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做些什麼來保護自己不被引發內疚或罪惡感呢?
編譯:鄭富文 臨床心理師
重點摘述
- 罪惡感/內疚是一種你做了不該做或想了不該想的事情之後所衍生出的感覺,也是一種改進的動力。
- 針對那些讓你產生罪惡感的人,不管你再怎麼努力,通常都是無法滿足他們的。
- 那些讓你有罪惡感的人,他們通常也很痛苦。即使他們不承認。
作者提到,年輕時的她在紐約靠著微薄的薪水過活,她為自己的獨立感到驕傲,那時她經常去探望她的阿公阿嬤。作者的阿公阿嬤對她很照顧、很關心她的工作和生活,她覺得自己被關愛著,但當最後要離開的時候,阿公總是會跟她說:「太好了,也許下次你會待久一點。」阿公一說完,作者一整個下午到晚上所感受到的溫暖與愛意泡泡瞬間破滅,頓時心裡充滿愧疚感:「我應該多待一會兒嗎?我是一個自私和沒有愛心的孫女嗎?我是不是個壞人?」
如今作者已了解,阿公當初說的那些話只是想要讓作者知道他們有多喜歡她去找他們,也許這樣作者就會多花點時間陪他們。作者也知道,如果阿公知道他所說的話搞砸了作者感受到的溫暖與愛意,他一定會很崩潰。
罪惡感/內疚是什麼?
有罪惡感/內疚的人的痛苦
我們不難理解一個感到內疚的人所遭受的痛苦。通常,無論你如何努力地去滿足生活中那些讓你感到內疚的人的要求,都無法滿足。就像兒童繪本《如果你給老鼠吃餅乾》中的老鼠一樣,無論你給他什麼,他都會想要更多。因此,你會感到難過、糟糕、不足,並最終感到受挫、煩躁和悶不吭聲。
作為一名心理治療師,作者也有過不少幫助他人治療內心充滿罪惡感的經驗。曾有一位個案向作者說,因為個案經常不在家,而個案的姐姐(患有殘疾)似乎總想用這件事來讓個案感到內疚(個案所述如下):
如果我去做我姐要我做的事,我會感到難過,因為她往往不滿足,或也許這不是件正確的事,或者她會用我能夠給她東西來證明我擁有的比她還多。所以我可能會因為我沒有給她東西而感到難過,因為這對我來說是件容易的事。無論如何,我到最後都還是會有這樣的感覺。
讓他人有罪惡感/內疚的人的痛苦
有時候很難看出那些試圖煽動他人罪惡感的人也在受苦。這是因為引起他人內疚的人可能會生氣或操弄他人,他們經常笑著說出讓別人有罪惡感的話。但這些行為往往隱藏著其他更脆弱的情緒。在引發他人罪惡感的背後,往往隱藏著悲傷、孤獨、受傷和需要。不幸的是,做出那些讓人感到內疚的行為反而更沒辦法得到他們迫切想要的愛或情感。他們不免會將人們推得更遠,藉以讓人們感到內疚,從而給他們想要的。
可以怎麼做?
作者提到,她有一個跟她阿公很像的朋友。如果在路上遇到她朋友,朋友一定會問她為什麼沒有打電話給他、為什麼不約他一起吃午餐、喝咖啡或吃晚餐。現在,作者長大了,她沒有內化朋友給的罪惡感。作者對自己說,那是他,雖然他常這樣說,但不代表作者是一個糟糕的人。意識到之後,作者可以對他說:「我時常掛念著你!我們可以一起來做些什麼事呀!」把球踢回去給他,因為互動是雙向的。
但作者也提醒自己,他試圖讓作者感到內疚,是因為他不能直接要求作者為他騰出時間;他很少打電話給作者,是因為他害怕作者會告訴他太忙了、沒時間講電話;他很孤獨,但他害怕被拒絕。作者知道他也經常對小孩們侵略、控制,而且讓他們感到內疚,他害怕向小孩和他朋友那裡要求他需要的東西。他一直無法理解的是他試圖讓別人花時間跟他在一起,但實際上卻是把他們推開。
作者表示,她其實非常喜歡她朋友,有約好定期聚會的時間。他風趣、聰明、體貼、大方。但是當他想要做出那些令人產生內疚的行為時,作者下意識的反應會對自己說:「我準備好了之後,我再去做。」作者說她覺得自己像個易怒的青少年,而這又讓作者更不想去做他想要作者做的事。作者相信他的許多朋友和小孩也是如此。
如果你正在和一個讓你感到內疚的人相處,記住,他們之所以會讓你感到內疚,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有什麼其他方法可以讓你以他們需要的方式表現。
這並不意味著你必須按照他們的意願行事,但是記住,了解他們的動機後,可以幫助你管理你的內疚和他們的控制欲,進而減少憤怒和挫折,並且可以讓自己不會變成內疚的犧牲品。
原文傳送門:
如果你想更認識作者,可以參考她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