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支持,是最好的療癒藥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作者/李庭芝
「言語暴力」施加在孩子身上的影響比較幽微,不像肢體暴力(體罰)容易造成肉眼看得見的傷害,加上孩子說自己被老師罵的時候,大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往往是自己孩子不乖而受到老師責備,等到發現原來是不當的語言暴力時,孩子多半已經默默承受好一段時間了。
家長該怎麼應對孩子的狀況呢?翁教授說:「重建内在支援絕對是最重要的。」在前面的文章有提到,孩子會花多久的時間進入習得無助、放棄的封閉狀態,取決於他的内在支援充不充裕。如果孩子已經感覺到受傷,内在支援──例如來自父母的陪伴與支持──就會是復原的重要養分。

父母的支援很重要

儘管孩子可能是在一開始犯了某些過錯,才會受到不當的對待,即使如此,爸媽也應該要全盤考慮孩子所在的整體環境與狀況。例如他可能在教室裡已經受到過多的矯正或責罵,這時父母再加入責罵的行列,很容易讓小孩子更感受到自己的孤立無援,對周遭的人更失去信任。
「家長無論如何在第一時間都需要去想到的是,這時候小朋友他所能擁有的内在支援,可能是很缺乏的。所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重建跟小朋友的連結,就是讓小朋友覺得在情緒上面是受到支持的。行為上面不一定支持,但是情緒上面是受到支持的。傾聽發生了什麼事情、瞭解孩子因為這件事情形成了什麼樣的情緒,我覺得就會是家長很重要的工作。」
也有一些事情是可以提醒孩子自我復健的,「我們可能心理學上就會說『防止他自己内在的結構毀掉』,內在結構就是自己對於自己的理解與信任。那對自己的理解包括是自己有喜歡的人、喜歡的事情、喜歡的經驗,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的事、覺得自己可以做得很好的東西。這些就象徵了我結構的強度。」
「那這些東西可能會在很強烈的辱罵中,有被威脅、甚至破壞的可能性,所以針對小朋友自身的話,我們就是要防止這種內在破壞的事情發生。」例如提醒自己有能夠做得很好的事情,提醒自己值得擁有品質好的食物、音樂、人際關係等等,爸媽可以肯定孩子所擁有的這些認知與美好事物,是他本來就有的,外在辱罵的聲音並不會破壞這些他原本就有的東西,藉由這樣的方式,先鞏固孩子内在的穩定性。

看到同學受害,也可能會形成「目睹創傷」

除了正在受到言語暴力的孩子之外,如果是在公開的場合,那麼在旁邊看著同學受到不當對待的孩子,也有可能會形成「目睹創傷」──雖然自己並不是被施暴的對象,但還是陷入恐懼的狀態,擔心自己就會是下一個受害者。
面對這樣子的情况,還是應該優先處理孩子自身的狀態,翁教授說:「目睹的孩子,其實是進入的是一種,我們叫做『妄想式的恐懼』裡頭,就是雖然被攻擊的不是自己,但自己其實在那個可能性裡,所以我覺得應該要先處理的是他的這個恐懼。」爸媽可以透過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心情,是不是感覺到被威脅?感覺到什麼樣的狀態或經驗?孩子可能會需要重複確認自己的安全,就像是做惡夢,爸媽會安慰他那是想像的,其實並不會真的發生。但是必須要有第一步是把事情說出來。
說出來之後,就可以和孩子確認,是不是害怕這會發生在你身上呢?和孩子保證自己會盡量不讓恐怖的事情發生,如果不幸發生了也會和他站在同一邊。在孩子自身的安全感確認之後,可以跟他談談還可以做什麼,「剛剛說過受暴者可能會進入被孤立的負向循環裡頭,所以會需要去鼓勵目睹的同學,如果他願意成為受暴者的支持,用他們覺得可以的形式,然後去支持他的連結。可能就是班上傳個小紙條,或者下課去說一句話,這樣子。」

為什麼老師要這樣做?

不過,如果想從根本解決言語暴力的問題,難免會好奇,老師為什麼會想用惡毒的言語來傷害孩子?關於這個問題,翁教授表示,這可能很難有確切的答案,但是在華人文化當中,例如「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慈母多敗兒」等俗諺裡面,還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其實在我們文化裡面,一直有種很根深抵固的關係就是:『你對孩子嚴格,就是對孩子好的一種方式。』但是,他很可能會過當。」翁教授說。也就是說,我們眼中的施暴者,很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甚至會覺得這是在為了小孩好,因為自己也是這樣才長成一個夠好的大人;或是認為小孩沒有抗壓性,而自己正在透過這樣的方式訓練他。但這樣做的老師常常沒有注意到,並不是每個孩子的內在支援都足夠強健,足以讓他撐過這樣的「訓練」。
另外還有一個可能性是,這樣做可以在管理上面比較方便。前面提過的寒蟬效應、殺雞儆猴,犧牲一些孩子就可以讓全班恐懼,進而易於服從、守秩序,在過去學生權利不彰的年代,尤其是許多老師喜歡使用的管理手段,現在仍可時不時看見。
想讓老師或成人改變辱罵的行為或習慣,是目前一個很困難的挑戰。「我覺得要停止辱罵行為持續形成孩子的壓力,會需要很多倡導,就是跟老師說,你這樣的言語可能對小朋友形成什麼樣的影響,他們可能會必須要去知道。會習慣用語言暴力去面對別人的人,他可能也經歷過很多語言暴力,那他可能會覺得這種語言暴力真的是他成長的標準。」
要改變這樣的風氣,可以分成從上到下與從下到上。從上到下,可以藉由定期的提醒、宣導,教師的輔導知能研習去強調言語暴力對孩子的自我造成什麼傷害;從下到上,老師的朋輩、同事之間能刻彼此有所提醒、有共識的話,也能夠藉由形成正向風氣,來彼此支持。
翁教授也提醒,就象學生會藉由封閉來保護自己,老師口出惡言可能是基於同樣的心情,「我覺得老師會想要去攻擊,其實相當程度也反應出了自己的內在當中,也有一定隔離跟孤立。那如果我們同樣用剛剛討論學生的態度,去看這個老師的話,他勢必也有那種很匱乏的內在支援,那老師自己的連結其實就會很重要。」

孩子對自己有信心,才能有成長的力量

從上面的父母自救建議來看,其實可以呼應到上一篇文章所說的:「言語暴力是對孩子自我狀態的否定。」我們需要一再提醒受傷的孩子,他還是有擅長的事情、可以喜歡的事情,反過來說,也就是言語暴力破壞了他對自己的信任,不再相信自己有擅長的事情、可以喜歡的事情。可以說,言語暴力就像是心靈的體罰,讓孩子的思考、情緒當中,每分每秒都運轉著那些扎痛人的傷害。
這些對自己的信任與理解,就像是孩子成長的養分,切斷了養分,孩子只能將自己封閉起來,以保護自己不受傷害。身為大人,我們可以選擇不斷傷害孩子與自己的連結,看看是否會有一些存活下來;但我們也可以好好守護每個孩子與自己的連結,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平安健康地長大成人。
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 366 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32內容數
過去於《人本教育札記》撰寫的文章集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夜霧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言語暴力」聽起來似乎是個有點抽象的詞彙,畢竟連碰也沒碰到,是能造成什麼傷害?只要使出老生常談的「不要理他」大絕招,什麼言語暴力的,根本就不會對人產生影響。這樣說倒有點小看了言語暴力的威力,以及施暴者的決心與創意了。
「言語暴力」聽起來似乎是個有點抽象的詞彙,畢竟連碰也沒碰到,是能造成什麼傷害?只要使出老生常談的「不要理他」大絕招,什麼言語暴力的,根本就不會對人產生影響。這樣說倒有點小看了言語暴力的威力,以及施暴者的決心與創意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當孩子表達對老師的不喜歡或抗拒時,家長或許感到困惑和無助。但是,這種情況並不少見,而且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孩子處理這種情緒,改善他們和老師之間的關係。本文提供了三項應對策略,讓家長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情緒,並促進孩子和老師之間的理解和信任。
「老實說,處理父母的問題,會比處理孩子的問題更加麻煩得多。我們可以 設法改變孩子,卻很難改變孩子的父母。如果父母不肯跟著改變,要讓孩子確 實改過自新,就會非常困難」~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   作者接觸過很多犯罪的少年,很多時候都是出自於父母管教太多或是忽略的狀態,甚至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Thumbnail
你的孩子今天真正想告訴你什麼? 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孩子遭受欺負的跡象往往被忽視,從突然對學校失去興趣到不明原因的物品損壞,孩子這些微妙的變化可能是求助的隱秘訊號。 本文提供幾個不易被察覺的跡象,幫助父母識破孩子心中隱形的傷痛。閱讀全文,讓我們一同為孩子撐起一片更陽光的天空。 識破隱形的傷
Thumbnail
最近,臺北市某高中情障生攻擊老師事件引發社會對情障生教育的反思。這篇文章探討了同儕學習如何能幫助情障生克服攻擊性問題。透過案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給出了教師如何善用班級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如何幫助班上的情障孩子的一些建議。並以作者自身經驗來分享如何處理情障生的問題。
Thumbnail
臺北市某高中發生特教生上課攻擊老師事件,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本文從心理學家的觀點,探討了早期幹預對治療潛在自閉症患者的效果、情緒障礙的攻擊性行為來自父母的遺傳等觀點,並提出了幫助孩子正確情緒控制的建議。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當孩子表達對老師的不喜歡或抗拒時,家長或許感到困惑和無助。但是,這種情況並不少見,而且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孩子處理這種情緒,改善他們和老師之間的關係。本文提供了三項應對策略,讓家長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情緒,並促進孩子和老師之間的理解和信任。
「老實說,處理父母的問題,會比處理孩子的問題更加麻煩得多。我們可以 設法改變孩子,卻很難改變孩子的父母。如果父母不肯跟著改變,要讓孩子確 實改過自新,就會非常困難」~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   作者接觸過很多犯罪的少年,很多時候都是出自於父母管教太多或是忽略的狀態,甚至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Thumbnail
你的孩子今天真正想告訴你什麼? 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孩子遭受欺負的跡象往往被忽視,從突然對學校失去興趣到不明原因的物品損壞,孩子這些微妙的變化可能是求助的隱秘訊號。 本文提供幾個不易被察覺的跡象,幫助父母識破孩子心中隱形的傷痛。閱讀全文,讓我們一同為孩子撐起一片更陽光的天空。 識破隱形的傷
Thumbnail
最近,臺北市某高中情障生攻擊老師事件引發社會對情障生教育的反思。這篇文章探討了同儕學習如何能幫助情障生克服攻擊性問題。透過案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給出了教師如何善用班級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如何幫助班上的情障孩子的一些建議。並以作者自身經驗來分享如何處理情障生的問題。
Thumbnail
臺北市某高中發生特教生上課攻擊老師事件,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本文從心理學家的觀點,探討了早期幹預對治療潛在自閉症患者的效果、情緒障礙的攻擊性行為來自父母的遺傳等觀點,並提出了幫助孩子正確情緒控制的建議。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