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在自己的廚房裡燒菜給先生和孩子吃的時候,為了每晚的三菜一湯,我都會事先規劃每周菜色,先謄寫下來,再總和統計大概需要多少青菜、豬雞魚等,最後依序規劃採買。一位熟識的朋友看到我的買菜筆記,擅長做菜的她驚訝地說著,「天啊,你未免也太認真,我都是看冰箱有什麼就煮什麼耶!」
我在內心想著,像你們這種能夠隨意搭配冰箱現有食材就能煮食的人,一定無法想像我們這種初學者,如果前一刻要燉肉燥,突然發現少了紅蔥頭或是乾香菇,就會當場天崩地裂,不知該如何是好的心情。
除了先寫好菜單之外,更別說當時的我,還會在燒菜之前,先把每道菜的流程在心中蕊過一遍(rehearse),哪些料理要用蔥薑蒜、要先洗好這個菜,還是先切什麼肉或是先放魚,全部擬定好計畫之後,我才會安心的開始。
雖然現在燒菜對我而言,已是一種怡然自得的狀態了,不用再像最初一樣按部就班的規劃,但我還是很羨慕那些看冰箱裡有什麼菜就能東湊西湊變出料理的人。他們總可以胡亂組合、恣意排列產出自己的獨門料理,不需中規中矩的依賴食譜規定,重點是,常常都獨特的很好吃。如果冰箱裡僅有杏鮑菇尷尬的一條而已,乾脆丟進正在滾的菜頭湯裡混搭;如果只剩香腸跟2顆蛋,不顧一切地來一盤香腸炒蛋吧。
甚至還能將剩菜借屍還魂。昨夜的洋蔥跟今天的肉片再燒一道洋蔥炒肉;前天拜拜滷了一隻全雞沒吃完,今天去骨去皮後,又變成一盤涼拌雞絲小黃瓜;沒喝完的魚湯加些白飯跟芹菜熬煮,又讓它變成一鍋新鮮的魚粥;剩一半的佛跳牆,隔天丟點白蘿蔔進去燉煮,成為另有一番風味的湯品。
而如果人生也能像燒菜這般自由加減、任意排列的烹煮,那又會是如何呢。像這種隨性的排列組合、超越食譜存在的菜餚,它們最初出現的目的,雖然僅僅是為了消失掉某一種食材,但卻又因而找出了另一條屬於自己風格的樣貌,驕傲地重新站上餐桌,並且獨一無二。
我也能這樣隨性揮灑自己的人生嗎。用19歲剩下的勇氣,22歲的青春,30歲多長了什麼智慧,35歲那個挫敗喪志,40歲的懷疑自己,通通一起入鍋,會和出一盤什麼樣的菜呢?
最後,獻上一盤番茄夾化應子,像這般混搭的酸鹹甜滋味,不就是人生嗎?不知這道像甜點又像水果的點心被發明的最初目的,是化應子必須被消失或是小番茄太多必須被消滅,總之,番茄夾化應子又驕傲的站上飯後餐桌了。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給我小愛心讓我知道哦。
▋你好,我是小毛小姐,寫日常,寫閱讀心得。歡迎追蹤。
延伸閱讀更多小毛小姐|理想的下午|煮食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