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閱讀心得】爛問題不會有好答案,你問對問題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彼得杜拉克曾說:「最危險的,不是提出錯誤的答案,而是提出錯誤的問題,最需要的不是提出正確的答案,而是提出正確的問題。」

《你問對問題了嗎?》為湯馬斯.維戴爾-維德斯柏所著,一位享譽全球的創新與問題解決專家,他在書中舉例: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在我們開始選擇之前,可以先思考一下,電梯很慢,是誰覺得慢?為什麼「覺得」慢?電梯速度真的不夠快嗎?重新拆解問題,我們可以得到另一個解答。


raw-image

既然是因為無聊,那只要讓人不無聊就好了,不是嗎?

raw-image
raw-image

加一台電梯動輒百萬,上述方式大幅低於一台電梯的費用,既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又不用砸大錢,這就是進行重組問題框架的威力:

除了直觀方法外,找出其他更省力有效的方式。


raw-image
raw-image

焦點不同,自然解法也就跟著不同,以電梯案例來看,少說也節省了幾十萬元,足見問對問題的威力!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不曉得大家還記不記得,前陣子少子化的議題被熱烈討論著,有些人說是因為高房價才導致沒人不敢生小孩,也有人說現在物價很高、生活大不易,薪水沒有太多的人都不敢生,以我自己有生兩個小孩的女性來看,只有一個網友的發言比較中肯一些,我將印象中的原因,加上自己的觀點,認為有以下幾點影響現代女性的生育意願:

  • 女性教育水準提高
  • 投入職場比例高
  • 職場對女性懷孕生產相關配套措施不友善
  • 為照顧孩子導致的二度就業使競爭力變低
  • 眼見當了媽媽的朋友們無法維持一定生活品質與娛樂
  • 離婚單親媽媽的生存困境

我很愛小孩,也認為生了小孩之後自己有明顯的成長,但如果重來一次,我不見得會選擇傳統的結婚生子模式(原因很複雜,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嗚呼)

現在的工作環境雖然和幾十年前相比,對女性已大幅友善,但卻仍然不夠,光是員工在育嬰留停後能否真的回到原有崗位,老闆自己都不敢斷言,婚姻中對女性的不友善觀念也還是存在著,就像這次防疫假,男生女生請的比例調出來一看,八成會比例懸殊。

也許你說:「現在都什麼年代了,照顧小孩哪還分男女?」

不巧抱持舊觀念的長輩們還壓在許多媳婦頭上,認為男生的工作比女生重要,女生的價值就是讓男生放心去拚事業,別意外,我之前就親耳聽過這樣的言論。

回到生育率低下的問題,這不是單純房物價高漲的緣故,對於那些不想生的女性來說,整體大環境對女生的壓力,恐怕才是不想生小孩的主因,當然,目前還未深入探討,純粹個人的猜測,只是想讓大家知道,深入研究有沒有別的疏忽原因,這種方式就是「深究框架」。

raw-image

而怎樣算是「打破框架」呢?原本的問題我們很自然想到一夫一妻制的傳統家庭為何不生,我們只能從這找答案嗎?

我們只注意可以生但不想生的人,卻忽略了台灣還有一群雖然生不了,但很想要有自己孩子的人們,如:同性婚姻、身體疾病關係而無法生育等,甚至不想結婚但想要有小孩的女性,他們都希望有小孩,卻因為法規限制而不能擁有,假若更改法律,通過代理孕母,是否就能夠一定程度的挽救低生育率呢?


raw-image

而錯誤的問題不可能得出良好的答案,所以我們需要了解如何「重組問題框架」,而作者針對這點設計了一份表格,能讓團隊或客戶一起重組框架、解決問題:

一、建立框架:問題是什麼?有誰參與?

二、重組問題框架

  • 跳出框架
  • 重新思考目標
  • 檢視亮點
  • 照照鏡子
  • 以他人觀點思考

三、前進:如何維持動力


雖然有些人認為,直接行動就好了啊!何必磨磨蹭蹭的想東想西,沒效率。

當然快速行動會有先行者的優勢,以及產生自己相當積極有作為的錯覺,但在未經考慮、不了解真正問題為何,衝動執行只會增加錯誤機率、增加沉默成本,幸運一點只是從頭來過,糟糕一點將失去原先較好的處境,被錯誤行動推進不可逆的深淵。

不過古語有云:「過猶不及」,和不思考直接行動相比,一直思考不行動,既無法小規模測試想法、更不用說解決問題。


raw-image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書中P.33提供了重組問題框架的三步驟:

  1. 建立問題框架(以及重組框架):決定該把焦點集中在哪裡。
  2. 分析問題:深入研究已選定的問題框架,試著加以量化並了解進一步的細節。
  3. 解決問題:實際開始處理問題;內容包括進行實驗、製作原型、最後實施完整的解決方案


raw-image

為什麼要重複循環呢?個人認為,是因為隨著處理問題的進程推演、加上處理的人不見得只有自己,又或是狀況臨時出現變化,因此須時時對準確定要解決的問題,才能確保順利執行到最後一步,整體來說,學會重組問題框架有很多好處:

raw-image

只是光是學會還不夠,可能會有重要角色(比如客戶、上司、前輩等)不想花時間重組、或是不認同重組過後的問題框架,又該怎麼辦呢?

在這本書後半部提出了多達十五種的應對方式,非常推薦大家買來閱讀,畢竟人生由許多選擇建構而成,而依據問題不同、選項也會不同,可以說問對問題就能提高決策的品質、增加勝率。

和說話一樣,問問題本身不難,但問出好問題就需要學習,多多使用框架表格來練習,相信我們都可以問對問題!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按個愛心讓我知道哦^_^

購書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月見呢喃-avatar-img
2021/07/24
感覺很有收穫,感謝作者分享!
avatar-img
陳沛孺的沙龍
145會員
57內容數
用手繪漫畫型態分享知識心得,每次只講一本書的其中一章節,挑起你對書籍的興趣,一三五更新,和我一起踏入書中世界吧!
陳沛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2/09
自從FB更名為Meta之後,越來越多人認識元宇宙,進而認識區塊鏈、比特幣、NFT等,但願意深入研究的人們相比之下仍是少數,多的是因為看到好多人因虛擬貨幣翻身致富,於是好奇想透過買幣、炒作、玩遊戲來賺錢的投機者,只是在不清楚市場與背後機制就貿然闖入,自然可能會被當成「韭菜」來收割,或是遇上詐騙
Thumbnail
2021/12/09
自從FB更名為Meta之後,越來越多人認識元宇宙,進而認識區塊鏈、比特幣、NFT等,但願意深入研究的人們相比之下仍是少數,多的是因為看到好多人因虛擬貨幣翻身致富,於是好奇想透過買幣、炒作、玩遊戲來賺錢的投機者,只是在不清楚市場與背後機制就貿然闖入,自然可能會被當成「韭菜」來收割,或是遇上詐騙
Thumbnail
2021/12/09
創作者經濟、斜槓等概念興起,越來越多人希望能用興趣來變現過喜歡的生活,因此大家希望在社群媒體上創造聲量,才能吸引人流、進而獲取金流,但目前平台上吸睛的話題早已被講爛、晚期進入者也難以超越前人聲量,加上抄襲、社群媒體演算法影響能見度、創作被抽成種種已是目前常態,感覺變現之路越來越窄,而此時出現了NFT
Thumbnail
2021/12/09
創作者經濟、斜槓等概念興起,越來越多人希望能用興趣來變現過喜歡的生活,因此大家希望在社群媒體上創造聲量,才能吸引人流、進而獲取金流,但目前平台上吸睛的話題早已被講爛、晚期進入者也難以超越前人聲量,加上抄襲、社群媒體演算法影響能見度、創作被抽成種種已是目前常態,感覺變現之路越來越窄,而此時出現了NFT
Thumbnail
2021/11/04
在商業世界中,這是一本人人都需要試著理解的書,怎麼說呢?​ 商業世界是以物易物、以技能換金錢、以oo換xx,總之就是有給有得、交換才能過活的概念,但世界很複雜,並不是給多少就獲得多少,可能給了100只獲得50、20、甚至是負的都有可能... 遊戲規則是什麼呢?我們每個人生活中有許多目標,每個目
Thumbnail
2021/11/04
在商業世界中,這是一本人人都需要試著理解的書,怎麼說呢?​ 商業世界是以物易物、以技能換金錢、以oo換xx,總之就是有給有得、交換才能過活的概念,但世界很複雜,並不是給多少就獲得多少,可能給了100只獲得50、20、甚至是負的都有可能... 遊戲規則是什麼呢?我們每個人生活中有許多目標,每個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重組問題框架、精準決策的創新解決工具」。 藉由這本書,讓人在處理問題時也不亂了步驟,讓人更確切的發現問題點、更冷靜處理問題、更有效率的解決問題。
Thumbnail
「重組問題框架、精準決策的創新解決工具」。 藉由這本書,讓人在處理問題時也不亂了步驟,讓人更確切的發現問題點、更冷靜處理問題、更有效率的解決問題。
Thumbnail
你不能期待每個人都跟你一樣這麼會表達,所以要透過問對問題,來讓別人講出你想聽的答案。要問對問題,除了你自己本身邏輯要清晰之外,還要有邏輯地問......
Thumbnail
你不能期待每個人都跟你一樣這麼會表達,所以要透過問對問題,來讓別人講出你想聽的答案。要問對問題,除了你自己本身邏輯要清晰之外,還要有邏輯地問......
Thumbnail
錯誤的問題比錯誤的答案來的更危險,而為了答案而過度分析是隨之而來的致命關鍵! 你問對問題了嗎? What’s your problem? Thomas Wendell-Wedellsborg著,天下文化出版。 如果有個電梯太慢的問題,一般顯而易見的可能會是,升級馬達,改善停靠演算法或是增裝更多電梯。
Thumbnail
錯誤的問題比錯誤的答案來的更危險,而為了答案而過度分析是隨之而來的致命關鍵! 你問對問題了嗎? What’s your problem? Thomas Wendell-Wedellsborg著,天下文化出版。 如果有個電梯太慢的問題,一般顯而易見的可能會是,升級馬達,改善停靠演算法或是增裝更多電梯。
Thumbnail
某科技公司A先生是開發部門的主管, 每天忙於解決產品開發過程中的問題。 解決A問題產生B問題,解決B問題又引發C問題, 庸庸碌碌的解決層出不窮的問題。 經過Boss老師診療後發現A先生的努力程度100分但「問題解決力」卻是零分。 當我們遇到問題最直覺的方式就是開始解決問題,但其實最大錯誤就在這裡。
Thumbnail
某科技公司A先生是開發部門的主管, 每天忙於解決產品開發過程中的問題。 解決A問題產生B問題,解決B問題又引發C問題, 庸庸碌碌的解決層出不窮的問題。 經過Boss老師診療後發現A先生的努力程度100分但「問題解決力」卻是零分。 當我們遇到問題最直覺的方式就是開始解決問題,但其實最大錯誤就在這裡。
Thumbnail
你有沒有這種經驗:有些問題想解惑,很多人都給了意見,但你就是覺得「少了些什麼」,好像就是沒有人可以給你一個好答案?如果你曾經有這個狀況,很遺憾,可能是問問題的方法需要調整。本文我將分享兩個幫助找到更好解答的實作技巧。
Thumbnail
你有沒有這種經驗:有些問題想解惑,很多人都給了意見,但你就是覺得「少了些什麼」,好像就是沒有人可以給你一個好答案?如果你曾經有這個狀況,很遺憾,可能是問問題的方法需要調整。本文我將分享兩個幫助找到更好解答的實作技巧。
Thumbnail
大企業倒下的背後,也是從「沒有問題」開始的。當大家都認為「有問題主管會處理」的時候,就是自己可以不用帶腦袋來上班的時候。隨著沒帶腦袋的員工越來越多,最終就會導致大企業的"腦死"…
Thumbnail
大企業倒下的背後,也是從「沒有問題」開始的。當大家都認為「有問題主管會處理」的時候,就是自己可以不用帶腦袋來上班的時候。隨著沒帶腦袋的員工越來越多,最終就會導致大企業的"腦死"…
Thumbnail
方向錯了,方法再對也到不了目的地。這本書的核心概念,就是在探討如何找到問題的本質?甚至發現更好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會告訴你四件事:面對問題時,我們可以怎麼做?重組問題框架的三個步驟、五項策略?真實場景中,重組問題框架會面臨的挑戰與對策?以及關於這本書的全息圖製作解析。
Thumbnail
方向錯了,方法再對也到不了目的地。這本書的核心概念,就是在探討如何找到問題的本質?甚至發現更好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會告訴你四件事:面對問題時,我們可以怎麼做?重組問題框架的三個步驟、五項策略?真實場景中,重組問題框架會面臨的挑戰與對策?以及關於這本書的全息圖製作解析。
Thumbnail
彼得杜拉克曾說:「最危險的,不是提出錯誤的答案,而是提出錯誤的問題,最需要的不是提出正確的答案,而是提出正確的問題。」 《你問對問題了嗎?》為湯馬斯.維戴爾-維德斯柏所著,一位享譽全球的創新與問題解決專家,他在書中舉例:
Thumbnail
彼得杜拉克曾說:「最危險的,不是提出錯誤的答案,而是提出錯誤的問題,最需要的不是提出正確的答案,而是提出正確的問題。」 《你問對問題了嗎?》為湯馬斯.維戴爾-維德斯柏所著,一位享譽全球的創新與問題解決專家,他在書中舉例:
Thumbnail
國際級軟體公司的高層這麼評論台灣的人才:「你們台灣人很擅長『解決問題』,所以只要我們有物理問題、數學問題,都會找台灣人進來團隊解決。但研發或設計產品這塊,我們就不需要台灣人了。」因為創新與研發,需要的是「定義問題」的能力。 如何定義問題?《你問對問題了嗎?》要教我們的方法是「重組問題框架」
Thumbnail
國際級軟體公司的高層這麼評論台灣的人才:「你們台灣人很擅長『解決問題』,所以只要我們有物理問題、數學問題,都會找台灣人進來團隊解決。但研發或設計產品這塊,我們就不需要台灣人了。」因為創新與研發,需要的是「定義問題」的能力。 如何定義問題?《你問對問題了嗎?》要教我們的方法是「重組問題框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