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想要讓你產生罪惡感或感到內疚時,該怎麼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可以做些什麼來保護自己不被引發內疚或罪惡感呢?
編譯:鄭富文 臨床心理師

重點摘述

  • 罪惡感/內疚是一種你做了不該做或想了不該想的事情之後所衍生出的感覺,也是一種改進的動力。
  • 針對那些讓你產生罪惡感的人,不管你再怎麼努力,通常都是無法滿足他們的。
  • 那些讓你有罪惡感的人,他們通常也很痛苦。即使他們不承認。

作者提到,年輕時的她在紐約靠著微薄的薪水過活,她為自己的獨立感到驕傲,那時她經常去探望她的阿公阿嬤。作者的阿公阿嬤對她很照顧、很關心她的工作和生活,她覺得自己被關愛著,但當最後要離開的時候,阿公總是會跟她說:「太好了,也許下次你會待久一點。」阿公一說完,作者一整個下午到晚上所感受到的溫暖與愛意泡泡瞬間破滅,頓時心裡充滿愧疚感:「我應該多待一會兒嗎?我是一個自私和沒有愛心的孫女嗎?我是不是個壞人?」
如今作者已了解,阿公當初說的那些話只是想要讓作者知道他們有多喜歡她去找他們,也許這樣作者就會多花點時間陪他們。作者也知道,如果阿公知道他所說的話搞砸了作者感受到的溫暖與愛意,他一定會很崩潰。

罪惡感/內疚是什麼?

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將「罪惡感/內疚」定義為一種做錯事(或是想了不該想)的感覺,往往會伴隨著一種渴望,會讓人想要消除或者減輕這種想法或行為的錯誤所造成的傷害。不幸的是,那些試圖引起他人內疚的人和那些感到內疚的人都很痛苦,且事實證明,有些痛苦是他們自己造成的。

有罪惡感/內疚的人的痛苦

我們不難理解一個感到內疚的人所遭受的痛苦。通常,無論你如何努力地去滿足生活中那些讓你感到內疚的人的要求,都無法滿足。就像兒童繪本《如果你給老鼠吃餅乾》中的老鼠一樣,無論你給他什麼,他都會想要更多。因此,你會感到難過、糟糕、不足,並最終感到受挫、煩躁和悶不吭聲。
作為一名心理治療師,作者也有過不少幫助他人治療內心充滿罪惡感的經驗。曾有一位個案向作者說,因為個案經常不在家,而個案的姐姐(患有殘疾)似乎總想用這件事來讓個案感到內疚(個案所述如下):
如果我去做我姐要我做的事,我會感到難過,因為她往往不滿足,或也許這不是件正確的事,或者她會用我能夠給她東西來證明我擁有的比她還多。所以我可能會因為我沒有給她東西而感到難過,因為這對我來說是件容易的事。無論如何,我到最後都還是會有這樣的感覺。

讓他人有罪惡感/內疚的人的痛苦

有時候很難看出那些試圖煽動他人罪惡感的人也在受苦。這是因為引起他人內疚的人可能會生氣或操弄他人,他們經常笑著說出讓別人有罪惡感的話。但這些行為往往隱藏著其他更脆弱的情緒。在引發他人罪惡感的背後,往往隱藏著悲傷、孤獨、受傷和需要。不幸的是,做出那些讓人感到內疚的行為反而更沒辦法得到他們迫切想要的愛或情感。他們不免會將人們推得更遠,藉以讓人們感到內疚,從而給他們想要的。

可以怎麼做?

作者提到,她有一個跟她阿公很像的朋友。如果在路上遇到她朋友,朋友一定會問她為什麼沒有打電話給他、為什麼不約他一起吃午餐、喝咖啡或吃晚餐。現在,作者長大了,她沒有內化朋友給的罪惡感。作者對自己說,那是他,雖然他常這樣說,但不代表作者是一個糟糕的人。意識到之後,作者可以對他說:「我時常掛念著你!我們可以一起來做些什麼事呀!」把球踢回去給他,因為互動是雙向的。
但作者也提醒自己,他試圖讓作者感到內疚,是因為他不能直接要求作者為他騰出時間;他很少打電話給作者,是因為他害怕作者會告訴他太忙了、沒時間講電話;他很孤獨,但他害怕被拒絕。作者知道他也經常對小孩們侵略、控制,而且讓他們感到內疚,他害怕向小孩和他朋友那裡要求他需要的東西。他一直無法理解的是他試圖讓別人花時間跟他在一起,但實際上卻是把他們推開。
作者表示,她其實非常喜歡她朋友,有約好定期聚會的時間。他風趣、聰明、體貼、大方。但是當他想要做出那些令人產生內疚的行為時,作者下意識的反應會對自己說:「我準備好了之後,我再去做。」作者說她覺得自己像個易怒的青少年,而這又讓作者更不想去做他想要作者做的事。作者相信他的許多朋友和小孩也是如此。
如果你正在和一個讓你感到內疚的人相處,記住,他們之所以會讓你感到內疚,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有什麼其他方法可以讓你以他們需要的方式表現。
這並不意味著你必須按照他們的意願行事,但是記住,了解他們的動機後,可以幫助你管理你的內疚和他們的控制欲,進而減少憤怒和挫折,並且可以讓自己不會變成內疚的犧牲品。
原文傳送門:
如果你想更認識作者,可以參考她的網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學一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關於在節日送禮的幾個提醒~離今年結束還有一些時間,我們可以來練習怎麼樣送禮~ ・送禮可以帶來快樂,但有時候不送也不錯,因為禮物可能對別人造成負擔。 ・如果你要送,請記得考量你和收禮者的關係,以及專屬於「你」送的禮物,這很重要。 ・沒有一定要送什麼禮物,禮物的種類包括:物品、經驗、情感,甚至「不送」。
關於在節日送禮的幾個提醒~離今年結束還有一些時間,我們可以來練習怎麼樣送禮~ ・送禮可以帶來快樂,但有時候不送也不錯,因為禮物可能對別人造成負擔。 ・如果你要送,請記得考量你和收禮者的關係,以及專屬於「你」送的禮物,這很重要。 ・沒有一定要送什麼禮物,禮物的種類包括:物品、經驗、情感,甚至「不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如果可以重來,我想要......」、「早知道是這樣,我就能夠手走很多冤枉路」。這些話你常聽到嗎?那麼有哪些事情讓你覺得如果時光倒流,或是哪些話當時有人先跟你說,你會有不同面貌嗎? Heibon分享自己曾經繞了不只好大一圈的10個人生體悟,祝福每位朋友迎向更棒的每一天。
Thumbnail
“每個人要負責的是自己的期望,而不是去實現或滿足任何人的期望。”   好書分享:療癒內疚 作者:臨床心理師洪培芸 親子天下出版   我們多少都曾經感到內疚,可能是想做的是沒有去做,或是做得不夠,又或是知道不應該做的事情,不小心做了。這些感受也許他人知道,但可能更多的成為了埋藏在自己心
Thumbnail
現今社會中,愧疚式教養成為許多家庭潛在的教育問題。父母常以自己的辛勞和犧牲對孩子施加無形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感受到愧疚和虧欠。本文將淺談這類教養方式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應如何調整心態,避免讓下一代背負過多的情感負擔。
Thumbnail
如果她讓我們不悅,我們可以看見她並非有意如此,而是不利的條件使她如此。 為了要保護及培養她內在的良好特質,我們需要知道如何保護及培養外在可以讓她有朝氣又可愛的因素,包括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既安詳又愉快,她也會既安詳又愉快。by《一行禪師說金剛經》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甚麼? 在親密關係裏,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操控他人情緒,令對方產生恐懼感,義務感,罪惡感,從而妥協,都是情緒勒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判斷能力的正常人,理應自由行事。父母子女,朋友兄弟姊妹,情侶夫妻間不知不覺地用情緒威逼對方順應自己,達至操控他人的行為。情緒操控的受害者心身受壓
盡可能別替別人「如何看待和處理他們自身的情緒」負責,因為這極易變為妄圖控制對方的反應而不自知。但盡量為「自己的直接言行成為別人情緒的表面成因」多走一步,原因在於情緒的出現本身在當下是極難控制的,在短期內也很難事前預防它們出現。當然,要就這樣多走一步可不是甚麼容易的事,所以也無需強制自己這樣做。
Thumbnail
這句話聽起來很像是一句雞湯文,但是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要喝一口。
Thumbnail
有人說《周處除三害》是一部爽片,尤其是電影最後,屠戮邪教教徒那一段,我卻覺得,是一部警示片,尤其是對於為人父母來說,更是要小心翼翼的,維護孩子們心裡面本有的那一片善,別讓那片善,在沒注意到的時候,不小心走岔了。
Thumbnail
有時候未必賞識,只是長官不懂 在調查局任職的最後十年,我一直在懷疑自己引以為傲的數據分析能力真的是一種能力嗎?到最後電腦犯罪變成在搞假訊息防制,搞到我都在懷疑人生,到底是在打擊假訊息,還是打擊言論自由。(我自己應該是很久就關注假訊息的議題,也寫過相關文章,所以我並不是反對打擊假訊息,而是反對實質造
Thumbnail
一、看書的封面,預測書裡大概的內容 二、聽故事。 三、看文本裡的動物圖案和文字內容,說出動物名稱。他們怎麼描述悠尼,看到優尼有什麼反應? 四、用彩色筆和字卡,分派學生寫出一種動物名稱,以及他們會對優尼說什麼話? 五、將學生寫好的字卡放在白板上,請學生說一說看到那些字詞,找看看有沒有錯字,一起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如果可以重來,我想要......」、「早知道是這樣,我就能夠手走很多冤枉路」。這些話你常聽到嗎?那麼有哪些事情讓你覺得如果時光倒流,或是哪些話當時有人先跟你說,你會有不同面貌嗎? Heibon分享自己曾經繞了不只好大一圈的10個人生體悟,祝福每位朋友迎向更棒的每一天。
Thumbnail
“每個人要負責的是自己的期望,而不是去實現或滿足任何人的期望。”   好書分享:療癒內疚 作者:臨床心理師洪培芸 親子天下出版   我們多少都曾經感到內疚,可能是想做的是沒有去做,或是做得不夠,又或是知道不應該做的事情,不小心做了。這些感受也許他人知道,但可能更多的成為了埋藏在自己心
Thumbnail
現今社會中,愧疚式教養成為許多家庭潛在的教育問題。父母常以自己的辛勞和犧牲對孩子施加無形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感受到愧疚和虧欠。本文將淺談這類教養方式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應如何調整心態,避免讓下一代背負過多的情感負擔。
Thumbnail
如果她讓我們不悅,我們可以看見她並非有意如此,而是不利的條件使她如此。 為了要保護及培養她內在的良好特質,我們需要知道如何保護及培養外在可以讓她有朝氣又可愛的因素,包括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既安詳又愉快,她也會既安詳又愉快。by《一行禪師說金剛經》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甚麼? 在親密關係裏,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操控他人情緒,令對方產生恐懼感,義務感,罪惡感,從而妥協,都是情緒勒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判斷能力的正常人,理應自由行事。父母子女,朋友兄弟姊妹,情侶夫妻間不知不覺地用情緒威逼對方順應自己,達至操控他人的行為。情緒操控的受害者心身受壓
盡可能別替別人「如何看待和處理他們自身的情緒」負責,因為這極易變為妄圖控制對方的反應而不自知。但盡量為「自己的直接言行成為別人情緒的表面成因」多走一步,原因在於情緒的出現本身在當下是極難控制的,在短期內也很難事前預防它們出現。當然,要就這樣多走一步可不是甚麼容易的事,所以也無需強制自己這樣做。
Thumbnail
這句話聽起來很像是一句雞湯文,但是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要喝一口。
Thumbnail
有人說《周處除三害》是一部爽片,尤其是電影最後,屠戮邪教教徒那一段,我卻覺得,是一部警示片,尤其是對於為人父母來說,更是要小心翼翼的,維護孩子們心裡面本有的那一片善,別讓那片善,在沒注意到的時候,不小心走岔了。
Thumbnail
有時候未必賞識,只是長官不懂 在調查局任職的最後十年,我一直在懷疑自己引以為傲的數據分析能力真的是一種能力嗎?到最後電腦犯罪變成在搞假訊息防制,搞到我都在懷疑人生,到底是在打擊假訊息,還是打擊言論自由。(我自己應該是很久就關注假訊息的議題,也寫過相關文章,所以我並不是反對打擊假訊息,而是反對實質造
Thumbnail
一、看書的封面,預測書裡大概的內容 二、聽故事。 三、看文本裡的動物圖案和文字內容,說出動物名稱。他們怎麼描述悠尼,看到優尼有什麼反應? 四、用彩色筆和字卡,分派學生寫出一種動物名稱,以及他們會對優尼說什麼話? 五、將學生寫好的字卡放在白板上,請學生說一說看到那些字詞,找看看有沒有錯字,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