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的人生規劃總是會有許多意外的插曲會拖延既定的安排,或是各種懶惰的理由找到了合理的說法,就這樣說服自己放下了,當初那個熱情滿滿的自己,也不知道去了哪裡,說得天花亂墜、規劃的洋洋灑灑,最後,還是沒有行動。
生活上會因為外在的因素,激發起了某些熱血、激情的時刻,有可能是一部電影、也可能是一本書,或是一首音樂、一個觸碰到你內心的故事,讓我們想去做些甚麼,讓自己有點不一樣,但是大多數的結果,都是想想而已。
我們可以抱怨職場的不公,埋怨主管的不智,怨嘆生不逢時,抒發這些負面情緒可以稍微療癒一下受傷的心理狀態,但無法改變事實。
走出第一步總是艱辛的決定,未知的方向跟結果會讓人產生恐懼,人性的本質會讓我們產生抗拒感。
成功的人之所以會成功,大多數不在於他們有多少成功的辦法,而是他們懂得如何去跨越這個不安全感的時期,一旦習慣了這種非顯型的心理感受,自然對任何事情的畏懼感都會下降許多,嘗試的事件、機會多了,成功的機率自然也高了,並不是他們不同,只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法。
跨越這種抗拒的不安全感,最重要的還是必須了解自己,畏懼的來源是因為資訊量不足,還是專業度無法跟上,或是過多的時間成本與資金成本。
將各種因素與所收集到的資訊做成文字整合,排列出你最可以接受的執行方式,嘗試往下進行每一個步驟,當你完成每一個段落,會發現問題通常沒有想像中的困難。
爾後再持續做每一個挑戰時,會不自覺的向上選擇難度更高的處理方式,這個行為其實不是在顯示我們有多麼不凡,或是盡力表現的努力不懈,而是為了自己的懶惰找到最舒服的執行方法,況且,往往越困難的工作方式,帶來的效益也會最高。
惰性,會驅使我們用最少的時間、最有效率的方法,去取得最好的成果與績效。誰都不想讓自己的工作時間越來越長,就只能想辦法讓自己更有效率的完成每一件事。科技來自於人性,而人性不就一個「懶」字即可完美詮釋。
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只有負面,不懂得讓自己脫離困境的蠢蛋,在別人眼裡,就只是一個怨天怨地的憤世青年,未來會連自己都很難看得起自己。
讓自己實際行動,就算沒成功,頂多就跟原本一樣,沒有甚麼好損失的。成功了,就多了一條事蹟可以炫耀到退休。
別笑,看看你的爺爺爸爸,不也整天在想當初、想當年,聽到都會背了,但他們起碼還有東西可以吹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