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如果行為情緒都是基因控制的,那我們還剩下什麼?-《我,為什麼會這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我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有情緒、有這些行為、有這些喜好?

  如果想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了解關於喜好、情緒、伴侶、心智甚至信仰(豈不就是整個人生),那這本書絕對該讀。比爾.蘇利文用科學證據又幽默地解釋許多困擾我們已久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基因是由父母遺傳而來,無法改變,但其實不只是基因,還有更多東西可能被遺傳下來。調節基因表現的各種甲基化、我們的腸道菌叢甚至寄生蟲,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太多事情是出生前就決定了。從喜不喜歡吃花椰菜到會被什麼樣的異性吸引、從容易發胖到容易焦慮。讀完本書會發現,原來人生的各個角落裡都隱藏了先天埋下的因,我們從來沒有選擇,只能實現它的果。(而且菌叢也未免管太多!)

  看到這麼多研究結果,看見鼠、果蠅、線蟲原來都有一樣的行為模式,好像可以比較寬慰:原來自己這麼爛,不單純是自己的錯吧?偏見、懶惰、愛吃垃圾食物、咖啡因中毒、情緒...其實都不是我能決定的(攤手)。

  但這怎麼又好似成為宿命論的科學實證:所以人類真的沒有自由意志,只能任由生物本能驅使嗎?

  幸好(?),本書裡蘇利文不只是整理、陳述、詮釋這些科學研究代表的意義,同時他也強烈地聲明他如何看待這樣的結果:我們了解了自己的侷限,知道我們無法控制自己能否上癮、憂鬱、政治偏好,不代表我們就應該任由遺傳驅使我們。相反地,這些研究結果應該是要讓我們了解自己,同時了解別人為何與自己不同。在蘇利文的詮釋下,科學研究並沒有找到普世通用的唯一真理,反而讓我們更加清楚現今社會裡為什麼有這麼多歧異,並且從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它。比如情緒其實不過是化學分子在腦袋引發的效果,但知道這個事實並不會影響我們感覺到情緒,它仍在那裡,仍然無法控制,甚至連你的父母都就控制不了。「長大後,我們對於自己的情緒變化也沒有多大的話語權。有些人認為這些發現帶來的是粗暴的醒悟,因為我們喜歡凡事都在掌控之中,我們希望具備改變情緒的力量。但除非我們能夠接受真實的狀況,否則將無法達成這些目標」(p.151)。如果沒有了解真實狀況的限制,是不可能找到方法解決問題的。又比如從歷史上人類育兒行為的演變,可以知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沒有一體適用的解決方案,我們最好不要再欺騙自己說每個人都應該和伴侶共度一生。成功婚姻的定義應該擴大,包含那些不論是否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卻依然能夠彼此相愛與善待的人」(p.206)。而性向從來都不是可以自己決定的,跟喜不喜歡吃香菜一樣。「異性戀者從來都不記得是哪天散步很久之後,才決定自己要由異性激起慾望。在性傾向的舞台上,人們唯一能夠選擇的是,是否要本著敬意、尊嚴和平等對待那些和自己不一樣的人。人就是人。」(p.217)
  所以不要再逼不吃茄子的朋友吃茄子了(人家說花椰菜你扯什麼茄子)

  這些研究並不是為了否決我們的感受與意志,情緒仍然是情緒,也有些人認為「雖然我們沒有自由意志,但是有『自由否決意志』(free won't)。雖然我們沒有辦法控制下意識要做出什麼決定,有些研究人員卻認為我們的大腦意識具有否決權」(p.245)。當我們更加了解別人為什麼與自己如此不同,理解世界並不是給予每個人相等的待遇(公正世界謬誤),我們才能真正找到去改善問題的方法。

  (關於基因決定命運說,作者也提到了1997年的電影千鈞一髮GATTACA,剛好是我也很喜歡的一部電影,雖然劇情節奏略為緩慢,但劇情在當年算是十分特殊,音樂也很棒,還有年輕時的裘德洛、伊森霍克和烏瑪舒曼,超推薦給大家!)
  忍不住手癢來貼個主題曲

  這是一本科普書,都在講實驗室裡發生的事,但真正的核心是告訴我們該如何面對實驗室外的複雜社會:「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特別是我們的孩子,眼前的選擇並不是只有沉淪下去或是力爭上游,應該是力爭上游和受到救助」(p.299)。了解問題為何產生,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緣木求魚歸咎於別人,或一昧指責受困者沒有努力逃離困境。

  我說,這其實是一本偽裝成科普書的哲學聲明吧。

書名:我,為什麼會這樣?:喜歡這些,討厭那些,從生物學、腦科學與心理學解釋我們的喜好、情緒、行為與想法,重啟一趟人類的認識之旅(Pleased to Meet Me: Genes, Germs, and the Curious Forces that Make Us Who We Are)
作者: 比爾.蘇利文(Bill Sullivan)
臉譜出版,2020年六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崎路
26會員
78內容數
小時候從書裡找到世界,長大後從世界回頭梳理人生。
崎路的其他內容
2025/03/30
柯妮可娃的這本《騙局》是2016年出版的書,著實超久以前了。然而騙局從來沒有退流行,反而在這個世代更加猖狂。到底為什麼人這麼容易被騙?人類學不乖嗎?
Thumbnail
2025/03/30
柯妮可娃的這本《騙局》是2016年出版的書,著實超久以前了。然而騙局從來沒有退流行,反而在這個世代更加猖狂。到底為什麼人這麼容易被騙?人類學不乖嗎?
Thumbnail
2025/02/23
你讀過《蒼蠅王》嗎?一群男孩漂流到孤島上,互相爭鬥你死我活、顯示人本性邪惡的故事? 你聽過那個夜深巷弄中一位女子被人追逐攻擊三次直至死亡,附近三十多位目擊者都緘默看著惡行發生的旁觀者故事嗎? 如果你聽過這些故事,你一定知道人類有多可怕。 但羅格˙布雷格曼重新挖掘這些故事後,跟你說,這些都是假的。
Thumbnail
2025/02/23
你讀過《蒼蠅王》嗎?一群男孩漂流到孤島上,互相爭鬥你死我活、顯示人本性邪惡的故事? 你聽過那個夜深巷弄中一位女子被人追逐攻擊三次直至死亡,附近三十多位目擊者都緘默看著惡行發生的旁觀者故事嗎? 如果你聽過這些故事,你一定知道人類有多可怕。 但羅格˙布雷格曼重新挖掘這些故事後,跟你說,這些都是假的。
Thumbnail
2024/11/04
尋找母樹,看起來好似性靈成長的書,但這本書不是要你向內心尋找遺失的什麼。這個母樹不是概念、也不是蓋婭;這個母樹,是誠摯地要說:走進森林裡,你眼前的樹,會照顧圍繞在它身邊的樹、它的子孫、由它自身的種子散播落地長成的樹。 你如果在想:說得簡單,你有證據嗎? 這本書正就給你了你想要的證據。
Thumbnail
2024/11/04
尋找母樹,看起來好似性靈成長的書,但這本書不是要你向內心尋找遺失的什麼。這個母樹不是概念、也不是蓋婭;這個母樹,是誠摯地要說:走進森林裡,你眼前的樹,會照顧圍繞在它身邊的樹、它的子孫、由它自身的種子散播落地長成的樹。 你如果在想:說得簡單,你有證據嗎? 這本書正就給你了你想要的證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感受與想法,是有機會選擇的 會看這本書的起因,確實是標題讓人覺得震撼且強烈。在閱讀後產生的想法是,我們的感受是我們可以選擇的,大腦如果是我的夥伴,那這位夥伴很擅長讓我感覺到恐懼、不安、憂鬱,在這邊突然不禁讓我想起,杜拉拉追婚紀電影裡面的經典台詞,內容大意是:你之所以無從選擇,是因為你選擇了沒有選擇
Thumbnail
感受與想法,是有機會選擇的 會看這本書的起因,確實是標題讓人覺得震撼且強烈。在閱讀後產生的想法是,我們的感受是我們可以選擇的,大腦如果是我的夥伴,那這位夥伴很擅長讓我感覺到恐懼、不安、憂鬱,在這邊突然不禁讓我想起,杜拉拉追婚紀電影裡面的經典台詞,內容大意是:你之所以無從選擇,是因為你選擇了沒有選擇
Thumbnail
#Reading65 閱讀時間:2022.10 閱讀媒介:#kobo電子書 作者:Bill Sullivan 書籍來源:股癌書單 出版社:#臉譜 出版時間:2020.6.2初版 ISBN: 3119862358429 #非小說 #科學 #科學與自然 #科普 #科普漫遊
Thumbnail
#Reading65 閱讀時間:2022.10 閱讀媒介:#kobo電子書 作者:Bill Sullivan 書籍來源:股癌書單 出版社:#臉譜 出版時間:2020.6.2初版 ISBN: 3119862358429 #非小說 #科學 #科學與自然 #科普 #科普漫遊
Thumbnail
情緒是什麼?為什麼我們會有情緒?我們該怎麼控制情緒? 我們習以為常地將情緒分門別類,認為情緒就是外在事件引發的內心感受,試圖找出、區分並定義每一種情緒,以為找到它就能控制它。我們總是告訴自己要控制情緒,不要讓負面情緒爆發出來。但有沒有可能,我要找的東西根本不在我的腦裡?
Thumbnail
情緒是什麼?為什麼我們會有情緒?我們該怎麼控制情緒? 我們習以為常地將情緒分門別類,認為情緒就是外在事件引發的內心感受,試圖找出、區分並定義每一種情緒,以為找到它就能控制它。我們總是告訴自己要控制情緒,不要讓負面情緒爆發出來。但有沒有可能,我要找的東西根本不在我的腦裡?
Thumbnail
一本跨足大腦神經學 生物學 行為學 心理學 基因 以及 演化的重磅書籍 是甚麼樣的差別,能讓人類這種生物,能同時做出自我犧牲,和種族大屠殺? 我們需要一個對 行為 Why? 的解答。 讓我們先放下一切所學,聽聽行為的作者薩波斯基說什麼?
Thumbnail
一本跨足大腦神經學 生物學 行為學 心理學 基因 以及 演化的重磅書籍 是甚麼樣的差別,能讓人類這種生物,能同時做出自我犧牲,和種族大屠殺? 我們需要一個對 行為 Why? 的解答。 讓我們先放下一切所學,聽聽行為的作者薩波斯基說什麼?
Thumbnail
「人生就是你所有抉擇的總和。」 ——卡繆,法國哲學家。 不論年紀如何增長,人們都時常迷失、懷疑自己的價值,卻不知道怎麼做能夠使自己更好,甚至連好的定義是什麼都不清楚。 最近的我也在這樣的漩渦裡,恰好閱讀這本書,得到了啟發。 這本書範圍很廣,每個人閱讀過後肯定都會有不同的重點和見解,以下是我整理出本
Thumbnail
「人生就是你所有抉擇的總和。」 ——卡繆,法國哲學家。 不論年紀如何增長,人們都時常迷失、懷疑自己的價值,卻不知道怎麼做能夠使自己更好,甚至連好的定義是什麼都不清楚。 最近的我也在這樣的漩渦裡,恰好閱讀這本書,得到了啟發。 這本書範圍很廣,每個人閱讀過後肯定都會有不同的重點和見解,以下是我整理出本
Thumbnail
Naassom Azevedo on Unsplash 心境影響想法,容易影響你當時的思想,當然,也更容易關乎你會怎麼想。如果想法是個流程,那肯定是情緒關乎思想,而思想會造出某種想法,而想法就會讓你的心情跟著受到起伏。行為主義者的人們總告訴我,行為的背後是內心的話語牽動我們思想的每一個波動,而波動
Thumbnail
Naassom Azevedo on Unsplash 心境影響想法,容易影響你當時的思想,當然,也更容易關乎你會怎麼想。如果想法是個流程,那肯定是情緒關乎思想,而思想會造出某種想法,而想法就會讓你的心情跟著受到起伏。行為主義者的人們總告訴我,行為的背後是內心的話語牽動我們思想的每一個波動,而波動
Thumbnail
了解了自己的侷限,知道我們無法控制自己能否上癮、憂鬱、政治偏好,不代表我們就應該任由遺傳驅使我們。相反地,這些研究結果應該是要讓我們了解自己,同時了解別人為何與自己不同。在蘇利文的詮釋下,科學研究並沒有找到普世通用的唯一真理,反而讓我們更加清楚現今社會裡為什麼有這麼多歧異,並且從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它。
Thumbnail
了解了自己的侷限,知道我們無法控制自己能否上癮、憂鬱、政治偏好,不代表我們就應該任由遺傳驅使我們。相反地,這些研究結果應該是要讓我們了解自己,同時了解別人為何與自己不同。在蘇利文的詮釋下,科學研究並沒有找到普世通用的唯一真理,反而讓我們更加清楚現今社會裡為什麼有這麼多歧異,並且從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它。
Thumbnail
閱讀、追蹤陳豐偉醫師的《陳豐偉編譯社》專題,你將以更科學理性的觀念,重新看待生活中的七情六慾,明瞭人們行為模式的運作機制。不論是面對感情難題或人際職場,都更有機會可突破思維盲點,建立有效的應對策略。更重要的是,你將一步步建立對於自我和世界的嶄新理解。
Thumbnail
閱讀、追蹤陳豐偉醫師的《陳豐偉編譯社》專題,你將以更科學理性的觀念,重新看待生活中的七情六慾,明瞭人們行為模式的運作機制。不論是面對感情難題或人際職場,都更有機會可突破思維盲點,建立有效的應對策略。更重要的是,你將一步步建立對於自我和世界的嶄新理解。
Thumbnail
心智活動基於生理上的神經系統,並不妨礙我們有意識地斟酌,理性地思考。自由意志是個程度問題。生物的演化讓人類有追求目的、意義的行為,也有道德;文化的演化讓目的、意義更遠大,讓道德更崇高。複雜的生物有複雜的本能,情感驅動種種動機,賦予不同事物、行為不同的價值、重要性,引導生物做「該」做的事。
Thumbnail
心智活動基於生理上的神經系統,並不妨礙我們有意識地斟酌,理性地思考。自由意志是個程度問題。生物的演化讓人類有追求目的、意義的行為,也有道德;文化的演化讓目的、意義更遠大,讓道德更崇高。複雜的生物有複雜的本能,情感驅動種種動機,賦予不同事物、行為不同的價值、重要性,引導生物做「該」做的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