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一般兒童或特殊需求兒,都是能建構對音樂的興趣與學習樂器,只是家長要先了解問題後,才能讓樂器學習之路長久。還記得上篇『為特殊需求兒安排樂器學習的前奏曲』所提到的六點問題和最後結尾的八點建議嗎? 而這六點與八點之間是存在著相互關係
【重新複習請點下: 為特殊需求兒安排樂器學習的前奏曲】。
我們用範例說明上篇『為特殊需求兒安排樂器學習的前奏曲』中提到的六點問題,但實際狀況會因個體的特質、能力、與家庭支持度減低或增加學習問題與困難。但,這些問題就像地震一樣,都是環環相扣,相互震盪。
1.細節處理與修正的煩躁感
樂器老師聽著曉華彈回家的練習曲時,發現以下問題後,教導與修正曉華的表現方式,例如:
- 曉華彈錯很多音,速度忽快忽慢,拍子也算錯;
- 旋律缺乏流暢度,某段旋律的音群應是連著,而不是斷音;
- 練習曲的力度需要有大小聲的變化、某段落樂有逐漸變強或變弱、某音突然變小聲。
家長換位思考:
把以上狀況換個角度思考,如果今天是自己的老闆不斷的挑錯,不斷的修正自己的工作,一次,二次…會不會有一種想要仰頭望天,想問問何時是終點呢? 又或,每次準備好晚餐,還要一直被挑剔這菜好鹹,那湯沒味道,這蛋煎太熟…準備晚餐的家長心中OS又是甚麼呢?
2.反覆重複練習的無聊枯燥感
曉華為了要把練習曲練熟,樂把老師上課提醒的地方彈好,他必須每天一遍又一遍的練習。曉華在這過程要看著前方的樂譜,一個音一個音的練習,一段一段的旋律反覆練習著,耳朵也要同時監控自己有沒有彈錯音,拍子有沒有數錯,速度有沒有控制好。
來到每周一次的上課時間,曉華要把在家反覆練習的成果在老師面前展現。接著,老師把聽到的問題告訴曉華,但並不會只是告訴曉華就結束了!! 老師要把所聽到的問題指出來,講解或是泛之後,會再請曉華把老師剛剛彈奏的地方,自己在試著彈奏看看。為了確定曉華理解,把該修正或調整的地方練起來,這又是一種一來一往的反覆練習。
但練起來之後就沒事嗎?當然不會沒事,老師可能會視狀況要求學生回家再練習一個禮拜,也會要求學生回家要再更細心注意這堂課所提到的問題。
家長換位思考:
當自己的工作是反覆做一件事情,沒有變化,且極需專注力與耐力處理眼前的工作,錯誤不得。工作時的自己是甚麼狀態呢? 但與曉華不同的是,家長工作有薪水可領,情緒會為了薪水而有所調整。當然有的人可以泰然處之,也喜歡面對這樣枯燥不變的工作,但每個人不同。
3.不斷在錯誤中修正的無助感
從上面2點看下來會不會覺得好累的感覺,有沒有突然明白一首曲子能被完美演奏,或要彈好一首曲子,即使是一首小星星,它都是需要學生花時間反覆練習的。而這過程中彈錯音,就需要再注意一下,再彈一次來確認與瞭解為什麼會彈錯。速度控制不好,一下快又一下慢,就跟著節拍器再來一次,錯了再一次。
曉華好不容易把速度控制好,接下來老師說:『曉華,這段樂句要一氣呵成,連續彈奏,可是你一直斷斷續續,卡卡的。』曉華再度進入第2點的反覆練習階段,而曉華就在一個錯誤又一個錯誤中練習與修改著。
家長換位思考: 當自己寫的企劃被不斷修正,一次改,二次改,但是當改到自己都要懷疑人生,都想問『難道自己真的這麼差嗎?』、『為什麼自己就不能再多想仔細?』~~~
4.不知道何時才能彈好的挫折感
當曉華不斷被指出錯誤或應該要調整的地方,過程中的練習好像一直達不到標準,怎麼一個錯誤又一個錯誤的出現。
當聽到老師說,這首回去再練習一個禮拜,注意一下剛剛上課練習的重點。曉華可能會對老師說或心想著『啊~為什麼還要再練一個星期? 吼~為什麼啦? 一直練,已經練二個星期了! 我到底為什麼一直都彈不好,我為什麼不能一次就通過?』
其實,我們可以從這裡看到挫折感不只有挫折感,也融入了上述的煩躁、無助、無奈感。
家長換位思考:
當自己把寫好的專案遞交公司主管審核,原本十足把握的自己被要求重寫,重新設定購買對象、重新調整專案行銷方式與預算。當一切依照指示重新做調查與專案內容後,這時主管再次提出另一個想法,再度調整或重新寫過新的專案。當案子寫到有瓶頸,無力可施的時候,這時的自己會有甚麼想法呢?
5.要練多久才能結束的無止盡感
曉華每天都固定晚上七點練琴,每次練習30分鐘,這是固定不變且可預期結束的練習時長。但是,如果總是彈錯音,錯誤的地方總是再錯,終於把錯誤彈對往前走。第二個重點,第三個問題都還沒有開始練習,但是三十分鐘已經到了,家長可能會說『再練習一下,你還有很多沒有練習』。
好多的錯誤,好多的曲子需要曉華更細心與耐心地慢慢練習,練完這頁,還有下一頁,練完,還有下一首。究竟要練到何時呢?
家長換位思考:
終於到了下班時間,這時主管走過來請你,把案子上的問題改一下,今天要把改好的新內容交給他。就這樣,原本預期的下班時間被延長了!
隔天一早,主管一通電話或一個LINE訊息告知還有要修改的地方,也請你再針對另一個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且希望你能在下班以前交給他。但主管在這期間也都有給新的建議與想法,其他協同的同事也有事情交辦或提出意見。原以為可以結束的案子似乎不順利,有要更正的地方,也有要把新建議融入的地方。
6.自己獨自與樂器作朋友的孤獨感
曉華自己一個人練琴,不懂的地方沒有人可以幫他、提醒他與協助他,沒有人瞭解他的困難。此外,曉華正在旁邊有其他人正聊天、玩著手機、電腦或看電視的環境中練習樂器。此時的曉華或許也會很想加入聊天,也想要和家人玩手機與看電視等等。
家長換位思考:
又是一個自己加班的日子,結束後回家,家人也都睡了。又或是看著小孩的玩耍或爭吵聲、家人聊天說話聲、或正熬夜追劇的家人,而此時自己必須把自己暫時隔絕,加班熬夜寫案子的夜晚。加上一直不斷的調整與修正,似乎也沒有一位可以一起討論工作困難與方向的夥伴,大家都忙著自己的案子或不是那樣在乎一起合作的專案。
因此,除了音樂天分與對音樂的興趣之外,我們也要試著思考在這六點學習樂器過程是否有反映出孩子的日常學習困難呢? 如同在上述內容所提到的描述已涵蓋學習能力所需要的: 聽與看的同時運作、自我監控、聽理解、記憶力、注意力、耐心、視覺處理、對手指的認知、手指的靈敏度、肌肉張力、動作與速度控制、克服困難、反覆練習、吵雜的環境、無聊不好玩等等。畢竟,這些問題可能正困擾著孩子學樂器的動機與興趣。
結語,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上一篇提出安排樂器學習之前,家長要先思考的八點問題。孩子在學習樂器的時候,會要回家複習老師教的進度,也可能遇到老師上課要求某個地方要反覆彈五次對後,再繼續進行下一個練習(問題與修正)。就如同學校回家功課一樣,也是一遍又一遍的反覆再反覆,直到理解、作對數學與寫對國字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