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回迷失的專注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科技的進步真的讓我們的生活便利到不行。我算是很小就接觸電腦與網路的人,我很幸運經歷家用網路發展,從撥接到 wifi,從一般手機用到智慧型手機,想查什麼資料都能立刻上網找到,等車或等飛機也不用怕無聊,隨時手機拿出來可以看劇或是聽音樂,想吃什麼東西也可以馬上 google 一下找到評價不錯的餐廳,這一切真的是方便到不行。
但卻也深深覺得資訊取得越方便越是容易分心。我以前自認為自己算是個專注力還不錯的人,但那應該是智慧型手機出現前的事吧,至於是幾年前就不要算了。我真正開始大量使用 (依賴) 網路應該是從出國念書開始,一來是因為學校很多東西都網路化,再來是因為課業所以需要常上網找資料,這也養成我使用電腦和網路的習慣,一直到後來工作也是都需要大量上網找資料或是用通訊軟體跟同事與合作夥伴溝通。
一直到前幾年我才發覺我的專注力嚴重受到這些方便的科技影響,像是台灣人最愛使用的 Line,這不論是公事或私事都會使用的溝通軟體,當然這二年他們已經對軟體做許多修正,例如讓使用者可以關閉訊息通知。另一方面是我發覺自己有時在做某件事情時,突然想到另一件事就會馬上拿起手機或是打開瀏覽器視窗去查看那件突然想到的事,可能是在看 email 突然想到 Linkedin 上也存了篇文章就馬上去開 Linkedin,等到做完那件突然想到的事情時,可能也忘了回去做或耽誤原本要做的事,或是上網查資料時看到某個廣告就點進去看,然後等回過神來又是20分鐘後了。
Stefan Cosma on UnsplashStefan Cosma on UnsplashStefan Cosma on UnsplashStefan Cosma on UnsplashStefan Cosma on UnsplashStefan Cosma on Unsplash
你有聽過「注意力經濟」嗎?也就是說你的注意力就是別人的商品,我們現在很習慣在網路上查資料和購物,小小的一個廣告或標題就會引起你的注意,讓我們在不自覺的情況下一直持續點擊每個看似吸引我們的連結。或許除了承認自己的專注力不夠外,另一方面商人或者說這個 "系統" 很了解人類的專注力有限,因此懂得利用人類的"好奇心" 或是 "恐懼"讓我們無法依照自己真正的意志去選擇需要的內容。大家可能都有聽過"時間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但我認為這句話並不是那麼精準,應該是"專注力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畢竟我們都當過學生,很清楚知道在學校若不專心上課一整天得到的成就是什麼。而現在的網路世界,你的專注力可能造就的是別人的成就而不是你的。
但要如何察覺自己的專注力被"系統"入侵了呢?Executive Mind Leadership Institute 的創辦人 Jeremy Hunter 給了以下建議。
  1. 當你專注在某件事上時突然不自覺去做另一件不相關的事。例如在寫作業時想到朋友提到的餐廳,然後就上網去查餐廳評價。
  2. 無意識的上網瀏覽 (殭屍狀態)。就是有點呈現發呆狀態盯著螢幕,但卻不知道在看什麼。
  3. 掉進了無底洞 (rabbit hole)。當你在看一篇文章時,那篇文章下面又有相關連結,因此你又點擊那個連結去看第二篇文章,同樣的情況不斷發生,你就陷入了無底洞,不知道怎麼停下來。
基本上1跟3都曾經發生在我身上過,我其實也不曉我是過了多久才察覺自己專注力的問題,可能是在某一天靜下心來時思考了剛剛做了什麼事和完成了什麼,就突然發現怎麼會20分鐘可以完成的事卻花了1小時或是根本沒完成,那麼我剛那1小時做了什麼事呢?
Jeremy Hunter 建議我們重新取回專注力的方式如下
  1. 察覺 (Notice): 察覺自己的分心和感受。
  2. 詢問和移轉(Question & Shift):問自己現在是否專注力應該放在這裡,如果不是,那麼就回到該做的事情上。
  3. 重覆 (Repeat):要養成以上二點的習慣是需要重覆練習,不然就不叫習慣啦。
看了以上的建議方法,回想自己之前的情況,雖然 Hunter 的察覺是指察覺自己開始在做分心的事,但另一方面也就是要察覺自己正在做什麼事。因為分心並不是什麼罪惡的事,我甚至覺得很正常,我到現在還是偶爾會分心,例如在看一篇文章時裡面提到了某部電影,然後我就聯想到最近新上映的電影想說要來查一下電影時刻表,但我會察覺自己現在應該要把文章看完,但卻想查電影時刻表,這時我就可以選擇要先看完這篇文章後再查電影時刻表。
如果一開始覺得察覺很難的話,依我的經驗,那麼就從事後檢視自己時間是否有花在自己想要的事情上,如果你想花二個小時在 netflix追劇,那麼就在二小時後想一下剛剛有沒有專心看劇,如果沒有,那麼你剛在做了什麼其他事?從檢視中發現是什麼讓你分心,接著練習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察覺那些讓你分心的事。
avatar-img
10會員
18內容數
Create a space for curiosity, learning, and transformation. 創造一個能引起好奇心、學習以及轉變的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eggy.PC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其實就人類的演化來看,早期因為資源有限,所求就是存活來下,因此必須不斷尋找資源並保有好奇心才能生存下來,只是現在資源豐富的我們好奇心都放在追求流行上面了。 由此可知多巴胺讓我們對於新奇的事物付出行動,進而感到愉悅!
其實就人類的演化來看,早期因為資源有限,所求就是存活來下,因此必須不斷尋找資源並保有好奇心才能生存下來,只是現在資源豐富的我們好奇心都放在追求流行上面了。 由此可知多巴胺讓我們對於新奇的事物付出行動,進而感到愉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比起被動接收,不如主動去選擇想看什麼 網路發達後,沈迷手機的時間愈來愈長 甚至減少了我的創作和學習時間 我覺得其中更嚴重的是:「已經逐漸影響心理健康」 通知聲、通知數、按讚回覆的提醒 只要任一個出現在眼前,你就會打開看一下 這些行為都是被設計過的,所以才漸漸被制約住 想要停下來,手卻一直滑……
禁用的 Facebook 帳戶和臨時鎖定的 Facebook 帳戶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在這兩種情況下,條件確實有所不同。對於暫時鎖定的 Facebook 帳戶,您可以透過回答一些安全問題或進行照片識別過程來重新獲得存取權限。 至於被停用的 Facebook 帳戶,您將無法登錄,並且檢索該帳戶幾乎是一
在現代社會中,專注的力量無法被替代,彰顯在工作效率和學習能力的提升上。本文探討了幾種強化專注的方法,包括冥想、正念及番茄鐘等,並提供具體步驟與練習,幫助大家在資訊爆炸的環境中找回專注力,增強內心平靜與滿足感。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如何在婚姻、工作、與自己的觀點中找回熱情。作者分享了自己遇到的困惑和煩惱,以及如何透過轉換觀點重新獲得熱情。文章充滿了實際的個人故事,讓讀者感同身受。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最近因為各種原因,對樂器失去了練習的熱忱,不知道該如何重新找回練習的動力...
Thumbnail
遺忘 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第二次是為自己而活(榮格) 單身是什麼樣子?從高中以來身邊一直有人陪伴,從未間斷。變回一個人時,還真的慌了,這麼多年來,一直有個強大的安全感在後面支撐著我,而現在背後卻空下了...... 忘了,真的忘了自己還未被社會打磨前的樣貌跟個性,忘了,在愛情
Thumbnail
Google 搜尋中存在相當久遠的「頁庫存檔」功能,已經被 Google 移除了。 頁庫存檔會保留一份 Google 的機器人在爬行時所備份的網頁,在過去網路連線緩慢或不穩定的年代,常常會被用做替代的選擇;又或是如果該網頁內容在 Google 機器人爬行後有所更動的話,頁庫存檔也能看到含有搜尋結果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比起被動接收,不如主動去選擇想看什麼 網路發達後,沈迷手機的時間愈來愈長 甚至減少了我的創作和學習時間 我覺得其中更嚴重的是:「已經逐漸影響心理健康」 通知聲、通知數、按讚回覆的提醒 只要任一個出現在眼前,你就會打開看一下 這些行為都是被設計過的,所以才漸漸被制約住 想要停下來,手卻一直滑……
禁用的 Facebook 帳戶和臨時鎖定的 Facebook 帳戶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在這兩種情況下,條件確實有所不同。對於暫時鎖定的 Facebook 帳戶,您可以透過回答一些安全問題或進行照片識別過程來重新獲得存取權限。 至於被停用的 Facebook 帳戶,您將無法登錄,並且檢索該帳戶幾乎是一
在現代社會中,專注的力量無法被替代,彰顯在工作效率和學習能力的提升上。本文探討了幾種強化專注的方法,包括冥想、正念及番茄鐘等,並提供具體步驟與練習,幫助大家在資訊爆炸的環境中找回專注力,增強內心平靜與滿足感。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如何在婚姻、工作、與自己的觀點中找回熱情。作者分享了自己遇到的困惑和煩惱,以及如何透過轉換觀點重新獲得熱情。文章充滿了實際的個人故事,讓讀者感同身受。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最近因為各種原因,對樂器失去了練習的熱忱,不知道該如何重新找回練習的動力...
Thumbnail
遺忘 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第二次是為自己而活(榮格) 單身是什麼樣子?從高中以來身邊一直有人陪伴,從未間斷。變回一個人時,還真的慌了,這麼多年來,一直有個強大的安全感在後面支撐著我,而現在背後卻空下了...... 忘了,真的忘了自己還未被社會打磨前的樣貌跟個性,忘了,在愛情
Thumbnail
Google 搜尋中存在相當久遠的「頁庫存檔」功能,已經被 Google 移除了。 頁庫存檔會保留一份 Google 的機器人在爬行時所備份的網頁,在過去網路連線緩慢或不穩定的年代,常常會被用做替代的選擇;又或是如果該網頁內容在 Google 機器人爬行後有所更動的話,頁庫存檔也能看到含有搜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