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去心理諮商前,你可以先知道的幾件事情 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搭給賀,挖喜冠傑,目前正在諮商心理師的全職實習
  在實習過程中,我們會接觸很多來談者,很多的來談者對於諮商也是一知半解,但回過頭來看身為準心理師的我,老實說我也是一知半解,關於心理諮商很多是很難言喻的過程,所以希望透過整理我常被問的問題及對自己的提問,會分成幾篇文章,來整理我經驗到的心理諮商及對心理諮商的想法,同時也能分享給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關於心理諮商這件事,準心理師是怎麼理解的~
---------------------分隔線---------------------
所以什麼是心理諮商?
  心理諮商有一部分就像是我和身邊有長期肩頸痠痛的朋友互動的經驗。
大概是長這樣吧XD
  他有長期肩頸肌肉痠痛的困擾,他不舒服時,會針對痠痛的地方進行捶打、按摩,希望解決肩頸的痠痛,然而因為工作要長時間使用電腦的關係,再加上因為上肢肌肉的不平衡,胸大肌習慣性地收縮(這也就會形成圓肩拉),讓昨晚剛被舒緩的肩頸又再次緊繃起來,那時候我看著他微彎的上肢跟討論工作的空間,我沒有針對他的肩頸給出什麼厲害的建議,反而是建議他可以嘗試調整椅子的高度來改變工作的姿勢,同時也適時的伸展、放鬆胸大肌,當工作姿勢對了,胸大肌也沒有在緊繃,他肩頸的狀況就有了好轉,至少不會在加班趕報告的時候會因為肩頸的不適,而影響到工作品質。
  心理諮商也像是這樣,不同於電視上更常見的精神科,用藥物來解決心理或生理症狀,心理諮商是透過對話的方式來面對你希望改變的問題,透過心理師與你的合作,一起深入的探討困擾著你的事情,過程中心理師也會用他的專業,去用不同的視角來讓你更認識你原本要談的問題,用我們的專業與經驗,來解決你想改變的問題,而有時這些原本希望被解決的問題,可能也不知不覺的不在這麼困擾自己或是被解決了。
蛤,所以找心理師沒辦法直接解決我的問題?
  就我的理解與經驗:可以解決,但我經驗到的不是「直接解決」
  舉個例子,這就像是我之前看過朋友出車禍後的經驗,他腳斷掉了,到了醫院醫生醫生有些緊急的處理,表層的開放性傷口會先用生理食鹽水沖洗,再用乾淨的棉花沾染碘酒消毒,接著用消毒過的醫療器材將開放性傷口縫上,再來把你斷掉的骨頭用石膏固定起來,防止他在一次受傷,而且你很清楚的,如果照顧的好,可能需要1-2個月才能完全康復,過程中還需要不停的回診清創,讓醫生來追蹤你目前身體的狀況,更別提後續的復健過程,前前後後處理了快半年了吧。
  我們心理的傷口也是如此,在剛受傷的時候也需要有一個清洗、消毒的過程,就像是開放性傷口一樣,受傷的心在接受到外在刺激的時候,那個痛是加倍的,所以在面對心理傷口的過程中,心理師們會更加警慎地用我們語言及非語言的話語,在傷口周邊清洗、消毒,進一步才是與來談者一起慢慢地縫補它,而當來談者回到生活中,可能會因為別人非蓄意但卻有細菌地話語,讓傷口再次感染,最近的傷口已經需要這麼警慎了,更何況是過去的傷痛或潛藏在童年裡的傷疤,很多時候那些傷疤剝開後還發現裡面正在化膿,或是像蜂窩性組織炎一樣侵蝕自己。
  這也是為什麼心理諮商並不是一次就能讓你心理地傷口好起來,心理諮商會需要長期且定期的會談,探索心中還沒復原的那部分,穩固它並好好的照顧那個傷口,如果傷口有化膿的話,就要再次撥開、清洗、消毒,隨著傷口慢慢復原,也慢慢重拾回生活的步調,就是時候可以與你的心理師告別了~
---------------------分隔線---------------------
  這是我的經驗,也是我與幾位來談者的諮商經驗,不曉得這分享有沒有幫助到你,如果你對心理諮商有些好奇或疑問,也很歡迎你來信問我喔~
avatar-img
5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徐冠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搭給賀,挖喜冠傑 就讀實踐大學家庭諮商與輔導所碩三,諮商心理師全職實習ing,過去曾有過三年高中輔導老師的經歷,正在努力往專業又厲害的諮商心理師前進~ 會在方格子寫作有三個原因: 自我整理 透過書寫,來整理自己對觀點或諮商工作內涵的理解,提升自己的論述與組織能力,進而能在心理諮商的第一時間回應
搭給賀,挖喜冠傑 就讀實踐大學家庭諮商與輔導所碩三,諮商心理師全職實習ing,過去曾有過三年高中輔導老師的經歷,正在努力往專業又厲害的諮商心理師前進~ 會在方格子寫作有三個原因: 自我整理 透過書寫,來整理自己對觀點或諮商工作內涵的理解,提升自己的論述與組織能力,進而能在心理諮商的第一時間回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隨著青壯年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啟動,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心理諮商。然而,初次諮商常伴隨疑慮與不安。這篇文章將從壓力反應到個人需求,幫助你理解心理諮商的意義。無論是生活壓力、情緒困擾或是自我成長,每個人都有尋求專業支持的理由。透過這個指南,希望你能對諮商有更深入的認識。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Thumbnail
在諮商晤談中,並不是個案說的話越多,就越療癒。也不是在晤談室中說越多你過往受創的歷史,你就會療癒得越快,也不是越短次數的治療或越集中頻率的治療越有效。
諮商師給我的感覺是 你覺得你正常就好 我們只針對你想做出改變的地方改變 我也發現 只有坦承面對自己的問題 才有機會變得不同
Thumbnail
接受心理諮商將近半年,透過諮商逐漸瞭解自己,雖然探索過程可能不盡舒適,但卻讓人意識到最需要療癒的部分。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某個平台上看到一個網友的發文- 「我的心理師一直叫我專注呼吸跟練習呼吸,但我很想告訴他呼吸根本沒有辦法幫我解決問題」。 當時看到這篇文的心情是很五味雜陳的,因為這個網友很明顯的對諮商的功能有誤解,諮商從來都不是為了幫助一個人「解決問題」,而是透過諮商師的引導去覺察自己的認知(價值觀、信念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這幾年大家對於身心靈療癒和心理諮商的需求增加了許多,我最近也常常被問到與諮商有關的問題,以及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諮商師。我想以自己個人的經驗來分享一些想法,別的諮商師可能會有不同的觀點,但希望我的想法可以幫助大家在開始諮商前可以因為這些資訊而更知道該如何做選擇。以下的回答只代表我個人的立場和想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去找心理師諮商的經驗,探討了自尊感、童年期經歷以及心理師諮商的影響。透過心理諮商,我重新開始肯定自己,踏出舒適圈,並在職場和生活上做出了許多重要決定。這段經歷的合作也讓我體會到了心理諮商的重要性,並認為只有在願意談論自己的情況下諮商才會有效果。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隨著青壯年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啟動,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心理諮商。然而,初次諮商常伴隨疑慮與不安。這篇文章將從壓力反應到個人需求,幫助你理解心理諮商的意義。無論是生活壓力、情緒困擾或是自我成長,每個人都有尋求專業支持的理由。透過這個指南,希望你能對諮商有更深入的認識。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Thumbnail
在諮商晤談中,並不是個案說的話越多,就越療癒。也不是在晤談室中說越多你過往受創的歷史,你就會療癒得越快,也不是越短次數的治療或越集中頻率的治療越有效。
諮商師給我的感覺是 你覺得你正常就好 我們只針對你想做出改變的地方改變 我也發現 只有坦承面對自己的問題 才有機會變得不同
Thumbnail
接受心理諮商將近半年,透過諮商逐漸瞭解自己,雖然探索過程可能不盡舒適,但卻讓人意識到最需要療癒的部分。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某個平台上看到一個網友的發文- 「我的心理師一直叫我專注呼吸跟練習呼吸,但我很想告訴他呼吸根本沒有辦法幫我解決問題」。 當時看到這篇文的心情是很五味雜陳的,因為這個網友很明顯的對諮商的功能有誤解,諮商從來都不是為了幫助一個人「解決問題」,而是透過諮商師的引導去覺察自己的認知(價值觀、信念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這幾年大家對於身心靈療癒和心理諮商的需求增加了許多,我最近也常常被問到與諮商有關的問題,以及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諮商師。我想以自己個人的經驗來分享一些想法,別的諮商師可能會有不同的觀點,但希望我的想法可以幫助大家在開始諮商前可以因為這些資訊而更知道該如何做選擇。以下的回答只代表我個人的立場和想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去找心理師諮商的經驗,探討了自尊感、童年期經歷以及心理師諮商的影響。透過心理諮商,我重新開始肯定自己,踏出舒適圈,並在職場和生活上做出了許多重要決定。這段經歷的合作也讓我體會到了心理諮商的重要性,並認為只有在願意談論自己的情況下諮商才會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