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外頭陰雨綿綿的,我正在辦公室如火如荼的趕著寫服務的紀錄,突然間 ─ 有人大喊:「廖小姐外找」,我心想,這個時間我並沒有約個案阿,到底是誰呢?轉頭一看,兩個穿著防風大衣、戴著帽子的母女指名要找我,其實第一時間我有點認不太出來,走近一看,「原來是小瑩阿!」我心裡默默的想起她的故事。
小瑩是大學夜校學生,當初媽媽和她來找我,原本要求想安排進入庇護工場,因為她白天沒事做,晚上才要念書,後來媽媽上網查詢後,覺得進入庇護工場好像蠻適合小瑩的狀況,就一起過來瞭解看看。第一時間知道她們的想法後,我並沒有馬上否決她們,還是先依照標準的流程,先理解她們的狀況和需求,而除了當天的面談之外,後來我又和小瑩另外約了幾次的討論,在經過綜合評估後,考量她的體耐力、時間規劃、家長期望等因素,最後我建議小瑩能以學校的工讀為優先,也提供她尋找工讀機會的管道,後來更直接收到她的回饋,告訴我她已經錄取工讀的機會了...。
在這樣的天氣裡,小瑩特地找了媽媽一起過來,原來是想要送我一份小禮物,以感謝我花時間給她的協助,雖然我後來還是婉拒了她們的心意,但看著她們頻頻點頭向我道謝、離開的背影,心底卻是暖呼呼的。說實話,不論是對哪位個案,初次來訪的時候,我一定都是帶著好奇心好好瞭解他的能力、背景、以及需求,白話說,能力和態度是我最重視的兩項因素。
我會透過幾次的面談概略的將個案按照這兩項因素分成能力好、態度佳(動機高);能力好、態度低(動機低);能力弱、態度佳;能力弱、態度低。主要是這四種類型,原則上,能力會決定可以就業的職位(職場)類型,態度則很大程度的影響了後續我會不會安排就業服務員協助的意願。能力好、動機高的個案,通常很快我就會安排資源協助求職,或是簡單提供個資源,個案也能自己找到工作;能力低、動機也低的個案,通常我心裡可能會有底,就業的機率真的非常低。而能力跟態度這兩項因素中,態度(動機)又尤其是我特別重視的項目,因為我們要服務的個案真的很多,即使個案的能力很一般,但只要他真的有心想改變,我都會全力的想法、設法協助他就業、或是提供合適的資源、職涯規劃...等。
但針對部分「被爸媽要求來的」、根本就不想改變現狀的服務對象,在前期花時間了解狀況和需求外之後,如果服務對象在我的建議之下,仍表現出可有可無、或消極配合的樣子,那我就會選擇先把這個 case 放到一旁,趕快把我的時間、資源投入到其他改變動機高的服務對象身上。因為,時間和資源真的有限,我能做的是盡量協助、盡可能幫助多一點有需要的人,有點像是業務(sales)一樣,我能提供解決方案,但需要你願意和我一起完成目標,如果你沒有投入的意願,我也不希望勉強你...。
陸續,除了小瑩之外,另一位轉介到小型作業所訓練的個案,也是媽媽突如其來贈送一份禮物,當然我也是婉拒了餽贈,但是當媽媽勾著我的肩膀,跟我說的那聲「謝謝」,我想,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它的珍貴。最後一位,很特別的是亞斯伯格症的孩子,當初由學校轉介來的時候,老師說他有情緒暴走的問題,曾在實習職場踹同事的車子,後來才知道他並非只是學校所說的智能障礙,可能還有亞斯伯格症,因為障礙特質的關係導致情緒表達的問題,簡而言之,在經過幾次的溝通之後,終於在和就業服務員的共同努力下,幫他找到穩定的工作,也就業超過三個月了...。他的爸爸非常高興,要求在兒子面前做正確的示範,希望我們給他機會表示謝意,邀請我們吃高級的牛排大餐(當然我們也是婉拒了),但我從餐廳的名稱就可以感受到,這真是一份超級超級珍貴的大禮!
有時候會覺得,職重服務好像是提供一種無形的協助,是「陪伴」、是「支持」也是「溝通」,簡單來說,要用優勢觀點及全人觀點的角度,協助身障者就業或往就業路邁進,讓身障者能夠提升社會參與及個體的獨立性,期許自己能夠在這「挫折」和「感動」參半的工作崗位上,持續為身障服務盡一份心力。也許,對這幾個孩子來說,所感受到的不一定是我真的給了甚麼實質上的協助,而是在過程中能感受到我是真的「和他站在一起、關心他的未來」的感覺吧!
「本網站上之一切文字、圖片,著作權皆屬於本網站所有,非經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