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與人系列:抽樣分析的理性與感性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現代經濟學中,「選擇」與「決策」是相當受到重視的研究主題,然而,許多古典經濟人強調的「理性」決策,往往卻不見得能為決策者所接受或採納。畢竟,就如同古羅馬名將凱薩在「內戰記」中所說的:「沒有人願意看到事實的全部,人們往往只希望看到自己想看到的現實」。
凱撒名言
這句話應用在資訊世界亦然。因為許多人沒有能力承擔事實的後果,所以選擇看到自己想看的資訊。這種現象如果是出現在受聽者身上,往往會以「selective attention」(選擇性注意)稱之,但如果是出現在出示資料者身上就很自然地會以「selective representaion」(選擇性呈現)稱之。在此,「選擇性呈現」多數的情況是指出示資料者刻意呈現部分的資料,而未呈現全部的資料,所以讓接受資料的人「以偏概全」,做出錯誤的判斷。
不過,在現代國家治理中,資訊量往往極為龐大,所以,重要幕僚要對決策者呈現出適當的相關資訊本就需要經過一番整理,不宜全部送上。只是,幕僚究竟應當要送上什麼資訊給決策者參考,自然也牽涉到幕僚的判斷,牽涉到決策者與幕僚之間的互動和信賴程度,值得深入探討,但本文想討論的重點是,決策本身最大的困難之一就是我們往往必須要在「資訊不全」的情況下就做決定,於是統計學才有了「抽樣」技術的出現。
大部分決策者都必須學習抽樣。
對於有疑義的菜餚,吃了一口菜覺得不對,最好就不要再繼續吃下去,堅持吃完整盤,再決定這盤菜有沒有問題,未免太遲。政府監測疫情,如果覺得狀況不對,最好就要採取措施應變,堅持等相關數字都失控了再來提升防疫等級,絕對稱不上超前部署。這部分應該屬於大多數人都可以接受的決策常識。
至於抽樣本身,則是可以獨立於決策之外來討論的一門術數。
只是,要討論抽樣,就要討論母群,而這就牽涉到資訊收集者想要收集的資訊是什麼,想要做的決策是什麼。
以民意調查來說,選舉前做民意調查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了解選民的意向或者影響選民投票的意向。所以,如果是單純要了解選民意向,抽樣時,自然就會抽能夠代表全體選民代表的樣本。然而,如果是希望透過調查結果影響選民投票意向,抽樣時自然考慮就要多些,甚至連設計問卷時也要花點心思。這樣,才可以達到原先設定的目標。等資料都跑出來了,再想法修改資料,絕對是下策。
至於疫情調查,既然這是因應疫情所做的調查,自然也要搞清楚相關單位做調查的目的是什麼,然後決定母群是什麼,再決定怎麼抽樣比較好。對於資訊調查機構而言,即使只是要了解一下經過核酸檢測後,有多少人確診,也要了解一下目標母群是什麼?和破口有關的被感染群?還是某一地區的被感染群?還是某一段時間,在某一地區的病毒擴散狀況?或者,更高一層,這些資訊是要用來調控醫護人員的調度、或者研發疫苗或者擬定防疫機制,這些都需要請主事者把問題研究得更徹底一些。
主事者把自己想要問的問題釐清的更清楚一些,自然有助於幕僚從事資訊收集與分析。
主事者自己沒法釐清問題,相關幕僚單位自然無從規劃資料的整理和分析。
從這點看,在台灣新冠疫情中出現的「校正回歸」技術,其實就是技術性的小問題了。如果是擔心因檢驗塞車問題嚇到民眾,那就宣布從今後開始,公布的數據都尚未經過「校正回歸」,只是這樣一來,不但苦了相關的資訊處理人員,也會讓民眾對新公布的數據感到疑惑。
因此還有一種辦法,就是暫停公布幾天,等處理完塞車問題後,再重新公佈全都「校正」過的數據也可以。
關於這點,就如同曾仔細觀察過台灣民眾的統計專家後藤新平所觀察到的:「台灣人是很怕死的」。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沒有公布數據,只要主事者願意示警,很怕死的台灣人基本上應該都是很願意配合防疫的。
這種觀察自然是相對的。不過,比較台日兩國在新冠疫情上的表現,就可以理解,台灣雖然沒有機會主辦奧運,但如果有,在新冠疫情的威脅下,民意調查應該還是會強烈支持停辦奧運吧!
相關文章:日本公衛崩潰
47會員
425內容數
曬書天,好奇地。 文圖連播,播出新識界。 紅柿子在這方小天地不只曬書,也曬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技術發展與人際關係疏離:數位時代的孤獨現象在《孤獨社會》一書中,作者三浦展深入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日益嚴重的孤獨現象,並將其稱為「孤單社會」。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是,數位技術的發展雖然拉近了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的距離,但卻在現實中加劇了人際關係的疏離。本文將觀察和描述技術發展如何影響人際互動,並探討我們如何在數位時代面對孤獨的挑戰。
Thumbnail
avatar
努力的小中產
2024-06-09
論語漫讀(68):仁與恕,一以貫之—一個是核心概念,一個是認知方法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裡仁第四)。 一次給學生講學,孔子直呼曾參說,『曾參呀!我的學問一以貫之!』孔子這話既像打算傳授曾子自己的為學精要,等著曾子發問是什麼『一以貫之』?又像
Thumbnail
avatar
江上小堂
2024-02-03
AI藝術與人類藝術大比拚——為什麼我們更喜歡人類的藝術創作?當今「生成式AI」帶來了AI狂潮,不論是照片、圖片、音樂、影片、文章等,都可以找到相關的AI工具來幫助我們製作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內容作品。然而,人類的藝術創造是否備受AI的威脅?心理學家們又怎麼看待人類藝術作品及AI藝術作品各自所帶給觀者的美感體驗呢? 「巧奪天工」的反思 「藝術
Thumbnail
avatar
yun
2023-10-29
第2話「原因」︱《迷途的小搖錢樹人與甦醒的大王冠》第2話「原因」︱《迷途的小搖錢樹人與甦醒的大王冠》 大王冠:「你為什麼進來了迷宮?」 小搖錢樹人:「我只是在迷宮外面的一個大石頭上坐著休息,然後就被傳送進來了。」 大王冠:「看來你是誤觸了隱藏入口的機關,哈哈哈!你可是因此避開了一堆迷宮怪物,而直達了迷宮的最深處呢!不愧是象徵好運的搖錢樹人!」
Thumbnail
avatar
姚念廣
2023-10-13
第1話「相遇」︱《迷途的小搖錢樹人與甦醒的大王冠》第1話「相遇」︱《迷途的小搖錢樹人與甦醒的大王冠》 大王冠:「感謝你喚醒了我,但是,你會找到我,肯定是在迷宮裡迷路了呢!」 小搖錢樹人:「哇!妳是怎麼知道的?」 大王冠:「因為這個迷宮當初就是設計用來專門封印我的,魔法會讓任何想找到我的人都找不到我,只有不抱任何期望的冒險者才能發現我,這就是這
Thumbnail
avatar
姚念廣
2023-10-03
【美術與同人誌】書籍設計師說說那些有關於在香港出版同人誌的事本熊的「內容變現」方法比較特殊──更正確的說法是,對同樣在動漫圈、宅圈的人來說是正常不過,但對一般大眾來說卻是頗令人難以置信的,所以也許這個「內容變現」方法沒什麼可被參考的價值吧?這個方法就是出版「同人誌」。
Thumbnail
avatar
熊太先森
2022-08-09
《2022世足術語懶人包》世足賽足球術語大盤點,讓你聽得懂直播說什麼2022世足賽 – 足球術語大盤點 足球進攻術語 馬賽迴旋 又稱為”360過人”、”馬拉度過人”、”馬賽輪盤”,是一種足球比賽中進攻球員擺脫對方防守球員的帶球過人技巧,視覺效果十足,並且在進攻上又有著很好的轉向選擇,讓防守者摸不著進攻者要帶球突破的方向。 遠射 Tiki-taka 弧線球 世界波
Thumbnail
avatar
2022卡達世界盃足球賽
2022-04-15
當經理人與數位時代的文章同質性過高,是否還有兩者皆訂閱的必要?身為一個長期訂閱經理人與數位時代的讀者,對於這幾個月來巨思文化集團在電子報上的做法,我想說:我看不到以往「經理人」與「數位科技」的 「Sense」有用心在像我這種透過Email訂閱電子報的觀眾上。 門面有失專業,文章內容與定位不符,恭喜你們得到了許多蹭時事流量的觀眾,失去的只是像我這種少數人種。
Thumbnail
avatar
Patrick.Wong
2021-09-30
近六年成年人口與持照人數於各年齡層組成結構變化為避免在選定目標客群時,避免各自年齡層看似百分比很高,但實際數據一攤開卻有市場規模或選定TA過小的問題發生。 因此本篇針對人口與持照人數的部分,補充兩者各年齡層分佈資料。 最後的結論是,持照人數與人口年紀分佈有相同趨勢。109年開始,撇掉60歲以上的年齡層後,未來五年的最大分佈會落在40到45歲。
Thumbnail
avatar
Patrick.Wong
202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