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ce經營中高階獵頭顧問公司超過15年,創業前曾擔任過大型外商以及國內大型企業(員工人數超過千人)人資招募經理,對於招募人資以及獵頭顧問如何篩選履歷表,可說是經驗相當豐富啊。常有上班族好奇的問,自己辛苦撰寫履歷表,也花了不少時間搜尋公司職缺,然後投遞履歷表,為何到了企業人資或是獵頭顧問手上,卻是秒篩履歷?給人感覺不尊重。
有關人資或獵頭以秒篩方式處理履歷,自有其背後道理的。一起來看看Joyce的分析。
首先,先跟各位介紹招募人資的日常工作,帶你一起揭開神秘的面紗。
企業召募人資的日常工作,可說是包羅萬象呢。在職缺開出來之前,通常會經歷所謂的人員編制核准(headcount approval),包含年度預算核准後的新職缺,既有人員離職(自願離職與非自願離職都屬之)後的職缺,既有人員調動或升遷後的職缺,臨時新增的人員編制,組織調整後的人員需求…等等。
等到職缺核定下來,招募人資或HR BP(人資企業夥伴)就會跟用人主管討論定義職缺需求,包含撰寫工作說明書(JD)。接著,便是開始啟動「尋人列車」,透過人力銀行,linkedin,其他社群(例如PPT,或是社團,協會等)的公告,內部員工推薦公告,以及獵頭顧問的聯繫。當然還包含招募人資運用公司的人才資料庫或是主管的人脈,自己的人脈進行後續尋人動作。
公司越大或是越熱門的職缺,通常人資收到的履歷表將如海量般排山倒海而來!
招募人資每天進辦公室打開郵件,可能就有數十封,甚至上百封履歷表投遞進來。這時人資能怎麼做?沒經驗的人資,可能一封一封開啟檔案進行眼球式篩選; 至於有經驗的人資,則早早練就出秒篩履歷的功力了。為何?
1. 多能工角色
招募人資並非只有招募面試工作,還三不五時需要負責一些專案,支援或與其他同事協同合作的專案,有會議要參加或主持,有主管或員工關係要維持,有主管或員工疑問要溝通處理,有勞工法令相關問題要解答等等。忙得很哪!
2. 效率化要求
既然招募人資工作並非只有招募面試,那該如何提升效率?最快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練習秒看履歷表,花個30秒至多1分鐘,快速掃描關鍵字。若看到適合的履歷表則會另外存檔,並進一步聯繫求職者邀約面試,或是轉寄給用人主管,評估是否有興趣面試。
3. 精準度需求
用人主管時間寶貴,也不是整天在進行履歷篩選或面試工作,自然也是秒看履歷。有時甚至連看都不看,便直接交由招募人資先行負責第一關的面試篩選。因此,人資在轉交履歷給用人主管當下,就要考慮到精準度。履歷越接近職缺需求,越符合主管的預期,當然主管的面試興趣就越大。反之,履歷完全不符合職缺需求與主管預期,被主管叨念抱怨的機率也就越大。情況嚴重時,還會被用人主管抗議到高層主管呢。哈哈,這時候的招募人資,能不精準秒篩嗎?
至於,企業招募人資是怎麼過濾履歷的?
通常分為兩大類型,第一種類型是,年資不到3年或是年資更短的小資族,或是社會新鮮人。通常人資會先看學歷,例如學校,科系,研究所或大學畢業,英文程度,或是公司背景。
第二種類型是,年資超過3,4年甚至更資深一點的,人資就會根據履歷表上記載的公司名稱,規模大小,工作資歷長短來認定是否值得約來面試。當然也會根據職稱,穩定與否(Jumpy or not),學歷,英文能力等進行評估。
更有經驗的招募人資,甚至會閱讀履歷表內的工作描述,進一步判別求職者的工作經驗,是否符合新職缺需求,甚至還會順勢檢視履歷表內所撰寫的工作事項,經驗描述,成就描述,是吸引眼球,還是平淡無奇...。畢竟,如前面所述,精準度是招募人資重要的專業職能養成之一。
有人或許會好奇,透過履歷表,招募人資能否看出求職者的個性,或是否具有團隊精神呢?
答案,有可能喔。
有些人的履歷表會附上自我介紹信(cover letter)或自傳,透過這兩類文書,招募人資可以略知一二求職者的個性以及團隊精神。但直接透過履歷表中的一些蛛絲馬跡,其實也可以看出端倪。例如,履歷工作事項的描述,是積極動詞居多,還是平淡詞彙居多; 是I(我我我的名詞,一直出現在履歷表內,還是會使用不同語法來陳述)。這些或多或少凸顯出求職者的個性。
另外,帶領團隊以及帶領專案的時間居多,還是獨立作業時間居多; 自我邀功居多,還是有將成果共享於團隊或同事們之間。當然,有無帶人以及帶領團隊的時間長短,也會是評估指標之一。
有無帶人以及帶領團隊的時間長短,也會是評估指標之一。
總之,無論求職時會遇到經驗不足或是經驗豐富的招募人資,投遞履歷表之前,請務必做到下列事情:
1. 研究好JD(工作說明書),並盤點自己履歷是否與JD需求一致?
2. 詢問認識在應徵公司任職的友人,有哪些重點工作內容以及需求條件?
3. 謹慎投遞履歷,做好適合性評估。亂槍打鳥終會成為被刷掉的理由,怨不得他人。
4. 履歷格式要傳統型,還是創意型,請先搞清楚應徵公司的產業特性,公司文化吧?
5. 履歷謹守1-2頁原則,太多頁,坦別說,人資很不愛看的,主管更不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