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下個月的銷售方案請大家各提出一點想法。」 「請各位同仁規劃一下手上的客戶名單,擬定銷售的推廣方法。」 「請各位同事用自身專業看一下這個專案怎麼樣?或是哪裡可以調整。」 誰的職場生涯上沒聽過這些台詞超過數百次,再想想,後來這些討論的結果後續又是如何發展的呢? 沒錯,就是你想的那樣,把大家召集起來開會討論,結果通常就是按照原方案進行,看似民主的會議過程,其實只是一個一個說服在座所有人的真專制行為,這也是很多白領階級最後選擇安靜做事的主要原因。 「安靜」可以明哲保身、可以找到生存空間,雖然沒有太過突出的貢獻,但起碼可以持續的穩定工作內容,不會被貼上意見過多的標籤。 一旦時間久了,很有可能會被認定沒有向心力、沒有團隊組織觀念,對於公司事務沒有積極參與,不具備狼性的特質,然後開始被約談、被關注,此時不論你說甚麼,基本上都無法改變任何結果。這就是台灣職場特有的文化產物,假民主、真專制,最後再把鍋甩到你身上。 對於這樣普遍的職場文化,我們可以做些甚麼去改變其他人對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