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撤換翻譯|再說Amanda Gorman譯稿一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之前Amanda Gorman新書《The Hill We Climb》撤換荷蘭籍獲獎作家/詩人/翻譯的事情剛剛以Marieke Lucas Rijneveld請辭告終,鋪天蓋地的新聞還未降溫,歐洲翻譯Amanda Gorman詩歌之事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英國衛報3月10日消息以題為"Not Suitable": Catalan translator for Amanda Gorman poem removed【“不合適”:Amanda Gorman詩歌的加泰羅尼亞譯者被撤換】的一則新聞將這位年輕的詩人在此推到聚光燈下。文中稱,加泰羅尼亞的這位譯者被撤換的原因是有著“wrong profile”。很意味深長的兩個詞。加泰羅尼亞的譯者Victor Obiols的回答也跟之前我在文章裡寫道的我被撤換的原因何其相似。Victor說,「他們沒有質疑我的能力,但是他們找的是不同的形象(profile),這個形象必須是女性、而且年輕,是一個社會活動家,最好是黑人。」這樣一連串的要求似乎是讓翻譯經過「政審」,而其中的每一條都不是譯者能夠輕易改變的。他能變成女性嗎?再年輕一次?更何況還有種族的要求。

Amanda Gorman的英文原版《The Hill We Climb》在德國依舊是訂於3月30日出版,但是她這本32頁的小冊子我不會買。無論歐洲一再撤換譯者究竟應該由誰負責,一次次地因性別、種族、形象撤換譯者,是翻譯界在此時此刻的一大倒退!唉,等等。或許並沒有倒退,而是一直是這樣的。

我突然想說,一下子覺得自己好理解歐洲這一位位被撤換的翻譯們。但是又回想,我真的能夠真的理解他們嗎?人與人之間能有理解和感同身受嗎?昨夜寫道孤獨,是覺得有時候自己的感受似靈魂般被困在自己這唯一的身體裡,哪怕想理解別人,至多,是嘗試著去理解,因為其實每一個人的感受都牢牢地被鎖在那個人的身體裡,跑也跑不掉。如果抱著這樣的心思,如若有人要翻譯我的創作,我是不是應該斷然拒絕呢?因為,你憑什麼來體會我的體會,感受我的感受?沒有人能體會我的感受。然而,這又是怎樣的決絕與狹隘啊!

為人之美,不就是在無法真正意義上感受另一個人的時候,嘗試用語言、文字、音樂、繪畫、科技來彌補,來貫通,來overcome這樣的孤獨嗎?

加泰羅尼亞的譯者說,照這樣的推法,我不能翻譯《荷馬史詩》,因為我不是古希臘詩人⋯⋯如此推論,裝著一位譯者怎樣的失望啊?

我又要搬一下魯迅了。魯迅一再地寫翻譯,批評亂譯、漏譯、錯譯,但總還是抱著那麼一點點希望的。《為翻譯辯護》開頭一句——

「今年是圍剿翻譯的年頭。
或曰「硬譯」,或曰「亂譯」,或曰「聽說現在有許多翻譯家……翻開第一行就譯,對於原作的理解,更無從談起」,所以令人看得「不知所云」。」

之後,又講——

「翻譯的不行,大半的責任固然該在翻譯家,但讀書界和出版界,尤其是批評家,也應該分負若干的責任。要救治這頹運,必須有正確的批評,指出壞的,獎勵好的,倘沒有,則較好的也可以。」

即便如此,翻譯的質量也好、翻譯界行業的瑕疵也罷,那個時候也沒有任何對於一個翻譯因其種族、性別便無法對應產出有質量的作品的說法。如此看來,沒錯,是大倒退了。不過,翻譯與翻譯界並不受多少重視,再大的波瀾、再大的倒退,也可以到忽略不計的程度。但請不要忽略這樣的倒退,而是更多地討論翻譯的功用、貢獻,更多地參與翻譯,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有做翻譯的。當你把兒時的方言母語翻譯給你最好的朋友時,當你把母語中的比喻翻譯給外國人時,當你發現讀譯本能增進文化間的溝通時,都是翻譯之美。

翻譯是分隔、也是融合,翻譯是期待、也暗含一次次的失落。翻譯是那道北緯38°線。

raw-image

另請關注我的圍爐——

今天我開啟了圍爐,其中會收錄出版的中英文詩歌或文章。每一首詩,都是一個或拉長、或縮短的Moment,它們是與我擦肩而過、來來去去的生命們留下的碎片,有的鋒利如刀,有的溫軟如花,哪怕手上血流如注,我也一片片撿起,投入那金黃的爐火,在竄出的火舌裡涅槃。即便冷場,我依舊會堅持創作,爭取出版更多。而「圍爐」則能讓我們離得更近,少些孤獨。更歡迎愛詩的大家一起交流,與我一起讀詩。如果有什麼建議,也請您不吝賜教。

❤️您的訂閱是對我創作的支持,在此誠摯致謝。🙏

我的圍爐叫做 This Way 👉 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ary Ventura的沙龍
75會員
226內容數
不一樣的書評
Mary Ventur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5/06
今天是大屠殺紀念日,除了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一些熟人和朋友發布「Never Again」的貼文以外,就是學生取消了課程,因為下午要參加猶太大屠殺紀念日的大會。在這樣的一個日子裡,全球對於以色列的關注不知道跟近期比較如何增減。 《紐約客》長篇累牘地書寫加沙,讓我也默然悲傷一個個詩人的死去。有時候希望站起
Thumbnail
2024/05/06
今天是大屠殺紀念日,除了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一些熟人和朋友發布「Never Again」的貼文以外,就是學生取消了課程,因為下午要參加猶太大屠殺紀念日的大會。在這樣的一個日子裡,全球對於以色列的關注不知道跟近期比較如何增減。 《紐約客》長篇累牘地書寫加沙,讓我也默然悲傷一個個詩人的死去。有時候希望站起
Thumbnail
2024/04/22
至此,謎題揭曉,不過,我想親自到Anne Frank的House去看看,因為這本書說「阿姆斯特丹是一個充滿記憶的城市」,過去悲傷的記憶。如果成行,下篇再談☺️🙏
Thumbnail
2024/04/22
至此,謎題揭曉,不過,我想親自到Anne Frank的House去看看,因為這本書說「阿姆斯特丹是一個充滿記憶的城市」,過去悲傷的記憶。如果成行,下篇再談☺️🙏
Thumbnail
2024/04/18
作為奧托秘書,Miep跟他關係最近,奧托死後,Miep成了代言人。一次,被問到「究竟是誰出賣了Anne Frank一家?」的時候,Miep反問提問者,「你可以保守秘密嗎?」提問者被這麽一問來了精神,回答道:「我當然可以保守秘密啊!」不料Miep立馬接了一句,「Me too!」😂
Thumbnail
2024/04/18
作為奧托秘書,Miep跟他關係最近,奧托死後,Miep成了代言人。一次,被問到「究竟是誰出賣了Anne Frank一家?」的時候,Miep反問提問者,「你可以保守秘密嗎?」提問者被這麽一問來了精神,回答道:「我當然可以保守秘密啊!」不料Miep立馬接了一句,「Me too!」😂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接了一份翻譯校正的工作。除了深刻懷疑我是沒人所以不得已之選外,不禁琢磨起大隊接力在我前面跑的翻譯⋯⋯他的譯文可以感覺到充滿直覺與野性(簡稱語感。)
Thumbnail
  接了一份翻譯校正的工作。除了深刻懷疑我是沒人所以不得已之選外,不禁琢磨起大隊接力在我前面跑的翻譯⋯⋯他的譯文可以感覺到充滿直覺與野性(簡稱語感。)
Thumbnail
〈又是一個人〉 又走了,不該來的,來了很高調,所以他走了 又走了,該來的,來的很低調,但他走了 他懷著崇高的夢想、理想,隨風而來 漸漸地那道微風也把俗世、欲望給帶來 美好的藝術品被丟棄在角落 他仍驕傲地在角落創作,那─── 「不容污點的藝術」 一道道黑黑、厚重的高牆 不僅把世俗欲望給阻擋 也 把善良
Thumbnail
〈又是一個人〉 又走了,不該來的,來了很高調,所以他走了 又走了,該來的,來的很低調,但他走了 他懷著崇高的夢想、理想,隨風而來 漸漸地那道微風也把俗世、欲望給帶來 美好的藝術品被丟棄在角落 他仍驕傲地在角落創作,那─── 「不容污點的藝術」 一道道黑黑、厚重的高牆 不僅把世俗欲望給阻擋 也 把善良
Thumbnail
之前在痞客邦的譯者資料庫還有一點用處,至少我聽說是這樣,所以新的部落格還是要沿用一下,vocus不知道支不支援非註冊者留言,如果不想註冊vocus,可以臉書留言或私訊給我。在我想到更好的辦法之前,將就一下吧。
Thumbnail
之前在痞客邦的譯者資料庫還有一點用處,至少我聽說是這樣,所以新的部落格還是要沿用一下,vocus不知道支不支援非註冊者留言,如果不想註冊vocus,可以臉書留言或私訊給我。在我想到更好的辦法之前,將就一下吧。
Thumbnail
不知道為什麼,在實際遇到之前,我從來沒想過會碰到譯者搞消失。可能是因為在那之前合作的譯者都非常敬業,慢慢地就讓我以為倒楣事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從編輯/PM的角度來說,雖說拖稿不希罕,可是拖也得拖得合理;小拖或許還無傷大雅,但最好給個合理的原因,才能拖得心安。
Thumbnail
不知道為什麼,在實際遇到之前,我從來沒想過會碰到譯者搞消失。可能是因為在那之前合作的譯者都非常敬業,慢慢地就讓我以為倒楣事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從編輯/PM的角度來說,雖說拖稿不希罕,可是拖也得拖得合理;小拖或許還無傷大雅,但最好給個合理的原因,才能拖得心安。
Thumbnail
不論是在出版社當編輯或是在翻譯公司當Project Lead,每次我必須扮演發案人的角色時,往往都覺得譯者超級難找。 明明知道好譯者確實存在,但為什麼每當我需要的時候,偏偏就是找不著敲不到呢?
Thumbnail
不論是在出版社當編輯或是在翻譯公司當Project Lead,每次我必須扮演發案人的角色時,往往都覺得譯者超級難找。 明明知道好譯者確實存在,但為什麼每當我需要的時候,偏偏就是找不著敲不到呢?
Thumbnail
新詩集《Call Us What We Carry》。這樣美的詩歌,如她所說,是一字一句將語言變成了諾亞方舟。正如我們知道語言可以如何傷到一個人一樣,語言也可以拯救——「Language is a life craft. Yes, Language is a life raft. 」
Thumbnail
新詩集《Call Us What We Carry》。這樣美的詩歌,如她所說,是一字一句將語言變成了諾亞方舟。正如我們知道語言可以如何傷到一個人一樣,語言也可以拯救——「Language is a life craft. Yes, Language is a life raft. 」
Thumbnail
我第一次接下雜誌翻譯的委託,興奮地在家大吼大叫。 這次翻譯的是時尚雜誌的名人訪談,看過韓文內容覺得不難,便寄出履歷報價碰碰運氣,沒想到竟然得到這個機會。因為報價上的失誤,一篇文章收費比別人家教一小時還便宜,但想說答應就答應了,難得有翻譯外快,又是為感覺很高級的時尚雜誌工作,於是欣然進行作業。
Thumbnail
我第一次接下雜誌翻譯的委託,興奮地在家大吼大叫。 這次翻譯的是時尚雜誌的名人訪談,看過韓文內容覺得不難,便寄出履歷報價碰碰運氣,沒想到竟然得到這個機會。因為報價上的失誤,一篇文章收費比別人家教一小時還便宜,但想說答應就答應了,難得有翻譯外快,又是為感覺很高級的時尚雜誌工作,於是欣然進行作業。
Thumbnail
之前Amanda Gorman新書《The Hill We Climb》撤換荷蘭籍獲獎作家/詩人/翻譯的事情剛剛以Marieke Lucas Rijneveld請辭告終,鋪天蓋地的新聞還未降溫,歐洲翻譯Amanda Gorman詩歌之事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英國衛報3月10日消息以題為"Not S
Thumbnail
之前Amanda Gorman新書《The Hill We Climb》撤換荷蘭籍獲獎作家/詩人/翻譯的事情剛剛以Marieke Lucas Rijneveld請辭告終,鋪天蓋地的新聞還未降溫,歐洲翻譯Amanda Gorman詩歌之事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英國衛報3月10日消息以題為"Not S
Thumbnail
翻譯的角色,很像說書人,很大程度應該要屏棄自己的靈魂,盡所能的還原書寫者想陳述的語境和意涵。因為這個成果,述說的是對方的故事。翻譯者更像是「代理孕母」,協助這個充滿生命的創作,換上東方面貌出生在中文世界。 但最開始,我卻舉步維艱,甚至已經翻了很多篇後,得推翻掉重新來過。主要有兩個原因:
Thumbnail
翻譯的角色,很像說書人,很大程度應該要屏棄自己的靈魂,盡所能的還原書寫者想陳述的語境和意涵。因為這個成果,述說的是對方的故事。翻譯者更像是「代理孕母」,協助這個充滿生命的創作,換上東方面貌出生在中文世界。 但最開始,我卻舉步維艱,甚至已經翻了很多篇後,得推翻掉重新來過。主要有兩個原因:
Thumbnail
回首十年前寫過的雙語詩歌,做過的詩詞翻譯,的確是在能力過於青澀的時候就急著「登堂入室」了,畢竟年輕。又過了一兩年才算是真正踏入專業的翻譯世界,此後越走越遠,筆譯、口譯、同傳等等,在不一樣的地方做著陳詞濫調「橋樑」的角色。 一直覺得做翻譯【此處及下文主要講口譯】是非常分裂的一種工作—— 一種在頭腦中的
Thumbnail
回首十年前寫過的雙語詩歌,做過的詩詞翻譯,的確是在能力過於青澀的時候就急著「登堂入室」了,畢竟年輕。又過了一兩年才算是真正踏入專業的翻譯世界,此後越走越遠,筆譯、口譯、同傳等等,在不一樣的地方做著陳詞濫調「橋樑」的角色。 一直覺得做翻譯【此處及下文主要講口譯】是非常分裂的一種工作—— 一種在頭腦中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