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身障學生就業的提問

更新於 2024/09/03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一陣子很榮幸受邀請北上,完成了一門有關「協助身障學生的自傳履歷撰寫與面談技巧」整天的講座,和課堂上大專資源教室的輔導老師以及高職的特教老師夥伴們,合力把這次的活動畫下圓滿的句點,跟老師們一整天的互動、相處下來,我自己也覺得非常有收穫,這次我特別把學員們上課的時候特別關心的幾個議題整理、記錄起來,和大家做個分享,也跟大家聊聊我自己的想法,希望也能對身心障礙服務的其他專業人員有所幫助。

一、(身障)學生畢業後,求職的狀況怎麼樣呢?

學校畢業後,常見的情況大致能分成兩種類型:
一種是畢業前就準備好要求職,通常這些同學對自己想做甚麼都有想法,有很多人有能力自己找到工作,即便是來尋求職重單位的協助,通常簡單的諮詢、提供他們求職的管道後,找工作的時間都不會太長。
然而,另一種常見的狀況是畢業前完全沒想過求職,也沒有做過任何的準備。同學畢業後會先待在家裡休息一陣子,直到家人要求他找工作的時候,他可能會在家裡一直待業、看職缺、等機會自己上門,處在一種沒有行動的狀態。最後,等到家人受不了,由社工或是家人帶來職重單位諮詢,可惜的是,很多同學來找我們的時候通常都已經距離畢業至少超過一年(甚至更長)了。
想看看,第二種狀況的同學,從來找我們諮詢一直到他真正找到工作以前,可能還需要至少3-6個月的準備期(甚至更長),其實對他自己的信心和壓力都會是很辛苦的考驗。

二、(身障)學生求職最常會遇到那些問題呢?

撇除掉基礎能力的限制,我會簡單分成兩種類型的問題,分別是自身的能力別人的問題
自己的能力的部分:我想表達的是生活自理能力的不足,間接影響了求職的機會,例如不會開車、騎機車或是搭公車,而使得自己的工作區域受限;例如生活作息沒有規律,而沒有辦法應付一般職場的要求...等等。然而這些生活自理的能力其實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的,等到求職的時候再由職重單位協助培訓,常常也都是事倍功半啊。可是許多同學在自身這樣的背景條件下,卻仍然堅持要等待能配合自己狀態的機會出現,而不願意嘗試調整(或學習)自己。
至於別人的問題,最常見的應該就是「刻板印象」了。撇除掉不願給身障者面談機會的職場,那些願意和身障者聊聊的職場,在真正聘僱之前,基於管理方便的考量,會想要把許多心中的疑慮排除才可能聘用身障者,像是:好不好教?他學不學得會?會不會有安全的疑慮?政府有甚麼資源可以協助我?甚至,就算真的進入職場,很多同學也常遇到人際適應的問題。諸如此類的狀況,雖然我們沒有辦法完全掌握,但至少在自傳履歷撰寫方面,初步、清楚的說明有助於職場更了解你而願意多給機會嘗試;在適應方面,既有文獻也有提到,只要先把基礎的工作能力養成好,接著就是用正向、樂觀的態度面對職場的挑戰,就有很高的機會能夠久任。
其實,在久任方面仔細想想,身障和一般人並沒有甚麼不同呀!

三、畢業前自傳履歷要如何準備?

1.多探索、找興趣
關於找自己的興趣這件事,是要花最多時間探索和培養的,因此好好地把握求學的這段時間,多方探索不同工作、活動、實習、打工等,即早找到自己的優勢領域,開始養成重要的基礎能力,對未來的求職會相當有幫助。

2.獨立生活能力的養成
大學時期可以體驗脫離原生家庭的保護傘,學習打點自己的食衣住行。事實上,這段時間也是由學生身分要過渡到社會人士的關鍵期,先不論求職與否,讓自己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是對家庭、自己都非常重要的事情,這些能力像是交通能力、金錢規劃使用、儀容外表打理等...。士的關鍵期,先不論求職與否,讓自己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是對家庭、自己都非常重要的事情,這些能力像是交通能力、金錢規劃使用、儀容外表打理等...。
3.自傳、履歷的準備
關於自傳和履歷的準備,我放到最後才講的原因是,這其實是最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做的事,網路上早就有許多的參考格式或應答方法。然而,最重要、也最需要花時間的,還是要找到屬於你自己的【故事】,屬於你自己的優勢,這樣才有素材可以在履歷表中呈現。不是嗎?

─撒下希望的種子─

這幾年來我自己的工作心得是,看到身障學生無法選擇自己的家庭、老師、不知道會遇到怎樣的專業人員...等,有時候真的是非常靠運氣(不可否認,部分專業服務人員其實把身障服務看做作是一種行政工作,並沒有用「心」去服務)。
但身為專業人員的我們,卻能選擇自己可以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如果我們能多雞婆一些,就有可能讓眼前這位身障學生,他的未來的職業、生活、甚至是他的家庭產生不同的可能性,影響是非常非常的巨大,.......,想到這裡,還有甚麼好不努力去為他們想方設法、用力拚搏看看的呢?
回到校園,感覺充滿了青春和活力
我是Cary,好的原創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記得訂閱、按愛心、留言。 想看更多關於求職、就業、助人工作、個案服務相關的議題,歡迎寫信給我,非常歡迎! Cary907@gmail.com
追蹤我的IG:peiwensister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0會員
147內容數
我是職務再設計專員。職務再設計是政府為了協助身心障礙者、中高齡或特殊的對象能夠更好的融入及適應職場而推動的一項重要的政策。前面提到的這些對象,只要在找工作、或是正在就業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工作適應上的困難而可能透過輔具、改善工作流程、或是改善工作環境...等方式來克服的時候,就是屬於我能服務的範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佩雯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原本以為很簡單的教學,在頭一兩次的指導過程中,就讓我感到莫大的挫折和沮喪。在第一次的課程中,我發現個案居然學不會我們以為的基本動作,是理解有問題嗎?或是他自身的體耐力限制根本無從得知,反正就是一直失敗,結果就是個案和我兩個人都很累,包括身體和心理都很疲憊的那種累和無助感!
就業歧視真的無所不在,包括我們自己也都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就踩到了紅線。然而,在實務上當我們提供職重服務時,不論是跟雇主接洽,或是跟專業人員討論,也常常會遇到這類狀況,更常見的尤其是「刻板印象」,特別是對身心障礙者來說,刻板印象的影響力更是巨大,而會導致求職者或專業人員放棄找工作。
其實對於身障畢業生來說,求職主要有三種管道: 首先、是自行從人力銀行找工作;其次是就業中心,這邊是屬於勞動部的直屬單位(有些人會說是直屬中央的單位),這裡提供職缺和補助的諮詢;最後,是地方政府(像是台北市、台中市...)的職業重建單位,除了有職缺以外,還提供了比較完整的就業評估、協助開發職場、甚至有
「你可以加班嗎?」大概是面談中最常被問到的議題之一,在五一勞動節的今天特別想聊聊這個話題。通常公司(老闆或人資)會喜歡聽到:「我願意!」這樣的回答,但對勞工而言,實際情況又會是如何呢? 每個人的特質不同,看待工作的角度也不一樣
這篇文章是針對讀者謝小姐的的來信提問,她想轉行當就服員,但不知道自己合不合適:這次的提問呢,我想分成兩個部分來回答,第一部分是比較官方、偏向規定面的,第二部分則是認真地就甚麼樣的人適合職業重建工作,分享我自己的看法。
打從擔任一線服務人員,就經歷了大大小小的督導、輔導訪視、評鑑...等,以督導來說,我一直都認為他是提升專業人員的能力,或是做為個案服務討論時的夥伴,一個非常重要的對象。
原本以為很簡單的教學,在頭一兩次的指導過程中,就讓我感到莫大的挫折和沮喪。在第一次的課程中,我發現個案居然學不會我們以為的基本動作,是理解有問題嗎?或是他自身的體耐力限制根本無從得知,反正就是一直失敗,結果就是個案和我兩個人都很累,包括身體和心理都很疲憊的那種累和無助感!
就業歧視真的無所不在,包括我們自己也都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就踩到了紅線。然而,在實務上當我們提供職重服務時,不論是跟雇主接洽,或是跟專業人員討論,也常常會遇到這類狀況,更常見的尤其是「刻板印象」,特別是對身心障礙者來說,刻板印象的影響力更是巨大,而會導致求職者或專業人員放棄找工作。
其實對於身障畢業生來說,求職主要有三種管道: 首先、是自行從人力銀行找工作;其次是就業中心,這邊是屬於勞動部的直屬單位(有些人會說是直屬中央的單位),這裡提供職缺和補助的諮詢;最後,是地方政府(像是台北市、台中市...)的職業重建單位,除了有職缺以外,還提供了比較完整的就業評估、協助開發職場、甚至有
「你可以加班嗎?」大概是面談中最常被問到的議題之一,在五一勞動節的今天特別想聊聊這個話題。通常公司(老闆或人資)會喜歡聽到:「我願意!」這樣的回答,但對勞工而言,實際情況又會是如何呢? 每個人的特質不同,看待工作的角度也不一樣
這篇文章是針對讀者謝小姐的的來信提問,她想轉行當就服員,但不知道自己合不合適:這次的提問呢,我想分成兩個部分來回答,第一部分是比較官方、偏向規定面的,第二部分則是認真地就甚麼樣的人適合職業重建工作,分享我自己的看法。
打從擔任一線服務人員,就經歷了大大小小的督導、輔導訪視、評鑑...等,以督導來說,我一直都認為他是提升專業人員的能力,或是做為個案服務討論時的夥伴,一個非常重要的對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一、身體     《墨子》中明言「身體」一詞共五處,引文如下:         故聖人之為衣服,適身體和肌膚而足矣。(〈辭過〉)       單財勞力,畢歸之於無用也,以此觀之,其為衣服非為身體……。(〈辭       過〉)       且夫仁者之為天下度也,非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樂
畢竟,我們並非以西方研究向度強迫帶入、附會解釋中國哲學文本,乃是藉此轉向,深掘典籍中固有的身體資源。[1]這樣的轉向,非但不會與過往心性研究發生斷裂,反而能豐富中國哲學研究並提供新的視野。近二十年來於台灣中國思想範疇的研究中,身體議題可說方興未艾,論著豐碩。[2]無論是對儒家、道家或醫家的身體觀研究
因此,對於中國哲學之主流,牟氏認為是重視道德的心性之學,是關於「生命的學問」。相似觀點亦可見於徐復觀:         中國文化認為人生價值的根源即是在人的自己的「心」……中國文化所說        的心,指的是人的生理構造中的一部分而言,即指的是五官百骸中的一部       份;自心的這一
Thumbnail
張忠謀父親到美國時才四十四歲,四十五歲隨後進入哥倫比亞企管所就讀,是班上最年長的學生,四十七歲獲得哥大企管碩士,但現實是殘酷的,之後一直沒有找到合適工作,最後只好和母親開一個小店以維持生活。 張忠謀作家夢在高中畢業前被父親很有技巧的一句話: 寫作是一個不易謀生的職業,你做作家,可能會餓肚子
Thumbnail
聯合國的研究指出,單身生活日益普遍,太多人遍尋不得合適的伴侶。社交孤立感和慢性孤獨,已成為影響身心健康的全球流行病。「社會神經科學」這門新科學,結合了社會心理學和大腦神經科學,針對情愛、孤獨與人際關係,進行深入的探究。
Thumbnail
隱身在四四南村的「信義親子館」,地段精華,視野絕佳,抬頭就可以看見台北101。 雖然位處商貿要地,但是四四南村保留舊時眷村的樣貌,其中一棟眷村舊時建築就是「信義親子館」的基地,讓舊時代的建築活化成陪伴孩子成長的園地。
Thumbnail
雖然在我上篇文章的後記中寫道要寫我申請的兩個獎學金事情,不過日前我順利的把標題上也記載的重要事項給完成了,比起獎學金的事情這兩個對留學能否成功進行的影響更大,而最後會在提及前文所說的獎學金適宜。
今天第一次和同學碰面了。他們是兩個中國人,一男一女分別來自上海和東北,並且還都是法律背景專業、同時也是過去專攻非營利組織NGO方向的工作經驗。 吃飯的時候問到,為什麼你們這些走NGO的會想要出來唸書呢?撇除想要賺大錢、或是找更好工作的理由。更主要的原因是: 大部分中國的NGO近兩年幾乎倒閉、或是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一、身體     《墨子》中明言「身體」一詞共五處,引文如下:         故聖人之為衣服,適身體和肌膚而足矣。(〈辭過〉)       單財勞力,畢歸之於無用也,以此觀之,其為衣服非為身體……。(〈辭       過〉)       且夫仁者之為天下度也,非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樂
畢竟,我們並非以西方研究向度強迫帶入、附會解釋中國哲學文本,乃是藉此轉向,深掘典籍中固有的身體資源。[1]這樣的轉向,非但不會與過往心性研究發生斷裂,反而能豐富中國哲學研究並提供新的視野。近二十年來於台灣中國思想範疇的研究中,身體議題可說方興未艾,論著豐碩。[2]無論是對儒家、道家或醫家的身體觀研究
因此,對於中國哲學之主流,牟氏認為是重視道德的心性之學,是關於「生命的學問」。相似觀點亦可見於徐復觀:         中國文化認為人生價值的根源即是在人的自己的「心」……中國文化所說        的心,指的是人的生理構造中的一部分而言,即指的是五官百骸中的一部       份;自心的這一
Thumbnail
張忠謀父親到美國時才四十四歲,四十五歲隨後進入哥倫比亞企管所就讀,是班上最年長的學生,四十七歲獲得哥大企管碩士,但現實是殘酷的,之後一直沒有找到合適工作,最後只好和母親開一個小店以維持生活。 張忠謀作家夢在高中畢業前被父親很有技巧的一句話: 寫作是一個不易謀生的職業,你做作家,可能會餓肚子
Thumbnail
聯合國的研究指出,單身生活日益普遍,太多人遍尋不得合適的伴侶。社交孤立感和慢性孤獨,已成為影響身心健康的全球流行病。「社會神經科學」這門新科學,結合了社會心理學和大腦神經科學,針對情愛、孤獨與人際關係,進行深入的探究。
Thumbnail
隱身在四四南村的「信義親子館」,地段精華,視野絕佳,抬頭就可以看見台北101。 雖然位處商貿要地,但是四四南村保留舊時眷村的樣貌,其中一棟眷村舊時建築就是「信義親子館」的基地,讓舊時代的建築活化成陪伴孩子成長的園地。
Thumbnail
雖然在我上篇文章的後記中寫道要寫我申請的兩個獎學金事情,不過日前我順利的把標題上也記載的重要事項給完成了,比起獎學金的事情這兩個對留學能否成功進行的影響更大,而最後會在提及前文所說的獎學金適宜。
今天第一次和同學碰面了。他們是兩個中國人,一男一女分別來自上海和東北,並且還都是法律背景專業、同時也是過去專攻非營利組織NGO方向的工作經驗。 吃飯的時候問到,為什麼你們這些走NGO的會想要出來唸書呢?撇除想要賺大錢、或是找更好工作的理由。更主要的原因是: 大部分中國的NGO近兩年幾乎倒閉、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