間流動相當類似呢?
皮克斯電影《腦筋急轉彎》的故事分鏡,故事分鏡即是電影畫面的設計藍圖。
(圖片取自網路)
用這樣個想法來分析這篇文章一開始提到,同樣摘自《The last leaf》的另一個例子: Johnsy (受詞) he (主詞)smote (動詞)就是畫面先特寫了 Johnsy 被誰給襲擊,然後帶到襲擊Johnsy的兇手是 he ;而回復成正常語順的 he smote Johnsy 則是直白的給了一個 he 襲擊人的畫面,然後鏡頭才帶到那個被襲擊的人是Johnsy
同樣的在日文短篇小說《うちの娘》的例子裡,我們也可以想像畫面中首先看到了一位每天都點海帶芽烏龍麵女学生,然後在以這個女学生為主的畫面裡發現了雪子正在某處眺著女學生的情景。  
同樣的如果我們把順序回復正常,「雪子はいつしか,毎日わかめうどんばかり頼むその女学生を自分の娘として眺めるようになった。」讀起給人位於畫面中央的雪子,正在眺望位於畫面某處的女学生一樣的印象。
到這裡我們或許可以說:倒裝是陳述者選擇在事件的主角或主題進入畫面之前先行導入事件其他相關資訊:例如受詞,時間,地點,路徑等等,藉由文字順序來「掌鏡」,進而控制畫面呈現的一種表現手法
這樣類比,就不難理解倒裝句為何也時常會引出強調語意,例如比起「我們需要審慎檢討這個議題」的平舖直敘,「這個議題,我們需要審慎檢討」就是透過讓本來的受詞(這個議題)成為句中第一個進入意識的成分來促使聽講者聚焦,受詞也就因此成為了整對話的「話題/主題」。
日文也時常有透過倒裝來呈現「聚焦」效果:
(私は)あの本をかいましたよ。 → (私は) あの本は買いましたよ。
部分讀者可能比較習慣將上面這種「可以用は也可以用を,但語意微妙不同」的討論放在「格助詞交替」的框架下來討論,不過透過本文所提出的畫面鋪陳角度來思考,這種什麼時候用は,什麼時候用を的問題或許也可以當作一種廣義的倒裝句來幫助我們理解兩者之間語意微妙的差異
此外,被動句的使用同樣也涉及視點轉換,在語言表達的層次上與倒裝句法或許也有很多概念上的相似之處(可以對照另一篇相關文章:3 個步驟從主動變被動:日文助動詞「れる」與「迷惑の受け身」)。
語言學裡也提供用來分析詞彙在語句的先後順序結構來解釋文法或語言使用習慣的概念工具(信息結構:information structure),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參考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中川奈津子(2015)日本語話し言葉における情報構造と語順,第7回コーパス日本語学ワークショップ予稿集
楊尤媛(2015)現代漢語與德語分裂句的信息結構與教學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法理的「法」字,總不免讓人與法律聯想在一起,大量的使用規則有如競賽中的禁止事項,彷彿一有冒犯輕則警告重則退場,不免讓人望而生畏。這樣的印象並不能說錯,卻只反映了文法的某幾個面向。今天我們把話攤開來說,聊聊我們提到「文法」這個字的時候實際上會論及的三個不同的面向。
”財布が盗まれた” 像這樣日文當中的助動詞「れる」具有扭轉畫面焦點的能力,當「れる」緊跟在動詞後方出現時,意味著故事正在以被動的角度述說著。今天我們發揮想像力來玩玩文字遊戲,想像「泥棒が財布を盗んだ」加上「れる」之後這個助動詞會怎麼造成文面上的變化,透過3個步驟將敘事由主動轉換為被動。
大家在判斷英文可數與不可數名詞的時候,會覺得例子看越多例外就越多嗎?Onion一定可數,Water一定不可數嗎?有沒有一個比較好的原則來減少或是幫助理解這些例外?這篇文章提供將「不可想=不想數」的想法來試著幫狀解決這個問題。
擬音語・擬態語的大量使用無疑是現代日文的一大特色。從日常繪畫到內容創作,廣及繪本,漫畫,以及小說,這種獨特的表現可以很直觀的用來表達抽象的感受,往往可以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這本「絵本から擬音語擬態語ぷちぷちぽーん」是一本用平實的語言來介紹擬音語・擬態語入門書,推薦給大家。
大家會不會好奇一句耳熟能詳的俗諺,在世界上的其他語言裡有沒有類似的說法呢?翻開世界ことわざ比較辞典,你會有趣的發現很多的場合不只有,更有些有趣的關聯性,這個系列的文章會隨機挑選當中有趣的內容,同時也介紹一些自己的觀察。這次為大家說說「成王敗寇」。
「だいたい(大抵)」與「だいたい(大体)」,這兩個從外觀就長得很像的字不只語意相近,有時候還可以互換使用而不會產生文法錯誤,但是有些可是有些場合卻不行。這篇文章試圖透過圖像化的分析,來提供一個能幫助們了解,學習近義字的便利方法。
文法理的「法」字,總不免讓人與法律聯想在一起,大量的使用規則有如競賽中的禁止事項,彷彿一有冒犯輕則警告重則退場,不免讓人望而生畏。這樣的印象並不能說錯,卻只反映了文法的某幾個面向。今天我們把話攤開來說,聊聊我們提到「文法」這個字的時候實際上會論及的三個不同的面向。
”財布が盗まれた” 像這樣日文當中的助動詞「れる」具有扭轉畫面焦點的能力,當「れる」緊跟在動詞後方出現時,意味著故事正在以被動的角度述說著。今天我們發揮想像力來玩玩文字遊戲,想像「泥棒が財布を盗んだ」加上「れる」之後這個助動詞會怎麼造成文面上的變化,透過3個步驟將敘事由主動轉換為被動。
大家在判斷英文可數與不可數名詞的時候,會覺得例子看越多例外就越多嗎?Onion一定可數,Water一定不可數嗎?有沒有一個比較好的原則來減少或是幫助理解這些例外?這篇文章提供將「不可想=不想數」的想法來試著幫狀解決這個問題。
擬音語・擬態語的大量使用無疑是現代日文的一大特色。從日常繪畫到內容創作,廣及繪本,漫畫,以及小說,這種獨特的表現可以很直觀的用來表達抽象的感受,往往可以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這本「絵本から擬音語擬態語ぷちぷちぽーん」是一本用平實的語言來介紹擬音語・擬態語入門書,推薦給大家。
大家會不會好奇一句耳熟能詳的俗諺,在世界上的其他語言裡有沒有類似的說法呢?翻開世界ことわざ比較辞典,你會有趣的發現很多的場合不只有,更有些有趣的關聯性,這個系列的文章會隨機挑選當中有趣的內容,同時也介紹一些自己的觀察。這次為大家說說「成王敗寇」。
「だいたい(大抵)」與「だいたい(大体)」,這兩個從外觀就長得很像的字不只語意相近,有時候還可以互換使用而不會產生文法錯誤,但是有些可是有些場合卻不行。這篇文章試圖透過圖像化的分析,來提供一個能幫助們了解,學習近義字的便利方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想大家私底下都會用各式各樣的方法來練英文口說吧! 今天我想分享一個不管你在甚麼程度,都一定會大大增加你練習英文口說效率的一個方法 這個方法就是:「從簡單講到複雜」
Thumbnail
詩享家暗戀語錄點播:宿羽陽.〈暗戀是一個人的事〉 「放棄」,從來不是人生裡的選項,在獨自愛你的路上也是。 努力活成你描繪的理想模樣,後來才發現,自己在你的理想中,是連影子都不曾路過的存在。 比請晚安,我可能更喜歡「明天見」,因為那是每一個朝暮,都能在安全距離裡,最靠近你的允諾。
Thumbnail
我很喜歡午後的時候,悠閒的,慢慢啜飲著咖啡、茶或是甜點,看著自己喜歡的小說與文字,從沒有想過那一天可以擁有自己的一個平台,慢慢地說著我聽到的、我看到的故事。 人生就是一場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不管再怎麼小心翼翼,都會犯錯、都會跌倒,也可能也有人會對你〈妳〉很嚮往。
Thumbnail
   這回我們說古漢語文法。初學者會先碰到幾個問題:倒裝、連接詞、省略。有了這些基本概念後,可以幫助你看懂更多文言文的句子。覺得文法很難嗎?沒關係,告訴你一個更簡單的方法:熟讀課本,用課本類推!
Thumbnail
本文章介紹了日文文法中的絶対テンス和相対テンス的用法,並提供了多個例句進行解釋和比較。絶対テンス是以發話時為基準,相對於發話時之前和之後的時間點;相對テンス是以主句為基準,判斷子句是在主句事情發生之前還是之後。本文可以幫助學習日文的人理解更深入的文法知識。
Thumbnail
在閱讀文言文時,很多同學會遇到困難,除了詞彙難懂外,文字順序也怪怪的,讓你無法順利翻成白話文,這是因為文言文「語序」與白話文有些不同,你知道是那些不同嗎?這次的文章要介紹文言文的倒裝現象,說明文言文與白話文語序不同的原因,這樣各位同學之後就能夠還原成白話文語序,有利解讀了!
Thumbnail
本文章介紹了日語中關於反覆、習慣和經驗、紀錄的用法,同時探討了不同時態和情境下的句子結構和詞彙選擇。
Thumbnail
在閱讀文言文時,很多同學會遇到困難,除了詞彙難懂外,文字順序也怪怪的,讓你無法順利翻成白話文,這是因為文言文「語序」與白話文有些不同,你知道是那些不同嗎?這次的文章要介紹文言文的倒裝現象,說明文言文與白話文語序不同的原因,這樣各位同學之後就能夠還原成白話文語序,有利解讀了!
Thumbnail
深夜巷弄,木拉門打開,老闆手沖咖啡,對話拉開序幕。縱橫娓娓,誰是誰,過往與現在,生活與日常,尋求存在的普通。 雜糅中,找到那些可能性。 背景鼓舞著思考與行動,對比與選擇的傳承。人們猶豫、困惑、掙扎、挑戰、崩壞,然後再重生,到底是誰,選擇介於過去與未來之間。 故事劇終,眼前停留,文字仍在等待被理解。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想大家私底下都會用各式各樣的方法來練英文口說吧! 今天我想分享一個不管你在甚麼程度,都一定會大大增加你練習英文口說效率的一個方法 這個方法就是:「從簡單講到複雜」
Thumbnail
詩享家暗戀語錄點播:宿羽陽.〈暗戀是一個人的事〉 「放棄」,從來不是人生裡的選項,在獨自愛你的路上也是。 努力活成你描繪的理想模樣,後來才發現,自己在你的理想中,是連影子都不曾路過的存在。 比請晚安,我可能更喜歡「明天見」,因為那是每一個朝暮,都能在安全距離裡,最靠近你的允諾。
Thumbnail
我很喜歡午後的時候,悠閒的,慢慢啜飲著咖啡、茶或是甜點,看著自己喜歡的小說與文字,從沒有想過那一天可以擁有自己的一個平台,慢慢地說著我聽到的、我看到的故事。 人生就是一場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不管再怎麼小心翼翼,都會犯錯、都會跌倒,也可能也有人會對你〈妳〉很嚮往。
Thumbnail
   這回我們說古漢語文法。初學者會先碰到幾個問題:倒裝、連接詞、省略。有了這些基本概念後,可以幫助你看懂更多文言文的句子。覺得文法很難嗎?沒關係,告訴你一個更簡單的方法:熟讀課本,用課本類推!
Thumbnail
本文章介紹了日文文法中的絶対テンス和相対テンス的用法,並提供了多個例句進行解釋和比較。絶対テンス是以發話時為基準,相對於發話時之前和之後的時間點;相對テンス是以主句為基準,判斷子句是在主句事情發生之前還是之後。本文可以幫助學習日文的人理解更深入的文法知識。
Thumbnail
在閱讀文言文時,很多同學會遇到困難,除了詞彙難懂外,文字順序也怪怪的,讓你無法順利翻成白話文,這是因為文言文「語序」與白話文有些不同,你知道是那些不同嗎?這次的文章要介紹文言文的倒裝現象,說明文言文與白話文語序不同的原因,這樣各位同學之後就能夠還原成白話文語序,有利解讀了!
Thumbnail
本文章介紹了日語中關於反覆、習慣和經驗、紀錄的用法,同時探討了不同時態和情境下的句子結構和詞彙選擇。
Thumbnail
在閱讀文言文時,很多同學會遇到困難,除了詞彙難懂外,文字順序也怪怪的,讓你無法順利翻成白話文,這是因為文言文「語序」與白話文有些不同,你知道是那些不同嗎?這次的文章要介紹文言文的倒裝現象,說明文言文與白話文語序不同的原因,這樣各位同學之後就能夠還原成白話文語序,有利解讀了!
Thumbnail
深夜巷弄,木拉門打開,老闆手沖咖啡,對話拉開序幕。縱橫娓娓,誰是誰,過往與現在,生活與日常,尋求存在的普通。 雜糅中,找到那些可能性。 背景鼓舞著思考與行動,對比與選擇的傳承。人們猶豫、困惑、掙扎、挑戰、崩壞,然後再重生,到底是誰,選擇介於過去與未來之間。 故事劇終,眼前停留,文字仍在等待被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