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早睡早起心情好

2021/06/1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睡眠時間」與「情緒健康」的關係,一直是腦神經科學與精神醫學領域關注的重點之一。過去已有研究發現,「夜貓子」與「輪班工作者」,罹患憂鬱症的機會比「早睡早起者」高了許多(即使整體睡眠時間相同)。
然而由於缺乏「量化」研究,臨床醫師們最感到困擾的疑惑是:到底要「提早多久」上床睡覺才能改善情緒?又能改善情緒到什麼「程度」?
這就是本研究要回答的問題。
本研究五月底刊登於JAMA Psychiatry,Impact factor高達17.471,是所有精神醫學相關期刊(共計155本)中排名第二高的。之所以能刊載於精神醫學權威期刊的原因是:研究對象高達84萬人,而且比對了他們的「基因資料」與「睡眠」、「情緒」之關係。
先補充說明:每個人天生的「睡眠節律」(chronotype,或翻譯為「時型」)各有不同,有早鳥型,也有夜貓型。根據研究,有超過340個與睡眠相關的基因,對我們的睡眠偏好(喜歡、習慣早睡或晚睡)影響佔比約12~42%。其他影響因素則包括生活型態、工作型態、身心健康狀況等。
結論如下: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010,收錄於此專題與 Premium 專區
NT/
439 篇文章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賴仕涵
賴仕涵
*經歷:國泰醫院身心科醫師,敦南心診所院長。 *專長:橫向及跳躍思考,全面性整合思考。兼具心理學、精神醫學背景,看診超過萬人實務經驗。廣泛涉獵身心靈理論,如整合理論、奇蹟課程、奧修、賽斯等。 *寫作內容:心理學、精神醫學、感情、婚姻、教養、旅遊、財經、小說。 *夢想:提升人類心靈層次、進而改變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