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從客戶口中聽到試誤法有點陌生,上網查了資料才知道,就是很多人掛在嘴邊的「try and error」。這是數學領域中很常運用的方法,對我這個數學白癡來說,很陌生也是理所當然,雖然我在工作上或生活上挺經常用這個方法,看來又找到一個學數學有用的點,只是我沒想過透過一道餐桌料理,讓我更深刻體悟到試誤法的奧義。
我喜歡趁著假日在廚房玩些創意料理,料理食物三年來,我多半不愛照著食譜走,喜歡享受料理過程中隨興搭配食材的火花,過程往往比成果令我收穫更多,就像今早弄的紫薯雜煎,讓我更深刻體悟試誤法。
一股腦的憑著上回高麗菜雜煎的成功經驗,就興致勃勃地再來複製一回,貪心的比上回加入更多元食材,結果弄出了一個賣相很差,但口味還可以的料理,上網搜尋了一下大家怎麼煎紫薯,然後再回想早上手忙腳亂的情境,這才發現自己犯了很多「理所當然」的錯誤。
所謂複製成功經驗,不是像文書處理那樣簡單的複製貼上,而是要找出成功經驗的關鍵點,這才是該複製的地方,也是讓我們持續成功的點。
大家都聽過經驗可以複製,但為什麼有時候卻複製不成功?經驗是許多細節累積的,每一個成功經驗都會有一些不同,所以只是單純複製貼上,反倒會被過往成功反咬一口,該複製的是成功經驗的關鍵點。
就像我自己上次做成功的高麗菜煎,食材特性接近,所以在火侯的控制上相對簡單,而這次加入的食材特性差異過大,沒有先分類個別處理,結果火侯很難控制,燒焦就成為必然呈現的結果。
這是我理所當然認為複製成功經驗就能成功的錯誤。
桌面有捷徑,但並非所有事都有捷徑,有時慢慢來比較快;如果一件事情重複做了很多次,每次的步驟都大同小異,這代表每個步驟都有其意義,除非找到更好的方法,否則不要輕易跳過任何一個步驟。
有時候我們會理所當然認為,已經做過很多次的事情,就算少了一個步驟也沒關係,可以節省一些時間,所謂欲速則不達,如果做了很多次,但步驟都大同小異,這代表每一個步驟都有其意義,不可以隨便跳過。
今早就是想貪快,想著節省烹調時間來平衡過長備料時間,不想以往總是分成小塊小塊的烹調,而是整個下鍋,原以為分成小塊時間節省下來,卻沒想到整大塊下鍋反而要更久的時間才能熟透,經過一番折騰,我還是趕緊的分成小塊烹調,這一來一往,足足比我以往分成小塊處理多出一倍的時間。
我又理所當然的只想著捷徑,卻忘記不是每件事都有捷徑,該按部就班慢慢來才是最快的路徑。
不要因為錯誤而停止嘗試,而是找出造成錯誤的地方,才能夠進行修正,同時也才能找出更好的方法,這樣的try and error,才會讓下次有更好的結果。
試誤法是為了讓我們排除沒有用的方式,但在下一次嘗試前,除了修正錯誤之外,更該做的是去搜集更多的資料,找到更多的可行方向,才能降低試誤的次數與時間。
雖然我不愛看食譜,但每次只要我遇到失敗,我就會上網搜尋更多資料,從其他人不同的經驗與做法中,先找出自己過程中錯誤的點,有時候連自己也不知道是那個地方錯誤,可能是食材比例不對、處理食材方式(切片、條或弄成泥狀等)、或者烹調方式溫度等等,先找到錯誤才能修正,才能找到更好的方式進行嘗試,我想下次餐桌上會出現更好的紫薯雜煎了。
#海邊小鎮的工作日誌之餐桌體悟篇
#艾瑪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