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想要讓你產生罪惡感或感到內疚時,該怎麼辦?

更新於 2022/01/0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可以做些什麼來保護自己不被引發內疚或罪惡感呢?
編譯:鄭富文 臨床心理師

重點摘述

  • 罪惡感/內疚是一種你做了不該做或想了不該想的事情之後所衍生出的感覺,也是一種改進的動力。
  • 針對那些讓你產生罪惡感的人,不管你再怎麼努力,通常都是無法滿足他們的。
  • 那些讓你有罪惡感的人,他們通常也很痛苦。即使他們不承認。

作者提到,年輕時的她在紐約靠著微薄的薪水過活,她為自己的獨立感到驕傲,那時她經常去探望她的阿公阿嬤。作者的阿公阿嬤對她很照顧、很關心她的工作和生活,她覺得自己被關愛著,但當最後要離開的時候,阿公總是會跟她說:「太好了,也許下次你會待久一點。」阿公一說完,作者一整個下午到晚上所感受到的溫暖與愛意泡泡瞬間破滅,頓時心裡充滿愧疚感:「我應該多待一會兒嗎?我是一個自私和沒有愛心的孫女嗎?我是不是個壞人?」
如今作者已了解,阿公當初說的那些話只是想要讓作者知道他們有多喜歡她去找他們,也許這樣作者就會多花點時間陪他們。作者也知道,如果阿公知道他所說的話搞砸了作者感受到的溫暖與愛意,他一定會很崩潰。

罪惡感/內疚是什麼?

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將「罪惡感/內疚」定義為一種做錯事(或是想了不該想)的感覺,往往會伴隨著一種渴望,會讓人想要消除或者減輕這種想法或行為的錯誤所造成的傷害。不幸的是,那些試圖引起他人內疚的人和那些感到內疚的人都很痛苦,且事實證明,有些痛苦是他們自己造成的。

有罪惡感/內疚的人的痛苦

我們不難理解一個感到內疚的人所遭受的痛苦。通常,無論你如何努力地去滿足生活中那些讓你感到內疚的人的要求,都無法滿足。就像兒童繪本《如果你給老鼠吃餅乾》中的老鼠一樣,無論你給他什麼,他都會想要更多。因此,你會感到難過、糟糕、不足,並最終感到受挫、煩躁和悶不吭聲。
作為一名心理治療師,作者也有過不少幫助他人治療內心充滿罪惡感的經驗。曾有一位個案向作者說,因為個案經常不在家,而個案的姐姐(患有殘疾)似乎總想用這件事來讓個案感到內疚(個案所述如下):
如果我去做我姐要我做的事,我會感到難過,因為她往往不滿足,或也許這不是件正確的事,或者她會用我能夠給她東西來證明我擁有的比她還多。所以我可能會因為我沒有給她東西而感到難過,因為這對我來說是件容易的事。無論如何,我到最後都還是會有這樣的感覺。

讓他人有罪惡感/內疚的人的痛苦

有時候很難看出那些試圖煽動他人罪惡感的人也在受苦。這是因為引起他人內疚的人可能會生氣或操弄他人,他們經常笑著說出讓別人有罪惡感的話。但這些行為往往隱藏著其他更脆弱的情緒。在引發他人罪惡感的背後,往往隱藏著悲傷、孤獨、受傷和需要。不幸的是,做出那些讓人感到內疚的行為反而更沒辦法得到他們迫切想要的愛或情感。他們不免會將人們推得更遠,藉以讓人們感到內疚,從而給他們想要的。

可以怎麼做?

作者提到,她有一個跟她阿公很像的朋友。如果在路上遇到她朋友,朋友一定會問她為什麼沒有打電話給他、為什麼不約他一起吃午餐、喝咖啡或吃晚餐。現在,作者長大了,她沒有內化朋友給的罪惡感。作者對自己說,那是他,雖然他常這樣說,但不代表作者是一個糟糕的人。意識到之後,作者可以對他說:「我時常掛念著你!我們可以一起來做些什麼事呀!」把球踢回去給他,因為互動是雙向的。
但作者也提醒自己,他試圖讓作者感到內疚,是因為他不能直接要求作者為他騰出時間;他很少打電話給作者,是因為他害怕作者會告訴他太忙了、沒時間講電話;他很孤獨,但他害怕被拒絕。作者知道他也經常對小孩們侵略、控制,而且讓他們感到內疚,他害怕向小孩和他朋友那裡要求他需要的東西。他一直無法理解的是他試圖讓別人花時間跟他在一起,但實際上卻是把他們推開。
作者表示,她其實非常喜歡她朋友,有約好定期聚會的時間。他風趣、聰明、體貼、大方。但是當他想要做出那些令人產生內疚的行為時,作者下意識的反應會對自己說:「我準備好了之後,我再去做。」作者說她覺得自己像個易怒的青少年,而這又讓作者更不想去做他想要作者做的事。作者相信他的許多朋友和小孩也是如此。
如果你正在和一個讓你感到內疚的人相處,記住,他們之所以會讓你感到內疚,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有什麼其他方法可以讓你以他們需要的方式表現。
這並不意味著你必須按照他們的意願行事,但是記住,了解他們的動機後,可以幫助你管理你的內疚和他們的控制欲,進而減少憤怒和挫折,並且可以讓自己不會變成內疚的犧牲品。
原文傳送門:
如果你想更認識作者,可以參考她的網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學一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關於在節日送禮的幾個提醒~離今年結束還有一些時間,我們可以來練習怎麼樣送禮~ ・送禮可以帶來快樂,但有時候不送也不錯,因為禮物可能對別人造成負擔。 ・如果你要送,請記得考量你和收禮者的關係,以及專屬於「你」送的禮物,這很重要。 ・沒有一定要送什麼禮物,禮物的種類包括:物品、經驗、情感,甚至「不送」。
關於在節日送禮的幾個提醒~離今年結束還有一些時間,我們可以來練習怎麼樣送禮~ ・送禮可以帶來快樂,但有時候不送也不錯,因為禮物可能對別人造成負擔。 ・如果你要送,請記得考量你和收禮者的關係,以及專屬於「你」送的禮物,這很重要。 ・沒有一定要送什麼禮物,禮物的種類包括:物品、經驗、情感,甚至「不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很鼓勵投資人不要只投資台股,對股市有一點熟悉度後,建議範圍擴況大到美股,甚至是投資全球。因為台股僅是單一國家/市場,如果能將資產投資到其他國家,風險會更分散,機會也更多,特別是美國股市。 美股會很難懂嗎?我相信你認識的美國企業可能會比台灣企業多,我從標普500成分股前15大企業裡隨便抓十
Thumbnail
投資新手大多從身邊市場開始著手,選擇台股市場入門,單筆投資或台股定期定額投資,隨著經驗累積,進入美股市場也是好選擇,這篇文章帶你前進美股投資,證券開戶選擇國內券商複委託,使用美股定期定額投資,並以國泰 CUBE App為例說明。 內容目錄: 1.一站式開戶:以國泰世華 CUBE App 為例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這句話聽起來很像是一句雞湯文,但是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要喝一口。
Thumbnail
因為我們是家人,所以彼此觀看與觸碰身體是親密的表現。 因為我們是閨蜜,所以分享彼此的身體隱私部位是友情的展現。 許許多多的原因似乎告訴我們交情深淺關係著能展露身體到什麼程度,也時常會因為某一次的親密舉動而認定往後的每一次都可以比照辦理,這其實都代表了尚未真正建立正確的身體自主權觀
Thumbnail
「不如說那些對你發火的人,才是滿腔熱忱的人。」 按河合先生所說:「只要你肯專心聆聽他/她的想法,並理解他們為何感到憤怒,他們還因此能反過來成為『最懂你的人』」 之所以發怒是因為滿腔的「熱忱」 若願意傾聽那份熱忱,他們會反過來成為「最懂你的人」
Thumbnail
你幫他承接情緒,自然也會反映情緒,有點像是幫忙過濾的感覺 情緒有傳染性,他這樣做也會引起你的能量反應(同理、共鳴、共感),你也會感到辛苦甚至痛苦,才會急著想幫他解決問題 傾聽前,先分辨一下[對方是你的誰?] 關係是有親疏遠近的,對不同的人反應自然有別
Thumbnail
(資訊) 如果有人在雲林需要無障礙計程車,可以考慮聯絡這些人 他們都是無障礙計程車的司機
Thumbnail
九把刀的中二熱血愛情故事,總是非常對我的口,這次的《月老》,把刀自述說:「本片是我的一切,我真的很愛這個世界,想念我的狗、想念剛離去的母親。」
Thumbnail
人是有限的,基本上無法面面俱到,但不知道從哪個年代開始,人就被要求要面面俱到,絕不能讓他人嫌棄和不滿意(真的是集體焦慮)? 那些潛意識中影響及牽動我們的「要完美」驅力,總是讓我們很沒有現實感的認為一定有一種境界是「完美無缺、零瑕疵」,能讓所有人都喜歡和滿意。
Thumbnail
Photo by Jordan Whitt on Unsplash 先前台灣發生的柔道教練將男童重摔27次導致孩子顱內出血的新聞,引起了很大的社會關注,之前在韓國的虐童案件也引起了很大的社會迴響。 報導裡面寫到,孩子在被摔的過程中,已經多次表達很痛及不要了,但是教練沒有停止,孩子的舅舅在旁邊也沒有阻
Thumbnail
一直以來,日本的小說都很深得我心,除了書寫較貼近現實,還會反應社會問題。接下來,統統要說的這本書,跟之前介紹的《我適合當人嗎?》,都是藉由虛構故事點出當前日本社會的問題。
Thumbnail
我很鼓勵投資人不要只投資台股,對股市有一點熟悉度後,建議範圍擴況大到美股,甚至是投資全球。因為台股僅是單一國家/市場,如果能將資產投資到其他國家,風險會更分散,機會也更多,特別是美國股市。 美股會很難懂嗎?我相信你認識的美國企業可能會比台灣企業多,我從標普500成分股前15大企業裡隨便抓十
Thumbnail
投資新手大多從身邊市場開始著手,選擇台股市場入門,單筆投資或台股定期定額投資,隨著經驗累積,進入美股市場也是好選擇,這篇文章帶你前進美股投資,證券開戶選擇國內券商複委託,使用美股定期定額投資,並以國泰 CUBE App為例說明。 內容目錄: 1.一站式開戶:以國泰世華 CUBE App 為例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這句話聽起來很像是一句雞湯文,但是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要喝一口。
Thumbnail
因為我們是家人,所以彼此觀看與觸碰身體是親密的表現。 因為我們是閨蜜,所以分享彼此的身體隱私部位是友情的展現。 許許多多的原因似乎告訴我們交情深淺關係著能展露身體到什麼程度,也時常會因為某一次的親密舉動而認定往後的每一次都可以比照辦理,這其實都代表了尚未真正建立正確的身體自主權觀
Thumbnail
「不如說那些對你發火的人,才是滿腔熱忱的人。」 按河合先生所說:「只要你肯專心聆聽他/她的想法,並理解他們為何感到憤怒,他們還因此能反過來成為『最懂你的人』」 之所以發怒是因為滿腔的「熱忱」 若願意傾聽那份熱忱,他們會反過來成為「最懂你的人」
Thumbnail
你幫他承接情緒,自然也會反映情緒,有點像是幫忙過濾的感覺 情緒有傳染性,他這樣做也會引起你的能量反應(同理、共鳴、共感),你也會感到辛苦甚至痛苦,才會急著想幫他解決問題 傾聽前,先分辨一下[對方是你的誰?] 關係是有親疏遠近的,對不同的人反應自然有別
Thumbnail
(資訊) 如果有人在雲林需要無障礙計程車,可以考慮聯絡這些人 他們都是無障礙計程車的司機
Thumbnail
九把刀的中二熱血愛情故事,總是非常對我的口,這次的《月老》,把刀自述說:「本片是我的一切,我真的很愛這個世界,想念我的狗、想念剛離去的母親。」
Thumbnail
人是有限的,基本上無法面面俱到,但不知道從哪個年代開始,人就被要求要面面俱到,絕不能讓他人嫌棄和不滿意(真的是集體焦慮)? 那些潛意識中影響及牽動我們的「要完美」驅力,總是讓我們很沒有現實感的認為一定有一種境界是「完美無缺、零瑕疵」,能讓所有人都喜歡和滿意。
Thumbnail
Photo by Jordan Whitt on Unsplash 先前台灣發生的柔道教練將男童重摔27次導致孩子顱內出血的新聞,引起了很大的社會關注,之前在韓國的虐童案件也引起了很大的社會迴響。 報導裡面寫到,孩子在被摔的過程中,已經多次表達很痛及不要了,但是教練沒有停止,孩子的舅舅在旁邊也沒有阻
Thumbnail
一直以來,日本的小說都很深得我心,除了書寫較貼近現實,還會反應社會問題。接下來,統統要說的這本書,跟之前介紹的《我適合當人嗎?》,都是藉由虛構故事點出當前日本社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