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筆記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作新刊,從新得力!
原载http://blog.udn.com/mobile/hamenzu001/6985688
那些為我們所獨有的,使我們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感覺,往往只是電光石火的一瞬,要是我們不懂得抓住和品嚐這一瞬,我們便沒有成長,也沒有興奮。
──Eric Hoffer : The True Bliever
靜思筆記
※ 古人云:「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回春的景象,已然於消融的冰雪裡,緩緩而增;新變的意氣,更在風和日暖、鶯啼燕語間,悄然而生。這是大地之春「默示」給人們的、最有意思的「信息」。
※ 在目前這種「人手一機」的盛況下,「手機符號」已成另類語言,成為傳達訊息的工具;在網路的虛擬世界,不少「非文字符號」,同樣發揮了消除電腦硬體的冰冷、快速傳情達意的功能。符號的使用,乃人類了不起的創造。只要是約定俗成,就沒有是否破壞現有「語言、文字系統」的問題。當然,它的前提是:語言學家、文字史家絕不能偷懶,他們必須不斷傳承文字符號、記錄語言環境的實況,讓後世的人知道,過去的世代,這些文字符號是在怎樣的狀況下、怎麼被使用的!
※ 很多人慨歎孤獨,其實孤獨很好。唐君毅先生曾說:「在群眾之中,你生活在當代;在孤獨中,你生活於所有時代。」又說:「孤獨的一個人,在一個人與莫有之間,蘊藏著無限。」這自然指的是精神生活了。孤獨使人更有機會探索內在心靈與外部世界,神交更多智慧長者,如此,孤獨的人更應慶幸自己的孤獨了!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擁有無限豐富的可能性。
※在價值多元、各行各業飛快發展的時空環境,冷靜觀照,深入思考、審慎以對,是唯一的出路。前賢的訓誨、聖人的教條,對於自我出處,固有一定的意義;佛道聖域、天堂樂園,或許也能鼓舞生活的勇氣;英雄事蹟、豪傑事業,對於尋常百姓來說,卻實在遙不可及。而離脫痛苦,快樂度日,畢竟還多數人卑微的願望。看到不少人過的很不快樂,事實上,他們的收入增加、家庭圓滿、人際關係說不上惡劣,但他就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也許,留下方寸之地,一小塊專屬自我的空間,緬懷過去、盱衡未來,冷靜面對自我,尋求「自我實踐」之道,應該也可以是一條「離苦得樂」的捷徑。
※阿姜‧查說:「我們是為了不要再生而生。」、「當一個人不了解死時,生活會很煩惱。」、「死是緊緊地捱著呼吸的。」乍聽之下,非常悚動,也難接受;可是仔細想想,事實不正是如此嗎?過完此生,就此「了脫生死,永離輪迴」,是不少修行人終極的願望。因為在世俗的生活中,的確有太多太多的煩惱了,煩惱還使人們進一步地墮落。從死亡去觀照生命意義,的確是一個折伏煩惱的最佳方法。想想:生死都捱得這麼近,提昇自己都來不及了,還有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煩惱嗎?!
※借助於別人的點染與移化,固然可以逐漸洞明事理,但是終究缺乏主導的力量,只能獲得有限的成長;不如透過自我覺知與省悟來得可靠與穩健。環境因素的模塑與挑激,雖然也可以提昇心靈境界,可是,假若自身缺乏自我開拓的能力;則其心靈提昇,也仍有限度。
※「真相最大的敵人往往不是謊言─一個故意製造的不誠實;而是虛構─一個不真實,卻有說服力,緊纏著不放的虛構故事。」約翰‧甘迺迪如是說。
我是在E. Loftus & K.Ketcham合著的The Myth of Repressed Memory(洪蘭教授中譯名為:《記憶與創憶》)一書見到這句話。這一本書的作者,對於記憶有傑出的研究成果,有感於心理分析師對於壓抑記憶不可思議的挖掘,造成很多家庭受到虛假記憶的傷害,以致家破人亡,因此寫下這本探索記憶真相的書。
就作者的研究,記憶不是電腦磁片或是排列整齊的檔案櫃,記憶並非常駐大腦,隨時等待人們去提取。人的心靈其實是脆弱的,易受滲透的,她有一個妙喻:「把你的心靈想像成一盆水,每一個記憶就好像一匙牛奶攪入這一盆清水之中。每一個人的心,包含幾千幾萬個這種糢糊不清的記憶。我們之中,有誰敢說他可以將清水中的牛奶,分離出來?」記憶是一個重新建構的過程,其中混含了事實與虛象。記憶的特性─延展性─隨著時間而改變;時間過得越久,記憶的改變就越多;而扭曲或變形,就可預期了。新事件持續在發生,心靈就一直將新事實和細節添加進來,原來的記憶就變形、走樣了。「選擇」和「故意避免」是個很關鍵的問題。不管是被壓抑和潛意識的記憶,它所找回來的「真相」,其實是很主觀的東西。
有了以上的認知,當你身邊的人「想」起了一件事,荒謬突梯卻言之鑿鑿時,就不要跟他的「記憶」起舞了;因為,這中間已經有了他未必自覺的「創憶」成分在內!
※正如同把恨字當作口頭禪的人,內心所懷未必是恨;往往口口聲聲是愛的人,根本不懂得愛!愛,應是包容、諒解,而不是支配、佔有。不正確的所謂愛,帶給人的是驚悚和壓力,使人喘不過氣來。不正確的愛,只會自毀毀人。
※誨謗之所以比稱讚更接近真實,原因或許是:毀謗你之前一定對你有過一番檢視,而在稱讚你之前,往往只對你看個輪廓而已。所謂「不計毀譽」,也許可以這樣理解:若真有缺失讓人指摘,這是值得高興的事,怎能對他怒目相向?!反之,既然對方看得不真切,他的稱讚,也只有一笑置之了!
※滿懷仇怨如何自我提昇?弘一法師說:「怒宜實力消融,過宜細心檢點。」小心在怨怒之中,自毀靈性。怨怒之心理負擔其實是非常沉重的─這也就是心懷怨怒者身體總是比較差的原因。懺悔是卸下這份重擔的辦法。只可惜,大多數的人太重視「顏面」這個假相,不敢面對殘缺的自己,所以,懺悔也就成為知易行難的修養法門。
※台灣吳尊賢基金會在電視媒體上播出一則勸世箴言:「輕視,是給別人最嚴重的暗傷。」這句話的用意,在勸人寬容、謙和,以便使人際關係更加和諧。但是,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因為價值取向的分岐所造成的衝突,是無法避免的。輕視別人不過是在表達一種價值態度,只要是一個有價值自覺而且心靈自主的人,都不免與別人比較,並作出種種價值評判。輕視別人,是自覺價值取捨比別人高明。但是,真的如此嗎?這恐怕是個自由心證、無從客觀察考的事。既然價值評判無日無之,最安全的辦法是:儘量從多元的角度出發,同時,只要涉及人倫關係,就最好將這種評判置諸心中,絕口不洩漏出來,這樣,也就不會給人「最嚴重的內傷」了!
※看別人的論文,是如何利用解析的工具,如何建立事理的關聯,如何構造觀念的系統,如何作正確的評斷。每一種工具,都親自拿來試試,以便了解其性能;任何事理,都將它建立關聯,以便形成自己的思想系統。平日讀書,是作觀念的庫存;實際寫作,則為適時出料,改造成附加價值高的產物。如此,才不致使那些曾經撼動心靈的觀念,失去活力,寖假成為呆料。
※封閉的自我充滿了懷疑,也充滿了自信。他相信人間的一切思想與觀念都不是絕對真實的,都有待自己的評估與檢證。凡未經自己認可的,都視為應該打倒。一種浮夸虛矯的作風,成為他的生命的基調;他將自己零散的知見,推擴到所接觸的一切領域,強人所難地要人接受。將自己的妄誕解釋成超凡;將別人的聰明,視為無足輕重的巧智。這樣的生命形態,不但不能隨時間的綿延而成長,反而會逐漸變成斷裂無根的存在。
※經由人的感覺經驗,可以歸納出知識;通過人的理性,可以演繹出知識;利用冥想直覺,可以直悟出知識;透過信仰,也可以獲致神啟或靈思。西洋哲學史上對於如何獲得知識,作如是解。但是,感覺經驗有其時空限制,理性能力,有被情感干擾之虞,冥想直覺又不免逸出知識領域,而信仰又侷限於特定對象,種種認知途逕,都有限定;如此說來,拘泥一偏,都不圓至,那麼最好的認知途徑,應是綜包兼賅的。
※朱熹〈鵝湖寺和陸子壽詩〉有云;「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實在道盡為學的奧秘。首先,說明了學問無過時之問題。任何舊學,既經重詁,必能加深了解的層次,使自己的理解更加細密;而新知的增進,拓展了視界,必能使自己的思想更為深沉。其次,啟示了舊學與新知不可偏頗。舊學是前人所遺,必有其意義與價值;新知雖為異軍突起,未嘗不是從舊學中發軔。`一個胸懷博大的人,總是視野廣闊,新舊並蓄的。
※在學業或事業上有成就的人,大半懂得「不下廢棋」道理,他們的心思,都已投注到偉大的目標上,因此,他們不浪費生命於無意義又無裨益的事情上。經濟,是他們生活的藝術;堅持,是他們行為的美德。心甘情願選擇,無怨無悔承受;終能塑造自我,完成自我,成為自足自得的人。
※真正聰明的人,能夠動察事理的機微,卻不一定事事明白究竟;愚蠢的人,才斤斤計較瑣細之事,而誤以為聰明。當一個人的心思,都已投入細事,自然目光如豆,無法高瞻遠矚。因此,打算作個聰明人,最好養成不伺察的心理習慣,如此,才有足夠的心靈空間去抉擇判斷,洞燭人情事理。
※支配慾與佔有慾是孿生兄弟,因為好支配他人,所以,會覺得一切都應該佔有。弔詭的是─支配慾強的人,除了孤獨,什麼都佔有不了。
※什麼是快樂?有人窮理為樂,有人盡性為樂,有人執迷小道為樂,有人逞口腹之欲為樂,有人刺激官能為樂。如就效能來講,原不必對致樂的手段第其甲乙;但就快樂的等級和層次言,還是應該追求可高可深、可大可久的快樂,以免快樂遞減或透支生命。快樂的哲理基礎是自我實現與完成他人,心理基礎是滿足與適意。宋‧蘇轍在《武昌九曲亭記》說:「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為悅。」惟適意方為得意,惟得意堪能滿足,由滿足方生快樂。如何才能適意呢?蘇轍又說:「惟其無愧於中,無求於外而姑寓焉。」這樣說來,不跂不求,無恩無怨,其間有樂存焉。
※辨識力是判斷的基礎,創造的動因。缺乏辨識力的人,彷彿缺了門牙,豈止有損容顏?!辨識力表現在定義與釐清事理的能力上。一個善於定義的人,必是辨識力高強的人;三言兩語就能廓清混沌,指出事物所屬範疇,其辨識力不容忽視。作為一個學者,尤應具備辨識力;擁有強大辨識力的人,無異擁有敏銳的探礦器,能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探知:何者為智識的活線,何者只是知識的死物。
※對別人的批評越多、要求越多或不滿越多─很弔詭的是─給自己帶來的痛苦也越多。
※人事容許欺偽,天道純屬精誠。在人事上討得便宜,在天道上自有虧缺。世俗生活風光得意,不免心靈放失,性分招損。今人不云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人間儘多這種微妙的收支相抵,損益平衡。所以,一個人最重要的考慮應是:在追求世俗的榮光之際,有無付出過高的代價。
※患難中也要喜樂,疫情中也要開開心心,收入減少也要感謝主,因為,现實減低了奢華的誘因,對於有格調、有志氣的人,反而激發了我們創造新價值、展開新生活的潛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0K會員
540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退而不休,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的其他內容
王美玥的洗墨心法研究展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靜思筆記|化解憂生之嗟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靜思筆記|虛壹而靜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收到黃雅莉教授新書有感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隨筆》進化致富本能的「金錢猛獁象」:7步驟逆轉價值思維,遠離「自毀式用錢行為」,世代財富不泡沫化的金錢腳本金錢與生活態度息息相關,財務思維不一定能夠複製貼上,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本次閱讀的進化致富本能的「金錢猛獁象」,從古代人類史開始探討我們的祖先如何在資源匱乏的環境中求生存,以及這些生存的本能在現代中如何影響我們的金錢行為。透過這些歷史和心理
Thumbnail
avatar
Hank,資產累積之路
2024-06-12
吳思敬【詩的發現】演講筆記解析何謂詩、詩的靈感與創作詩。
Thumbnail
avatar
木天心
2024-06-06
《用經營公司的思維,經營你的人生》課程筆記這篇文章是關於一堂線上課程《用經營公司的思維,經營你的人生》的分享和心得。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引導思考個人的「願景」和「優勢」,以及從經營公司的五個面向來重新整理生活。作者分享了為什麼決定購買這門課程,以及課程中讓他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和難以執行的部分。
Thumbnail
avatar
工程師媽媽Mia的躺平人生
2024-02-20
【閱讀筆記#036】《思維進化》:升級腦袋,你所需要知道的四件事「成功因素」也不過是造成結果的一部份而已,還有很多因素是我們沒有考慮進去或是忽略的。更多的是,其中的關鍵要素,我們並不具備。 跟著《思維進化》,讓腦袋進化。
Thumbnail
avatar
Nin
2023-12-20
《孫子兵法》流傳千年的競爭哲學思維,比你所想的更遠更實用 孫子兵法最初的理念固然是讓各國君主將領在領兵作戰時能有更好的方向,增加取勝的機率,但其實通篇許多都是求不戰或是慎戰,目的是減低國家損失以及傷亡,在每一步教戰下所追求的理想終是和平,兵法在現今社會裡已不再狹窄定義只能作用於戰爭上,而是可以靈活運用在政治、社會經濟、各種人際關係裡,只要善於使用網路、衛星
Thumbnail
avatar
茱莉亞
2023-11-12
冷靜思擇,重新出發 我老了,只想遠離是非,安分念佛。此外,也不能多說什麼。您該選擇什麼法門去修學,就依您的直覺與觀察去判斷吧,我也只是順自己的意而行,沒甚麼特殊"見聞"要發表。
Thumbnail
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2022-09-18
avatar
PY CHEN 人生花滿院
2022-08-01
「為什麼我能力比你強,卻賺的比你少?」多維度思維,組合出你的競爭優勢 – 組合力 運動員生涯規劃你是不是曾有過這樣的感覺 : 為什麼我專業比他厲害,賺的錢卻比他少? 這世界是不是不尊重專業? 沒有去思考這個世界需要什麼、也沒有機會認識自己的天賦與興趣、甚至沒衡量過自己在市場上的價值定位在哪裡,這都是很危險的事。 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不能成為第一,那就創造一個新的品類,成為唯一
Thumbnail
avatar
盧郁婷
202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