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書系列13-1:《成功竟然有公式》:「成功第一定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言:
《成功竟然有公式》這本書是M觀點主持人Mulia 以前一直推薦的書,當時購入,卻僅停留在前兩章節未讀完,直到最近抽出空檔,總算完讀,覺得將「成功」以科學化方式找出定律,是件很反直覺的事,也整理些筆記,做些紀錄,方便日後查看。
#成功第一定律
你的表現能為你帶來成功,但如果表現的優劣難以判斷,則是人際網路能為你帶來成功。
這個定律舉了幾個例子:
(1)大學文憑
我們既有的思維就是,讀名校,未來的成就越高。所以假設我們考試分數可以讓我上名校,也可以上一所普通或次一等的學校,一般人都會選擇名校。
但研究結果顯示,同樣程度的人,儘管選擇不同的學校(名校及一般),在未來的成就,幾乎沒有什麼差別。
說穿了,無論學校提供怎樣的教育,優秀的人就是會繼續保持優秀。
因為重點是「學生」,而不是「學校」。
名校之所以成就較高,是因為他在入學時,已經篩選過較好程度的人進入,簡言之,不是學校成就學生,而是優秀的學生成就了學校。
換言之,真正決定學生成功與否的,是他的表現、加上抱負(也就是他認為自己屬於哪裡)。
抱負是內生的,父母無法強求。雖然研究結果很明確,但知道信心和自信對成功有重要作用,單還、需要有相對應的實際表現才行。
(2)藝術品的價值
這邊說到,明明是差不多的作品,有的人作品可以紅到發紫,賣出不可思議價錢,有的卻默默無名,這是為什麼呢?
研究指出,如何善用「人際網路」是關鍵。
講到藝術品的價值,沒有人能單純外層藝術本身來評估,而是要看背後龐大的無形人際網路:策展人、藝術史學者、藝廊老闆、交易商、經紀人、拍賣會、收藏家;是這些人所構成的網路,決定哪些藝術品能進得了美術館、我們又願意付出怎樣的價錢。
你的表現能為你帶來成功,但如果表現的優劣難以判斷,則是人際網路能為你帶來成功。
透過結識知名人士,然後在知名畫廊、博物館展出,那麼你的畫作就可能一炮而紅。
藝術的價值,在於藝術市場的人際網路。不論是從《蒙娜麗莎的微笑》到巴斯奇亞的《無題》,如果沒有人際網路,都只會成為二手拍賣品的品項。
因此成功的重點並不僅在於自己的表現,更在於人際;至於眾人對你的表現有何屋蒿應,則是由人際網路來承載。
別只想著要一步一步向上爬,而是要搭起社交的橋樑,我們沒有人是真正孤立的,因為所謂的「成功」,就是一種集體的定義,所以我們必須思考自己的表現會如何影響他人。
avatar-img
30會員
107內容數
閱讀是件令人上癮的嗜好,享受閱讀樂趣,記錄下自己的心得想法以及詞句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R浪逃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火來了,快逃》,是大師兄的繼接體員調整至火葬員後的經歷,也是他的第三部作品,在一出版,就透過買了線上電子書來看。 整部作品很流暢易讀,大約只花了一個多小時就可以看完。 《火來了,快逃》,大師兄其實還是維持差不多,透過小故事,最後帶出一點人世的無奈,接著用「大師兄」式的文字風格做最終的總結。
第三部如果要下一個標語,那我要下這個:「聖賢的代價。」 #裁軍 從這段話當中,我們可以知道曾國藩當時的地位是多麼的重要,然而,現實總是殘酷。 當曾國藩率領的湘軍終於擊潰太平軍後,他只高興了一會,因為歷史的故事告訴著他「狡兔死,走狗烹。」 君臣之道,是輔佐不是推翻。
#學會遊走在灰色地帶 直到曾國藩父親過世,他藉著喪父脫離戰場,然後有機會接觸到黃莊思想,他才漸漸領悟,這世界不是這樣的黑白分明,以前的他,表面上贏得了勝利,卻都在後面狠狠地輸了回來。 「江河所以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這句話說得多麼深刻!老子真是個把天下競爭之術揣摩得最為深透的大智者。
#《曾國藩:血祭》 因為將來的考試中要考《曾胡治兵語錄》因此我想起之前在圖書館所看到關於唐浩明老師的《曾國藩》的小說,剛好《好讀》網上便有電子書的下載,我也就這樣,想說藉著看小說,來融會貫通這所謂的《曾胡治兵語錄》,於是栽進了這百萬小說的字數之中。 #詫異與平凡 而這也是這個系列的轉折點。
2、「升遷是沒有盡頭的」 「有本事,你就爬上去,去改變這個世界的規則,否則,你就乖乖服從現有的制度。」 在年輕氣盛時,學長、教官們都曾這樣教育著我們,抱怨是沒有用的,只有充實好自己,等機會到時,去改變它,不然這一切都只是你在打嘴砲而已。 曾經修理你的人可能也會升遷,又或者只是換了一群上級。 #小結
這篇主要是想寫寫自己的職場上與《彼得原理》相關的細節。 《彼得原理》一直要闡述一個道理: 「每個人最終都會到達超過自己能力的位子,你的表現會下滑,你的各項表現皆會不如以往,甚至成為組織中隱性的阻礙,你的下屬痛苦,而你也痛苦。」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認清自己能力上限,不要輕易的升遷。」
《火來了,快逃》,是大師兄的繼接體員調整至火葬員後的經歷,也是他的第三部作品,在一出版,就透過買了線上電子書來看。 整部作品很流暢易讀,大約只花了一個多小時就可以看完。 《火來了,快逃》,大師兄其實還是維持差不多,透過小故事,最後帶出一點人世的無奈,接著用「大師兄」式的文字風格做最終的總結。
第三部如果要下一個標語,那我要下這個:「聖賢的代價。」 #裁軍 從這段話當中,我們可以知道曾國藩當時的地位是多麼的重要,然而,現實總是殘酷。 當曾國藩率領的湘軍終於擊潰太平軍後,他只高興了一會,因為歷史的故事告訴著他「狡兔死,走狗烹。」 君臣之道,是輔佐不是推翻。
#學會遊走在灰色地帶 直到曾國藩父親過世,他藉著喪父脫離戰場,然後有機會接觸到黃莊思想,他才漸漸領悟,這世界不是這樣的黑白分明,以前的他,表面上贏得了勝利,卻都在後面狠狠地輸了回來。 「江河所以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這句話說得多麼深刻!老子真是個把天下競爭之術揣摩得最為深透的大智者。
#《曾國藩:血祭》 因為將來的考試中要考《曾胡治兵語錄》因此我想起之前在圖書館所看到關於唐浩明老師的《曾國藩》的小說,剛好《好讀》網上便有電子書的下載,我也就這樣,想說藉著看小說,來融會貫通這所謂的《曾胡治兵語錄》,於是栽進了這百萬小說的字數之中。 #詫異與平凡 而這也是這個系列的轉折點。
2、「升遷是沒有盡頭的」 「有本事,你就爬上去,去改變這個世界的規則,否則,你就乖乖服從現有的制度。」 在年輕氣盛時,學長、教官們都曾這樣教育著我們,抱怨是沒有用的,只有充實好自己,等機會到時,去改變它,不然這一切都只是你在打嘴砲而已。 曾經修理你的人可能也會升遷,又或者只是換了一群上級。 #小結
這篇主要是想寫寫自己的職場上與《彼得原理》相關的細節。 《彼得原理》一直要闡述一個道理: 「每個人最終都會到達超過自己能力的位子,你的表現會下滑,你的各項表現皆會不如以往,甚至成為組織中隱性的阻礙,你的下屬痛苦,而你也痛苦。」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認清自己能力上限,不要輕易的升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今天收到康軒出版社寄來的小學六年級下學期國文教科書,這是預定2025年2月開始啟用的新版教科書,估計上到第七課「我的少年夢」時,大概是四、五月份,剛好適合出門旅行接近大自然的時間。     很開心教科書編輯在課文本文之前「課前想想」的單元,用了二頁的篇幅介紹荒野保護協會,這可以讓更多學生
Thumbnail
科學來自於人們對生活的好奇與觀察,弗蘭西斯·培根認為:科學的真正與合理的目的在於造福於人類生活,用新的發明和財富豐富人類生活。為了讓孩子們多接觸、體驗科學的奧妙,我們每年11月都會帶孩子們參加臺灣科學節的活動,期盼透過多元的方式,讓孩子們認識科學。
Thumbnail
藝人柯叔元因《鏡週刊》的不實報導而公開聲明,強調他對妻子與家庭的保護。不僅娛樂圈,生技公司輝景醫藥在面對媒體的不實指控後,也選擇提告以維護自身的名譽。此事件突顯了媒體報導的影響力及其潛在的負面後果
Thumbnail
今天 Email 信箱突然收到一封信: 原來我三年前巡迴台灣,在各個高中生思辨營隊分享的「媒體識讀三層次」,竟然要被收錄進南一版的國中公民科教科書拉! 媒體識讀三層次:事實層次、立場層次、批判層次。想到以後的國中生很多都會在學校學到這個,就覺得自己當初花費的努力都值得了!
Thumbnail
成功,是必然的嗎? 在《當和尚遇上鑽石》有提到,關於成功的信念是:「無論是個人或事業的圓滿成功,都是一個結果,而所有的結果都有一個起因,當你一再地重複相同的因,就會得到相同的果。」 無法獲致成功,最大的原因便是出在,我們一直持續去做明知行不通的方法。 西藏的智者曾說:「當你覺得這些
Thumbnail
書中融合了納蒂科·林德布勞多年修行的智慧和他對現代生活的深刻反思。引導讀者探討生活的真諦,學會放下執著,追求內心的平靜與智慧。這本書之所以值得一讀,是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佛教哲理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生活智慧的指南。
成功是多樣且主觀的,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不同,可能是名聲、感情、或內心的平和。對我而言,成功是考上好的大學,選擇理想的職業,並找到愛我的人。成功的定義不應由社會決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功標準,唯有你自己能決定什麼是成功。
Thumbnail
筆記一:社交是好玩?拓展人脈?戴面具? 曾經有段時間,我覺得讀書太無聊,成績只是滿足優越感而已,和同學打球、和朋友打遊戲才有趣,社交是因為好玩。 曾經有段時間,我認為成功就是有錢,因為想在社會立足,錢越多選擇越多。幾乎所有的有錢人士都會說,人脈大於一切,社交是為了人脈。 曾經有段時間,還是學生
何謂成功? 功成名就算成功嗎? 讀上名校算成功嗎? 寫作作品不暢銷就算失敗嗎? 工作失利找不到方向就算失敗嗎? 這些都來自於每個人對於成功詮釋,且會經由人生不同歷任、歲月對於成功有所不同,然而這本與成功有約中內容,透過學習、摸索,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成功路徑,這本書籍出版將近30周年,但近期重
Thumbnail
成功(success)與成就(accomplishment)有很大的不同,成功是衡量名聲與財產的外在標準,外界以此評價你與你的作品;成就指的是藝術旅程中穩定、持續的實踐。
Thumbnail
  今天收到康軒出版社寄來的小學六年級下學期國文教科書,這是預定2025年2月開始啟用的新版教科書,估計上到第七課「我的少年夢」時,大概是四、五月份,剛好適合出門旅行接近大自然的時間。     很開心教科書編輯在課文本文之前「課前想想」的單元,用了二頁的篇幅介紹荒野保護協會,這可以讓更多學生
Thumbnail
科學來自於人們對生活的好奇與觀察,弗蘭西斯·培根認為:科學的真正與合理的目的在於造福於人類生活,用新的發明和財富豐富人類生活。為了讓孩子們多接觸、體驗科學的奧妙,我們每年11月都會帶孩子們參加臺灣科學節的活動,期盼透過多元的方式,讓孩子們認識科學。
Thumbnail
藝人柯叔元因《鏡週刊》的不實報導而公開聲明,強調他對妻子與家庭的保護。不僅娛樂圈,生技公司輝景醫藥在面對媒體的不實指控後,也選擇提告以維護自身的名譽。此事件突顯了媒體報導的影響力及其潛在的負面後果
Thumbnail
今天 Email 信箱突然收到一封信: 原來我三年前巡迴台灣,在各個高中生思辨營隊分享的「媒體識讀三層次」,竟然要被收錄進南一版的國中公民科教科書拉! 媒體識讀三層次:事實層次、立場層次、批判層次。想到以後的國中生很多都會在學校學到這個,就覺得自己當初花費的努力都值得了!
Thumbnail
成功,是必然的嗎? 在《當和尚遇上鑽石》有提到,關於成功的信念是:「無論是個人或事業的圓滿成功,都是一個結果,而所有的結果都有一個起因,當你一再地重複相同的因,就會得到相同的果。」 無法獲致成功,最大的原因便是出在,我們一直持續去做明知行不通的方法。 西藏的智者曾說:「當你覺得這些
Thumbnail
書中融合了納蒂科·林德布勞多年修行的智慧和他對現代生活的深刻反思。引導讀者探討生活的真諦,學會放下執著,追求內心的平靜與智慧。這本書之所以值得一讀,是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佛教哲理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生活智慧的指南。
成功是多樣且主觀的,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不同,可能是名聲、感情、或內心的平和。對我而言,成功是考上好的大學,選擇理想的職業,並找到愛我的人。成功的定義不應由社會決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功標準,唯有你自己能決定什麼是成功。
Thumbnail
筆記一:社交是好玩?拓展人脈?戴面具? 曾經有段時間,我覺得讀書太無聊,成績只是滿足優越感而已,和同學打球、和朋友打遊戲才有趣,社交是因為好玩。 曾經有段時間,我認為成功就是有錢,因為想在社會立足,錢越多選擇越多。幾乎所有的有錢人士都會說,人脈大於一切,社交是為了人脈。 曾經有段時間,還是學生
何謂成功? 功成名就算成功嗎? 讀上名校算成功嗎? 寫作作品不暢銷就算失敗嗎? 工作失利找不到方向就算失敗嗎? 這些都來自於每個人對於成功詮釋,且會經由人生不同歷任、歲月對於成功有所不同,然而這本與成功有約中內容,透過學習、摸索,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成功路徑,這本書籍出版將近30周年,但近期重
Thumbnail
成功(success)與成就(accomplishment)有很大的不同,成功是衡量名聲與財產的外在標準,外界以此評價你與你的作品;成就指的是藝術旅程中穩定、持續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