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與人系列:抽樣分析的理性與感性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現代經濟學中,「選擇」與「決策」是相當受到重視的研究主題,然而,許多古典經濟人強調的「理性」決策,往往卻不見得能為決策者所接受或採納。畢竟,就如同古羅馬名將凱薩在「內戰記」中所說的:「沒有人願意看到事實的全部,人們往往只希望看到自己想看到的現實」。
凱撒名言
這句話應用在資訊世界亦然。因為許多人沒有能力承擔事實的後果,所以選擇看到自己想看的資訊。這種現象如果是出現在受聽者身上,往往會以「selective attention」(選擇性注意)稱之,但如果是出現在出示資料者身上就很自然地會以「selective representaion」(選擇性呈現)稱之。在此,「選擇性呈現」多數的情況是指出示資料者刻意呈現部分的資料,而未呈現全部的資料,所以讓接受資料的人「以偏概全」,做出錯誤的判斷。
不過,在現代國家治理中,資訊量往往極為龐大,所以,重要幕僚要對決策者呈現出適當的相關資訊本就需要經過一番整理,不宜全部送上。只是,幕僚究竟應當要送上什麼資訊給決策者參考,自然也牽涉到幕僚的判斷,牽涉到決策者與幕僚之間的互動和信賴程度,值得深入探討,但本文想討論的重點是,決策本身最大的困難之一就是我們往往必須要在「資訊不全」的情況下就做決定,於是統計學才有了「抽樣」技術的出現。
大部分決策者都必須學習抽樣。
對於有疑義的菜餚,吃了一口菜覺得不對,最好就不要再繼續吃下去,堅持吃完整盤,再決定這盤菜有沒有問題,未免太遲。政府監測疫情,如果覺得狀況不對,最好就要採取措施應變,堅持等相關數字都失控了再來提升防疫等級,絕對稱不上超前部署。這部分應該屬於大多數人都可以接受的決策常識。
至於抽樣本身,則是可以獨立於決策之外來討論的一門術數。
只是,要討論抽樣,就要討論母群,而這就牽涉到資訊收集者想要收集的資訊是什麼,想要做的決策是什麼。
以民意調查來說,選舉前做民意調查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了解選民的意向或者影響選民投票的意向。所以,如果是單純要了解選民意向,抽樣時,自然就會抽能夠代表全體選民代表的樣本。然而,如果是希望透過調查結果影響選民投票意向,抽樣時自然考慮就要多些,甚至連設計問卷時也要花點心思。這樣,才可以達到原先設定的目標。等資料都跑出來了,再想法修改資料,絕對是下策。
至於疫情調查,既然這是因應疫情所做的調查,自然也要搞清楚相關單位做調查的目的是什麼,然後決定母群是什麼,再決定怎麼抽樣比較好。對於資訊調查機構而言,即使只是要了解一下經過核酸檢測後,有多少人確診,也要了解一下目標母群是什麼?和破口有關的被感染群?還是某一地區的被感染群?還是某一段時間,在某一地區的病毒擴散狀況?或者,更高一層,這些資訊是要用來調控醫護人員的調度、或者研發疫苗或者擬定防疫機制,這些都需要請主事者把問題研究得更徹底一些。
主事者把自己想要問的問題釐清的更清楚一些,自然有助於幕僚從事資訊收集與分析。
主事者自己沒法釐清問題,相關幕僚單位自然無從規劃資料的整理和分析。
從這點看,在台灣新冠疫情中出現的「校正回歸」技術,其實就是技術性的小問題了。如果是擔心因檢驗塞車問題嚇到民眾,那就宣布從今後開始,公布的數據都尚未經過「校正回歸」,只是這樣一來,不但苦了相關的資訊處理人員,也會讓民眾對新公布的數據感到疑惑。
因此還有一種辦法,就是暫停公布幾天,等處理完塞車問題後,再重新公佈全都「校正」過的數據也可以。
關於這點,就如同曾仔細觀察過台灣民眾的統計專家後藤新平所觀察到的:「台灣人是很怕死的」。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沒有公布數據,只要主事者願意示警,很怕死的台灣人基本上應該都是很願意配合防疫的。
這種觀察自然是相對的。不過,比較台日兩國在新冠疫情上的表現,就可以理解,台灣雖然沒有機會主辦奧運,但如果有,在新冠疫情的威脅下,民意調查應該還是會強烈支持停辦奧運吧!
相關文章:日本公衛崩潰
avatar-img
52會員
425內容數
曬書天,好奇地。 文圖連播,播出新識界。 紅柿子在這方小天地不只曬書,也曬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大禹王朝的「家天下」開始,「家」一直就是以父系血緣為基礎所建構而出的「經濟體單位」,男子也被視為重要的「田力」,只是,現今女力興起已是趨勢,這股潮流將會創造出何種新的經濟模式,相信也是新世紀的決策者需要密切注意觀察的課題吧!
易經的六十四卦象曾經讓十八世紀的法國金頭腦萊布尼茲(Leibniz,1646-1716)大為興奮,認為易經的二進位顯示了東西方文化的神秘連結。不過,中國人玩易經的辦法和萊布尼茲大不相同。究竟,古人是如何玩易的呢?今人又該如何借助古人玩易的智慧呢?
歐洲的機率學基本上是由熱愛賭博的賭徒熱烈追尋「必勝之道」而誕生的,但是中國向來不缺賭徒和賭戲,為何從沒有想到「機率」這概念呢?也許李清照的「打馬故事」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發。
帕斯卡決定維持信仰上帝後,幫助了波爾羅亞修道院出版了一本書叫「邏輯 ——思考的藝術」,在歐洲的數學圈引起了一定的注意與迴響。但是,出身數字世家的丹尼爾白努利寫了一篇論文表達不同的意見,其中一則賭戲則成了著名的「聖彼得堡悖論」。
這世上到底有無「穩贏不輸」的下注法? 帕斯卡又如何從賭局的誘惑中脫身,決定信仰上帝比較「划算」呢?
 你和朋友投資開公司,說好了生意獲利達到預期目標就開始分利,可是,一段時間後,公司生意尚未達到預期,你的朋友卻說要結束公司,提前拿回資金,這時候,應該要怎麼分配公司所得才算公平呢?如果,你和你的朋友無法達成協議,也許可以請個數字人為你們評估未來吧!只是,數字人是怎麼分析未來的,大家一定要搞清楚喔!
從大禹王朝的「家天下」開始,「家」一直就是以父系血緣為基礎所建構而出的「經濟體單位」,男子也被視為重要的「田力」,只是,現今女力興起已是趨勢,這股潮流將會創造出何種新的經濟模式,相信也是新世紀的決策者需要密切注意觀察的課題吧!
易經的六十四卦象曾經讓十八世紀的法國金頭腦萊布尼茲(Leibniz,1646-1716)大為興奮,認為易經的二進位顯示了東西方文化的神秘連結。不過,中國人玩易經的辦法和萊布尼茲大不相同。究竟,古人是如何玩易的呢?今人又該如何借助古人玩易的智慧呢?
歐洲的機率學基本上是由熱愛賭博的賭徒熱烈追尋「必勝之道」而誕生的,但是中國向來不缺賭徒和賭戲,為何從沒有想到「機率」這概念呢?也許李清照的「打馬故事」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發。
帕斯卡決定維持信仰上帝後,幫助了波爾羅亞修道院出版了一本書叫「邏輯 ——思考的藝術」,在歐洲的數學圈引起了一定的注意與迴響。但是,出身數字世家的丹尼爾白努利寫了一篇論文表達不同的意見,其中一則賭戲則成了著名的「聖彼得堡悖論」。
這世上到底有無「穩贏不輸」的下注法? 帕斯卡又如何從賭局的誘惑中脫身,決定信仰上帝比較「划算」呢?
 你和朋友投資開公司,說好了生意獲利達到預期目標就開始分利,可是,一段時間後,公司生意尚未達到預期,你的朋友卻說要結束公司,提前拿回資金,這時候,應該要怎麼分配公司所得才算公平呢?如果,你和你的朋友無法達成協議,也許可以請個數字人為你們評估未來吧!只是,數字人是怎麼分析未來的,大家一定要搞清楚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其實每天都在做大大小小的決策,小到決定要去巷口買哪一間早餐,大到職涯以及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可能都沒有認真看待這些決策的品質。 為什麼人類下圍棋輸給AI是一件必然的事? 我們的思考方式跟AI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只能看著這一步來決定下一步該做什麼動作,雖然圍棋高手可以推算到好幾步之後的情形,但
判斷力通常是決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評估和理解信息的能力。
Thumbnail
決策 【決策】為規劃的核心。 決策乃是一種過程 (Process) ,首要步驟為【確認問題】。 決策的種類 理性與有限理性決策 理性決策 理性決策包含下列六個前提假設:
我願意犧牲一項次要的需求,去換取一項對我重要的需求,認清了這一點,就容易選擇了。
Thumbnail
每天我們都做無數決策,有些對未來影響深遠。根據《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指出,機率思考可以提升預測未來的能力。美國聯邦國家情報辦公室的研究發現,機率訓練能提升人們的預測準確度,讓人更客觀地評估決策後果。通過機率思考,人們能理性面對不確定性,避免因恐懼或偏見做出錯誤判斷。
在《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前導第三章開頭就提到,「選擇」是很難的一件事。某種程度來說,選擇就是在未知的狀況下「賭一把」。 大部分的人生悲劇,往往來自於當事人在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就做了可能影響後半輩子、數十年的選擇。這讓我想到曾經學長說的「擇你所愛,愛你所擇,只是一句屁話。」
Thumbnail
選擇無所不在,且日益增多。如何從過多的選項中做出明智的決定?本文介紹四種策略,包括字典序排名法、逐步排除法、自訂排行榜與辨識捷思,以幫助讀者克服選擇障礙。此外,文章還引導讀者思考「最大化」與「滿足化」的選擇心態,提供不同觀點,克服選擇帶來的糾結情緒。
Thumbnail
不完全資訊決策對生活中的決策造成,我們該避免不完美的決策讓未來的自己後悔呢?
在台灣,每四年就會有一次總統大選,大家打著民主的招牌實踐自己的公民意識去投票。但究竟是甚麼驅使每個公民做自己認為正確的決定?
Thumbnail
除非你有‘’決策恐懼症‘’(Decidophobia), 或是稱為“選擇困難症”,每個人每一天都會面對各種情況,也都必須做出選擇。差別只是,你是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尤其,面對比較重大的情況時,你會以什麼樣的思維方式來做選擇。 仔細回想過去面對比較重大情況;必須做選擇時,竟然發現自己不愛跟從多數人所愛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其實每天都在做大大小小的決策,小到決定要去巷口買哪一間早餐,大到職涯以及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可能都沒有認真看待這些決策的品質。 為什麼人類下圍棋輸給AI是一件必然的事? 我們的思考方式跟AI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只能看著這一步來決定下一步該做什麼動作,雖然圍棋高手可以推算到好幾步之後的情形,但
判斷力通常是決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評估和理解信息的能力。
Thumbnail
決策 【決策】為規劃的核心。 決策乃是一種過程 (Process) ,首要步驟為【確認問題】。 決策的種類 理性與有限理性決策 理性決策 理性決策包含下列六個前提假設:
我願意犧牲一項次要的需求,去換取一項對我重要的需求,認清了這一點,就容易選擇了。
Thumbnail
每天我們都做無數決策,有些對未來影響深遠。根據《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指出,機率思考可以提升預測未來的能力。美國聯邦國家情報辦公室的研究發現,機率訓練能提升人們的預測準確度,讓人更客觀地評估決策後果。通過機率思考,人們能理性面對不確定性,避免因恐懼或偏見做出錯誤判斷。
在《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前導第三章開頭就提到,「選擇」是很難的一件事。某種程度來說,選擇就是在未知的狀況下「賭一把」。 大部分的人生悲劇,往往來自於當事人在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就做了可能影響後半輩子、數十年的選擇。這讓我想到曾經學長說的「擇你所愛,愛你所擇,只是一句屁話。」
Thumbnail
選擇無所不在,且日益增多。如何從過多的選項中做出明智的決定?本文介紹四種策略,包括字典序排名法、逐步排除法、自訂排行榜與辨識捷思,以幫助讀者克服選擇障礙。此外,文章還引導讀者思考「最大化」與「滿足化」的選擇心態,提供不同觀點,克服選擇帶來的糾結情緒。
Thumbnail
不完全資訊決策對生活中的決策造成,我們該避免不完美的決策讓未來的自己後悔呢?
在台灣,每四年就會有一次總統大選,大家打著民主的招牌實踐自己的公民意識去投票。但究竟是甚麼驅使每個公民做自己認為正確的決定?
Thumbnail
除非你有‘’決策恐懼症‘’(Decidophobia), 或是稱為“選擇困難症”,每個人每一天都會面對各種情況,也都必須做出選擇。差別只是,你是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尤其,面對比較重大的情況時,你會以什麼樣的思維方式來做選擇。 仔細回想過去面對比較重大情況;必須做選擇時,竟然發現自己不愛跟從多數人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