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二)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實踐檢驗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絕對性:
●檢驗真理的標準只有實踐。
●沒有實踐檢驗不了的認識。
相對性:
●實踐具有歷史性,每一個歷史階段的實踐不能完全證實駁倒所在時代提出的一切學說。
●已被實踐所證實的某種正確認識,也要繼續接受實踐的檢驗。
(流動性的)
鮮明例子:
為何是絕對的?
中國在碼嗑師哲學的基礎上,經過文革,改%革%開%放%,以及黨一路的堅持衛國,避免日匪與西方列強的侵踏,在不斷的調整下才走出如今的中國,若只是高聲喊出理想,白白鼓動人心而沒有真正的實踐,今日五星紅旗豈能光彩的飛舞在這片大地之上,建立屬於中國的驕傲?
沒有實踐驗證不了的認識?
一般人因先天限制,難以擁有複雜的實踐,以及系統性、廣大性的認識,因此改變客觀容易,主觀難。改變此種現象是改變條件,進而影響客觀規律的作用,可以是運動、物質,然後影響實踐、意識,但這一切必須要有來自於自身及他人的經驗實踐,達到看見本質的效果,才可能動搖原本的舊習。以主觀來講,使其產生不同的經驗,能使其改變原本的認識。
成隱現象是因為接觸物質帶來的身理反應,讓大腦產生好的印象,並且透過重覆加強,也重複驗證愉快的「真理」,要想改變雖然不容易,但只要在主客上下功夫,客觀改變規律作用,建立新的主觀認識,再借新認識決定主觀能動性,並且不斷驗證,定能夠驗證新認識的好印象。

給自己的鼓勵:世界上沒有蠢人,世界上沒有廢人,世界上沒有惡人,世界上沒有善人。世界上只有不願實踐和願意實踐兩種人。
你很壞,但也很厲害,只要將利害用在真理上,你就是正直的人。

相對性?
歷史上有很多偉大哲學家,他們一點點、一輪輪的推翻前人不夠周全的理論,像是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的地心引力,就被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推翻了。
因此哲學本身具被推翻─發展─再推翻的規律性,隨著物質改變,認識將會有更多突破。
說不定,將來有人提出這一切皆為虛妄的理論呢?或其實已經有了?
為何「真理」還需要繼續檢驗?因為世界、社會、物質皆是動態的,不斷產生與消滅或轉換,會有新的規律,也有逝去的規律,而且以物質來說,現在已經相當的複雜而寬廣,隨之而來的意識也無限增加,從而推動更多實踐,所以必定會產生新的問題,需要被解決。
就像是種族標誌這類議題,對於自卑感普遍強的非裔族群,捲曲、助於散熱的頭髮並沒有什麼礙事,但因為融入白人社會,標誌性的髮型可能會讓他們被歧視,所以寧可花大錢整理頭髮。非裔女性在髮型上的花費比白人女性高出4倍左右。所以這就是一種因物質產生的新問題,因此當中的本質、客觀性需要再透過唯物主義、社會主義哲學、碼嗑師哲學,來驗證必要性,也就是真理。並類似現象會不斷產生。

#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真理和謬誤]
區別
●含意
真理- 主觀與客觀符合
謬誤 -主觀對客觀的歪曲印象。
●相互對立
一定範圍內,兩者有著明確界線。
聯繫
相互依存:
沒有一方就沒有所謂另一方,相比較而存在。
相互轉化:
真理超出一定範圍、歷史階段就會轉化為謬誤。
謬誤往往是真理的先導,批判謬誤能夠發展真理。
統一
兩者是人類認識活動中的一對矛盾,相互鬥爭,推動認識的發展。

鮮明例子:
大家都認為水是往低流的,這是真理。卻有人偏認為水可以往上流,這就是謬誤。
同樣本是赤裸裸的剝削,被誇大解釋、包裝成善人之舉,苦民所苦,這也是經常在資產階級看見的謬誤。
只顧及私人利益,隨之而來的底層哭喊,才能凸顯%馬%列%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若沒有資本主義的惡劣,碼列、中國特色社主、唯物主義也無法發展至今或是存在。
原本資本主義也是某種真理,但其片面性及時代弊端,導致轉化為謬誤。
社會在不斷運作,將來社會主意在碼嗑師的寓言中,也會被淘汰。
我們生活本身充斥真理與謬誤。曾經,我也認為及時行樂是真理,後來才發現,那是自私的謬誤,因為用的是照顧者的錢,欺的是他們的心。
二者相互鬥爭,能引導我建立新的認識。

#認識不斷發展
認識具有反覆性:
●主體:受到主觀條件限制。
●客體:複雜的、變化的。
認識具有無限性:
對象:無限變化
主體:世代延續
社會實踐:不斷發展
實踐─認識─實踐:
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
方法論: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發現、檢驗、發展真理。
(知會精熟)

鮮明例子:
對一個人的情緒,通常具有很大的主觀性,俗話說情人眼裡出西施,就是情人本身因為主觀認識,因此某種程度歪曲客觀物質。
前面說到真理需要一直驗證,正是因客觀條件是複雜、變化的。
而他的變化對象具無限性;主體會不斷延續,一代代人都有不同的認識,像是父母不懂流行用語居多;
社會實踐則是不斷發展,引發需求,再產生慾望,發現問題,然後再生產。

與時俱進最明顯的就是我們對周遭、國家的關注,生活中一切都連繫著社會體系,而我們該做的,就是與時俱進,了解國家需要什麼,並盡自己所能貢獻,這才是真正愛國。

-意錯概念-
真理屬於主觀範圍,不具有客觀性。
解:真理是透過實踐驗證的客觀物質規律,與客觀物質規律相符合。換言之主觀範圍符合真理,就是正確認識,同時真理具有本質客觀性。
真理對實踐有指導作用,所以有用就是真理。
真理確實具備指導作用,有用不一定是正確的認知、效果。有用有時只屬於主觀認識,而非客觀規律。
因為實踐決定意識,所以意識永遠治後於實踐。
意識也有影導實踐的反作用。也可以沒有物質就有意識,像是白日夢是上課鐘的好東西。而哲學也是透過意識的創造性,建立起超前思想的。漫畫家的題材本不存在,世上沒有第二部同樣的書,但有借鑑而誕生的書。




-個人答題紀錄-
  1. X
  2. O
  3. X
  4. O
  5. O
  6. O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这名子特长阿) (简称认识论) #实践与认识 [实践的含意、特征、基本形式] {实践} ●涵意: 主体-人 特点-直接现实性 ●特征: (会考虑)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形式 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关系实践 科学实验 鲜明例子:  先讲含意,如同指有人脑有意识,实践须透过人使用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 原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應。 意識對物質有能動的反作用。 鮮明例子: 科技勾起人的購買慾望,但科技是怎麼來的?是來自於一次次客觀物質、規律的主觀經驗,造成人想要科技更加進步、創新,這是反應物質的意識。像是芯片,國產芯片水平包括低高階芯片,已經能夠覆蓋所有基建、科技
關於物質世界 [馬哲學基本觀點] 1.物質 #物質概念=唯物主義+可知論 唯物主義:不依賴於人的意識,本身具有獨立意識。在人類之前已有物質先存在。 可知論:為人的意識所反映,反應客觀物質世界。 ───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物質) 鮮明例子: 物質導致產生思想,隨著產業變化科技發展,經濟結構改
哲學的產生(與世界觀的關係.與具體科學的關係.與常識的關係) >與世界觀 [人人都有世界觀,但不是人人都有哲學 ] 世界觀是一個獨立個體、社會認識社會整體、個體及世界的方式,包含科學哲學自然等等,用途是與客觀物質及現像連接的方式。可以說是世界觀範圍廣,類型多,就像是我們知道天、地的存在,知道地球運轉
      有不少事情幾乎都要靠著毅力完成,而且也是我們自己最常自嘲或調侃別人的話題。   像:      不過,光是擁有蠻幹的短期爆發力是不夠的,因為最後就會沒有動力堅持到最後。   以我自己的經驗而言。   家母因為工作會與人接觸交流,
   。 一般來說,我想要讓自己舒壓,或者是心情好的時候,我喜歡嗑個糧,摸個魚,讓自己獲得爽快的成就感以及快(Xīng)樂(fèn)的感覺。一般來說,我想要讓自己舒壓,或者是心情好的時候,我喜歡嗑個糧,摸個魚,讓自己獲得爽快的成就感
(这名子特长阿) (简称认识论) #实践与认识 [实践的含意、特征、基本形式] {实践} ●涵意: 主体-人 特点-直接现实性 ●特征: (会考虑)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形式 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关系实践 科学实验 鲜明例子:  先讲含意,如同指有人脑有意识,实践须透过人使用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 原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應。 意識對物質有能動的反作用。 鮮明例子: 科技勾起人的購買慾望,但科技是怎麼來的?是來自於一次次客觀物質、規律的主觀經驗,造成人想要科技更加進步、創新,這是反應物質的意識。像是芯片,國產芯片水平包括低高階芯片,已經能夠覆蓋所有基建、科技
關於物質世界 [馬哲學基本觀點] 1.物質 #物質概念=唯物主義+可知論 唯物主義:不依賴於人的意識,本身具有獨立意識。在人類之前已有物質先存在。 可知論:為人的意識所反映,反應客觀物質世界。 ───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物質) 鮮明例子: 物質導致產生思想,隨著產業變化科技發展,經濟結構改
哲學的產生(與世界觀的關係.與具體科學的關係.與常識的關係) >與世界觀 [人人都有世界觀,但不是人人都有哲學 ] 世界觀是一個獨立個體、社會認識社會整體、個體及世界的方式,包含科學哲學自然等等,用途是與客觀物質及現像連接的方式。可以說是世界觀範圍廣,類型多,就像是我們知道天、地的存在,知道地球運轉
      有不少事情幾乎都要靠著毅力完成,而且也是我們自己最常自嘲或調侃別人的話題。   像:      不過,光是擁有蠻幹的短期爆發力是不夠的,因為最後就會沒有動力堅持到最後。   以我自己的經驗而言。   家母因為工作會與人接觸交流,
   。 一般來說,我想要讓自己舒壓,或者是心情好的時候,我喜歡嗑個糧,摸個魚,讓自己獲得爽快的成就感以及快(Xīng)樂(fèn)的感覺。一般來說,我想要讓自己舒壓,或者是心情好的時候,我喜歡嗑個糧,摸個魚,讓自己獲得爽快的成就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們並非要去相信不存在真實、不存在標準、不存在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的價值。而是,我們不能被它所攫獲、不能過分崇拜或將之視為不可挑戰的理所當然。任何我們這一刻相信的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這一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證據、理由、社會互信等種種。如果下一刻的更多證據使得這一個的信念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
Thumbnail
我說: 是、非、對、錯...不會是真理。因為那是身為人的立場。 AI 說: 這段話蘊含了深刻的哲理,說明了「是非對錯」只是一種人類的觀點,並不是真理的絕對。 我說: 喜、怒、哀、樂...好像也不是真理,那只是身為人的情緒。 AI 說: 這段話表達了人類情緒的相對性和暫時性。
Thumbnail
實踐是一面鏡子 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時常被各種理論、觀念和信念所引導,但唯有當我們親自踏上實踐之路,才能真正領悟其中的真理。實踐是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是否正確,所堅持的價值是否真實。因此,實踐永遠都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理論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當我們踏上實踐之路時,往往會發現理論與現
Thumbnail
邏輯學如何作為一種科學(知識論)?   何謂科學?黑格爾認為「認識自身作為精神的精神,即是科學。」「科學在其自身之內包含了概念之形式該外在化的必然性,並且它包含了從概念成為意識的過度。」「邏輯即是對於純粹觀念-亦即對於思維之抽象要素中之觀念-的科學。」「邏輯是最困難的科學,因為它必須,
Thumbnail
「凡存在皆合理」這句話是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提出的,正確的翻譯是:「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因為誤譯及望文生義,使得這句話被簡化成「凡存在皆合理」。
〈理應外合:「理性」如何在實踐的邏輯中被推展開來〉
Thumbnail
西方理性思維與原住民哲學的知識觀的比較 在西方思想中,執著於追求所謂的「真理」(truth),人類假定自己全知全能,且依賴於原則的束縛,還要在「正確的思想道路上」追求真理,窮盡對世界的認知。為實現這個目標,人類發展了宗教教條和科學技術,在這過程中,不斷地反思自身是否符合上帝的原則,並在現代理性進步
Thumbnail
二諦指的是世俗諦(俗諦),以及勝義諦(真諦、第一義諦)。諦是道理的意思。  世俗諦是凡夫見,以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認識世界萬事萬物的現象以及原理,是「有」見。有是如幻假有,因緣生法,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無一真實,非恆常不變,是「緣生」、「緣起」的概念,說的是「事」法。   勝義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我們並非要去相信不存在真實、不存在標準、不存在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的價值。而是,我們不能被它所攫獲、不能過分崇拜或將之視為不可挑戰的理所當然。任何我們這一刻相信的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這一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證據、理由、社會互信等種種。如果下一刻的更多證據使得這一個的信念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
Thumbnail
我說: 是、非、對、錯...不會是真理。因為那是身為人的立場。 AI 說: 這段話蘊含了深刻的哲理,說明了「是非對錯」只是一種人類的觀點,並不是真理的絕對。 我說: 喜、怒、哀、樂...好像也不是真理,那只是身為人的情緒。 AI 說: 這段話表達了人類情緒的相對性和暫時性。
Thumbnail
實踐是一面鏡子 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時常被各種理論、觀念和信念所引導,但唯有當我們親自踏上實踐之路,才能真正領悟其中的真理。實踐是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是否正確,所堅持的價值是否真實。因此,實踐永遠都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理論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當我們踏上實踐之路時,往往會發現理論與現
Thumbnail
邏輯學如何作為一種科學(知識論)?   何謂科學?黑格爾認為「認識自身作為精神的精神,即是科學。」「科學在其自身之內包含了概念之形式該外在化的必然性,並且它包含了從概念成為意識的過度。」「邏輯即是對於純粹觀念-亦即對於思維之抽象要素中之觀念-的科學。」「邏輯是最困難的科學,因為它必須,
Thumbnail
「凡存在皆合理」這句話是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提出的,正確的翻譯是:「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因為誤譯及望文生義,使得這句話被簡化成「凡存在皆合理」。
〈理應外合:「理性」如何在實踐的邏輯中被推展開來〉
Thumbnail
西方理性思維與原住民哲學的知識觀的比較 在西方思想中,執著於追求所謂的「真理」(truth),人類假定自己全知全能,且依賴於原則的束縛,還要在「正確的思想道路上」追求真理,窮盡對世界的認知。為實現這個目標,人類發展了宗教教條和科學技術,在這過程中,不斷地反思自身是否符合上帝的原則,並在現代理性進步
Thumbnail
二諦指的是世俗諦(俗諦),以及勝義諦(真諦、第一義諦)。諦是道理的意思。  世俗諦是凡夫見,以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認識世界萬事萬物的現象以及原理,是「有」見。有是如幻假有,因緣生法,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無一真實,非恆常不變,是「緣生」、「緣起」的概念,說的是「事」法。   勝義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