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部是公司的第一線,取得訂單是身為業務人員的工作。
「訂單之於公司就像是人體所需要的氧氣」
人體一旦開始缺氧就會開始行動緩慢,思考遲鈍,最後窒息。公司一旦缺乏訂單,就會開始做事謹慎,做事謹慎後就會開始緊縮開支,緊縮開支就會影響到新產品開發,人才育流,然後就往惡性循環前進。因此保持源源不絕的訂單是一間公司生存的必要且唯一的條件。
我認為源源不絕的小訂單重要性大於很久一次的大訂單。因此不要小看每一筆金額不大的固定訂單,累積起來並不會輸給一張大單,且優點是營收可預期。
大訂單雖然很吸引人,但如果每一次的訂單間隔不定,公司又沒有持續的普通小訂單支撐,要是訂單的間隔時間過久,金流一轉不過來公司可能就朝破滅走去了。
身為業務部的一員,除了時時渴望訂單外,取得市場資訊回饋給公司不同部門的同事、主管同等重要。
「業務就是公司的眼睛、耳朵。一間公司缺少市場資訊就像是一個人蒙眼遮耳走路,即使這個人身體即使健康強壯,也很難走對方向。」
我們更須具觀察力與備敏銳的直覺,不論是直接拜訪客戶、從email內容、電話內容、視訊會議中的資訊,是否能從中發掘商機、抱怨或威脅。
綜合上述,作為B2B業務的健康心態可以濃縮成做好以下三件事:
- 重視每一筆報價。
- 時常關心競爭對手與合作夥伴動態。
- 用心看待每一件小事。
指的是我們要保持積極謀求訂單的態度,而不是把詢價,報價的流程變成制式化的工作模式。觀察過很多的業務,工作久了,對於報價不再有熱情,或者是報價之前就預先判定客人會不會買。一旦被判定購買機率低,就隨隨便便報個價格,甚至連規格書也沒給。
那是不是我應該平等看待每一份詢價單? 當然不是,如果我們平等的對待每一份報價單,那也是一種怠惰。如同上方說的,我們要重視每一筆報價單,但因為自己長年累積的經驗,我們可以判斷每一個詢價的成交機率高低,假如果們花在成交機率高VS成交機率低的兩個案子心力相同,就表示我們只是努力做報價,而不是努力爭取訂單。
那到底該怎麼做?
我們可以判斷購買機率,但不可以草率報價。
不可以輕視每一份詢價。即使購買機率低,我們還是要做到基本的報價水準。機率低不代表機率零,但隨便報價直接把低機率歸零,這是身為業務要不得的一件事情。因此平常就要有建立標準報價模板的習慣,對於判斷機率低的詢價案,一律套用模板報價,如此一來時間不會花費太多,且報價單的水平有維持住。
業務部就是一間公司的眼睛、耳朵。在這個時代埋頭苦幹是不會成功的。我們果眼光只看到自己,耳朵只聽到自己。只做自己以為對的事情對的產品,忽略市場需求,市場的變化,這樣的公司有可能成功嗎? 機率很低。
因此我們需要時常的關注市場的變化,對手的變化,並時刻反思這些變化對於公司目前業務會不會有影響。身為業務如果沒辦法查覺到變化,表示業務已經將跑業務這個工作視為一種上班的必要行動,而不是謀取訂單的一種行動。
兩者的差異在心態。
只有當我們時刻戰戰兢兢,想要謀取更多的訂單,將自我我的成就與公司的未來發展相互連結,我們才會真的看到東西,真的聽到消息。而不是看東看西,聽左聽右。然後沒有任何感覺。
看自家產品,自家服務是否有值得改變的地方,有些瑕疵確實不會影響產品的主要性能,多半我們利用業務的手腕就可以讓客人接受這些瑕疵。只是呢如果我們沒有用心看待他,這些瑕疵就會持續存在,可能公司的設計人員根本不知道這是瑕疵,也就不會去改善。因此對內,我們要持續地從客戶端取得對產品設計、使用的建議,並時刻回報公司讓公司的產品持續有在變好。
對外,我們要將客戶每個建議、反應、抱怨、憤怒的資訊經過一層過濾後如實反映給公司。不要把這些信息擋在業務部與客服部。
或許有人有過帶著客戶不滿意的信息回公司,結果是被罵,罵說一定是業務沒有正確介紹產品,一定是業務誤導客戶所以才有這些問題。其實會造成此結果的最主要的因素在於:
「只帶回抱怨,卻沒有帶回抱怨背後的真實原因與可能的解決方案」。
有些業務會認為,要是我的客戶對公司不滿意,那公司一定會認為我辦事不利,不是個稱值得業務。有這樣心態的業務,多半不會把真實的信息帶回公司,造成公司自我感覺良好。殊不知市場可能已經燒翻天了。這種業務是我最怕的類型。
每一件小事都很重要,只要我們有自覺身為業務的自己與公司是一個個體,我們自然會注重每一個小細節。
若我們定位自己只是領薪水的螺絲釘,自然對小事會視而不見。
若我們定位自己是公司成長的重要推手,自然對任何可能讓公司變好小事都會不會放過。
心態,決定一個人是否比較可能會有成就。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還請按下右邊欄位〔訂閱〕、〔追蹤〕或〔贊助〕。
業務可頌 杭特