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再過一個禮拜就要讀國中了!看來壓力的到來還真快,真不知之後的我會很忙碌嗎?很累?還是......但其實這種壓力跟大人在公司的壓力完全不一樣呢!
在小學或國中,我們學生都認為考試是最痛苦、最有壓力的事,不過事實上,我們會有這些想法是來自大人,為甚麼呢?因為父母的上一代就是這麼教他們的"要考第一名、要考一百分,甚麼都要做到最好,沒做到就不是乖孩子!"這種想法代代流傳下來了,幾乎每個家庭都是吧?所以這壓力其實沒那麼嚴重的!
在出社會之後,我們會發現許多不同發現。在公司,壓力很大,你如果是做工程師的,你有可能隨時要有心理準備,因為你上司說不定突然找你過去罵,這就慘了!更嚴重的是,你根本沒做錯,是別個人,卻因為某些因素,導致你失業"滾蛋"這真的很可憐。在設計名牌衣服的工作,雖然你擁有自己的想法,可最高階的人沒那麼想,會想你從新設計,就因為某個動作導致他們不喜歡,真的哀透了!
最後我們應該體諒自己的父母,畢竟他們承受了許多的壓力,有些可能是家庭,有些是工作上,因此我們學生真的不該說我們壓力有多大!

還會有下一個關於家庭壓力的文章,不要錯過!

avatar-img
17會員
13內容數
關於生活周遭事物的文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之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身邊的老師常叫我們要體諒父母,課本也一樣,但到底為甚麼要體諒啊? 最近媽媽從放防疫假開始,就一直跟父親爭吵,一吵就是好幾天"一哭二鬧三上吊"但我慢慢長大,也了解了母親的痛苦,或許我以前不該討厭他的!許多家庭的小孩都認為母親好兇、好嚴格、很莫名其妙,可是這一切都是錯的,每個家庭的母親都得擔任著背起
真正的友誼總是知道對方的需求,體諒對方,互相幫忙的!而不是只有仗著自己的身分去當別人的跟班(朋友)。 朋友是甚麼呢?朋友是會和我們有同樣的共同點,有共同的話題聊。有一次,我和我的同班同學陳**變成好朋友,剛分班就變朋友!?太厲害了!其實是因為我們先前友在同一個社團上課過,還發現我們兩興趣超像的,漸漸
我們身邊的老師常叫我們要體諒父母,課本也一樣,但到底為甚麼要體諒啊? 最近媽媽從放防疫假開始,就一直跟父親爭吵,一吵就是好幾天"一哭二鬧三上吊"但我慢慢長大,也了解了母親的痛苦,或許我以前不該討厭他的!許多家庭的小孩都認為母親好兇、好嚴格、很莫名其妙,可是這一切都是錯的,每個家庭的母親都得擔任著背起
真正的友誼總是知道對方的需求,體諒對方,互相幫忙的!而不是只有仗著自己的身分去當別人的跟班(朋友)。 朋友是甚麼呢?朋友是會和我們有同樣的共同點,有共同的話題聊。有一次,我和我的同班同學陳**變成好朋友,剛分班就變朋友!?太厲害了!其實是因為我們先前友在同一個社團上課過,還發現我們兩興趣超像的,漸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現在正值畢業季,很多大學生從學生轉為準社會人。 不知道大家對待業中的壓力有多大呢?對於僑生留在臺灣找工作來說,簽證、家庭和生活等不同壓力下,著實不輕。這篇文章探討僑生畢業後找工作的壓力和心路歷程。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臨近期末考了,我發現了我面臨考試時候的模式。壓力能幫助我把事情做完,但產出的結果不一定會是100分,有可能是80分或60分,或是運氣好可能拿100分,是很運氣的成分在裡面。回想一下過往,
Thumbnail
國中會考結束後,家長和學生們充滿焦慮,對於前途和錢途感到不安。 焦慮原因包括路徑依賴、對孩子特質的不瞭解以及對未來社會發展的未知。 家長期待孩子走上安穩的道路,但忽視了孩子自身的特質,這可能導致孩子的眼界被限縮,最後只會走上家長規劃的單行道。
Thumbnail
但越是不逼小孩,反而對自己的要求會更嚴苛。我自己很有感觸。 家裡人對自己沒什麼要求,反倒是自己快把自己期望放得很高,好像不做點什麼就會對不起他們一樣,這樣其實給自己壓力很大。 別人是父母給孩子壓力,我們這樣子是自己為難自己。 明明父母也是希望孩子開心,卻不停的想往上爬,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寬恕,而感到愧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不同身分、不同階段都會遇到辛苦和挑戰。研究生們在期末時面臨著水深火熱的考試和任務,內心常伴隨著自我批評和自卑感。然而,他們努力完成自己的責任,同時也互相照顧和支持。這條路上,有夥伴的陪伴顯得格外重要,他們共同努力、共同抱怨,但也一起前行。希望能夠順利渡過這學期,並在挑戰中茁壯成長。
Thumbnail
在一個高中學校裡,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給了學生們巨大的壓力。 小明是一個用功的學生,他每天都在努力學習,但隨著考試日期的逼近,他感覺到壓力越來越大,情緒也變得越來越焦慮。
因執行一個研究計畫的機緣,進入一年級班級觀察學童,短短七日的觀察,與可愛的孩子們的互動讓我格外深刻,因為過往工作,我接觸的多為成人與長輩,因為工作關係和一群孩子相處還是頭一次,感覺很新鮮,加上自己距離國小的時代已久遠,有種重返校園時的感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思考如何應對兒子們進入青春期後,回想起自己在青春期的壓力和經歷。作者提到了對學業的壓力和對父母期望的反思,以及對兒子們的期望和希望。文章主要關注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培養良好的環境,以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面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反應以及處理相關問題是老師工作中最棘手的部分。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老師在處理學生考試行為時的經歷,以及她對自己處理方式的懷疑和反思。文章中提到了處理學生情緒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學生接受度的進步,以及未來方向。
Thumbnail
一般在校的學習成果, 小考啊、段考啊什麼的, 家長與老師會較集中火力擔心「那些考不好的學生們」---怎麼成績一直上不去呢? 但是, 在模擬考啊、學測啊的時候, 段考時擔心低分群考太低,模考時, 家長與老師就又會改為較集中火力擔心「那些排名前面的學生們」---怎麼成績不能再更上去呢?。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現在正值畢業季,很多大學生從學生轉為準社會人。 不知道大家對待業中的壓力有多大呢?對於僑生留在臺灣找工作來說,簽證、家庭和生活等不同壓力下,著實不輕。這篇文章探討僑生畢業後找工作的壓力和心路歷程。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臨近期末考了,我發現了我面臨考試時候的模式。壓力能幫助我把事情做完,但產出的結果不一定會是100分,有可能是80分或60分,或是運氣好可能拿100分,是很運氣的成分在裡面。回想一下過往,
Thumbnail
國中會考結束後,家長和學生們充滿焦慮,對於前途和錢途感到不安。 焦慮原因包括路徑依賴、對孩子特質的不瞭解以及對未來社會發展的未知。 家長期待孩子走上安穩的道路,但忽視了孩子自身的特質,這可能導致孩子的眼界被限縮,最後只會走上家長規劃的單行道。
Thumbnail
但越是不逼小孩,反而對自己的要求會更嚴苛。我自己很有感觸。 家裡人對自己沒什麼要求,反倒是自己快把自己期望放得很高,好像不做點什麼就會對不起他們一樣,這樣其實給自己壓力很大。 別人是父母給孩子壓力,我們這樣子是自己為難自己。 明明父母也是希望孩子開心,卻不停的想往上爬,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寬恕,而感到愧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不同身分、不同階段都會遇到辛苦和挑戰。研究生們在期末時面臨著水深火熱的考試和任務,內心常伴隨著自我批評和自卑感。然而,他們努力完成自己的責任,同時也互相照顧和支持。這條路上,有夥伴的陪伴顯得格外重要,他們共同努力、共同抱怨,但也一起前行。希望能夠順利渡過這學期,並在挑戰中茁壯成長。
Thumbnail
在一個高中學校裡,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給了學生們巨大的壓力。 小明是一個用功的學生,他每天都在努力學習,但隨著考試日期的逼近,他感覺到壓力越來越大,情緒也變得越來越焦慮。
因執行一個研究計畫的機緣,進入一年級班級觀察學童,短短七日的觀察,與可愛的孩子們的互動讓我格外深刻,因為過往工作,我接觸的多為成人與長輩,因為工作關係和一群孩子相處還是頭一次,感覺很新鮮,加上自己距離國小的時代已久遠,有種重返校園時的感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思考如何應對兒子們進入青春期後,回想起自己在青春期的壓力和經歷。作者提到了對學業的壓力和對父母期望的反思,以及對兒子們的期望和希望。文章主要關注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培養良好的環境,以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面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反應以及處理相關問題是老師工作中最棘手的部分。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老師在處理學生考試行為時的經歷,以及她對自己處理方式的懷疑和反思。文章中提到了處理學生情緒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學生接受度的進步,以及未來方向。
Thumbnail
一般在校的學習成果, 小考啊、段考啊什麼的, 家長與老師會較集中火力擔心「那些考不好的學生們」---怎麼成績一直上不去呢? 但是, 在模擬考啊、學測啊的時候, 段考時擔心低分群考太低,模考時, 家長與老師就又會改為較集中火力擔心「那些排名前面的學生們」---怎麼成績不能再更上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