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唯物論(三)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
原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應。
意識對物質有能動的反作用。
鮮明例子:
科技勾起人的購買慾望,但科技是怎麼來的?是來自於一次次客觀物質、規律的主觀經驗,造成人想要科技更加進步、創新,這是反應物質的意識。像是芯片,國產芯片水平包括低高階芯片,已經能夠覆蓋所有基建、科技、基地台以及行動裝置,也就是28nm的芯片,也有一定的效能與實力。
而類似於14nm這種高端技術的芯片,是基於「求強」、「求快」的末端需求,資產端則是基於追求壟斷、特殊,所以研發突破性技術。這就是一是對物質的反作用。

#客觀規律和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係
客觀規律決定主觀能動性,人的主觀意識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鮮明例子:
有一次沒有美工刀,要拆包裹,一時心急,手直接位在岔開的刀片上。因此滿手番茄醬。
因為銳物能切割,因此選擇使用剪刀兒非其他工具,這是客觀規律導致我的認知,及行動。
而害怕疼痛,盡量不用剪刀開箱,是基於主觀能動性產生改變條件,進而影響規律作用。
決定不再使用剪刀開箱是主觀意識的反作用。

#方法論
主觀符合客觀;把按客觀規律辦事和發揮意識的能動性結合起來。
鮮明例子:
最鮮明的就是佐佑派差異,因為佑派中是個體利益,行動目標在於個體,又唯心主意也是較重視自我,而:屬於佐派碼嗑失主義、社%會%主%義、中%國特%色設%會%主%意,就是將觀察到的資產結構根本問題,剝削的解方,融合到當今社會局勢,外來侵犯,並規劃如十四五的一系列目標。
某菸廠招收高學歷人才做高薪低階工作,不符合共同建設國家的意識能動性,原本就是為邁向*共*產主*義而努力,國家依照生產客觀規律,需要人才提升國力,解決困境。這是原本的辦事方法及發揮意識,但此種現象會導致某種程度的失衡。

#反對
●宿命論
●無所作為
●唯意識論
鮮明例子:
我這一生就是歹命,無可改變;天生具備天分,是上天對他的恩賜
宿命變成無可改變,而辯證唯物論不是如此,一切皆有規律,只要去改變條件,就能改變規律的作用。
而擋的領導則是亂世中的穩建高山、指路明燈。無所作為則是因素命不可改,而覺得不能改變。
鷹醬總是想著兔子居心不良,總是密謀害他,而且為人差勁。那兔子一定真的是如此,好像都不需要親眼看見,鷹醬神通廣大通通知道!(好傢伙
透過意識就認為自己能夠改變物質,就是過於強調意識,這也不是唯心辯證論的觀點,客觀上作用也不是如此,就算你覺得自己很重要很厲害,客觀的群眾也不需要你(好了夠了。

-易錯觀點-
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就是辯證關係
解:物質決定意識,僅是唯物主義的觀點;而辯證唯物主義則是一事會反作用於物質。
客觀規律和主觀能動性也是辯證關係
解:同理。主觀能動性反作用於客觀規律,才是唯物辯證法。
意識就是主觀能動性
解:沒有太大區別。差別在意是沒有發揮就不是主觀能動性,但可以將其等同的。

1.X
2.X
3.(無)


唯物辯證法簡易圖解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關於物質世界 [馬哲學基本觀點] 1.物質 #物質概念=唯物主義+可知論 唯物主義:不依賴於人的意識,本身具有獨立意識。在人類之前已有物質先存在。 可知論:為人的意識所反映,反應客觀物質世界。 ───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物質) 鮮明例子: 物質導致產生思想,隨著產業變化科技發展,經濟結構改
哲學的產生(與世界觀的關係.與具體科學的關係.與常識的關係) >與世界觀 [人人都有世界觀,但不是人人都有哲學 ] 世界觀是一個獨立個體、社會認識社會整體、個體及世界的方式,包含科學哲學自然等等,用途是與客觀物質及現像連接的方式。可以說是世界觀範圍廣,類型多,就像是我們知道天、地的存在,知道地球運轉
      有不少事情幾乎都要靠著毅力完成,而且也是我們自己最常自嘲或調侃別人的話題。   像:      不過,光是擁有蠻幹的短期爆發力是不夠的,因為最後就會沒有動力堅持到最後。   以我自己的經驗而言。   家母因為工作會與人接觸交流,
   。 一般來說,我想要讓自己舒壓,或者是心情好的時候,我喜歡嗑個糧,摸個魚,讓自己獲得爽快的成就感以及快(Xīng)樂(fèn)的感覺。一般來說,我想要讓自己舒壓,或者是心情好的時候,我喜歡嗑個糧,摸個魚,讓自己獲得爽快的成就感
雖然也許不少人有抱東西睡覺的習慣,有或者對於觸覺各有好惡,有的不排斥不熟悉的觸感,有的不喜歡碰觸到討厭的觸感。而討厭與不討厭之間,以我自己的經驗,想到也覺得習慣這種東西真是不可思議。   從之前的短漫各位應該知道了,我在某種程度上克服了這方面的潔癖,並不
      在不少影視作品裡面,像是動漫或是電影,有一種表現手法,是將實有物體破碎成無數微小粒子,或者是由粒子重新組合成形體,也許會用來表達強大力量的彙集,摯愛之人的離去,她/他散成無法捉住的粉末,不能在此拼湊回熟悉的樣子或,抽象絢麗的景象;在自然界當中,像是高山的迷霧,讓人涼爽的水霧,還有成群保護
關於物質世界 [馬哲學基本觀點] 1.物質 #物質概念=唯物主義+可知論 唯物主義:不依賴於人的意識,本身具有獨立意識。在人類之前已有物質先存在。 可知論:為人的意識所反映,反應客觀物質世界。 ───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物質) 鮮明例子: 物質導致產生思想,隨著產業變化科技發展,經濟結構改
哲學的產生(與世界觀的關係.與具體科學的關係.與常識的關係) >與世界觀 [人人都有世界觀,但不是人人都有哲學 ] 世界觀是一個獨立個體、社會認識社會整體、個體及世界的方式,包含科學哲學自然等等,用途是與客觀物質及現像連接的方式。可以說是世界觀範圍廣,類型多,就像是我們知道天、地的存在,知道地球運轉
      有不少事情幾乎都要靠著毅力完成,而且也是我們自己最常自嘲或調侃別人的話題。   像:      不過,光是擁有蠻幹的短期爆發力是不夠的,因為最後就會沒有動力堅持到最後。   以我自己的經驗而言。   家母因為工作會與人接觸交流,
   。 一般來說,我想要讓自己舒壓,或者是心情好的時候,我喜歡嗑個糧,摸個魚,讓自己獲得爽快的成就感以及快(Xīng)樂(fèn)的感覺。一般來說,我想要讓自己舒壓,或者是心情好的時候,我喜歡嗑個糧,摸個魚,讓自己獲得爽快的成就感
雖然也許不少人有抱東西睡覺的習慣,有或者對於觸覺各有好惡,有的不排斥不熟悉的觸感,有的不喜歡碰觸到討厭的觸感。而討厭與不討厭之間,以我自己的經驗,想到也覺得習慣這種東西真是不可思議。   從之前的短漫各位應該知道了,我在某種程度上克服了這方面的潔癖,並不
      在不少影視作品裡面,像是動漫或是電影,有一種表現手法,是將實有物體破碎成無數微小粒子,或者是由粒子重新組合成形體,也許會用來表達強大力量的彙集,摯愛之人的離去,她/他散成無法捉住的粉末,不能在此拼湊回熟悉的樣子或,抽象絢麗的景象;在自然界當中,像是高山的迷霧,讓人涼爽的水霧,還有成群保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個是嚴格的科學,另一個則涉及主觀體驗——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和哲學家們開始探索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交集。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進一步思考,我們可以邁向更為全面的宇宙觀,重新定義我們在這個多維宇宙中的位置。
Thumbnail
  我們並非要去相信不存在真實、不存在標準、不存在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的價值。而是,我們不能被它所攫獲、不能過分崇拜或將之視為不可挑戰的理所當然。任何我們這一刻相信的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這一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證據、理由、社會互信等種種。如果下一刻的更多證據使得這一個的信念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
Thumbnail
這世間萬象,如一幅瑰麗錦繡,卻非天外飛來之物,而是心神幻化之景。此境非冷酷堅實,乃心靈之鏡,映照自身之影。試想,宇宙洪荒,非大爆炸之聲而起,而是眾生一嘆,意識交融之響。 人心念力,如畫家揮毫,描繪眼前世界。渴慕陽光,則金芒灑落;心生畏懼,則陰影幢幢。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意識和物質之間的關係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物質是一切的基礎,意識只是物質世界中的一種現象。這種觀點被稱為物質主義或實證主義。根據這一觀點,我們的思維、感受和意志都是由大腦中的物理和化學過程決定的。 另一方面,也有些人相信意識是超越物質的存在。他們認為,物質世界可能只是一
Thumbnail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究竟是什麼?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仍是未解之謎。不過,某些理論和概念或許能夠提供一些線索。其中一個概念是「統一場」的想法,即宇宙中所有現象都是互相連結的,源自於單一的基本實體。這個場跨越了物質、能量、空間和時間(MEST)的傳統範疇,形成了現實的統一描述。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主觀性、脈絡和情境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和行銷策略。透過融合主觀、脈絡和情境的思維方式,提高行銷成功機率。
Thumbnail
意識與物質,或說心物,是一元還是二元的呢?很多人誤以為,心物二元是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 Descartes)所提出的,於是陷入思考心物如何產生關係的問題。但其實笛卡爾在後來發明的「解析幾何」中,明確的表示了所有的物質都能夠用數學來表達;而數學是非物質的存在,是屬於心靈的,因為就算沒有物質,
Thumbnail
一個小小的想法與信念都有可能影響自己的一生,如正念冥想與吸引力法則,可以幫助人在思考及判斷上更清晰明確。本文分享了作者的生活哲學和心得感受,並提到如何面對困境時改變心態,希望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量子,影響心態的小小想法。
〈理應外合:「理性」如何在實踐的邏輯中被推展開來〉
Thumbnail
不是老天喜歡整人, 所以倒了一拖拉庫的無常來整你。 無常,就像是天賜的疫苗。 當你碰到壞的事情,是無常,會過去。 好的事情也是,是無常,會過去。 保持「無常」的思維,你的心才不會被困住,你才能把握當下。 苦也好、樂也好, 人根本的問題在於「思維」, 我們一輩子的主導,就是自己的心
Thumbnail
一個是嚴格的科學,另一個則涉及主觀體驗——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和哲學家們開始探索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交集。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進一步思考,我們可以邁向更為全面的宇宙觀,重新定義我們在這個多維宇宙中的位置。
Thumbnail
  我們並非要去相信不存在真實、不存在標準、不存在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的價值。而是,我們不能被它所攫獲、不能過分崇拜或將之視為不可挑戰的理所當然。任何我們這一刻相信的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這一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證據、理由、社會互信等種種。如果下一刻的更多證據使得這一個的信念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
Thumbnail
這世間萬象,如一幅瑰麗錦繡,卻非天外飛來之物,而是心神幻化之景。此境非冷酷堅實,乃心靈之鏡,映照自身之影。試想,宇宙洪荒,非大爆炸之聲而起,而是眾生一嘆,意識交融之響。 人心念力,如畫家揮毫,描繪眼前世界。渴慕陽光,則金芒灑落;心生畏懼,則陰影幢幢。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意識和物質之間的關係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物質是一切的基礎,意識只是物質世界中的一種現象。這種觀點被稱為物質主義或實證主義。根據這一觀點,我們的思維、感受和意志都是由大腦中的物理和化學過程決定的。 另一方面,也有些人相信意識是超越物質的存在。他們認為,物質世界可能只是一
Thumbnail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究竟是什麼?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仍是未解之謎。不過,某些理論和概念或許能夠提供一些線索。其中一個概念是「統一場」的想法,即宇宙中所有現象都是互相連結的,源自於單一的基本實體。這個場跨越了物質、能量、空間和時間(MEST)的傳統範疇,形成了現實的統一描述。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主觀性、脈絡和情境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和行銷策略。透過融合主觀、脈絡和情境的思維方式,提高行銷成功機率。
Thumbnail
意識與物質,或說心物,是一元還是二元的呢?很多人誤以為,心物二元是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 Descartes)所提出的,於是陷入思考心物如何產生關係的問題。但其實笛卡爾在後來發明的「解析幾何」中,明確的表示了所有的物質都能夠用數學來表達;而數學是非物質的存在,是屬於心靈的,因為就算沒有物質,
Thumbnail
一個小小的想法與信念都有可能影響自己的一生,如正念冥想與吸引力法則,可以幫助人在思考及判斷上更清晰明確。本文分享了作者的生活哲學和心得感受,並提到如何面對困境時改變心態,希望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量子,影響心態的小小想法。
〈理應外合:「理性」如何在實踐的邏輯中被推展開來〉
Thumbnail
不是老天喜歡整人, 所以倒了一拖拉庫的無常來整你。 無常,就像是天賜的疫苗。 當你碰到壞的事情,是無常,會過去。 好的事情也是,是無常,會過去。 保持「無常」的思維,你的心才不會被困住,你才能把握當下。 苦也好、樂也好, 人根本的問題在於「思維」, 我們一輩子的主導,就是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